高考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能方法对于高中语文来说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诗歌鉴赏题,诗歌鉴赏在高考中也是必考的一个题型。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能,期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能1、鉴赏高中古诗作品里的形象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鉴赏古诗的语言准确知道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义义、暗示意义,准确知道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画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成效等。
3、鉴赏高中诗歌作品的各类表达技能
①修辞:如,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对照、反语、反复等。
②表现手法:如,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形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衬托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消息结合、以动写静、渲染、象征、用典、赋比兴等。
4、评判高中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评判是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评。
简析诗歌的思想意义、人生意义以及作者的生活乐趣、审美乐趣、价值观念等等。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能规律(一)掌控思想内容的一样方法(写什么内容,抒什么感情)
1、审标题,搜取信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
幽:深远,偏僻,隐藏的,不公布的。
这些都能帮助考生答题。
2、看作者,知人论世
高考大都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特殊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或豪爽,或沉郁,或清丽,或哀婉。
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知道也就容易很多。
读苏轼的“大江东去”,自然要知道其“豪爽
语”,读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自然不会说它“直抒胸臆”,由于作者属婉约派,特点是曲折委婉、含蓄模糊而又寓意隽永、细腻缠绵。
3、品局部,抓住关键
高考题常常从关键词语(诗眼)动身,提摄全篇,这其实正好是读诗的一个突破口。
上文已谈及,此不赘述。
4、看注释,_难点
高考试卷为了着落试题难度,命题者常常成心识的在诗歌后面给出一些注释。
一方面是对文中的难点进行说明,一方面对诗歌所触及的历史环境进行必要的说明。
对这些内容,学生们在做题时,必须赐与足够的重视,由于这常常是掌控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
5、抓整体,全面参照
一抓全文意象情感(上文已谈)。
二抓尾联末句。
在前文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最后抒情议论,一语道破,这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点。
尾句(联)通常担当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最后一联,明显地流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
三抓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常常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二)鉴赏诗歌表达技能的一样方法(怎样写的)
第一,了解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比拟:色彩鲜明;描画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畅快。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彻,条分缕析;节奏鲜明,擅长抒情。
7、设问:引人注意,启示摸索。
8、反问:加强语气。
第二,掌控一样的表达技能。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抒情手段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间接抒情托物言志
怀古怀今,即事感怀
赋、比、兴(创作方法)
(2)表现手法描写、抒情、叙事(表达方式)
衬托、对照、虚实结合(构思技能)
第三、掌控各种题型的答题规范:
鉴赏意象型
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找到诗中描画的相干语句,准确知道形象的基本含义。
第二步,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点。
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画形象的作用或成效。
鉴赏意境型
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画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建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适优美,或雄壮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遥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地特点来分析作者地思想感情。
鉴赏炼字型的题型
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第一表明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第三步,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写的景象。
第四步,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建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鉴赏诗眼型
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结合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步,指出该字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鉴赏语言风格型
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点,如清新自然、浑厚无华、华丽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壮豪爽、简练生动等。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鉴赏表达技能型
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能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能所表现地内容。
第三步,分析作者选用这种手法或技能的原因。
第四步,这种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怎样的旨趣。
知道诗句含义型
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义。
第二步,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旨趣
评判观点态度型
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明确表明你的观点。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论述原由。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能(1)“诗眼”或“炼字”型题
设问方式:
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
哪个更好?为何?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寻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说明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写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
[答] ①“阔”字更好。
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
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分外宽阔。
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卷面回答时,一样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
下同。
)
(2)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知道或赏析。
解答提示:说明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知道。
[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风景,和诗人沉醉于琴声当中的状态。
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意境型题
设问方式:
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形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扼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建意境的。
③说明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答提示: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谊和观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域。
由于这种艺术境域所展现的美的意味,常常超出了诗作的原意,它既体现了诗“言在此、意在彼”的基本特点,又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成效,故而意境也就成了诗词鉴赏中的核心问题。
答题要点:
①找出诗中的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图景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建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壮壮阔、恬适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轻巧、愉悦、激动、哀伤、悲忿、沉痛,或惜别之情、迷恋之情、歌颂之情、敬慕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摸索,并指出为何。
示例:问杜甫《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形交融的意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答:①第二联中的“片云”.以远浮天边,喻诗人漂泊他乡;永夜的“孤月”,喻诗人与月共远同孤。
第三联中用“落日”喻暮年;“秋风”是实景。
②两联情形交融,营建了一个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孤寂冷清的意境。
③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充满着一种发奋图强.积极用世的精神;同时从尾联看,诗人有一种老当益壮的情怀.但一生漂泊,终被抛弃,大有连一匹老马都不如的怨愤之情。
(4)形象型题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像或刻画了什么形象。
②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③形象的具体特点是什么。
④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
解答提示:古诗词的形象,一样指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的形象,分析诗词的形象,要根据诗词描画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辨认意象、意境的特点和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知道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形象蕴涵的哲理。
通常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消息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可以先概括形象的整体特点和意义,并以此为“中心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点,结合诗句内容对这个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答题要点:
①什么样的形象。
②形象的基本特点。
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
)
示例:问: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与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
”两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试简析两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特点。
[答]拟人表现手法。
杜诗的“绿荷”因“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而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潜藏于荷叶当中,似是“愁热”,却出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欢乐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5)语言特点型题
设题方式:
①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②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
解题提示:这类题,不重在个别字词运用的奇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
因此要学会运用本编“一(二)古代诗词的语言”中所介绍的答题用语。
答题要求:
①用一两点或一二句式,准确点明语言特点。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点。
③论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请分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际一望断人肠”这首诗的语言持色。
[答]此诗的语言如行云流水,冲和而不平淡,情深而不直露。
首句点明“荆吴”比邻,先说宽慰话;次句写眼前景点,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前两句平和含蓄,情不外露。
三句承上句的“渺茫”,十分自然;“何处泊”一词,含说不尽的殷切之意和关怀之情。
结句恰如巨闸顿开,将惜别之情推上顶峰。
款款深情,浓浓别意,尽在“天际一望”当中,“断人肠”抒了离情又不直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矣。
(6)主旨型题
设问方式:
①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扼要说明理由。
②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
就词中有关诗句,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解答提示:诗言志,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寻求。
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心义相联系。
答题要点: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②抒发或寄托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示例:指明五代·欧阳炯《江城子》一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风景;暗指六朝皇帝被历史无情剔除,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苏州台上月”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下月亮高挂了;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六朝的覆辙了。
(7)技能型题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能),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解答提示:表现技能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眼前说过的一些表现方法。
①明辨抒情方式。
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分借景
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②辨明表现手法。
A.衬托(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消息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三种;B.象征;C.烘托;D.白描;E.虚实结合;F.消息结合;G.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等。
③审清修辞手法。
对照、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顶针、互文等。
答题要求: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示例一: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此诗众人评它“善于变平凡为新颖,化腐朽为奇妙”,在表现情势上有过人之处,请品析之。
[答]这首诗确有过人之处:一是前幅句间工于对仗,首句写水光、晴日,次句写山色、雨天,显示出一种对称美。
二是句中情形交融,句间情形相
对;“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描其态,“晴方好”、“雨亦奇”抒其情;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之情表现无遗。
后幅的形象比喻和整体评判更是喻人之所不能喻,道人之所未能道;诗人跨过人与物的界限,把西施不同装扮与西湖的不同风光联系起来,西湖正是这样一位美人,湖光、山色、晴天、雨中都“总适宜”,各有一番风韵。
诗人借平常事作惊人语的艺术技能,实是变平凡为新颖,化腐朽为奇妙。
提高学习的效率方法
体会一: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
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所有的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
如果可能的话,逐渐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觉,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四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
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
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成效好多了。
3、不要全部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
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成效也很差。
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形要好多了。
体会二: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
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苏醒灵敏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
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
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
预习时,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视了最有用的东西。
上课期间还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
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阻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
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
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
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
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取,适当做一些扼要的笔记。
体会三: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一、要自信。
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不管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
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久的自卑当中。
二、学会用心。
要自信。
选“好题”,时间限制。
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分门别类。
高考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能方法到此结束。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