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及其答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曰:“君子不器。
”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让于少;有若无,实若虚。
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
【文言文翻译】
孔子说:“君子不局限于某种器物。
”
曾子说:“有才能的人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有知识的人对知识少的人谦让;有学问却表现得像没有一样,充实却表现得像空虚。
受到别人的冒犯而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曾经这样做过。
”
【答案解析】
1. “子曰:‘君子不器。
’”
- 子:指孔子。
- 君子: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 不器:不局限于某种器物,比喻不拘泥于某一专门技能或职业。
翻译:孔子说:“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不局限于某种器物。
”
2.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让于少;有若无,实若虚。
’”
- 曾子:孔子的弟子,姓曾名参。
- 以能问于不能:有才能的人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
- 以多让于少:有知识的人对知识少的人谦让。
- 有若无,实若虚:有学问却表现得像没有一样,充实却表现得像空虚。
翻译:曾子说:“有才能的人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有知识的人对知识少的人谦让;有学问却表现得像没有一样,充实却表现得像空虚。
”
3. “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
- 犯:冒犯。
- 不校:不计较,不报复。
- 昔者:从前。
- 吾友:我的朋友。
- 从事于斯:曾经这样做过。
翻译:受到别人的冒犯而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曾经这样做过。
总结:
这段文言文主要阐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即君子不局限于某种器物,要有广泛的知识和才能。
曾子进一步解释了这一思想,认为有才能的人应该向他人请教,有知识的人应该谦让,同时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
最后,通过讲述一个朋友的故事,强调了不计较、不报复的重要性。
这段文言文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和教育理念,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