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备物理声现象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必备物理声现象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汽车中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航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导航
B. 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 发动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具有较小的比热容
【答案】 B
【解析】【解答】A.导航仪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导航,A不符合题意;
B.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击车体而对人造成伤害,B 符合题意;
C.发动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不符合题意;
D.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有较大的比热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汽车导航利用了电磁波,安全带防止惯性带来危害,发动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2.如图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
C. 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D. 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
C、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和空气传来的,故C不正确;
D、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所以听诊器同时利用了固体和气体传声两种方式.传声筒的原理与此相同,也是利用的固体和空气传声,故D不正确.
故选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
3.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出人类听觉范围上限20kHz以上的声波.超声波的传播要依靠弹性介质,其传播时,使弹性介质中的粒子振荡,并通过介质按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传递能量,这种波可分为纵向波和横向波,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B.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 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所以人听不到
D.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故AC正确;
B、超声波可传递能量,故B正确;
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递能量.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D. 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5.生活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
B.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D. 手机在通话时既有声波又有电磁波【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声波在15℃空气中的
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
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实际上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如电视信号,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如人通过说话交流,故C 错误;
D、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用说话时发出声波,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发声体,故A正确;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7.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
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
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
C. 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
D. 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
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
故选A.
【分析】跳舞草能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节奏不同,周围空气振动不同,因而跳舞草振动不同.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
B. 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C. 人走向由平面镜制成的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变大
D. 用遥控器遥控电视频道时,通常利用了红外传感器
【答案】 C
【解析】【解答】A、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减少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人走向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不变,C符合题意为答案。
;
D、电视遥控器利用红外线传感器遥控电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控制噪声的途径:控制噪声的声源,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B、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减少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C、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始终与物体等大;D、遥控器是利用了红外传工作的。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B.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决定了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
C. 蜡烛放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等大、倒立的虚像
D. 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利用探头接收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答案】 D
【解析】【解答】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像到物的距离、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无关,B不符合题意;
C.凸透镜成像时,u=2f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C不符合题意;
D.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可以探测地下油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
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
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
f<u<2f v >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
A. 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
B. 在真空罩内只能听到很微弱的手机声是因为真空罩能屏蔽电磁波
C.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
D.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答案】B
【解析】【解答】解决本题需掌握电磁波的特点及光纤通讯、卫星通讯方面的知识。
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交流形式,A不符合题意;
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罩内只能听到很微弱的手机声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符合题意;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C不符合题意;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交流形式;
(2)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
(4)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10.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复读机发出声音的()
A. 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 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 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D. 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答案】D
【解析】【解答】音量不变,即声音的响度不变;
复读机在正常播放与快速播放时的区别时,相同的声音快放时,速度变快,即声音振动的频率会加快,所以音调会升高。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复读机在正常播放与快速播放时的区别时,声音振动的频率会加快,所以音调会升高,音量不变,响度不变.
1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声的音叉一定在振动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D.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产生
【答案】A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A符合题意;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B不符合题意;
C、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能防治噪声的产生,C不符合题意;
D、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产生时会发出次声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噪声的防治、次声波的相关知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产生时会发出次声波。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利用B超检查身体,应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 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音,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同一位置,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答案】 D
【解析】【解答】A、利用B超检查身体,应用了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能传递信息,A 不符合题意;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音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不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同一位置,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且能传递信息;B、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控制噪声的声源、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接受处减弱噪声;C、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D、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与声源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火车钻山洞时,车轮在钢轨上滚动的声音跟火车在洞外行驶相比()
A. 声音轻了
B. 声音响了
C. 声音没有变化
D. 声音消失了
【答案】 B
【解析】【分析】当火车钻山洞时,山洞内会有回音,回声与原声重合加强声音的响度.
【解答】火车钻山洞时,车轮在钢轨上滚动的声音会与回声重合,这样响度会增大,所以跟火车在洞外行驶相比声音变响了;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回声与原声重合也会增加声音的响度.
14.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是()
A.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调更高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是高频率高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故A正确;
B、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故B错误;
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
D、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15.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越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
A. 28.33m/s
B. 13.60m/s
C. 14.78m/s
D. 14.17m/s
【答案】D
【解析】【解答】由图示分析可知,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6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1=v•t1=340m/s×0.16s=54.4m;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2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s2=v•t2=340m/s×0.12s=40.8m;故可得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s1-s2=54.4m-40.8m=13.6m,所用的时间为t=1.12s-0.16s=0.96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s/t=13.6m/0.96s=14.17m/s,
故答案为:D。
【分析】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之间的距离s AB,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
16.在月球表面既没有空气,也没有磁场.假如有一天你有幸登上月球,你认为下列哪种活动可以实现()
A. 利用声波测距离
B. 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C. 驾驶用汽油机驱动的登月车
D.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声波测距,故A的活动不能实现;
B、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它的原理是杠杆平衡条件,在月球上物体也受到重力作用,可以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故B的活动可以实现;
C、月球上没有空气,汽油机不能工作,故C的活动不能实现;
D、月球上无磁场,指南针不受磁场力的作用,所以在月球上不能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故D 的活动不能实现.
故选B.
【分析】(1)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在月球表面传播,燃料也无法燃烧.(2)月球上没有磁场,不能用指南针辨别方向.(3)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人可以轻松的举起重物.
17.关于声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1500 m/s
B. 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
C. 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D. 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大,故B错误;
C、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如利用B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2)噪声的分类有两种:①从物理角度考虑:物体做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是噪声;②从生活角度考虑: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都是噪声;(3)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
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4)在同一介质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的速度相同.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②我国家庭所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
③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高的透明板墙的主要目的是美观;
④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⑤运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⑥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①错误;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我国电网的交流电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50次,频率为50Hz,故②正确;
城市高架道路两侧的透明城墙是防止汽车在运动时所产生的噪声影响两侧的居民,即通过透明的城墙阻碍声音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③错误;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非可再生能源,故④错误;
运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机械能变小,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⑤正确;
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故⑥正确.
故选:C.
【分析】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②我国家庭电路中,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火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零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是0V.我国电网的频率为50Hz;③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④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用完之后不能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用完之后能够再产生的物质,属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电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等;⑤运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变小,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⑥分子是不停的做不规则运动的.
1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C. 住宅小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的音色相同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住宅小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它们有不同的音色,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传播需要介质.(2)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消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③在耳朵处减弱﹣﹣隔声.(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0.下列四句谚语、俗语中对应的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
A. “孤掌难鸣”﹣﹣﹣﹣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B. “隔墙有耳”﹣﹣﹣﹣固体能传声
C.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的温度
D. “秤砣虽小压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故A的说法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B的说法正确;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的温度;故C的说法正确;
D、“秤砣虽小压千斤”是利用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A.
【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3)金属都属于晶体,晶体都有熔点;(4)杠杆平衡条件是:F1L1=F2L2.
21.“天宫一号”中的宇航员在太空和家人通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宇航员的声音是靠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B. 宇航员的声音大约以340m/s的速度传回地球
C. 家人能根据音色辨别出宇航员的声音
D. 家人听到宇航员的声音很大是因为他的音调很高
【答案】C
【解析】【解答】A、宇航员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回地球,A不符合题意;
B、无线电波的速度是光速,3×108m/s,B不符合题意;
C、家人根据声音的音色可以辨别宇航员的声音,C符合题意;
D、家人听到的声音大是因为响度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可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