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江苏考试说明 1.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汉字与书画:(1)汉字与书法艺术;(2)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3)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3.文学成就:(1)《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

4.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点一四大发明
1.纸的发明
(1)发明:西汉已经发明纸,东汉蔡伦独创“蔡侯纸”。

(2)外传:8世纪传到中亚,之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作用:纸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指南针
(1)发明:战国时已有司南;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2)外传: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

(3)作用:为明代郑和远航东非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技术保证。

3.火药
(1)发明和应用:唐末宋初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等。

(2)外传: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传入西欧乃至世界各地。

(3)作用: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4.印刷术
(1)雕版技术: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技术,《金刚经》是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活字技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此后出现木活字、铜活字等。

(3)意义:提高了印刷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知识点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
1.汉字的演变
(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至商朝,汉字形成完整体系。

(2)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3)趋势: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
(1)含义: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演变⎩⎪⎪⎪⎨⎪⎪⎪⎧①甲骨文:盛行于殷商时代,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②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
富于图案美。

③隶书:始于秦朝,成熟通行于汉魏时代;字形结构 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④楷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⑤行书:始盛行于晋代,兼楷书和草书之长,工整清晰,
飞洒活泼。

⑥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书 法家的感情。

(3)书法家⎩⎪⎪⎪⎨⎪⎪⎪⎧①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②东晋:王羲之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
《兰亭序》等, 被后代尊为“书圣”。

③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 颜体、柳体;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

④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四大书法家,
都以行书名世。

⑤元代:首推赵孟,创赵体。

⑥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

3.绘画艺术
(1)起源: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成熟: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等,表明中国绘画艺术走向成熟。

(3)发展
①魏晋: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顾恺之创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名作,提出“以形写神”。

②隋唐: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

③两宋: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④元明清:文人画成就突出,它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代表作有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4.京剧艺术
(1)形成⎩⎪⎨⎪⎧①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剧 风行一时。

②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2)特点: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地位:京剧艺术不断成熟,成为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知识点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1.《诗经》
(1)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反映下层劳动群众生活的《风》是其中的精粹,如《硕鼠》《关雎》等。

(2)特点: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

(3)地位及影响: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特点:句式较为灵活,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

(2)代表: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等。

(3)影响:奠定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础。

3.汉赋
(1)特点:散文与韵文并用,气势恢弘,辞藻华美。

(2)代表:西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时期班固、张衡的作品等。

4.唐诗
(1)代表⎩
⎪⎨⎪⎧①李白:盛唐浪漫主义诗人,《早发白帝城》和《蜀道难》。

②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三吏”“三别”。

(2)地位: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

5.宋词
(1)特点: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能够合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

(2)代表⎩
⎪⎨⎪⎧①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②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3)地位: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宋代文学的标志。

6.元曲
(1)散曲: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2)元杂剧⎩⎪⎨⎪⎧①艺术特点: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
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 又被称为北曲或北杂剧。

②兴盛原因:早期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的需要。

③名家名剧: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具有强烈的 现实批判性。

7.明清小说——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1)元末明初:产生了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

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等。

(2)明代⎩⎪⎨⎪⎧①是古典小说创作的黄金时代,冯梦龙的
《东周列国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
《西游记》等。

②短篇白话小说如冯梦龙的“三言”、 凌濛初的“二拍”等。

(3)清代⎩⎪⎨⎪⎧①描摹人生世情方面的小说,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

②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

考向一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原因
[史料研读]
史料一 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
——李思孟《科学技术史》
史料二 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1266年,郭守敬被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

1277年,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

1281年,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

158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

史料三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

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

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

——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1.史料一呈现了两宋与明清时期不同科技成果所占的比重,注意从表中数据变化找出演变的趋势。

2.史料二信息“敬授民时”表明中国古代历法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因此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重视时间和实用的特点。

3.史料三反映出“与西方向比”,中国古代科技缺少了西方的求证、推理,注重实用理性。

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

提示:特征: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成果减少;明清时期科技理论成果比重上升。

2.根据史料二、三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

提示:特质:注重实用理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意思。

原因: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思想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

[史论归纳]
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领域。

2.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限制和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也阻碍了中西经济技术的交流,使中国失去了吸收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良机。

(3)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禁锢了思想,窒息学术空气,使知识分子噤若寒蝉,不务实际,科技人才缺乏,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发展。

(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重要因素。

[命题分析]
考法1 从文明史观角度命题。

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对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题时需结合四大发明的成就及影响来分析。

考法2 从历史反思角度命题。

四大发明没有在中国生根开花,却促进了西方社会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的社会转型。

导致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二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解题时需要从中西方社会发展的背景来分析。

1.(2014·江苏单科,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解析据题干雕版印刷从官方的“剧增”“大量”到“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故C选项正确。

唐朝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的书籍,在此之后的五代后唐时期的人不可能发明雕版印刷术,故A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提到活字印刷,材料也不能反映出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故B项错误;“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不仅仅限用于官方刻书,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1·江苏单科,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解析活版技术从北宋开始使用;活版之前传递信息并不是均用手抄,如雕版;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

A、B、C项表述错误。

造纸术出现于西汉、指南针出现于战国、火药出现于东晋,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在四大发明中活版出现最晚。

考向二明清小说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史料研读]
史料一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新景象,社会生活亦趋丰富,市民阶层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传统严谨的文学形式已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史料二宋代说话人的话本创作,把中国小说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小说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成为当时文学中成就最为突出的领域。

明清小说代表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其中《红楼梦》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史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1.史料一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促进了小说的繁荣。

2.史料二反映宋代话本把小说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

史料列举了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表明明清小说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思想内容丰富。

3.史料三说明明清小说受到更多人的欢迎,影响力比儒、释、道三教更大。

1.结合所学知识,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趋势:通俗化、平民化。

主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2.根据史料一,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
提示: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超过了儒道佛三教。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需要。

3.综合上述史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提示: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史论归纳]
1.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
(1)艺术结构: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传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

(2)语言风格:把文言、白话等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熔为一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3)表现方法: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

在强调写实的同时,也不讳言艺术虚构,甚至以虚构作为小说创作的准则。

(4)形象塑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包括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在塑造方法上表现出与西方古典小说不同的民族特色。

2.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

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元: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

(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命题分析]
考法1 从文化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角度来命题。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社会经济的反映。

明清小说的出现就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解题时需结合具体的作品内容和时代背景来分析。

考法2 从社会发展趋势角度命题。

明清小说关注社会底层,题材广泛,这与当时的社会变化有关,反映出古代文学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的趋势。

解题时需结合明清小说兴盛的时代背景来分析。

1.(2016·江苏南通模拟)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解析材料把小说称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并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这是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

A、B、D三项说法与题干信息不符或者史实错误,故排除。

答案 C
2.(2016·江苏徐州质检)“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可能真实的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能正确评断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

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表现奸诈多疑;蓝色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和谐统一,选择B项。

答案 B
考向一科技成就
1.(2017·江苏宿迁模拟)据《古矿录》记载:“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构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

”这一发明出现于(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唐末宋初
解析据材料“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构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可以得出当时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南的特性,这一发现出现在战国时期,故C项正确。

答案 C
2.(2016·江苏金陵中学模拟)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主要表明( )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
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解析根据“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可知A项错误;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但并未完全取代雕版,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其法用胶泥刻字……极为神速”,故C项正确;题目中只是说明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印刷效率比雕版印刷时提高了很多,并未提到对宗教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 C
考向二汉字与书画
3.(2017·江苏宿迁模拟)安史之乱中,颜杲卿父子英勇就义,在极度悲愤中颜真卿写下《祭侄文稿》。

后人评价“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

”该作品为( )
解析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A项是行书,故A项正确;B项是楷书,故B错误;C项是篆书,故C项错误;D项是草书,故D项错误。

答案 A
4.(2016·江苏镇江一模)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京剧
解析题干中“文化世俗化倾向”和“高雅文化倾向”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理学分别作用的结果。

风俗画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需要,文人画是理学发展的结果,故A 项正确;话本和小说都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的结果,故B项错误;汉赋和唐诗不符合时代要求,故C项错误;元曲、京剧都是市民阶层壮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D项错误。

答案 A
考向三文学成就
5.(2017·江苏宿迁模拟)有人评价某部作品时说:“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词汇,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

”这部作品可能是( )
A.《诗经》
B.《离骚》
C.《上林赋》
D.《雨霖铃》
解析“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词汇,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是楚辞的写作风格,故A项错误;《离骚》是楚辞的代表性作品,故B项正确;《上林赋》是汉赋的代表性作品,故C项错误;《雨霖铃》是宋词的代表性作品,故D项错误。

答案 B
6.(2016·江苏镇江模拟)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字含蓄不易读懂
B.语言高雅难于理解
C.内容深刻影射社会
D.历经数载艰辛付出
解析材料的主旨是影射社会,让读者自己体会,不是“不易读懂”,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是语言高雅难于理解,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内容深刻,对社会有影射,故C项正确;材料语意重在解味不是强调自己的艰苦,故D项错误。

答案 C
考向四戏曲艺术
7.(2017·江苏盐城模拟)中国戏曲、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四世纪初,中国戏曲到十二世纪末也走向了成熟。

其共同原因是( )
A.艺术的形式趋于高雅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封建统治的政治需要
D.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
解析戏剧文化是服务大众的,故戏剧的繁荣和成熟应该是艺术形式趋于通俗化,故A项错误;文化繁荣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古希腊是奴隶社会,没有封建统治,故C 项错误;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阶层就开始兴起,故D项错误。

答案 B
8.(2016·江苏宿迁模拟)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虽然已经给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打上某些烙印,但建立在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顽强结合基础上的“超稳定”的封建制度,尚未进入全面瓦解的阶段。

明清文化正由这种社会格局所决定。

下列对明清文化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①理学占据文化宗主地位②早期启蒙思想兴起③戏曲艺术开始进入成熟阶段④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开始衰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明清时期,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理学占据文化宗主地位,故①正确;明清时期,以三大思想家为代表的早期启蒙思想兴起,故②正确;元杂剧标志着戏曲的成熟,故③错误;明清科技进入总结阶段,虽有《本草纲目》,但科技比起西方明显衰落,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9.(2016·江苏泰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日本]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材料二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发展。

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

……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

……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

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美国]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存背景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的观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一对宋代的认识有何一致性?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材料一的观点提供一份较为充分的史实依据。

(3)试从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角度,指出材料二中宋文化具有的“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特点的主要表现。

答案(1)观点: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2)认识:宋代经济发达,文化发展。

依据:经济上,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

文化上,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古代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