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煤矿处理回采、掘进工作面、井下机电硐室等场所火灾事故的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处理火灾时的通风方法及其选择
1、处理火灾时的通风条件
处理火灾时常用的通风方法:正常通风、增减风量、反风、火烟短路,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

无论采用何种通风方法都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⑴保证灾区和受威胁区人员的安全撤退。

⑵防止火灾扩大,创造接近火源直接灭火的条件。

⑶避免火灾气体达到爆炸浓度,避免瓦斯通过火,避免瓦斯、煤尘爆炸。

⑷防止出现再生火源和火烟逆退。

⑸防止产生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

扑灭井下火灾时,抢救指挥部应根据火源位置,火灾波及范围、遇险或受威胁人员分布,迅速而慎重地决定通风方法。

2、当火灾发生在矿井总回风巷,或者发生在比较复杂的通风网
络中,改变通风方法可能造成风流紊乱、增加人员撤退的困难,可能出现瓦斯积聚等后果时应采取正常通风,稳定风流。

3、当火灾具体位置范围、火势受威胁地区等情况没有完全了解清楚时,应保持正常通风。

4、当采掘工作面发生火灾且实施直接灭火时,采取正常通风,以维持工作面通风系统的稳定性,确保瓦斯正常排放。

5、当采用正常通风方法会使火势扩大,而隔断风流又会使火区瓦斯浓度上升时,应采取减少风量的方法。

这样既有利于控制火势,又不使瓦斯浓度很快达到爆炸界限。

6、在减少灾区风量的救灾过程中,若发现瓦斯浓度在上升,特别是瓦斯浓度上升到2%左右时,应立即停止此法,恢复正常通风,甚至增加灾区风量以冲淡和排出瓦斯。

7、在处理火灾过程中如发现火区内及其回风侧瓦斯浓度升高,则应增风,使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

8、若火区出现火风压,呈现风流可能发生逆转现象时,应立即增加火区风量,避免风流逆转。

9、处理火灾过程中发生瓦斯爆炸,灾区内遇险人员未撤离时,也应增加灾区风量,及时吹散爆炸产物、火灾气体及烟雾,以利人员撤退。

10、火烟短路是救灾过程常用的方法,它是利用现有的通风设施(如打开进回风间的风门)进行风量调节,把烟雾和CO直接引入排风,减少人员伤亡。

11、矿井进风井口、井筒、井底车场及其内的硐室、中央石门发生火灾时,一定要采取全矿性反风措施,以免全矿或一翼之间受到烟侵而造成重大恶性事故,采区内部发生火灾,若有条件利用风门的启闭实现局部反风,则应进行局部反风。

12、反风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决定,应慎重考虑反风后果。

如果决定反风应首先撤出原进风系统的人员,并让指挥部成员、救护队长、全体救灾人员知道,同时设法通知井下人员,井口要设安全岗哨,控制人员入井。

13、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的方法适用条件是:火灾发生在回风井筒及其车场时,可停主要通风机,同时打开井口防爆盖,依靠火风压和自然风压排烟;火源发生在进风井筒内或进风井底,限于
条件限制不能反风,又不能让火灾气体短路进入回风时,一定要尽快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并打开回风井口防爆门,使风流在火风压作用下自动反向。

即使在上述情况下使用,还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二、火风压的产生及其控制
1、积极灭火,控制火势。

火灾发生后,应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积极灭火。

直接灭火失效时,当灾区人员已撤出的情况下,应在火源的进风侧建筑临时密闭,适当控制火区进风量,减少火烟生成。

2、正确调整火风压压差,避免事故扩大。

火灾发生在分支风流中时,应维持主要通风机原来的工作状态,特别是在救人、灭火阶段,不能采取减风或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的措施。

3、减少排烟风路风阻,加大排烟能力。

在可能的排烟风路上,应迅速打开风窗或已有的防火风门、甚至密闭,消除阻碍风流和火烟流动的障碍物,使回风路线畅通和扩
大排烟能力,迅速将火烟直接导入总回风道排走。

三、掘进巷道火灾的处理
1、处理掘进巷道火灾必须考虑的条件
⑴由于巷道长、断面小,所以灭火工作受到很大的局限性,接近火源十分困难。

⑵在多数情况下,掘进巷的火灾是由小型电气设备的电火花、爆破等原因引起的,在初始阶段易扑灭,一旦贻误战机,就可能引燃支架和煤壁,扩大灾变。

⑶巷道支架烧毁后,往往发生冒顶,给救人灭火造成困难。

⑷当掘进巷中有联络眼说,火灾就可能通过联络眼侵入其它巷道,造成蔓延。

⑸火烟沿倾斜巷道流动时,可能出现火风压和再生火源。

⑹掘进巷道距水源较远,难于有充分的水源用于灭火。

处理掘进巷道的火灾,对局部通风机的管理十分重要,当巷道中
瓦斯等情况不明时,应保持原来的通风状态;若局部通风机正在运转,则不应停转;如果局部通风机已经停转,则不要开动,派专人看守,待经过详细侦察判明情况后,再决定局部通风机的停启和其它救灾措施。

如果局部通风机已经停转则应派队员(佩带呼吸器)进入巷内侦察,然后根据瓦斯浓度和烟雾多少、温度高低决定是否启动风机。

当瓦斯浓度小于2%时可启动风机,以排烟降温,创造良好的救火环境。

当瓦斯浓度高于16%时,无论烟雾多少和气温高低,均不准启动风机,以免供氧引起瓦斯爆炸。

2、掘进巷道中发生火灾后的处理方法
⑴当火灾发生在掘进巷道迎头时
一般来讲,这类火灾的处理比较简单,处理过程中也比较安全。

此类火灾的特点是:
①此处火灾往往是由于爆破或电火花引起的,在初级阶段抓住时机直接灭火,成功率较高。

②工人易于发现,也易于撤退。

在没有发生瓦斯爆炸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人员伤亡。

③在发火初始没有爆炸的情况下,若正常涌出瓦斯,只要保持正常通风(工人撤退时不要停掉局部通风机),是不易构成爆炸条件的。

救护队到达事故地点,如局部通风机正常运转,爆炸性气体浓度不高,只是浓烟高温。

救护队员利用工作面洒水设备和轻型灭火装备就地扑灭火灾。

万一扑灭不了(因消防材料不足等原因),只有封闭。

当局部通风机已经停转,救护队要首先检查瓦斯和氧气浓度,然后根据有无爆炸可能性确定行动对策。

⑵当火灾发生在巷道中部时
扑救这类火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

总的来说处理这类火灾比处理迎头火灾要复杂得多。

①灾的特点:
a、火灾发生后最易烧断风筒,火焰点以里容易造成瓦斯积聚。

b、难以测定火焰点以里巷道中的瓦斯浓度及其变化情况。

c、火焰的燃烧最易发生冒顶,既堵塞了人员通道,又堵塞了风流回路。

d、发生火灾后,工人不易发现,也难于撤出。

②火灾处理措施
a、设法直接灭火,用水灭火时,水量要充足,要防止水蒸气爆炸和氢气爆炸。

b、火焰点以里有遇险人员时,在灭火的同时可打开压气管阀门,加大压气量或将水管改送压气,以延长遇险人员待救时间,降低瓦斯浓度,但供气量不能过大,以免把高浓度瓦斯吹向火焰点引爆。

c、在救人灭火过程中,要严密监视瓦斯情况并分析判断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d、如有可能(火势不大未产生冒顶的),救护队员可穿过火区救人,同时在火源以里打上风障,阻止瓦斯行外涌向火源;也可打开水幕,甚至拆除几架木支架以阻止火灾蔓延。

e、火源以里无人时,可用氮气或惰性气体灭火。

f、因人力、物力不足或火势太大,在短期内不能扑灭火灾时或火区瓦斯浓度已超过2%,并继续上升,火源以里瓦斯情况不明时,应在巷道口附近封闭火区。

h、在救灾过程中,严禁用局部通风机和风筒把火源以里的瓦斯排出经过火点,以免产生瓦斯爆炸。

但火源点至巷道口之间可用风流吹散烟雾、排出瓦斯、降低气温以创造良好的救灾条件。

四、采煤工作面CO气体超限及火灾的处理
1、查明CO气体超限的原因
⑴工作面上隅角CO气体超限,则可能是由于推进速度慢,上运巷和下运巷向采空区的漏风,引起采空区回风侧、距工作面不远处浮煤氧化升温,产生CO。

⑵工作面中部及上隅角都出现CO气体超限,则可能是由于地表漏风,引起采空区深部浮煤氧化升温,产生CO;或是由于上下运巷漏风,引起采空区浅部浮煤氧化升温,产生CO。

⑶回风巷CO气体超限,则可能是回风巷煤柱压裂氧化升温,放出CO气体。

2、工作面推进速度慢引起CO超限处理方法:
⑴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
⑵降低工作面负压,减小向采空区漏风;
⑶在上、下隅角挂风障,减少向采空区漏风;
⑷对采空区进回风巷要进行强制性放顶,并加大灌浆注胶和注氮量。

3、地表漏风引起CO超限处理方法:
⑴地表裂缝压实封堵处理;
⑵充填采空区两道空洞,采用沙袋(碎煤袋)充填上、下隅角空洞;
⑶降低主扇风压,减少地表漏风;
⑷实施开放性注氮,注氮流量:1000m3/h,注氮释放口位置:深入采空区切顶线以内20m左右的区域。

⑸加强工作面气体监测。

每班至少二次检测工作面气体情况,每周至少一次取气样送地面气相色谱分析。

4、回风巷CO超限处理方法
⑴判定回风巷CO超限区段;
①根据回风巷气体束管监测数据,判定自燃危险性;
②采用红外测温仪测定巷道表面温度,推断高温区范围;
③在可自燃区域打钻探测。

⑵确定巷道喷浆范围及注胶量
根据判定出的巷道自燃危险范围和严重程度,确定喷浆范围,并初步估计总的注胶量。

⑶CO超限区段喷浆封闭
在自燃危险性范围的巷道四周煤壁上喷射厚度为100mm的水泥砂浆。

⑷布置注浆钻孔
根据确定的注胶范围,下套管注胶。

⑸气体检测
采用束管系统连续监测自燃危险区段气体变化情况,或人工定期检测火区气体变化情况。

五、井下机电硐室火灾事故处理措施
1、要常设专职技术人员,掌握井下供电系统的相关参数,计算各地点的短路电流,校验高低压电器设备的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保证继电保护灵敏可靠。

2、煤矿井下供电电力电缆多,对地电容大,要采取措施防止单相弧光接地的短路事故,并装设灵敏可靠的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

3、撤换非矿用型高低压电器设备。

4、煤矿井下低压电缆都要采用阻燃橡套电缆。

5、发生火灾时,要采取以下措施灭火:
⑴必须首先切断电源。

⑵当火势不大时,应利用硐室内一切灭火器材进行救火,并同时向矿调度中心汇报。

⑶当火势较大时,来不及扑灭时,应立即关闭防火门。

⑷组织人员就地取材,设置临时密闭,防止火势蔓延。

⑸矿调度中心通知相关采区人员撤离火灾威胁区。

⑹当没有进行矿井反风时,回风井严禁行人。

六、洗配煤中心及地面其它场所火灾事故处理方法
1、地面其它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现场人员要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直接灭火,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并迅速向调度室进行报告,当火势较大时,应直接拨打119报警。

矿领导小组要立即组织进行人员疏散和灭火工作。

2、煤仓、皮带栈桥、走廊内、车间厂房发生火灾事故,抢险人
员不能盲目进入火区,防止人员窒息事故,必须进入现场时,也只能由进风口处探索前进。

3、电线、电缆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总闸,再使用干粉灭火器或沙土灭火。

否则不要贸然进入火灾现场,以免发生触电事故,严禁用水灭火。

4、储煤场(或储煤仓)煤炭自燃用水灭火时,灭火浇水人员要站在上风头,以免热气伤人;浇水必须由外向里逐渐进行,严禁将水直接浇到火源中心,以免蒸汽爆炸伤人。

5、油料要储存在指定地点或设专用库房,要配备消防器材,如果发生火灾,应及时组织疏散附近人员,防止人员受伤,扩大事故,及时联系消防人员灭火。

6、作业场所使用电焊而没有采取隔离等措施,引起火灾时,首先应立即切断电焊机的电源,严禁在未切断电源的情况下,用水灭火。

就近取用灭火器或水管,对着火苗喷射,如有必要应对其他未燃的易燃品迅速转移,隔离等措施,以控制火灾蔓延。

⑴发生火灾后,根据实际情况打开现场的门窗、通风排烟,组织引导被困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

⑵如果高层次楼房发生火灾,从窗户处架设梯子把围困人员疏散到地面或用其他方法,将被困人员安全疏散到地面。

⑶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报警时需根据火灾现场的实际情况,由总指挥决定是否报公安消防队。

报警时用手机或市话直接拨打119即可,需讲清发生火灾单位、部位的详细地址,讲清起火物及附近可燃物,讲清火势情况,讲清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

报警后应派人到路口接应消防车。

⑷指挥权的移交:公安消防队到现场后,单位指挥人员及时将火场指挥权移交消防队到场的最高指挥员,由消防队统一组织指挥,并听从消防总指挥的统一调遣积极提供火场前期处置及总指挥需要了解的一切情况,主动配合消防队做好灭火救援等各项工作。

灭火后,应保护好现场,相关人员要积极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⑸应急疏散:发生火灾时,现场及风流下方的人员有被烟气中毒、窒息以及被热辐射、热气流烧伤的危险。

首先现场人员要沉着冷静,并用湿毛巾或其他替代物捂住口鼻,并按照紧急出口安全警示牌所示的安全通道(避灾路线)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⑹疏散的次序:根据现场情况而定,一般情况:先着火区域,后着火区域及相邻区域,先着火层以上各层,后着火层以下各层。

⑺救护:安全救护组在安全区及时对伤员进行简易处理或就近送医院救治。

⑻应急疏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稳定情绪,维护现场秩序;能见度差,鱼贯地撤离;烟雾较浓,做好防护,低身撤离;自身着火,快速扑打,不能奔跑;保护疏散人员的安全,防止再入“火口”。

⑼要求:各防火要害场所要遵守防火制度,爱护消防设施和器材,增强职工的安全防火意识。

对防火重点部位和要害部位要特别加强安全消防管理,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每
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⑽安全通道的规定:安全通道要定期检查,确保畅通无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