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新型建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新型建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报告摘要说明
陶瓷仿石pc砖集天然大理石、花岗岩优势为一体,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因此陶瓷仿石pc砖经过多年发展已成功广泛应用
于户外人行道、停车场、市政园林工程等,得到市政部门及房地产的认可。
多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烧结砖只重视窑,而忽视了干燥这一
重要的环节。
现有生产线上,存在着大量的干燥问题,成为了生产中“瓶颈”。
而且我们干燥1kg水的耗热为1100~1200kcal/kg,有的地方还干燥
不好。
在发达国家各种节能的干燥室的热耗达到了780~900kcal/kg,这是
巨大的差距!各种快速干燥室也使得干燥时间大幅度减少,如法国赛力克
的快速干燥室的干燥时间仅为2~4小时,干燥热耗不到900kcal/kg;德国
凯乐的快速干燥室热耗只有780kcal/kg等。
还有其他形式的干燥室,如分
区控制流动的干燥室(Para-FlowDryer),对干燥介质参数的控制分成9
个区域进行控制,非常有利于干燥敏感性高的坯体,可适应于多种系列的
产品干燥,其干燥周期根据坯体的干燥性能而定,一般在4.5~32h之间;
还有其他类型的快速干燥室,如干燥介质呈平流状态的快速干燥室等。
该压制砖项目计划总投资4367.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311.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82%;流动资金1056.17万元,占
项目总投资的24.18%。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7505.00万元,总成本费用5638.21万元,税金及附加84.23万元,利润总额1866.79万元,利税总额
2208.51万元,税后净利润1400.0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808.4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2.74%,投资利税率50.56%,投资回报率
32.06%,全部投资回收期4.62年,提供就业职位119个。
以砖瓦工业为主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墙体材料工业,是中国建材
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材料工业范围,是基础工业之一。
墙体材料主要
为结构砌筑及围护材料,是建筑物的主体材料。
我国房屋建筑材料中70%是墙体材料,几乎占每栋建筑物主体固体材料用料80%以上,其产值接近建材工业总产值的1/3,耗能占建材工业总能耗的1/2左右,多达7,000多万吨标准煤。
烧结砖瓦行业的转型升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落后生产方式的
转型升级,其中包含了大规模生产线的装备以及自动化控制和清洁化生产;第二就是产品使用功能的转型升级,也就要大力发展具有高度保温隔热性
能的烧结砌块(含填充无机保温隔热材料的烧结砌块)以及具有高度装饰
功能的清水墙装饰砖、装饰瓦等产品。
而适合于生产这些产品生产的工艺
方式就是二次码烧工艺,因此也有着生产工艺转变的内容在内。
前多年我
们发展的生产工艺技术绝大多数都是基于内燃法烧砖的一次码烧工艺。
实
质上,现在的内燃法烧砖是影响我国烧结砖产品质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除黑心、压花等问题外,由于内燃而使烟气中携带大量的有害物质,成为
了烧结砖瓦行业的诟病。
内燃烧砖带来的危害,台湾砖瓦行业认识最清楚,从推广内燃到完全取消内燃。
现在无论是台湾,还是南韩,都没有了内燃砖。
当然,微孔形成剂则当别论。
甘肃新型建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二章项目调研分析
第三章主要建设内容与建设方案
第五章土建工程
第六章公用工程
第七章原辅材料供应
第八章工艺技术方案
第九章项目平面布置
第十章环境保护
第十一章企业卫生
第十二章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第十三章节能方案
第十四章项目实施计划
第十五章投资计划
第十六章经济评价
第十七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附表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附表3:节能分析一览表
附表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
附表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
附表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附表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
附表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
附表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
附表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
附表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建设背景
烧结砖瓦行业的转型升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落后生产方
式的转型升级,其中包含了大规模生产线的装备以及自动化控制和清
洁化生产;第二就是产品使用功能的转型升级,也就要大力发展具有
高度保温隔热性能的烧结砌块(含填充无机保温隔热材料的烧结砌块)以及具有高度装饰功能的清水墙装饰砖、装饰瓦等产品。
而适合于生
产这些产品生产的工艺方式就是二次码烧工艺,因此也有着生产工艺
转变的内容在内。
前多年我们发展的生产工艺技术绝大多数都是基于
内燃法烧砖的一次码烧工艺。
实质上,现在的内燃法烧砖是影响我国
烧结砖产品质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除黑心、压花等问题外,由于内
燃而使烟气中携带大量的有害物质,成为了烧结砖瓦行业的诟病。
内
燃烧砖带来的危害,台湾砖瓦行业认识最清楚,从推广内燃到完全取
消内燃。
现在无论是台湾,还是南韩,都没有了内燃砖。
当然,微孔
形成剂则当别论。
众所周知,由于各种原因,在国内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科学的
用于烧结砖瓦原材料的评价体系。
现在行业内流行的可塑性指数,是1911年瑞典人为土工试验而发明的一种测试土壤的方法,而将其使用
到了煤矸石、页岩等工业废渣的测试上,误差很大,不能正确评价原
材料的特性;又如干燥敏感性指数是我们借用前苏联上世纪50年代的
方法等等。
真正的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我们一直未引入到行业中,如原
材料的矿物学分析、与生产工艺密切相关的热分析手段等。
正因为对
原材料没有一个科学的、切合实际的评价,就给一些不良设备制造厂
家推卸责任有了借口,出现问题不从自身设备上找问题,而是你的原
材料不行。
须知,现在用于烧结砖瓦的原材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
如果事前不能正确评价造成的损失会更大,这样的实例在国内多不胜数。
另外,环保的要求日益严格,那么,某种原材料能否用于烧结砖,必须事前给出评价。
但是,现有的评价体系,虽然说能够测定出含硫
量(在常温下),但是焙烧中有多少硫挥发了?是否有氟化物?是否
有氮氧化物?没有一个合理的预先测定评价方法。
那么就形成了建厂
初期不能正确计算出投资,更不好去计算其运营成本了,所谓的投资
回收期都成了不可信的数字。
再如,不能对原材料的干燥性能给出确
切的评价,没有合理的干燥制度、干燥室的建设就失去了准则,造成
了各说各有理,最终只有用户倒霉;同理,对原材料的焙烧特性搞不
清楚,不能制定出合理的焙烧度,那么就造成了窑炉的长短不一,宽
窄不一,码坯高度、码坯密度拍脑袋等问题,更谈不上烧砖隧道窑的
自动控制了。
一个连正常的焙烧周期、烧成温度范围都不知道的人,
怎么能建造出来节能、高产的窑炉呢?全内燃烧砖,火行速度都控制
不住,怎样能够实现烧砖隧道窑的全自动控制。
环保的压力,迫使烧结砖瓦行业的燃料结构的改变;产品功能的
提高也要求取缔全内燃或超内燃法烧砖。
因此,烧结砖行业的燃料结
构调整必然要走台湾走过的路。
例如没燃尽碳的黑心砖,其抗冻性都
是不合格的;缺氧形成的压花、含硫烟气污染使产品失色等有缺陷的,就不能作为有装饰功能的产品等。
在北美、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经将
烧结砖厂排放的二氧化碳作为碳指标进行限制。
因此,从现在起,烧
结砖瓦行业就必须做好应对燃料结构的改变,如利用生物燃料或是可
再生燃料等。
实际上目前可以采用过渡的方法,采用半内燃与半外然
相结合的焙烧形式,也可以使我们的隧道窑真正做到全自动化控制,
如江苏丹阳贝斯特公司内燃只加到不足200kcal/kg,其余靠外喷石油
焦炭的焙烧方法,不但消除了黑心、压花缺陷,提高了产量,烟气净
化的压力大幅度减少,而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隧道窑自动化控制,
产品一直供不应求(300元/M3)。
这里没有全盘否定一次码烧工艺的意思,只是这么多年来我们把
一次码烧工艺用烂了,不该用的地方也在用。
使用一次还是二次码烧
工艺,必须建立在原材料的适应性、产品形状和功能的基础上。
如要
生产高孔洞率的烧结保温隔热砌块,最好使用二次码烧工艺。
因为不
仅仅是码坯高度,也必须考虑到干燥的形式;再如,某种原材料的自
然含水量较高,要生产装饰砖,也最好使用二次码烧工艺。
我们不能
再发展建立在全内燃基础之上的一次码烧工艺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
基于内燃法衍生出的窑炉也应停止发展了。
生产工艺的改变,有利于
产品功能的提升,有利于使用多种类型的原材料,有利于生产规模的
扩大,有利于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发,更有利于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为何不能改变呢?当然,这些改变必须建立对原材料(混合料)有科
学的、正确的评价的基础之上。
烧结墙体材料行业必然会走向节能、环保、健康、绿色产品的方向,落后的生产方式必然会被淘汰。
二次码烧工艺对原材料的适应范
围更广,对高保温隔热性能、高孔洞率的烧结空心制品以及高档次的
清水墙装饰砖的生产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及灵活性。
各种工业固体废料(煤矸石、粉煤灰、冶金工业尾矿、建筑渣土等)、江河湖海淤泥、
城市污水处理污泥、水净化处理淤泥、造纸工业淤泥、食品工业残渣
等均可作为原材料(燃料)。
已经研发制造的高度自动化的、适用于
二次码烧工艺坯体单层快速干燥的切码运系统设备,配合节能的大断
面装配式隧道窑,使得单条生产线的年生产能力可达1.8亿块(折普通砖)以上。
该系统设备对原材料的适应范围广泛,对多规格产品的适应能力强。
二、报告编制依据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细则》(2010年本)。
4、国家现行和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等。
5、项目承办单位现场勘察及市场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
6、其他有关资料。
三、项目名称
甘肃新型建材项目
四、项目承办单位
xxx公司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选址方案
项目选址位于xx产业发展示范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建设条件良好。
甘肃,简称甘或陇,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兰州。
位于中
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西达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接壤。
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
108°46′之间,总面积42.58万平方千米。
甘肃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
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
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类型从南向北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四大类型。
截至2019年末,甘肃省下
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17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7个县、7个自
治县,常住人口2647.43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8718.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0.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62.4亿元,第三产
业增加值4805.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05∶32.83∶55.12。
按常住
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995元。
(二)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13333.33平方米(折合约19.99亩),土地综合
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压制砖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13333.33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0401.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333.33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2395.51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1151.51平方米。
七、产品规划方案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压制砖xxx单
位/年。
综合考xxx公司企业发展战略、产品市场定位、资金筹措能力、产能发展需要、技术条件、销售渠道和策略、管理经验以及相应配套
设备、人员素质以及项目所在地建设条件与运输条件、xxx公司的投资能力和原辅材料的供应保障能力等诸多因素,项目按照规模化、流水
线生产方式布局,本着“循序渐进、量入而出”原则提出产能发展目标。
八、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4367.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311.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82%;流动资金1056.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
的24.18%。
(二)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三)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7505.00万元,总成本费用5638.21万元,税金及附加84.23万元,利润总额1866.79万元,利税总额
2208.51万元,税后净利润1400.0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808.4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2.74%,投资利税率50.56%,投资回报率
32.06%,全部投资回收期4.62年,提供就业职位119个。
九、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概况
顺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公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式增长。
为此,公司要求各级单位通过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提升
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等路径,努力实现“做实、做强、
做大、做好、做长”的发展理念。
公司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拥有有效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0多项,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国家标准化良好行
为AAAA企业,全国工业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
公司依托集团公司整
体优势、发展自身专业化咨询能力,以助力产业提高运营效率为使命,提供全方面的业务咨询服务。
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
新为中心,在品牌建设方面不断努力。
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等资质荣。
公司坚守企业契约精神,专业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致力成为行
业领先企业,创造价值,履行社会责任。
随着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业务规模及人员规模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产线的
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这需要公司管理流程不断调整改进,公司管理团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48.43万元,同比增长18.44%(1019.75万元)。
其中,主营业业务压制砖生产及销售收入为6063.47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2.59%。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520.74万元,较去年同
期相比增长221.92万元,增长率17.09%;实现净利润1140.56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6.35万元,增长率20.80%。
十、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二章项目调研分析
一、压制砖行业发展概况
陶瓷仿石pc砖集天然大理石、花岗岩优势为一体,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因此陶瓷仿石pc砖经过多年发展已成功广泛应用于户外人行道、停车场、市政园林工程等,得到市政部门及房地产的认可。
陶瓷仿石pc砖采用二次布料技术,形成防天然石材的型材,使饰面有一种天然石材的感觉,具备天然大理石的优点,奢华大气,纹理自然灵动,质感天成,同时避免了大理石通体版的一些缺陷,相对而言,石砖花色更统一、防水抗污能力强、强度更高、重量更轻、安装更方便,能有效避免返碱、渗污、开裂等缺点,成为备受高端消费群体青睐的一种天然装饰材料。
陶瓷仿石pc砖简单来说就是陶瓷砖的上面加了一层石材面料,它的做法是将相对应配方的天然石粉破碎成不同目数大小,混合不同效果的岩片、云母片或不同的无机型配色片材,与陶瓷原料、一定的外加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通过高压力的制砖机压制成型的,其表面均匀地呈现火烧面、荔枝面等天然石材的质感和效果。
陶瓷广场pc砖表面无釉,具有天然花岗岩的纹点,色泽柔和、晶莹,格调朴素高雅,其质地与天然花岗岩一样坚硬、耐磨,当表面有
水时也不至于打滑。
即使腐蚀了,也能保持原来的色泽与纹点。
因此,陶瓷广场pc砖是一种较高级的地面装饰材料。
二、压制砖市场分析预测
以砖瓦工业为主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墙体材料工业,是中国
建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材料工业范围,是基础工业之一。
墙体
材料主要为结构砌筑及围护材料,是建筑物的主体材料。
我国房屋建
筑材料中70%是墙体材料,几乎占每栋建筑物主体固体材料用料80%以上,其产值接近建材工业总产值的1/3,耗能占建材工业总能耗的1/2
左右,多达7,000多万吨标准煤。
随着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墙体材料的品种、质量产量和工艺技术装备有了重要发展,资源、能源消耗亦有所改善,效果突出。
目前,我国墙体材料可分为两大门类、四大产品系列,两
大门类为烧结和非烧结,主要包括烧结制品、混凝土砌块、蒸养灰砂
制品和轻质板材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建筑行业等获得了快速发展,墙体材料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其产值接近建材工业总产值的1/3。
相关数据表明,中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20亿平方米,占全球的一半。
根据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全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40.8亿平方米,占城镇建筑面积的22%,占建筑面积总量的10%,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供热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
目前行业内保温材料的生产和使用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涉及外墙保温装饰材料引起的高层建筑恶性火灾事故屡屡发生。
建筑外保温市场上大量采用的大模内置、机械固定等保温体系存在着局部冷桥现象。
目前,涉及与建筑节能外墙保温系统产品有关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全国达到8000家,整个市场形成的总产值约在500亿至600亿元人民币之间,年产值最大企业的销售额约为3.2亿元,极少数企业的年销售额能达到两亿至三亿元,超过80%的企业的销售3000万元以下。
二、压制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多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烧结砖只重视窑,而忽视了干燥这一重要的环节。
现有生产线上,存在着大量的干燥问题,成为了生
产中“瓶颈”。
而且我们干燥1kg水的耗热为1100~1200kcal/kg,有
的地方还干燥不好。
在发达国家各种节能的干燥室的热耗达到了
780~900kcal/kg,这是巨大的差距!各种快速干燥室也使得干燥时间
大幅度减少,如法国赛力克的快速干燥室的干燥时间仅为2~4小时,
干燥热耗不到900kcal/kg;德国凯乐的快速干燥室热耗只有
780kcal/kg等。
还有其他形式的干燥室,如分区控制流动的干燥室(Para-FlowDryer),对干燥介质参数的控制分成9个区域进行控制,非常有利于干燥敏感性高的坯体,可适应于多种系列的产品干燥,其
干燥周期根据坯体的干燥性能而定,一般在4.5~32h之间;还有其他
类型的快速干燥室,如干燥介质呈平流状态的快速干燥室等。
这些年来,隧道窑建造中的无序化,给行业带来的灾难不好评价。
没有了正确的评价方法,国家标准也得不到贯彻执行,社会上就忽悠
大发了,有的竟然吹嘘他们建造的隧道窑焙烧只需要220kcal/kg产品(理论上讲砖坯加热到1000℃,一点热损失没有则需要这一热值,难
道隧道窑的热效率是100%?),而且产量如何的高,一条3.6m的隧道窑,年产量可达1.5亿块!简直是“天方夜谭”。
国家标准中规定:
高温带窑顶外表面温度不得大于环境温度20℃;窑墙不得大于环境温
度15℃;热风管道每延米的温度降不得大于0.5℃。
试问:有多少隧
道窑能够达到这些要求?再有,今年发布实施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对各种产品都给出了明确规定,真正换算到产品的能耗粗制滥造的隧道窑能够达标吗?目前国内急需要有着正确理念的、节能的、可以使用多种燃料的、可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自动化控制的隧道窑。
随着燃料结构的改变、产品功能的提高以及环保的要求等也均需要开发出新型的焙烧隧道窑,如可使用生物燃料、粉体燃料、气体燃料、液体燃料(水煤浆)的隧道窑等。
国内绝大多数挤出设备成为了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大障碍,如在挤出机前可实现自动化过程,在挤出机后也可以实现自动化,唯独挤出机不能。
当然,针对某一种材料或是产品,理想的挤出过程涉及的可变参数太多,其机理非常复杂,如坯体原材料的流变学特性与挤出机的运动参数(或部件)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对应的部件的几何形状等。
概括说来,国内挤出机的性能和配置有待提高或优化的空间很大,现在的挤出机基本上都没有配置挤出压力、挤出速度的监测装置。
西欧现代化生产线上挤出机的运动参数、挤出压力以及挤出泥条的温度等都能转化成为数字信号,进入中央控制室的计算机平台。
我们的挤出机配置上多年来连个压力表都解决不了,其挤出压力随意乱标,挤出多泥条时的不平衡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成型水分不能自动控制,成型
压力信号不能提取,上下级之间物料量不能匹配等,就不能进入自动化控制平台,挤出机成为了不能实现全线自动化的障碍。
关于挤出机的能耗,西欧同行的评价标准是在半硬塑成型的范围内挤出每吨湿泥条的电耗在4.5kWh/t(含上下级电机、真空泵电机在内)。
多泥条、大断面泥条的挤出成为了发展的方向。
原材料处理不好,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只能是句空话。
多年来,国内烧结砖瓦生产线最大的弱项之一就是原材料处理。
原材料处理上的精细化虽然受制于目前烧结砖瓦产品的售价,但是国内目前还没有性能上和使用的可靠性上过硬的原材料处理设备,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例如,高速细碎对辊机(西欧最先进的对棍间隙可达到0.5mm,产量70t/h以上,辊圈的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高效破碎机(破碎硬质或半硬质的页岩、煤矸石等,如西班牙)、高效湿式轮碾机(西欧相关生产线上采用较多,产量很高,用于多种密度不同原材料的混炼,如气孔形成剂与原材料的有效混合)、自动加水装置(可根据预定的数值来在线检测和自动调节,加入水分的误差可达
±0.5%,(如在挤出机前的圆筛式给料机、搅拌机)等等,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