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麻章区中考语文模拟综合检测试卷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湛江市麻章区中考语文模拟综合检测试卷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共8题;共26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加线词语的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 归省(xǐnɡ)撺掇(cuān )缥缈弥散
B . 不惮(dàn)行辈(hánɡ )皎洁赏心悦目
C . 凫水(fú)潺潺(chán)家眷怠慢
D . 绮户(yǐ)阖家(hé )迫不急待佞臣
2. (2分)下列选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汴(biàn)梁拓(tuó)展题跋(bá)
B . 擅(shàn)长跋(bá)涉竹篙(gāo)
C . 檀(tán)田畴(chòu)冗(chén)长
D . 岔(chà)道遒(qiú)劲城郭(guō)
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亲眼看到以动荡的船为家的渔民们安之若素,举止泰然。

B . 没想到在人地生疏的西安碰到了老同学,他高兴得不知所措。

C . 他就是臭名昭著、大名鼎鼎的一霸——黄石。

D . 草丛中不时传来蟋蟀那悦耳的歌声,响遏行云。

4. (2分) (2017七下·围场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B . 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C . 通过这件事,使他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D . 诗歌只有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才能领略此中画意诗情,感受其意境美。

5. (2分)(2019·自贡模拟)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 .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表,文中以实情、实礼、实事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 .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集《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的先河,许多优秀文章如《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被收入其中。

6. (4分)名著练习。

(1)
“有时候我躺在地上,让他们五六个人在我的手上跳舞”,这句话节选自(国)(作家)的作品《》。

句中的“我”是(人物名)。

(2)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情节。

(3)
《朝花夕拾》中的“父亲”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对这一人物形象加以评价。

7. (4分)阅读语段“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回答下列问题。

(1)
这段文字的结构关系是()
A . 总—分
B . 总—分—总
C . 分—总
(2)
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3)
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邓稼先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4)
邓稼先喜欢一个“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什么意思?
8. (8.0分) (2017七下·泰兴期末)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
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

(3)
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

(4)
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6)
乡愁是永恒的话题。

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共5题;共44分)
9. (4分)诗词赏析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
请用自己的语言将“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的画面描绘出来。

(2)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两句用新奇的手法写“愁”,试分析这样写好在哪里?
10. (12.0分) (2019八下·天台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水益涩① ,曳舟不得进。

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②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③ ,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④“雪窦山”字。

(《雪窦游志》节选)
【乙】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

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潄⑤;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⑥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

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

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⑦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颖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松风阁记》节选)
【注】①涩:不通畅。

②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③陇:通“垄”。

④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⑤石潄(lài):沙石上的急流。

⑥上人:和尚。

⑦汩(gǔ):乱。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十问仅得二三
B . 佛印绝类弥勒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C . 高可二黍许观于松可以适吾目
D . 不足为外人道也方舟上人为阁其下
(2)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 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B . 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C . 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D . 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水益涩,曳舟不得进。

②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

(4)结合选文内容,按要求回答下面两题。

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雪窦山”与“桃花源”环境上的相似之处。

②找出语段【乙】表现作者追求自然宁静生活但并不消极避世的句子。

11. (7.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植物的“五官”
①植物像其他动物一样,有功能各异的“五官”。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物学博士瓦因勃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每天对莴苣做10分钟超声波处理,结果其长势远比没受处理的莴苣要好。

之后,美国的一个学者对大豆播放《蓝色狂想曲》音乐,20天后,听音乐的大豆苗重量竟然高出未听音乐的四分之一。

这些实验说明,植物虽然没有具体形态的耳朵,但它们的听觉能力却非同寻常。

不相信?那么请你面对含羞草轻轻击掌,看看含羞草闻声后是否会迅速将小叶合拢。

②许多植物具有“慧眼”识光的能力,它们自知日出东山,夕阳西下,从而把握了自己开花和落叶的时间,如牵牛花天刚亮就开花,向日葵始终朝阳。

植物不仅能“看见”光,还能感觉出光照的“数量”和质量,某些北方良种引种到南方,颗粒不收,就是因为植物的“眼睛”对异地的光线不习惯。

植物的“眼睛”对光色也非常敏感,不同植物可识别不同光线,以促进自身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的“眼睛”原来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专门色素——视觉色素,植物凭借这种“眼睛”,从根到叶尖形成完整而灵敏的感光系统,对光产生既定反应,如花开、花合、叶子向左向右、变换根的生长方向等。

③植物界中不仅有靠根吃“素”的植物,而且还有靠“口”吃“荤”的植物,食虫植物(也称食肉植物)便是这类植物。

这些植物的叶子变得非常奇特,它们形成各种形状的“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小口袋或蚌壳,能分泌消化昆虫的黏液,还能分泌香味,许多昆虫因为闻到香味,而跌入了陷阱之中!植物靠“口”捕食蚊蝇类的小虫子,有时也能“吃”掉像蜻蜒一样的大昆虫。

它们分布于世界各地,种类有500多种,最著名的有瓶子草、猪笼草、狸藻等。

④真是奇怪,植物还有嗅觉灵敏的特殊“鼻子”。

例如,当柳树受到毛虫咬食时,会产生抵抗物质,3米以外没有挨咬的柳树居然也产生出抵抗物质。

这是为什么?原来,植物有特殊的“鼻子”——感觉神经,当被咬的树产生挥发性抗虫化学物质后,邻树的“鼻子”能及时“嗅”到“防虫警报”,知道害虫的侵袭将要来临,于是就调整
自身体内的化学反应,合成一些对自己无害,却使害虫望而生畏的化学物质,达到“自卫”的目的。

⑤更为惊奇的是,植物还具有相当特殊的“舌”的功能,它能“尝”到土壤中各种矿物营养的味道,于是使植物“拒食”或“少食”自身不喜欢的矿物质,多“吃”有用的营养元素。

如海带就有富集海水中碘元素的能力,忍冬丛喜欢生长在地下有银矿的地万。

植物的“舌”功能选择性非常强,如果吃了自己不喜欢吃的矿物就会长成奇形怪状。

例如蒿在一般土壤中长得相当高大,但如果“吃”了土壤中的硼就会变成“矮老头”。

植物将土壤中的矿物元素或微量物质聚集到体内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

人们通过生物富集现象可以找到相应的地下矿藏,也就是植物探矿。

如今,植物探矿已成为寻找地下矿藏的重要手段之一。

⑥目前,生物科学的研究工作常常得到植物“五官”功能的启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累累硕果。

(1)
本文第②-⑤段,依次介绍了植物具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用“舌”择食等功能。

(2)
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 和________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

(3)
根据文章第①段的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说“噪声除草器”的制造主要利用了植物的什么特性。

【链接材料】科学家利用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的特性,制造出噪声除草器。

这种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
12. (10.0分)(2014·江西)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扇子
黎戈
《东周列国志》里,看到过这样的插图:两个梳双髻的宫女,手执长柄大扇,立在对坐畅谈国事的公侯身后,这样的扇子多半是由奴仆执掌,象征性大于使用目的,它是表白强权的道具。

准确地说,它是礼仪扇。

汉代的扇子,则是用竹篾编成,其形制类似于现在的大号菜刀,扇柄附于一侧而不是居中,且开始落入寻常百姓家。

在古画中,常见一奴仆蹲踞扇火,大力使着一把扇子,扇子地位大跌。

汉末有一些原理简单的机械扇,诸葛亮同学发明过诸葛扇,悬挂屋内,手拉使之转动生风。

穿过千年时光隧道,在关于老上海的电影里,仍然可以看见理发店里有这种手拉的风扇。

小伙计拉着一根绳,扇子左右缓移,时间也被拉长了,太太小姐们一边做头发:一边瘸一搭没一搭地扛呱家常。

春日迟迟,欲睡昏昏。

反正闲妇们有的是时间要打发,降那一。

最点心火,微风徐来的排扇也够了。

魏晋南北朝的扇子是羽扇,不用说是仿生原理的朴素运用,羽扇有十羽和八羽之分,后来进化成比翼扇,即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只在末端象征性地饰以羽毛。

羽扇是男人的物什,恪显名士做派的道具,羽扇名人有“羽扇纶巾”的公瑾侯及其政敌诸葛先生。

真不能想象,诸葛先生要是丢了他的三件套——羽扇、纶巾、四轮车,会不
会风采全无呢?
隋唐时流行纨扇,又称团扇,早唐时盛行腰圆纨扇,中晚唐为满月式样,纨扇近于现代的绢扇,以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它的使用者转向深闺。

“轻罗小扇扑流萤”,隋唐女子都是腴美人,如果是骨重身宽的羽扇,用来扑蝶扑流萤,动作的幅度太大,就失了娇羞劲儿。

宋元后期开始使用的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袖藏即可。

市民图耐用,多用油纸扇,文艺青年大多使用素纸扇,图它可以挥毫泼翰,题诗作画。

扇子还是艺术作品中高频出现的道具。

言情小说中,扇子可煽情,比如李香君血溅桃花扇;可定情,比如西施赠扇给范蠡;可抒情,《桃花扇》就是靠一把扇子来抒情,并且贯穿情节起落的;可绝情,《珍珠令》里,女主角赠男主角折扇一把,即可以示绝交,扇同“散”,和伞一样,是很不祥的赠物。

武侠小说里,儒化的博雅侠客,手持一把小扇,以显其书生性情。

江南七怪里那个执扇的妙手书生,还在扇子里面藏暗器、毒针什么的。

有的扇子本身就是兵器,比如玉扇真人那把。

西方艺术作品里也常看见扇子的身影。

电影里的名媛贵妇手捏一把小折扇,一手牵裙角,莲步轻移,旖旎而行。

歌剧中的淑女用一种很有趣的面具扇,上面开了两只眼睛一样的小洞,把自己的面孔藏起来,以示畏怯。

选自《私语书》,有删改)
(1)
这篇文章从扇子的发展史和____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扇子。

(2)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3)
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扇子,有什么作用?请从文章最后四个自然段中举一例分析。

(4)
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任选文中一处画线句作具体分析。

13. (11.0分) (2020七上·侯马期末)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当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床的毛病。

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被罚站在门边。

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却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

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

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打扮得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和踢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等一下,妈妈进来了。

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
“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

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岀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①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②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

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

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 我怕被同学耻笑。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教我们先静默再读书。

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

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 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
③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正在静默的当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

他用眼势告诉我,教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看,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

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

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

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子儿来给我。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

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 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

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她教我唱歌跳舞。

(节选自《城南旧事》第 17 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1)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下面语句中的重音或停连,并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提示:重音用“——”标示在词语的下方;停顿用ν标示在语句之间的上方,连接用“∧” 标示在语句之间的上方。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2)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三句话“我”哭的原因有何不同。

①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②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

③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3)请为上面《城南旧事》节选部分拟一个标题,并说说理由。

三、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
14. (50分) (2020八上·岐山期末) 作文
墨是留在中国文化记忆里的芬芳;背影是留在朱自清记忆里的芬芳;白杨是留在矛盾记忆里的芬芳;昆明的雨是留在汪曾祺记忆里的芬芳……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也有人或物在你的记忆里留下无尽的芬芳,让你感受到美好。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5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悟。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共8题;共26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6-3、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8-5、
8-6、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共5题;共44分)
9-1、
9-2、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1-3、
12-1、
12-2、
12-3、
12-4、
13-1、
13-2、
13-3、
三、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
14-1、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