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23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免费试卷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我国历史上实行的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的原则。
科举制度创立于()
A. 西汉
B. 隋朝
C. 唐朝
D. 明朝
【答案】B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
所以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故此题选B。
选择题
唐朝乐舞十分发达,被杜甫赞之为“天地为之久低昂”的乐舞是( )
A. 《秦王破阵乐》
B. 《霓裳羽衣舞》
C. 公孙大娘剑器舞
D. 快速急转的胡旋舞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
舞剑器行并序》中对公孙大娘剑舞的描写诗句有“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公孙大娘是唐代最杰出的舞蹈家之一,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
故本题应选C项。
选择题
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
A. 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B. 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 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D. 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辉煌的隋唐文化的相关内容。
隋唐时期最著名的石窟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里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莫高窟内保存的大量佛经、文书也极为珍贵。
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选择题
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
写下“三吏”“三别”,被称为“诗圣”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陆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人们称杜甫为“诗圣”,称他的诗歌为“诗史”。
选择题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A. 遣唐使来华B. 玄奘西游天竺
C. 文成公主入藏
D. 鉴真东渡日本
【答案】C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入藏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
唐太宗时期的玄奘西行,是为了去天竺求取佛法精义。
遣唐使来华是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所以ABD都属于唐朝的对外交往,故选C。
选择题
641年,文成公主由唐大臣护送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
当时的唐朝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太宗
D.唐玄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选择题
武则天诏曰:“(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 者升官。
这体现了武则天()
A. 严惩贪官污吏
B. 提倡勤俭节约
C. 减轻农民负担
D. 重视农业生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反映的是她重视农业生产.
故选D.
选择题
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
A. 任用魏征等贤臣
B.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 创立科举制度
D. 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因此C项“创立科举制度”不是唐太宗的功绩,故选C。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袈裟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
请你判断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是()
A.玄奘西行天竺
B.鉴真东渡日本
C.张骞出使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答案】B
【解析】
唐朝时期,日本与中国关系友好,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文化,促进了中日友好往来,B符合题意;玄奘是西游天竺,不是去东瀛,A不符合题意;张骞是西汉时期的人物,C不符合题意;甘英出使大秦是东汉时期的事件,D不符合题意;故选B。
选择题
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zàng)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答案】D
依据题干关键词“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唐代的盛世和对外交流。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对外实行开放政策,故D符合题意;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中华文明的起源、统一国家的建立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选择题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也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他们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重用人才②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重视发展经济④都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二十多年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推行发展农业生产,奖励垦荒,轻徭薄赋,让农民生活安定。
他的统治称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重用人才。
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
他尤其重视地方吏治,
重视发展经济,注意减轻农民负担,他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因此,①②③④项都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共同之处,故选D。
选择题
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
其原因是武则天()
A. 创立殿试制度
B. 重用有才之人
C. 打击大族势力
D. 促进社会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的相关知识,武则天在位时期,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她的统治被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所以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
其原因是武则天在位时的统治措施促进社会发展,故选D。
选择题
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
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反映唐朝兼收并蓄外来文化,双向交流的史实。
四个选项中,②③④三项都属于唐朝兼收并蓄外来文化,双向交流的史实,①和亲结盟反映唐朝的民族关系。
故答案选C。
选择题
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
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A. 耶律阿保机
B. 赵匡胤
C. 元昊
D. 耶律德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契丹族的史实。
统一契丹各部落的首领是耶律阿保机,故选A。
选择题
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阿骨打﹣党项族④北宋﹣赵匡胤⑤金﹣阿保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阿保机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
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了北宋。
阿骨打是女真族人,建立了金。
因此①②④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
故选择答案B。
选择题
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
取名:郭靖和杨康。
并各赠一剑。
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
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靖康之耻”结合所学知识,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并掠走宫廷仪仗、天下府州图、典籍、天文仪器、乐器以及大批珍宝器物,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
故可以判断出当时的国耻是金灭北宋,A符合题意;北宋被金所灭,不是被辽所灭,B不符合题意;北宋被金所灭,不是被西夏所灭,C不符合题意;靖康之耻指的是金灭北宋,不是蒙古灭南宋,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
千百年来被民众传颂的民族英雄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其中的“匈奴”指的是
A. 匈奴统治者
B. 女真统治者
C. 契丹统治者
D. 党项统治者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的抗金将领,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综合题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材料二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写出材料二中唐朝
出现的两种新农具的名称及有何用途?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
(3)材料三的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唐朝时期的对外政策的特点?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
(至少说出两条)
【答案】(1)唐玄宗(李隆基)。
措施: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
(答出两点即可。
)
(2)曲辕犁、筒车;耕作;灌溉。
(3)玄奘。
《大唐西域记》。
开放的对外政策
(4)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有贤能的皇帝统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言之有理,答对两条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重用贤能;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等,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盛,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因此,盛世景象时的统治者是唐玄宗(李隆基)。
其采取的措施有: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
(答出两点即可。
)
(2)材料二中第一幅图片是唐朝农民把以前耕犁的犁壁由直的改进成了弯曲的,称为曲辕犁,以便于耕作。
第二幅图片是筒车,筒车又叫水转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筒车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
(3)根据材料三“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他在天竺各地讲学,受到当地人的尊重。
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因此,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玄奘;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大唐西域记》;唐朝时期的对外政策的特点是:开放的对外政策。
(4)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有: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有贤能的皇帝统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言之有理,答对两条即可)
综合题
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下图描述的是_________(水利工程的名称)
(2)此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B.余杭指今
(3)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该河的最北端到最南端,要经过哪四节河段?
(5)此河开通有什么作用?
【答案】(1)大运河。
(2)A.北京,B.杭州。
(3)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
(1)根据题干中图片信息“洛阳”和“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描述的是隋朝大运河。
(2)根据所学知识,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即今北
京),南至余杭(即今浙江省的杭州),故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中的A 涿郡指今北京,B余杭指今杭州。
(3)根据所学知识,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4)根据所学知识,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