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扶风县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
实施区域基础地力目标产量N P 2O 5
K 2O Mn 农肥塬下川道4500
8250
195~210165~18090~10522.5~30.052500中塬地区3750~45007500~8250165~180150~16575~9022.5~30.045000北部抽灌区3375~37506750~7500150~165135~15060~7515.0~22.537500北部旱地
3000~33756000~6750135~150120~13545~6015.0~22.5375002625~30005250~6000120~135105~12030~4515.0300002250~2625
4500~5250
105~120
90~105
30~45
15.0
30000
(kg/hm 2)1作物特性
扶风县常年播种小麦面积约2.9万hm 2,小麦单产地区间
南北差异大,水浇地高者可达9000kg/hm 2以上,而旱地平均单产仅约4500kg/hm 2。

在种植制度上,水浇地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一年两熟[1];旱地为歇茬,只种一季小麦[2]。

种植的土壤主要有娄土、黄绵土,基础地力产量为2250~4500kg/hm 2,小麦主要分布在渭河川道、黄土台原、低山丘陵地区。

小麦一般于10月上中旬播种,6月上中旬收获,生育期
230~260d 。

通常将冬小麦生育期划分为出苗、分蘖、起身、拔
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3-4]。

单位面积基本苗数是调节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扶风县当前小麦生产基本苗数为180万~240万株/hm 2,单位面积穗数是群体发展的最终表现,是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

当地主栽的小偃22号,属多穗型品种,穗数为525万~675万穗/hm 2,搭配品种有西农979、郑麦9023,属大穗型品种,穗数为450万~600万穗/hm 2。

生产100kg 籽粒,需纯N 3.0kg 、P 2O 51.3kg 、K 2O 2.5kg 。

2施肥指标
扶风县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见表1。

摘要针对扶风县小麦施肥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施肥指导意见,以为当地的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陕西扶风中图分类号S51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1)20-0100-01
扶风县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乌鸿科1李永刚1张敦熙2
(1陕西省扶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扶风722200;2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作者简介
乌鸿科(1963-),男,陕西扶风人,农艺师,从事土肥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1-08-24
3施肥指导意见3.1施肥原则
一是稳氮增磷补钾扩微,调整氮、磷、钾比例为1.0∶0.8∶
0.5。

二是实行前氮后移延衰技术,适当加大追肥比例,高产田小麦追肥时期推移至小麦拔节—挑旗期。

三是有机无机相结合,提倡玉米秸秆直接还田。

四是后期结合一喷三防,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锰肥+2%尿素。

五是施肥与栽培技术结合。

3.2施肥建议
(1)塬下川道。

该区主要包括绛帐镇、上宋乡、揉谷乡,
涉及46个村,常年种植小麦0.15万hm 2,占全县麦播面积的5.1%,属渭高干灌区,是扶风县小麦高产稳产区。

主要土壤类型为娄土,土壤肥力较高,含有机质16.3g/kg ,碱解氮98.0mg/kg ,有效磷25.3mg/kg ,速效钾135.0mg/kg 。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氮肥用量偏高,底追比例不科学,施肥时期不适宜,只重视氮、磷肥,施钾肥面积少,在有机肥使用上,大
部分实行玉米鲜秆直接还田,农家肥施用面积少。

建议在前茬玉米实行鲜秆直接还田的基础上,施农家肥52.5t/hm 2;坚持氮、磷、钾、锰相结合,氮磷配合,补施钾肥,调整氮肥的基追比,实行前氮后移延衰技术。

小麦单产8250kg/hm 2以上,分别施纯N 、P 2O 5、K 2O 195~210、165~180、90~105kg/hm 2,补施锰肥22.5~30.0kg/hm 2;土壤速效钾大于150mg/kg ,可不施钾肥。

氮肥的50%~60%,全部磷、钾、锰肥
实行撒施旋耕播种,氮肥的40%~50%在挑旗期追施。

若用玉米BB 肥,可作底肥全部施入,尿素在拔节—挑旗期追施。

(2)中塬地区。

该区包括午井、段家、城关、杏林、太白、法门、召公等乡镇,涉及106个村,属宝鸡峡和冯家山南干灌区,常年种植小麦1.71万hm 2,占全县麦播总面积的59.6%,主要土壤类型为娄土,肥力中等,含有机质14.9g/kg ,碱解氮90mg/kg ,有效磷22.6mg/kg ,速效钾110.0mg/kg 。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塬下川道存在的问题相同。

建议在前茬玉米实行鲜杆直接还田的基础上,施农家肥
45t/hm 2,小麦单产7500~8250kg/hm 2,分别施纯N 、P 2O 5、K 2O 165~180、150~165、75~90kg/hm 2,补施锰肥22.5~30.0kg/hm 2,土壤速效钾大于150mg/kg 可不施钾,施肥方式上,氮肥的60%~70%,磷、钾、锰肥作为底肥一次撒施后旋耕,氮肥的30%~40%在拔节—挑旗期追施。

(3)北部抽灌区。

该区包括法门、南阳、天度、召公4镇,涉及35个村,属北四、五抽灌区。

常年小麦种植面积0.56万hm 2,占全县麦播总面积19.5%,主要土壤类型为娄土与黄绵土,土壤肥力中等,含有机质12.6g/kg ,碱解氮85.0mg/kg ,
有效磷19.4mg/kg ,速效钾96.0mg/kg 。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氮磷肥用量偏大,施钾面积少,底肥“一炮轰”现象普遍存在。

建议在前茬玉米实行鲜秆直接还田的基础上,施农家肥37.5t/hm 2,小麦单产6750~7500kg/hm 2,氮肥(N )、磷肥(P 2O 5)、钾肥(K 2O )用量分别为150~165、135~150、60~75kg/hm 2,补施锰肥15.0~22.5kg/hm 2。

土壤速效钾大于120mg/kg (下转第102页)
100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第100页)
可不施钾;施肥方式上,氮肥60%~70%,磷、钾、锰肥作为底肥一次撒施后旋耕,氮肥30%~40%在拔节—挑旗期追施。

(4)北部旱地。

该区包括法门镇北片、天度、南阳、召公镇北片,涉及34个村,属旱作农业雨养区。

常年小麦种植面积0.45万hm2,占全县麦播总面积的15.8%,主要土壤类型
为黄绵土与娄土,土壤肥力低,含有机质10.2g/kg,碱解氮78mg/kg,有效磷16.5mg/kg,速效钾80mg/kg。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机肥施用量不足,氮磷比例不协调,氮肥的基追比例不合理,底肥“一炮轰”现象普遍存在。

建议在小麦机械收获留高茬还田的基础上,机械深翻,蓄降水,保地下墒。

施农家肥30t/hm2,小麦单产4500~6750 kg/hm2,施纯N、P2O5105~150、90~135kg/hm2,补施锰肥15.0~ 22.5kg/hm2。

其中,氮肥70%~80%,磷、钾、锰肥作底肥撒施后旋耕,氮肥20%~30%结合雨水在起身—拔节期追施。

4参考文献
[1]马吉权.测土配方施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初探[J].青海农技推
广,2007(2):43.
[2]黄建兵.皖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 (21):8973-8974.
[3]左建传,郝金松,刘盛炀,等.兴化市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7(7):68-69.
[4]祝君丽.推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农业增产增收[J].河南农业, 2010(9):35.
比例;以磷促氮、提高氮肥利用率。

氮磷配合,可满足作物对2种元素的需求比例,以无机促有机、有机无机相结合,从而加速土壤的熟化过程。

高产经验表明,一般氮磷比例以
1∶0.89~1.00较为适宜。

另外,还要优化施肥技术,根据灌区的土壤特点,氮肥应以基肥、种肥和追肥相结合,磷肥改撒施为与有机肥混合堆沤后早施、集中施用,以培肥地力、提高产量。

3.4深翻整地
灌区农田高产经验证明,深翻晒垈和平整土地可熟化土壤,使土壤养分得以全面释放,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且能保全苗和培育壮苗,水肥效益得到较好发挥[4]。

高产田的土壤养分条件:有机质1.5%~1.8%,全氮0.08%~0.11%,全磷0.18%~0.22%,全钾2.7%~2.9%,碱解氮62~133mg/kg,速效磷7~29mg/kg,速效钾235~240mg/kg。

4灌区春小麦高产的综合栽培措施
4.1选用适于灌区生态环境高产栽培的品种
根据湟中县灌区特点,应选用苗期抗寒早发、中期稳健、抽穗期较早的品种,以便在前期气温偏低时培育壮苗,并能在不延长总生育期的条件下延长灌浆时间而不至于晚熟,实现正常落黄,保证粒饱粒重。

实践证明,适宜湟中县灌区高产栽培的小麦良种有高原437、高原448、青春38号等。

4.2合理密植袁创造高产群体结构
(1)苗、茎数与产量的关系。

据研究,灌区春小麦高产田的群体结构:基本苗420万~495万株/hm2,总茎数930万~ 1305万株/hm2,穗数540万~600万穗/hm2,穗粒数36~38粒,千粒重40~45g。

播种量,干耖条播地315.0~337.5kg/hm2,冬灌条播地262.5~300.0kg/hm2。

要做到合理密植。

播种时,在提高播种质量和精量播种的基础上实行条播,将播种深度保持在3.5~4.0cm。

并做到以快求早,适期播种。

(2)分蘖的发生与成穗。

根据实践,灌区春小麦单株分蘖穗的比重应争取0.065~0.110,分蘖成穗率4.59%~4.80%。

栽培管理水平高的可取上限,低的取下限。

但分蘖能否成穗取决于分蘖发生的时间与所处的位置。

可成穗的分蘖主要是叶龄在3叶1心至4叶1心。

(3)叶面积动态。

由于群体总茎数适中,个体发育健壮,单株叶面积较大。

分蘖期0.9~1.3,分蘖盛期1.8~3.7,拔节期4.10~4.97,孕穗期8.2~9.6,抽穗期6.6~8.4,灌浆期3.5~5.1,成熟期1.4~3.3。

但由于叶片宽厚上举,株形紧凑,群体叶面积上下分布比较均匀,光的分布也比较均匀,株间相互遮荫较轻,群体内光照条件仍能维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因为干物质积累总量大,达26.25~30.00t/hm2,最终在产量上集
中表现为穗、粒、重三者协调发展。

4.3配方施肥
施肥要做到有机肥与化肥合理搭配和合理分布,以满足小麦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

具体的施肥方案是:结合秋深翻施入有机肥75t/hm2作底层肥,春播前施尿素150.0~ 187.5kg/hm2、过磷酸钙637.5~900.0kg/hm2作上层肥,播种时施37.5kg/hm2尿素作种肥,头水前追施尿素37.5kg/hm2。

总施肥量折合N88.50~120.75kg/hm2、P2O589.25~126.00 kg/hm2,N∶P2O5为1∶0.86~1.04。

肥料在土壤中的分布是上精、中细、下粗,土肥相融,为小麦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环境。

4.4合理灌溉
根据春小麦的需水规律和湟中县降水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地适期灌水。

整个生育期一般共灌3~5次水,但要突出抓好分蘖水和拔节水,头水要在4叶1心时灌溉,头水后紧催2水。

头水满足分蘖期对水分的需求,促进壮苗、分蘖早发和增蘖增根。

2水正值拔节期,此时气温升高,小麦生长旺盛,幼穗分化及营养物质的运转、积累及生理活性也最活跃,植株蒸腾旺盛,耗水强度大。

这时的土壤水分关系到全天生物学产量,尤其是决定成穗、粒数的关键期[4]。

此期足量的水分将为穗大粒多奠定基础,若水分不足,将会影响产量的提高。

一般后期的抽穗、灌浆、麦黄水应视天气、作物长势及土壤湿度灵活掌握。

据测定,灌区高产麦田耕层内适宜的含水量:分蘖期14.1%~19.0%,拔节期20%~23.4%,抽穗期17%~ 24.1%,灌浆期16.8%~22.9%,成熟期18.8%~21.0%。

4.5防治病虫害
白杆病、根腐病、麦茎蜂、麦穗夜蛾是湟中县灌区春小麦的主要病虫害。

因此,为防止小麦白杆病及根腐病的发生,播前每50kg种子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拌种;在麦茎蜂、麦穗夜蛾盛发期以2.5%溴氰菊酯225mL/hm2喷防。

5参考文献
[1]孙茂贵,鲁飞,徐先祥.小麦半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
技,2009(7):179.
[2]张可飞,侯秀涛,王欢,等.高肥水地块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4-5.
[3]周桂萍,廖萍英,孙琪,等.杂种小麦优势及其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
科学,1994(2):148-150.
[4]张清刚.淄川区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9(2):12-13.
102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