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区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山区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科学播种、肥水管理、田间管理、适时收获与除膜保地等内容,以期对山区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春玉米;山区;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大量的矿质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物质,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饲料等产业。
近几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及自然气候等因素影响,金寨山区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尤其是春玉米播种面积已占据主导地位。
春玉米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保肥、控草等作用,适合在早春气温较低的山区推广[1]。
通过地膜覆盖栽培一般增产1 500 kg/hm2以上,增收1 800元/hm2以上。
通过几年的亲身实践,笔者基本掌握了山区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现对其关键技术作一介绍,以供山区玉米种植者参考。
1 播前准备
根据金寨县气候特点及积温条件,春播玉米可选用全生育期在110 d以上的中晚熟品种,如济单七号、鲁单818、临奥1号、农大108、鲁单981、郑单958号、中科4号等。
播种以前要精选种子,去掉秕粒、小粒、病坏粒种子,晒种2~3 d,以提高出苗率和幼苗的整齐度。
为了防止地下害虫的发生,播前用辛硫磷、粉锈宁等杀虫剂、杀菌剂拌种,可有效地防治玉米病虫害。
地膜覆盖玉米栽培,在地块选择上,要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疏软、排灌方便。
前茬以冬闲地块及绿肥、蔬菜等作物为宜。
当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翻耕,精细整地,细心耙犁,使地块达到平、细、均,底墒要充足,墒情不足的要适当灌水。
采取单行播种的可选用幅宽60~80 cm的地膜为宜;采取双行播种的地块可选用幅宽80~120 cm的地膜为宜。
不管采用哪种幅度的地膜,一般都应选用较薄的为宜[2]。
2 科学播种
金寨县属于山区县,春季气温较低,尽管采用地膜覆盖种植,但还是不能过早下种。
根据近几年的种植实践表明,金寨县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适宜播期应以4月上旬当地温稳定在10~12 ℃时为宜,这样才能保证春玉米出苗后不会受到早春晚霜的危害。
根据地势、土壤、品种等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密度,做到合理密植,相互协调,发挥群体优势,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力和光能。
一般紧凑型的玉米种植6.0万~7.5万株/hm2,披散大穗型种植5.25万~6.00万株/hm2。
提高播种质量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主要措施,播种时应做到种子大小、株行距、播种深浅、盖土厚度、土壤墒情基本一致,播种深度一般为4~5 cm,覆土厚度为2~3 cm,播后踏实盖土,然后铺好地膜,做到随种随铺。
播种行向,可采用顺风种植,以减少风力接触面,防止风吹揭膜。
盖膜时一定要把好质量关,一定要严密,将地膜拉紧、平铺、匀铺,膜的四周各开1条浅沟,把地膜压紧,
但膜边应少量压土,以利用扩宽采光面,盖膜要做到平整、严实、宽亮[3]。
3 肥水管理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因其在整个生长过程都有薄膜覆盖,所以在施肥上主要以基肥为主。
基肥应注重农家肥的施用,化肥施用本着底肥重磷、追肥重氮的原则进行。
在施肥过程中,应重施腐熟的农家肥45~60 t/hm2、三元复合肥600 kg/hm2,结合深耕一次性施入。
适时追肥,为了保证玉米健壮生长,秆壮叶茂,促进雌雄穗的分化和形成,可于拔节前后追攻秆肥,在玉米8~10叶时追施高氮复合肥225~300 kg/hm2。
攻穗肥,可根据地块肥力在玉米大喇叭口穗期前后追施尿素150~225 kg/hm2。
追肥应在行侧适当距离深施,并及时覆土,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施肥时间不晚于吐丝期。
为了使玉米植株矮健、光合作用强、高度抗倒、增产,应适时喷施玉米健壮素。
喷施时必须注意喷施时期、喷施浓度、喷施方法等要点。
根据地膜玉米需水规律,合理管水,为防止幼苗在高温、高湿、高肥的条件下徒长和后期早衰,前期要做好控水工作。
中期蒸腾量大,耗水量多,要适当增加灌水量。
后期因降水量增加,气温下降,玉米根系较深,应逐渐减少浇水量[4]。
4 田间管理
播种后要时常到田间检查,如发现地膜有破损通风的地方,要及时用细土封严。
破膜放苗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关键,膜破的好与坏、早与迟,对玉米的整个生长影响较大,因此一般应掌握在玉米苗基本出齐时,及时开口放苗。
放苗时要掌握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阴天突击放、晴天早晚放、刮风慎重放的原则,一般每穴只放1株壮苗,苗放出后,应及时用细湿土把放苗口封严,以防透气漏风、水分蒸发和杂草出膜。
一般较壮的玉米出苗后25 d左右就开始分蘖,如不及时除掉,将会与主茎争肥争水,消耗植株营养,影响玉米生长和发育。
因此,应及时做好去蘖工作,去除分蘖后,应立即封好膜口,确保玉米正常生长发育。
玉米病虫害主要有玉米锈病、大斑病、小斑病、黑粉病、蚜虫、红蜘蛛、玉米螟、玉米黏虫等,用百菌清、多菌灵、粉锈宁等防治玉米锈病、大斑病、小斑病、黑粉病,用抗蚜威、三氯杀螨醇、杀虫双、果乐等防治玉米蚜虫、红蜘蛛、玉米螟、玉米黏虫[5]。
5 适时收获,除膜保地
玉米收获的早迟,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玉米完熟期千粒重最高,是最适宜的收获期,完熟期的标志是籽粒乳线(灌浆线)消失[6]。
为了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地膜覆盖玉米收获后要彻底地清除废地膜,净化土壤,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所清废膜要回收处理,千万不能在耕地里焚烧。
与此同时,要积极运用光降解及草纤维等低污染的农用地膜,从而可有效地防止农田污染,以达到保护耕地、保护环境的目的。
6 参考文献
[1] 赵振彪.定边县推广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成效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109-110.
[2] 高文香,田振荣,马平儒,等.旱地玉米全膜双垄覆盖集雨沟播技术及效益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34-36.
[3] 胡喜芳.玉米地膜覆盖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2011(19):40.
[4] 袁文先.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12):18.
[5] 赵霞.河南省玉米栽培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9(9):53-56.
[6] 李红光.地膜玉米增产效应及抓好覆膜栽培的几项关键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