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上的词汇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上的词汇处理
作者:谢琼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8期
摘要: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篇幅长,词汇多,难度大,单词成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大障碍;但现行高中课堂往往把阅读和词汇处理分割开来,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希望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分割;障碍;循环和重现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209-01
1.背景和现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的词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之相应的现行教材的词汇量也大幅度增加,给词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现阶段高中学校大多采用的英语课本版本为“人教版”和“译林版”,教材版本虽然不同,但课文选取的侧重点和难度接近,即课文篇幅较长,课文中涉及的新单词较多,对学生的词汇和理解要求较高。
以“译林版”高二第一学期课本为例,每单元阅读课文篇幅为600词左右,其中全新单词为25个左右,此外还有很多已学过但学生不是很熟练掌握的单词,数量在30词左右。
学生词汇量的匮乏已经成为阅读的最大障碍之一。
但在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的紧迫性及教师观念的局限性,词汇教学处于尴尬境地。
很多教师认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都是先进行阅读教学再在第二课时展开词汇教学,或词汇教学在前,阅读在后,将两者视作互不相干的事件,将其分割开来进行教学。
对于缺乏听说环境的中国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词汇有效又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阅读。
(董艳萍,2007:49)但如此分割式教学完全无法达到这一目标和效果。
通过大量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阅读课堂教学中词汇处理存在几个问题:词汇目标缺乏或不明确;阅读中词汇处理不当,或蜻蜓点水式一掠而过或喧宾夺主式铺展过多;阅读任务设置与词汇目标不匹配或违背了词汇的认知规律。
2.应对策略
在处理阅读中的词汇教学时,我们应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词汇学习是为了提升对文本的理解;二是词汇学习和操练不能脱离文本语境。
基于此原则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处理词汇的困惑,我们提出要从文本特征出发,制定明确的词汇目标;以阅读为中心,把握词汇处理的“度”;创设梯度性任务,有效地循环和提升词汇学习。
2.1 制定明确的词汇目标
阅读课必须有词汇目标,而且要依据文本,制定非常明确的词汇目标。
阅读课中词汇的处理与专门的词汇课不同,不是所有的生词都要作为被选择成为循环重现的对象。
研究表明,三类词汇应该被列为目标词汇,即与阅读主题紧密相连的詞汇,阻碍学生理解文本的词汇,以及在文本的特定情境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汇。
2.2 把握词汇处理的“度”
我们坚持阅读教学要兼顾词汇的处理,因为词汇在不同语篇中有不同的含义,然而我们不主张把阅读课上成词汇课,一遇到目标词汇就详细讲解。
词汇处理必须为阅读服务,在学生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提炼目标词汇,不影响阅读进程,不脱离文本,不随意拓展,但要通过呈现、复现引起学生注意词汇,设计任务让学生关注词汇的形式、意义及所在语境,并在读后活动中进行相对应的操作和运用,这就是词汇处理的“度”。
2.3 有效循环和提升词汇
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循环提升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包含了多个子循环。
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因为简单的重复容易引起大脑的疲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每个周期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前者为后者的基础,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提高。
这样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循环往复,表现为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要实现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循环,需要通过设置有梯度的任务,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教师通过预习关注词汇或warming一up呈现部分目标词汇;然后,在阅读及文本处理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主题设计各种任务输入或复现目标词汇。
对于可能引起理解障碍的词汇,教师可以设置语境,推辞词义,或用结构图、构词法、课文理解的练习题、表格加图片、视频等方法加深对目标词汇的理解。
最后,设计有一定难度的综合任务,输出方式以说、写为主,让目标词汇被模仿、运用,实现词汇阅读课内的初步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任务一定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有梯度、有重点地安排练习程序的层次性、衔接性和连贯性;让活动难度呈螺旋式上升,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复现中熟练,在巩固中提升,在使用中深化。
3.结语
在阅读教学中缺乏词汇的处理,会给阅读造成障碍。
教师应在阅读课中采取有效的英语词汇学习的学习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运用词汇,这样学生的词汇量、阅读理解能力都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Cook,V.2000.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Nation,I.S.P.1990.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New York:Newbury House.
[3]陈琳、王蕾、程晓棠.2004.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4]董燕萍.2007.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陆巧玲.1999.阅读课堂的词汇处理[J].外语与外语教学.(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