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逸夫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衡阳市逸夫中学2015届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根据半坡和河姆渡聚落遗址出土的劳动工具、谷物、陶器以及建筑遗迹等,共同说明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A.是最早的人类
B.过着穴居生活
C.进入农耕定居生活
D.建立了国家
3.齐桓公称霸、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中国实现统一
C.中国经济大发展
D.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4.西周时期成千上万的奴隶在一起耕作和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生产的场景变化的原因是
A.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
B.青铜器代替石器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奴隶获得了自由
5.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所描写的人物是
A.李冰
B.孔子
C.屈原
D.大禹
6.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
下列情节与秦朝的历史事实不符合的是
A.秦始皇让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
B.商人张三前往咸阳城做生意,随身携带了很多圆形方孔铜钱
C.小吏李四用小篆誊抄了一张政府告示,呈交给县令大人过目
D.王五去世后,他儿子世袭了他的职位当上郡守,负责地方政务
7.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致命的打击”缘于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焚书坑儒”
C.陈胜吴广起义
D.汉武帝削弱封国
8.司马迁评价他——“凿空西域”,他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他毕生的坚韧探索,不仅促进了各个民族的交流融合,更深刻地拓展了一个民族看世界的大视野。
“他”是
A.蒙恬
B.卫青
C.张骞
D.霍去病
9.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形成始于
A.炎黄部落的形成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10.一位美国作家写了一本《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其中蔡伦名列其中。
这其中的原因是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蔡伦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蔡伦发明了指南针
13.有文章对某一制度作如下评价:“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
”那么该“制度”是
A.科举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14.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
下列帝王中,能“以人为镜”多次采纳魏征忠言的是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15.“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是汉族和哪个少数民族团结友好的誓言
A.维吾尔族
B.彝族
C.突厥
D.藏族
16.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南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7.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扮演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与史实不符的选项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有利于维护统一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元世祖:“我创立了行省制,实行了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统治!”
C.明成祖:“我废丞相,设东厂,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D.雍正帝:“我设置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归我掌控!”
18.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目的
B.起止时间
C.远航次数
D.所到地区
19.明朝中期,倭寇疯狂进犯浙东沿海。
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A.文天祥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20.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二、填空题(10分)
26.公元__________年,禹建立夏朝;___________是目前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27.汉武帝派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入漠北,解除匈奴威胁。
28.宋朝时期,制瓷业发展迅速,__________成为著名瓷都。
宋代都城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名叫“___________”。
29.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政府在西藏设___________,在台湾设_________。
30.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________一处对外通商。
清朝前期疆域空前辽阔,最南端至_____________。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0分,第24题14分,共50分)
26.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为此某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一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努力种田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分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治理。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中能够促进生产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4分)
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
——《魏书》(2)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魏国公民,请你说说“魏主”是谁?他把首都从平城迁往何处?(4分)
(3)结合所学内容回答,孝文帝改革中是如何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
(任意两点)(4分)
(4)请分别写出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的重大作用。
(4分)
2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的时期,但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和不变的追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2分)他对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什么?(2分)
(2)汉武帝时期,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汉武帝在政治、军事和思想上各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6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2分)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2分)
(2)你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4分)
(3)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2分)
29.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唐朝时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分)唐朝时中央政府是如何加强与吐蕃的联系的? (任答两点)(4分)
(2)西藏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是在哪个王朝?(2分)这一时期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
(3)清朝前期为密切和西藏的关系、加强管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任答两点)(4分)
逸夫中学2015年上期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答卷 历 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个小题,计4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27题10分,28题10分,29题14分,共计50分)
26.(1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4分)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7.(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8.(10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9.(1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逸夫中学2015年上期九年级第一次检测参考答案
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前2070、司母戊鼎 22、卫青、霍去病 23、景德镇、瓦肆
24、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25、广州、南沙群岛
27.(10分)(1)嬴政(秦始皇)。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力量。
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8.(10分)(1)隋朝(或隋炀帝时)。
门第的高低。
(2)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
(3)因为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科举制度已经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意思相近即可)
29. (14分)(1)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唐蕃“和同为一家”。
(2)元朝。
宣政院。
(3)①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②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这样确立起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③1727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一起管理西藏。
(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