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氮循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 13
Page ? 14
环循氮的中统系态生地草
草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特征
1、氮损失的过程会加速一些其他元素的流失 , 造成土壤酸化 ,这些变化又会间接降低草地 生产力。
2、草地生态系统氮输入途径包括生物固氮、 大气沉降和施肥 ;
3、输出的途径主要有反硝化作用、氮的挥发、 淋溶及径流、放牧与火烧。
Page ? 15
小组小结
1、各个生态系统中氮的循环和转化都可分为氮的输入、转 化和输出三个部分。
2、各个生态系统氮循环的主要反应都是固氮作用、氨化作 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3、不同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主导反应不同。
Page ? 16
参考文献
[1]胡晓霞,丁洪等。菜地氮素循环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26(10):287-294. [2]刘淼,梁正伟.草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进展[J]. 中国草地学报. 2010,32(5):91-95. [3] 王晓姗,刘杰.于建生.海洋氮循环细菌研究进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9(17):5057-5062. [4] 张玉树,丁洪,秦胜金.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反硝化作用与N2O排放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6):253-259. [5]陈伏生,曾德慧,何兴元.森林土壤氮素的转化与循环[J]. 生态学杂志. 2004,23(5):126-133. [6] 周念清,王燕,钱家忠等.湿地氮循环及其对环境变化影响研究进展[J]. 同济大学学报.2010,38(6):865-869.
2、氨化作用: 由氨化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氮(氨基酸和核酸) 分解成为氨和氨化物,氨溶于水即 成为NH4+,可为植物所直接利用。
Page ? 5
3、硝化作用: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氨化 合物被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氧化为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供植物吸收利用。
4、反硝化作用(脱氮作用):在通气不良 的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变成 大气氮,回到大气库中。
氮循环过程非常复杂,很多环节都有微生物参加, 循环性能极为完善。
Page ? 3
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氮循环
固氮作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反硝化作用
Page ? 4
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
高能固氮(通过闪电、宇宙射线、陨石等)
1、固氮作用
(将大气中的氮转 变成氨和硝酸盐)
工业固氮(通过工业合成的方法) 生物固氮(通过有固氮能力的细菌和藻类)
Page ? 11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
Page ? 12
森林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特征
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中贮存的氮是整 个生态系统氮的主体,而且最为活跃。
2、森林土壤氮的转化与循环可以分为氮的 输入、转化和输出三个部分,具体包括凋落 物的归还、施肥、大气沉降、自生固氮、 氨化、硝化、反硝化、植物吸收、NH3 的 挥发、NO3、淋溶等过程和途径。
主要内容
氮循环的定义及意义 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 各生态系统氮循环及其特征
小组小结
Page ? 2
氮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元素,在生物学上具有重
要意义。正是由于地球上存在氮和其他生命必需元素的循环, 才使地球上生命生生不息,成为太阳系中一个生机勃勃的星 球。
氮素循环:氮在大气、土壤和生物体中 迁移和转化 的往返过程。
Page ? 6
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
Page ? 7
湿地生态系统的氮循环
Page ? 8
湿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特征
1、湿地生态系统中氮的固定包括生物固定 和非生物固定.
2、矿化过程是湿地氮循环的重要组成环节。 氮的矿化是指土壤有机碎屑中的氮素, 在 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 由难以被植 物利用的有机态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的无机态( 主要为铵态氮) 的过程.
3、植物是湿地系统中氮循环必不可少的部 分.
Page ? 9
农田生态系统的氮循环
Page ? 10
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特征
1、受人类剧烈活动影响的人工生态系统, 复种指数高,氮肥用量大,肥水条件优越
2、作物在生长期间,土壤能为作物提供的 可利用的有效氮量主要是起始矿质氮和可 矿化氮量。
3、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影响初级生产力, 引起土壤酸化,导致阳离子和硝酸盐淋失, 与笑气的释放密切相关。
Page ? 17
18
Page ? 14
环循氮的中统系态生地草
草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特征
1、氮损失的过程会加速一些其他元素的流失 , 造成土壤酸化 ,这些变化又会间接降低草地 生产力。
2、草地生态系统氮输入途径包括生物固氮、 大气沉降和施肥 ;
3、输出的途径主要有反硝化作用、氮的挥发、 淋溶及径流、放牧与火烧。
Page ? 15
小组小结
1、各个生态系统中氮的循环和转化都可分为氮的输入、转 化和输出三个部分。
2、各个生态系统氮循环的主要反应都是固氮作用、氨化作 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3、不同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主导反应不同。
Page ? 16
参考文献
[1]胡晓霞,丁洪等。菜地氮素循环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26(10):287-294. [2]刘淼,梁正伟.草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进展[J]. 中国草地学报. 2010,32(5):91-95. [3] 王晓姗,刘杰.于建生.海洋氮循环细菌研究进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9(17):5057-5062. [4] 张玉树,丁洪,秦胜金.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反硝化作用与N2O排放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6):253-259. [5]陈伏生,曾德慧,何兴元.森林土壤氮素的转化与循环[J]. 生态学杂志. 2004,23(5):126-133. [6] 周念清,王燕,钱家忠等.湿地氮循环及其对环境变化影响研究进展[J]. 同济大学学报.2010,38(6):865-869.
2、氨化作用: 由氨化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氮(氨基酸和核酸) 分解成为氨和氨化物,氨溶于水即 成为NH4+,可为植物所直接利用。
Page ? 5
3、硝化作用: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氨化 合物被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氧化为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供植物吸收利用。
4、反硝化作用(脱氮作用):在通气不良 的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变成 大气氮,回到大气库中。
氮循环过程非常复杂,很多环节都有微生物参加, 循环性能极为完善。
Page ? 3
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氮循环
固氮作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反硝化作用
Page ? 4
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
高能固氮(通过闪电、宇宙射线、陨石等)
1、固氮作用
(将大气中的氮转 变成氨和硝酸盐)
工业固氮(通过工业合成的方法) 生物固氮(通过有固氮能力的细菌和藻类)
Page ? 11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
Page ? 12
森林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特征
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中贮存的氮是整 个生态系统氮的主体,而且最为活跃。
2、森林土壤氮的转化与循环可以分为氮的 输入、转化和输出三个部分,具体包括凋落 物的归还、施肥、大气沉降、自生固氮、 氨化、硝化、反硝化、植物吸收、NH3 的 挥发、NO3、淋溶等过程和途径。
主要内容
氮循环的定义及意义 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 各生态系统氮循环及其特征
小组小结
Page ? 2
氮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元素,在生物学上具有重
要意义。正是由于地球上存在氮和其他生命必需元素的循环, 才使地球上生命生生不息,成为太阳系中一个生机勃勃的星 球。
氮素循环:氮在大气、土壤和生物体中 迁移和转化 的往返过程。
Page ? 6
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
Page ? 7
湿地生态系统的氮循环
Page ? 8
湿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特征
1、湿地生态系统中氮的固定包括生物固定 和非生物固定.
2、矿化过程是湿地氮循环的重要组成环节。 氮的矿化是指土壤有机碎屑中的氮素, 在 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 由难以被植 物利用的有机态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的无机态( 主要为铵态氮) 的过程.
3、植物是湿地系统中氮循环必不可少的部 分.
Page ? 9
农田生态系统的氮循环
Page ? 10
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特征
1、受人类剧烈活动影响的人工生态系统, 复种指数高,氮肥用量大,肥水条件优越
2、作物在生长期间,土壤能为作物提供的 可利用的有效氮量主要是起始矿质氮和可 矿化氮量。
3、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影响初级生产力, 引起土壤酸化,导致阳离子和硝酸盐淋失, 与笑气的释放密切相关。
Page ?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