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贵州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贵州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
试练习题及答案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
1.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织税课
B.分组教学
C.个别教学
D.现场教
2.因势利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的,()
A.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B.知行统一原则
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3.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明确活动的方向是智力技能形成哪一阶段的特点()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内化
D.原型启发
4.在抽象逻辑思维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动作
B.形象
C.语言
D.表象
5.《教学与发展》的作者是()
A.凯洛夫
B.赞科夫
C.加里宁
D.马卡连科
6.现代社会体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说明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是()
A.社会意识形态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本国历史文化传统
D.生产力发
展水平
7.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拉伯雷的《巨人传》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8.我国现代学制确立和发展中所沿用的基本类型是()。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学制
D.多轨学制
9.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课程管理制度
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存在形式
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A.王国维
B.蔡元培
C.杨贤江
D.陶行知
1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反映了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努力
12.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个人
B.小组
C.班级
D.个人和小组相结合
13.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制度
C.课程
D.教学
14.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A.计划性、自愿性、实践性
B.组织性、灵活性、自愿性
C.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D.目的性、灵活性、实践性
15.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倡导的“三个中心”是指()。

A.教师、活动、经验
B.学生、活动、教材
C.教师、书本、课堂教学
D.学生、经验、活动
16.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中,特别把美育提出来,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的人是()
A.毛泽东
B.蔡元培
C.周恩来
D.朱自清
17.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技能,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
A.自愿性
B.灵活性
C.实践性
D.直观性
18.衡量一个人某种品德是否形成,应主要考察
A.道德行为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认识
19.主要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等论著的教育家是()
A.加里宁
B.克鲁普斯卡娅
C.凯洛夫
D.马卡连柯
20.我国于1985年颁布的,旨在“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育改革文件是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C.《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1.教育学中教育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狭义教育是指
A.家庭教育
B.特殊教育
C.职业教育
D.学校教育
22.下列不属于教学模式的要素的是()
A.主题
B.策略
C.程序评价
D.范围
23.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不随意后注意
2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主体地位
B.主导作用
C.领导作用
D.执行作用
25.下列符合我国古代个别教学的特征的是()
A.学生有固定的修业年限
B.教师对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
C.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相同
D.学生的年龄相同但知识程度不同
二、判断题(8题)
26.校内学习竞赛对不同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是相同的。

A.正确
B.错误
27.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
定不变的。

A.正确
B.错误
28.只要能教好书就是一名好教师。

A.正确
B.错误
29.“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任意方法使他们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律师、法官,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A.正确
B.错误
30.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短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A.正确
B.错误
31.提高全班学生成绩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A.正确
B.错误
32.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随着练习次数增加,技能水平匀速提高。

A.正确
B.错误
33.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盒提取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三、填空题(2题)
34.手舞足蹈、挺胸阔步、捶胸顿足这些表现属于____表情
35.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矛盾是____之间的矛盾
四、简答题(10题)
36.压力事件的应对方式有哪些?
37.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请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

38.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9.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些特征?如何适应?
40.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41.试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2.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43.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
44.举例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45.班主任如何才能组织和培养好班集体?
参考答案
1.A暂无解析。

2.A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内心精神世界,教育者要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收到良好效果。

这所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A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原样”,了解原型的动作结构,即动作构成要素及动作次序。

这一阶段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准备阶段,可以使学生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4.C暂无解析。

5.B赞科夫于1957年开始,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进行了十多年的教育与发展的实践研究,于1975年出版了作为实践总结性成果的《教学与发展》专著。

6.D暂无解析
7.A
8.A
9.B从课程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
程和综合课程;从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方面可把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从课程的存在形式的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0.B
11.B
12.C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班主任受学校委派,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各项工作。

13.A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在从事具体的教育活动之前必须确定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

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它进行,因此它居于核心地位。

14.C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和实践性。

15.C
16.B近现代教育史上,美育也受到重视。

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在1912年提出废除尊孔读经的内容,增加美育,“以美育代宗教”,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

17.C课外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自愿性、灵活性和实践性。

其中.实践性是指学生参加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各种能力。

18.A本题考查品德的形成
19.D
20.A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学制改革,1985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质改革的决定》。

21.D快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

22.D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主题、目标,策略、程序评价等,不包括范围。

23.C不随意注意也称无意注意,它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注意。

24.B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5.C暂无解析
26.B校内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影响不同。

竞赛对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名次;对成绩极优或极差者的影响甚微,因为成绩极优者会认为自己无需努力也能成功,而学习落后者可能会认为自己努力也没有成功的希望。

27.B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学习任务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28.B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师的具体任务是: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

29.B此说过分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易导致“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错误。

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虽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并不是无条件的,还要考虑遗传、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影响。

教育并不能任意决定人的一切发展方向。

30.B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31.B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中心任务。

32.B技能需要通过练习形成。

练习的效率受以下因素制约:(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

(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

(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

(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

(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

(7)让学生每次都知道练习结果,及时改进。

33.A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信息的输入编码是识记过程,信息的储存时保持过程;信息的提取是再认或回忆过程。

34.姿态或身段或肢体
35.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36.(1)根据应对方式的针对性,应对方式分为对抗、淡化、自控、求助、自责、逃避、计划和自评。

(2)根据应对方式的目的,应对方式分为两种:一是改变应激源或个体与应激的关系,二是改变自我而不是改变应激源。

(3)根据应对方式的表现形式,有积极的认知应对、积极的行为应对和回避应对三种。

37.(1)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依据:它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上的反映。

(3)贯彻要求:第一,讲解要少而精,抓住重点和难点;第二,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三,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38.(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

39.(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应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中既要注意稳定性,不随意改变教育内容和方法,又要考虑可变性,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0.(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感。

(2)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41.(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4)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42.(1)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

(2)可以加快学生社会化进程。

(3)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4)有利于学
生智力的发展。

43.(1)意志行动是有明确目的的行动。

(2)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44.(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方法。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45.(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