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农民标兵”先进事迹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农民标兵”先进事迹材料
周湾村位于XXX市东南一公里,人口四千五百多人,该村曾经6年换5任村支书、换13名村干部成员、村集体欠外债9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700多元,是个“老大难”村,1999年8月XXX走马上任时已是第5任村支书了。
又在短短7年多时间,还是那片土地,还是那些村民,周湾村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XX年,全村总产值亿元,集体经济收入3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60元,曾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市计划生育模范村”“市综治先进单位”、“市社会模范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XXX弹奏的发展“三步曲”赢得了群众“这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好书记!”的一片赞誉。
凝聚民心思发展
1999年8月,XXX放弃年收入数十万元的个体经
营老板不当,临危受命担任了周湾村党支部书记。
面对群众的怀疑、朋友的惋惜、亲人的埋怨,他朴实地说“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自已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福,不能光顾自己,要为老少爷们干点实事!”从此他便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上任伊始,正赶上村里第二轮土地承包。
原来的村班子因多种原因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支部信誉低,加上家族矛
盾大,社会纠纷多、村民组长选不出、分包土地分不成,土地承包成了烫手的山芋,XXX一班人却把这次土地承包当成一次凝聚民心的好机会。
他多次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并带领班子成员走访调查、让群众参政议政,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经过20多天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化解了各种矛盾,并解决了多年遗留的土地纠纷6起,使土地延包顺利实施。
周湾村虽然距市区只有2公里之遥,却无路可走,晴天一坑泥,雨天一坑水,各种车辆进出难,农产品运不出,严重制约了村里的经济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如何解决农民出行难,成了XXX的当务之急。
当时村里财政赤字是90多万元,村里拿不出一分钱,他就垫资4万元打响了修路战。
为了节约开支,当年冬闲时他带领党员干群用了40多天的时间到卷烟厂、汽车站拉单位建房折迁留下的砖碴。
市里白天车辆多不让通行,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就夜里拉,常常一干就是深夜两点多钟。
饿了啃点方便面,冷了在路边烤烤火,硬是拉了7000多立方砖碴、挖土3000多方,修了一条13公里的砖碴路。
这条路在当时档次虽然不高,却成了周湾人进城交易的绿色通道,成了周湾人通向富裕的希望之路。
眼看到了年底,到了给村组干部兑现工资的时候,已是农历二十七快过年了,村干部的工资仍没着落。
XXX深刻认识到:干部是村里发展经济的带头人,他们的思想如何稳
定,决定着村里发展的成败。
为了稳定干部队伍思想情绪,XXX瞒着家人又个人拿出4万元钱给干部们发工资,一位村干部激动的说,几年来,我都没有拿过这么多钱,是张书记舍小家为大家,让我们过了一个高兴年。
为改变村委办公条件,他又拿出1万元钱添置了办公桌椅,建立了报栏、宣传栏、村务公开栏,让干部们有了一个像样的办公场所。
几件实打实的事让群众心暖,让干部心服,都认为XXX是个干实事的人,党支部是个干事的班子。
群众气顺了,干群关系也逐步融洽了,人心齐了,党支部的威信也树立了起来,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也日益强烈起来。
XXX又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了如何发展致富的大讨论,集思广益制定了村里三年发展规划,从此激活了周湾村的一潭死水。
调整结构快发展
周湾人世代以种地为生,怎样才能土里刨金,让农民增收呢?他认为要在“短、平、快”上下功夫,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以增强致富的信心。
XX年初,上任不足半年,他就到市,区请来了农业专家,让专家帮助周湾,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规划。
全村先后建成了500多亩立体种植高效农业区,开发了XX多亩高效良田,发展经济作物,优质果树1000多亩,蔬菜100亩,旱地莲藕,花卉150多亩。
种植结构调整了,可农民的管理技术却跟不上,为了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普及
科学种植知识,村委办起了“科技信息服务站”,开办了农民“科技培训班”,为群众订阅大量报刊,购买了科技图书、光盘,还开办了科技信息网站,让群众学习种养技术。
他又出资2万多元,带领全体党员、村干部和种养能手北上郑州、南街村、北徐、龙堂、新郑,南下信阳、息县、潢川,东到山东寿光,青岛,参观旱地莲藕种植,学习百合、林木种植技术。
当年,他带领8名村干部和70多名党员建立了百合示范园、辣椒示范园、旱地莲藕示范园,养鸡场、奶牛场,为群众示范引路。
为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他与村支部研究决定,每种一亩经济作物村里补助100元,从而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为抓好典型带动作用,XXX多方协调为养鸡专业户李爱荣贷款5万元,帮她建起了现代化鸡舍,扩大养殖量7000只,年实现利润4万多元。
为养牛专业户郑保国担保贷款7万元,购买奶牛8头,年创利润5万多元。
他先后为种养专业户贷款50多万元,扶持了一批专业户,带动了全村种养上的快速发展。
仅种养业一项,每年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
他还聘请市区专家对青年农民进行各种适用技术培训,输出剩余劳动力XX多人,农民外出打工每年收入1000多万元。
这些当年上项目,当年见效益的短、平、快措施,很快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让农民尝到了发展经济的甜头。
抢抓机遇大发展
对周湾村来说,发展工业一无项目,二无资金,三无技术,谈何容易。
XXX没有遇难而退,而是迎难而上。
他要借鸡下蛋,借船出海,走发展工业之路。
XX年初,他得到大型企业蓝天集团要在遂平建厂的消息后,通过各种关系游说蓝天公司领导,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服务和一颗真诚的心感动了他,让蓝天集团在周湾村落地生根与蓝天集团结缘,使群众得到了效益,使村里获得扶持资金200多万元,村里除还清了90多万元的外债,第一次村里有了集体积累。
为了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周湾,XXX找路子,跑协调,争得了首批村村通工程,上级拨款200多万元为周湾修了一条长10公里、宽6米的水泥路。
从上级部门争取一部分、村里拿一部分、群众集资一部分的办法,集资80多万元,硬化村与村之间道路15多公里。
从此周湾结束了世代封闭的状态,与市区连成一片。
XXX书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带领着周湾村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