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 光现象》《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单元测试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三节平面镜成像》单元测试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
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和熟人打电话时,从声音的特征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A.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有关。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不同人的
声带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
故选C。
考点:音色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图A是光的折射;图B、图D是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图C是光的直线传播
形成的,选C。
考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3.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城市街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严禁鸣笛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安装隔声板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对噪声没有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噪声的防治的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解决此类题
目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解答.
4.下图中属于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是:()
A.① ②B.③ ④C.② ③D.① 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禁
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戴头盔是为了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城市高架
路旁竖立挡板和体育馆顶端材料做成蜂窝状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考点:本题考查防治噪声的途径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
5.在使用如图所示的MP3听音乐时,调节音量按键能改变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答案】C
【解析】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指的是声音的感觉特性,频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调节音量是调节的声音的大小,即响度,故选C
6.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B.地球C.月亮D.房屋
【答案】A
【解析】太阳属于光源,选A
7.、下列物体哪一个属于光源()
A.地上的雪B.月亮C.通电的探照灯D.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答案】C
【解析】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地上的雪、月亮、银幕都是反射的光;只有电灯是通电后自身发光。
故选C。
8.下列四个词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表示能自行发光的是( )
A.红光满面B.金光闪闪
C.火光冲天D.波光粼粼
【答案】C
【解析】选C.红光满面、金光闪闪、波光粼粼都是反射光,只有火光冲天是自行发光.故选C.
9.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明确:
(1)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空气不是唯一的介质.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4)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
解: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
C、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髙,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选项正确;
D、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频率不同,音调不同.该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不同的物理情景考查了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
10.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当发声体的振幅越大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解: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
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
关系.
故选B.
【点评】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尤其是能根据实验的操作特点得出用不同的力是为了改变音
叉的振幅,进而改变响度,是解答的关键.
二、双选题
1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通过平面镜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
C.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答案】ACD
【解析】
试题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
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是虚像,故B错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放大镜是凸透镜,物体放
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
是凹透镜,故D正确.故选ACD.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12.小明在练小提琴之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
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练了一会儿,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
一听就知道是小刚.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判断是小刚在
喊他的.
【答案】音调音色
【解析】
试题分析: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长短、松紧有关,长而粗的弦产生低音,短而细的弦
产生高音,松的弦产生低音,紧绷的弦产生高音。
考点:弦发声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13.小明用手机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高”是指 ___ 。
【答案】音色响度
【解析】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小明用手机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高”是指响度。
考点:声音的特性
14.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1)8nm=_______m;(2) 0.5h=______s;(3) 15m/s=______km/h
【答案】(1)8×10-9(2)1800 (3)54
【解析】
试题分析:了解常见物理量的进制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在长度的测量中,m和纳米的进制是109,即1nm=10-9m,所以8nm=8×10-9m;小时和秒的进制是3600,1小时等于3600秒,所以0.5h=1800s;在速度的单位中1m/s=3.6km/h,所以15m/s=54km/h.
考点:单位换算
15.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C.甲车可能向南运动
D.乙车可能向南运动
【答案】AC
【解析】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二是向南运动;三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故选AC。
三、实验题
16.如下图所示是一次测量遥控玩具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
(1)小车运动的路程用___________测量,运动的时间用___________测量,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
(2)实验得到的数据:AB全程长4 m,通过全程的时间为8 s,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3 s。
那么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
(3)由实验结果可知,小车___________做匀速直线运动。
(选填“是”或“不是”)
【答案】刻度尺停表 v=s/t 0.4 0.5 不是
【解析】(1)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刻度尺测量,运动的时间用停表测量,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2)已知AB全程长4 m,通过全程的时间为8 s,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3 s,则通过后半程
的时间t
后=t-t
前
=8s-3s=5s,那么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3)由实验结果可知,小车的速度是变化的,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四、填空题
17.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能看到左边音叉旁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会;如果在月
球上进行同样的实验,则,这是因为。
【答案】弹起(有理即可);看到小球不动;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试题分析:当在空气中做这个实验,当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时,引起音叉的振动,音叉的振
动又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引起左边音叉振动,使得小球弹起;
但在月球上没有空气,缺少传播振动的介质,所以当右边音叉叉股振动,左边音叉不会振动,小球当然也不被弹开;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物理学方法;声音的产生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18.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__ ____ ;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
_ 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分贝(dB),减小
【解析】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的单位是分贝;当附近
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噪声减小,所显示屏上的数据将减小。
19.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 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列车在1s内通过的路程为15m
【解析】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值的含义是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解答:解:15m/s表示列车在1s内通过的路程是15m.
故答案为:列车1秒行驶的路程是15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值的物理意义,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20.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__________中不能传声。
【答案】真空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1.下列做法采用哪种方法来防治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1)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______;
(2)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______;
(3)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______.
【答案】人耳处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解析】防止噪声的途径有三:(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在耳朵处减弱噪声。
下列做法防止噪声的措施分别是: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是在耳朵处防止噪声;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防止噪声;
五、计算题
22.从地面发出的光射到月球反射回地面,所用时间为2.56S,则月球离地球多少千米?(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3.84×105Km
【解析】
试题分析:光速是3×105Km/s,所用时间为2.56S是往返时间,单程时间是往返时间的一半,根据匀速路程公式s=vt=3×105Km/s×2.56s÷2=3.84×105Km
考点:光的传播
23.某品牌新型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每100km消耗的汽油为8L。
已知汽油的密度为ρ=0.71×103 kg/m3。
求:(1)该汽车匀速行驶100km所用的时间是多少s? (2)8L汽油的质量是多少kg?
【答案】(1)5000s (2)5.68kg
【解析】
试题分析:先将路程单位km换算成m,然后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算出时间;先将容积单位L换算成m3,然后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ρV即可算出8L汽油的质量.(1)
100km=100×103m=1×105m,由得:,则该汽车匀速行驶100km所用的时间是:
;
(2)8L=8×10-3m3,由得:m=ρV,则8L汽油的质量是:m=ρV=0.71×103kg/m3×8×10-
3m3=5.68kg.
考点:速度、密度
24.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50m跑项目中,取得7s的成绩.求:(1)小明的平均速度.
(2)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则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快多少秒?(已知声速为340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7.14m/s、0.15s
【解析】1、平均速度就是路程除时间
2、计时员在终点,听到声音再计时,少计了
考点:路程时间的计算。
点评:一道路程时间的基础题目,
25.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如图所示,经过4s后收到回波.求此处海底有多深?(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答案】3000m
【解析】解: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t=×4s=2s,
那么此处海底的深度为s=vt=2s×1500m/s=3000m,
答:此处海底的深度为3000m.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先算出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的变形式就可求出此处海底的深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弄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六、简答题
26.百米赛跑上。
甲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发枪冒烟开始计时,乙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发枪的声音开始计时。
请你分析以下那位计时员计时较准确?为什么?
【答案】甲运动员较准确,因为光速大于声速,时间误差小。
【解析】
试题分析:甲计时员计时较准确.
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则光从起点传到终点时所用时间要短的多,故以冒烟时开始计时要准确一些.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光的传播速度.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光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差异进行分析.
七、综合题
27.“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从交通标志牌到桥头距离为18 km;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 km/h.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 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时?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桥头最快要用几分钟?
(2)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 km ,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 km/h ,最高限速120 km/h.小明看表发现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处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答案】(1) 27 min (2) 11:30~13:00
【解析】(1)从交通标志牌到桥头距离为18 km ,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 min , 故汽车的速度为v=s/t =18000m/30×60s=10m/s=36km/h ;
由题意知道汽车的最大速度是v max =40km/h ,故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t min =s/v max =18km/40km/h=0.45h=27min ;
(2)最慢走完所用时间t 慢 =s′/v 最低限速=180km/60km/h=3h ;
最快走完所用时间t 快 =s′/v 最高限速=180km/120km/h=1.5h ;
现在时间是上午10:00所以小明告诉他爸爸的那段时间是11:30~13:00。
八、作图题 28.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这束入射光和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经凸透镜的折射光线过焦点,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画;
过平面镜的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求出入射角为60°,则反射角为60°,在法线右侧作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如上图:
考点:凸透镜的光路作图、镜面反射
点评:(1)作出入射光线要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来作;
作出反射光线要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来作;并根据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标出反射角,根据图示求出反射角.
(2)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