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子鼓琴原文及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子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子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
为大家整理了伯牙子鼓琴原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呈现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①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②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③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参考译文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意念(出现)登高山的情景,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山高呀像泰山!”伯牙弹琴时,意念(出现)流动的水,钟子期赞叹道:“好啊,水势盛大呀像江河。
”
①伯牙心中想到的,钟子期一定能够领会琴意。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历,突然遇见大雨,停留在岩石下面,心里悲伤,就拿过琴来弹奏。
开始弹奏大雨的琴曲,又创作了山崩的`音乐,②曲子每次弹奏,钟子期就能完全点明他的情趣。
伯牙停止弹琴叹息说:“好啊,好啊,③你所听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到的一样。
我到哪里隐藏自己的声音呢?”
【中心概括】本文通过伯牙寄情怀于琴音,而钟子期能领悟琴音传达出的情感意趣,表现了两人高超的音乐造诣,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
【人物形象】钟子期:有极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善听)。
伯牙:炉火纯青的琴技(善鼓琴 )。
【写作特色】(1)运用比喻,化无形为有形。
(2)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3)本文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总领全文,再通过
具体的情景围绕“善”字一一铺陈,结构自然紧凑,让人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伯牙子鼓琴》阅读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
(1)伯牙善鼓琴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
2. 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3分)
答案参考:
1.(1)擅长(2)好(2分。
每空1分)
2.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每错、加、漏一处就扣1分,扣完为止)
3.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2分。
意思对即可)
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