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秋天教案通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荒秋天教案通用
北大荒秋天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备注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阔地区。
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立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绛紫透明波纹燃烧山岭荡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见底几缕
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4、答复下列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三、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风光优美的?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3、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备注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详细的构段方式。
3、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领全课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北大荒的秋天》。
师: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场,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啊?
师:出示“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指导:北大荒的美不是一般的美,你从什么字看出来?
“真”字,对呀,只要我们注意了这个字,就能读好这句话。
师:北大荒的秋天美在什么地方啊?
交流板书:天空、小河、原野
二、天空美
师:北大荒的天空怎么样?
出示:一碧如洗,什么是碧?碧就是碧蓝。
一碧如洗就是?〔天空碧蓝碧蓝的,像是用清水洗过一样。
〕
朗读体会天空的一碧如洗。
师:北大荒的天空,只有在黄昏时分,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怎么样呢?请你轻轻地读这个句子。
出示流云的句子
师:你觉得这些流云怎么样呢?从哪儿看出来?
讲读两个重点:
〔一〕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
要求读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想象颜色的鲜艳和美丽。
这四个词组连在一起的时候,要有起伏。
〔二〕锦缎
师:作者把这些流云比作锦缎,真美啊!
1、什么叫锦缎?色彩很鲜艳、上面有花纹的很漂亮的绸缎。
2、这锦缎上面有什么?
指挥齐读“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
锦缎上就这些颜色吗?其实何止这些呢?也许还有……也许还有……〔金黄、茄紫、杏黄、玫瑰红……〕
这么多的颜色既多又美,就叫做“五彩斑斓”
师:多美的锦缎呀!齐读,体会。
3、这锦缎是谁的?〔美丽的仙女〕
师:那更是无与伦比,再读。
4、这锦缎在仙女的手里还在不停地……?〔抖动〕
师:多么轻盈、多么飘逸、多么瑰丽、多么神奇,再读
5、怪不得人们忍不住赞叹“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6、总结:这北大荒的天空白天天空一碧如洗,到了黄昏,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瑰丽的画卷!拿起书,齐读第二小节,音乐起〔班得瑞的仙境〕
三、小河美
师:在这美丽的天空下流淌着一条小河。
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赶快把描写小河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师:指名读,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出示
交流点出清澈见底,蓝绸子
理解蓝绸子,看,书上,就是这条蓝绸子,光光的,滑滑的,长长的,他就是小河。
这小河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看,它多么像一幅画,谁来读小河,读得清清的,谁来读小河,读得静静的。
师:这时,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了,〔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引读,两遍。
师:假如刚刚的蓝绸子是一种静态美,那么如今的漾起波纹那么是一种动态美。
小鱼的出现让小河显得更有生气。
四、原野美
师:北大荒的天空、小河是一种自然风光美,那么北大荒的原野又是一种独特的美。
师:瞧!原野热闹非凡,比照读热闹、热闹非凡,理解非凡,就是不同寻常,超出一般的。
热闹非凡就不同寻常的热闹。
师:围绕了热闹非凡,作者写了那些景物?在书上把这些景物圈出来。
交流板书:大豆、高粱、榛树叶子
师:大豆怎么样?出示大豆,谁来读。
点拨:谁来读得更开怀一些,放声大笑的感觉。
他们什么笑?〔丰收〕原来这是因为丰收的喜悦的笑。
谁再来读。
师:高粱怎么样?,出示高粱,谁来读?
点拨:他们在唱什么?师:这是丰收的歌声
总结以上两样景物:大豆会笑,高粱会唱,这些都是把植物当成人来写,这叫做拟人的手法,假如,我们运用在作文中就会让显得生动、有趣。
师:〔引读〕榛树叶子怎么样呢?燃烧了人们一颗怎样的心?
〔因为丰收而冲动、喜悦的心……〕
深化:明明是哗啦拉的豆荚声,为什么会笑?
明明是高粱,为什么会唱?
明明是火红的榛树叶子,为什么会点燃人们炽热的心?交流总结:其实,不是豆荚在笑,高粱在唱,而是人们在笑,人们在唱。
师:同学们,在原野上有很多热闹的声音,听,到处是歌声、笑声;你们看到了吗?有大豆的金黄金黄,有高粱的黑红黑红,有榛树叶子的火红火红,他们都在向人们展示着成熟的美;你们感受到了吗?人们因为原野丰收而一片欢欣鼓舞、喜气洋洋的景象。
齐读,体会。
师:这里大豆、高粱、榛树叶子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那这一句就是中心句。
出示填空,指导背诵
深化:原野这么热闹,他的美不同于天空、小河,你觉得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美?〔劳动创造的美〕
五,总结板书
5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一碧如洗
小河清澈见底美
原野热闹非凡
北大荒秋天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大荒的情感,知道如今的北大荒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体会劳动创造美的道理。
2、以品味词句、想象意境为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3、通过对课文的感悟、激发学生寻访祖国美妙河山和继续探究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词句、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是怎样来详细描写的。
教学方法:
以品味词句、想象意境为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从而体会北大荒秋天天空净、
小河清、原野热闹之美。
特别是在回忆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一边回忆一边在头脑里“过电影”。
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北大荒的秋天”,指导生字“荒”的书写。
2、过渡:从字面上理解,想象一下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每个句子读通顺。
2、交流初读后对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感受。
3、检查重点词语的读音。
课件出示: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五彩斑斓
银灰橘黄血红挺拔绛紫
4、在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老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想象画面,感受语言文字的意境。
1、课件出示:一碧如洗,色彩斑斓的天空。
〔画面〕
提问:同学们看到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2、在初知课文内容的根底上发表看法,从中纯熟读文字想画面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边度边想象文中所描绘写的情景,从而来体会北大荒秋天天空“一碧如洗、色彩斑斓”的美丽。
4、一边读一边想象,从而来体会北大荒天的特点。
5、课件出示秋天的天空,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试着背诵这一段。
〔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受。
〕
四、小结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三、四自然段尝试运用“读课文想画面”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美。
2、小组内交流学习感受,体会北大荒秋天的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
师:第三自然段,介绍北大荒秋天的小河。
这一段主要写的是北大荒秋天的小河,从哪里我们知道河水清澈见底,一眼能望到底呢》
〔指导学生体会〕
〔1〕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带”。
〔2〕小鱼的动作使河水发生变化,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荡漾起一道道波纹。
〔3〕解释“漾”的意思,〔水面细微的动乱〕。
3、第四自然段,写原野的“热闹”。
原野怎么能说是“热闹”呢?从哪里表现的?〔学生从文中找,并朗读。
〕
课件分别出示:〔1〕成片的大豆〔画面〕。
〔2〕火红高粱〔画面〕。
〔3〕一片片榛树林〔画面〕。
老师总结:
〔1〕籽粒饱满的豆荚迎风摇摆,发出哗啦啦的声响,不正像笑声吗?
〔2〕火红的高粱,多像一张张乐呵呵的脸庞!
〔3〕秋天的榛树,叶子红似火,这火是一团团希望之火。
提问:这段话描写原野与前面天空、小河的描写有什么异同?
学生答复后,老师小结:
一样:作者先总结写原野的特点,然后分别介绍了几个事物来描绘它热闹非凡。
我们以后写日记、作文也可以学着运用这种方法。
不同:天空,小河的描写是动中静,流云变幻、河水荡漾,看似动,细品味却给人一种静的感觉。
田野的庄稼原来是静静的,却用笑、唱、燃等动写出它们热闹非凡,这是静中有动。
五、课件出示并配音乐,展示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物产丰富。
课件出示: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1、学生齐读。
〔提示:用喜欢的语气读出赞美之情。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
2、老师配音乐范读课文,再次让学生来感悟北大荒秋天秋天的美丽。
3、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而体会北大荒秋天“天空净、小河清、原野热闹”之美。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了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其实如今的北大荒早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我国重要产粮区,那里的风光也特别美丽。
文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展描写,看似动却给人静的感觉,描写生动形象,在读文章时,脑中浮现出一幅
幅美丽的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也练练笔,想一想。
在你身边或去过的地方,有没有值得记下的情景,学习文中的描写方法,描写一处景物,与同学们分享其中的快乐。
北大荒秋天教案(篇3)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详细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醒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阔地区。
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立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
绛紫透明波纹燃烧山岭
荡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见底几缕
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
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4、答复下列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四、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风光优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3.提问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写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陆云是什么样儿?
指名读第二句。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
"五彩斑斓"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考虑: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填空:
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
一全小鱼游过去,水面上顿时漾起了( ).
理解"清澈"。
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指名答复。
(原野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非常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详细写"热闹非凡" ?
" 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
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 "沉甸甸"
练读第5自然段。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风光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5、齐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
4.背诵全文。
北大荒秋天教案(篇4)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情感目的: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才能目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详细的构段方式。
感受语言美,培养欣赏及想象才能。
二、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风光之美、物产之丰。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北大荒的的秋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吗? (课件:XXXXXXX的北大荒)
2、师:大家用了一些优美的词语来赞美北大荒,说的真好。
老师明白大家的意思,你们都是在赞美:啊!(师稍停顿) 生(心领神会)齐答: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课件出示)
3、师:北大荒的秋天多美呀。
今天我们又来到了北大荒。
先让我们再来熟悉一下昨天刚认识的新朋友。
(出示生词,指名读)
4、师:同学们的交际才能真强,这么快就把新朋友变成了老朋友。
昨天,我们来到北大荒都看到过哪些地方?
生:看到过天空、小河、原野 (老师板书)
二、新授。
1、师:这三个地方,风光各异,老师相信大家肯定有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好好地把描写这三个地方的文字认真读一读,再比拟一下,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风光?还要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令你喜欢?
2、学生自读课文,老师来回地巡视倾听交流。
老师理解学生的选择:喜欢天空、小河、原野的分别举手
师:大家各有所爱,一定都有自己的理由。
就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说说你最喜欢的地方。
(一)美在天空。
1、出示句子:美在哪里呢?体会“一碧如洗”
2、师:碧蓝的天空确实好看,但(引导学生说)黄昏的流云更美。
(出示晚霞组照)是啊,落日映照下的流云,有银灰色的,有绛紫色的,有橘黄色的,有血红色的,谁能读好这句话,把流云的美表现出来。
(指名读)
师:我在听你读的时候,感觉到你也注意到了老师标出的这几个词,能告诉大家,你读了这几个词,联想到了什么吗?
3、这些颜色的词,把流云写得缤纷美丽,你也能说几个
这样的词吗?
4、师:这么多的颜色,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
词语就是——
生齐答:五彩斑斓。
5、师: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而美。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生:五光十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色色俱全、五颜六色
6、师:真了不起,一下子找到这么多描写颜色的成语。
这句话中,除了颜色写得妙之外,你还发现了写得好的地方了吗?(指导体会比喻的写法)你能和作者比一比,也来说一说吗?
7、师:天空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不断变化的色彩才显得更
加迷人(补充强调转眼间这个词),我们要读好“转眼间”这个
词,突出我们惊奇赞叹的心情。
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这一段。
(喜欢天空的同学起立,一起把这一段读一读)
过渡:北大荒的天空美在一碧如洗,美在瞬息万变的流云。
不过,北大荒的其他地方也不逊色哦,不信,听我们其他同学来介绍一下。
(二)小河
1、出示“小河清澈见底-”
师:说说看,你认为作者笔下的这句话中,哪些词句用得精彩?
(体会,“蓝绸子”,“顶着”-)
2、师:让我们想像着这幅美景,美美地把这段话读一读吧,要注意精彩的词语哦!
(三)原野
1、出示“原野热闹非凡。
-”
2、师:农作物都载歌载舞乐呵呵的欢送我们来了,谁能把他们的热情读出来。
生比赛朗读。
一个比一个精彩。
3、师:真是太热情了。
(做从沉醉中醒来的举动)不对呀,大豆、高粱它们不会笑也不会唱呀?作者写错了吗?(体会拟人的写法)
哦,原来是把它们当成人来写,这就是拟人的手法。
真是生动、形象。
这种手法真好,你会用吗?(出示水果的画面,指导说拟人句)
4、大家一起来读,让所有的作物活起来,把原野的热闹呈现出来。
生齐读。
5、师:哎呀,大豆笑,高粱唱,榛树叶子抱着跳。
把原野的热闹非凡描写的淋淋尽致,太让人感动了。
相信北大荒人们的心情一定比我们还要冲动。
课文中有一处地方写出了这种心情,你发现了吗?
生齐:?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6、师:写的真生动,燃烧起来说明人们特别快乐,特别兴奋。
是什么“把人们的心给燃烧起来的?”(大豆、高粱、榛树叶子,还有其他农作物)
(四)物产
1、师:是呀,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无论是田野、山岭、江河,还是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大家快听,北大荒的人们在齐声赞美这儿的秋天呢!(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2、师:同学们,沉甸甸的宝物是什么?
生:大豆、高粱、榛子。
生:还有玉米、水稻、莲藕、鱼虾- (边说边出示)
3、师小结:是呀,如今的北大荒,已经今非昔比了,再不是以前那荒芜人烟的北大荒了,如今许多人都把他叫做“北大仓”了。
记得我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得意的草塘》,也是描写北大荒的,写得可有趣了,今天我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你们,让你们也感受一下北大荒的得意。
五、总结师:今天真是不虚此行,大饱眼福呀。
回去后,我要把这儿的美景描绘给我的家人听,你们一定也想把这么美的风光和家人分享。
回家后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天空
小河
原野
5、北大荒的秋天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景美物丰令人陶醉
北大荒秋天教案(篇5)
教材简析: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体课文。
作者以饱满的情感、鲜活灵秀的文字、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秋天,展示了北大荒人辛勤耕耘的成果,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局部:其中2至4自然段为课文的第二局
部,写北大荒秋天的美丽。
它是全文的重点段落,也是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第二局部。
2、学习第四自然段围绕中心句详细描写的方法。
3、在朗读中感悟北大荒的美丽、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品读词句,感悟色彩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才能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感受秋天的气息,激发爱“美”的情趣
1、板书“秋天”,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两个字。
你们喜欢秋天吗?是啊,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个美丽的季节。
2、板书“北大荒”,再读读这个词。
知道北大荒吗?简介北大荒。
今天,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去我国东北的“北大荒”,看看那里的秋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3、齐读课题。
课件出示一组北大荒秋景图,学生欣赏、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审美期待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3、再读课文,考虑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北大荒的秋天。
4、学生汇报自学结果。
三、直插重点,品读词句,欣赏北大荒秋天的美丽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局部,考虑:课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美丽?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指名汇报。
〔天空、小河、原野〕
〔1〕学生自读描写天空一段,勾画出描写流云色彩的词,课件出示四组流云图片:让学生认识、理解“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色彩,并模拟说几个表示色彩的词语。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流云的变化多端和天空五彩斑斓的美丽景象。
〔2〕课件出示“小河”,让学生在欣赏中理解“清澈见底”一词,感悟“小河”像透明的蓝绸子的风光之美。
并用“如同”练习说话。
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小河的静清之美。
〔3〕学生自学描写“原野”一段,找出描写的景物,并勾画出这些景物是围绕那句话〔中心句〕来写的?
①指名汇报并归纳出北大荒秋天的原野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