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是比较好的团队架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策划
EXCLUSIVE
第一次见到在UC创业的两个搭档何小鹏和梁捷时,我还在联想投资,而他们正在找投资。
接到他们递过来的名片,我愣了一下:两个人名片上的Title 怎么都是副总经理?我马上就问总经理是谁,他们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
实际上,小鹏和梁捷就是公司的负责人,都印“副总经理”有两个考虑:第一是见客户的时候,如果有些问题不好当场拍板,可以说“我们再回去跟老大商量商量。
”更关键的是,他们觉得两个人都是技术出身,未来需要找到一
个在战略规划、经营管理上更成熟的
人,由他来当总经理。
这是我投资生涯看过的五百家创
业公司中,创业者第一个能这样想问题
的,背后体现了一种大智慧。
中国的技术类创业公司,有明显
的成长天花板,员工一百多人,收入两
三千万,大多数企业就再也长不大了。
为什么?因为创业者自己都是技术和产
品出身,在公司管理和战略规划上并不
擅长,但中国的创业环境又要求创业者
“十项全能”。
投资人如果意识到这个
问题,通常找一个副总裁来,补充团
队能力。
但由于很多事情还是需要企业
“一号位”决策,瓶颈问题还是无法完
全突破。
创业者与决策者的意识
要突破成长瓶颈,还得创业者自
己有“打群架”的意识。
中国当下的创
业环境,对创业公司的要求是“十项全
三个人是比较好的团队架构
文/俞永福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82019.12
特别策划EXCLUSIVE
能”,技术、产品、管理、市场……任何一块“短板”都会限制木桶的盛水量。
创业者不能一味单打独斗,而补短板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找搭档。
我对联想柳总提出的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一直铭记于心,创业要有大成,建好班子是基础。
对创业者来说,组班子的前提是“志同道合”,选搭档的核心标准就是能力互补,你做不到的事,你的搭档能做;搭档做不到的事,你能做,大家就互相“越看越美”,团队也就越来越和谐,让班子成为一个完美的“木桶”。
今天如果有创业者来找我谈投资,我的第一个问题就会问“你们团队有几个Partner?”在我看来,三个人是比较好的创业团队架构。
一个人很容易“一言堂”,两个人时间长了也会累积矛盾,三角形则最稳固,两个人有分歧时,还可以听听第三个人的意见。
当然,早期人多了也有效率问题,所以建班子这个环节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决策机制。
小公司、家族企业通常都是“一言堂”:Nobody Can Say No(没人可以说不),大企业或跨国公司则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Everybody Can Say No,Nobody Can Say Yes(每个人都能说不,没人能说就这么做),典型的“假民主”,人人都可以说不,但到了决策时,却永远停留在讨论阶段,没人愿意承担责任。
有鉴于此,UC将自己的决策机制定为:Everybody Can Say No,Someone Can Say Yes——每个人都可以说不,但是必须要有一个人负责做决策。
比如在公司战略、市场管理上,我就是UC的“一号位”,所有人都可以提意见,但最终做决策的一定是我,而产品创新上的一号位是何小鹏,我们可以提意见,但最
终拍板的应该是他。
原因很简单,在各
自的领域,我们都用了最多的时间去思
考,即使犯错误,这个学费也要交给
“一号位”。
志同道合、能力互补、决策机制,
建班子时做到这三点,创业团队就具备
了“打群架”的能力,也才有可能突破
瓶颈,走得长远。
优秀执行是以员工自觉为基础
执行是以纪律和秩序为前提的,像
之前我们就说过执行力外驱力的来源有
一条就是纪律的约束力。
企业光有了文
化不行,还要有符合文化导向的制度来
进行约束,任何一种良好执行习惯的养
成,都离不开纪律的强制约束。
就跟我
们拿筷子一样,刚开始都是被强迫使用
筷子的,后来变成了习惯,成了自觉去
用筷子。
很多老板都希望下属无条件的服
从,好些年前流传过基本小册子如:
《致加西亚的信》《没有任何借口》
等很受老板们欢迎,强调下属不问为什
么,要无条件的服从老板的指挥。
很多老板听到某些大师讲的关于
西点军校怎么训练那些无条件服从的士
兵,很是羡慕,都希望企业的员工变成
那样。
实际这是在实行愚兵政策。
这样
下属就变成了不辨是非,不问对错,只
知道盲目地服从上级命令的习惯。
真正
的服从不是来自什么服从命令为天职,
而是来自他的觉悟。
要成为铁的纪律不
光是要有铁的手腕,还要有全体员工自
觉的基础。
因为制度有约束性,所以常常跟被
管理者的主观意愿相抵触。
领导在时,
一般人都会老老实实去做。
可一旦领导
不在,那就不好说了。
我的一个同学开
了影楼,去年10月份他知道我在兰州讲
课,所以请我到他店里看看,我们聊天
时他说起其中一个老员工很头疼,他说
“我在单位里做的时候,领导在表现能
打10分,不在时我也就做个7分,他倒
好,我在能打10分,我一不在直接就打0
分。
”
所以维护制度最难解决的,就是管
理者不在场的问题。
显然,这不是单靠
加大奖惩力度来解决的,因为领导不在
场,根本不了解情况,靠什么来实施?
所以要想解决管理者不在场的问题,只
能通过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只有觉悟
提高了才能实现:“白天黑天干工作一
个样,好天气坏天气干工作一个样,领
导在场和不在场干工作一个样,有人监
督和没人监督干工作一个样。
”
管理者在管理时还有个难题就是
法不责众的问题,靠惩戒维护制度,只
在少数人违纪时有效。
如果违反的人多
了,甚至成为一种风气,那么惩戒就没
什么用了。
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就是一种
风气了,当大家都一起闯红灯过马路,
交警就没法管了。
如果多数员工觉悟都
很好,一般不会出现同时大批人违规的
情况。
而且他们会帮助领导做工作,督
促不够自觉的少数人。
大多数人自觉遵
守的话,那么少数人处理起来就非常容
易了。
制度意味着服从,一般情况下,只
要领导提出要求,多数人都会听,可当
这个要求直接影响到他的切身利益,那
么情况就不同了。
任何一个组织总会有
需要一部分人牺牲个人利益的时候,他
们凭什么牺牲,只有高度的自觉性才能
确保员工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维护严守
制度。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9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