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最后 30 天各科准备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最后30 天各科准备要点
语文准备要点
中考在即,如果能够在最后一个月里,进行高效的归纳总结,查漏补缺,胜算的把握会更大。
1. 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重点掌握古诗文,虽然大家早就会背会默写了,但总存在几个易错的字或句。
这一块内容是最容易得分的,千万不要因为大意而失分。
2. 现代文阅读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语文理解能力。
这种能力是长期积累的,并非一朝一夕的突击就能提高。
归纳一下,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四个关键点:①筛选信息题要找准命题点,把题干还原到文本中,在其前后寻找答案;②材料概括题要抓住三要素即;③语言赏析题要先看看这句话有无运用修辞方法,其次看一看句中有哪几个精妙的动词或形容词;④看法启示题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作答,切不可任由某点生发开去。
3. 古诗文阅读
这部分的两段古文往往一段是课内的,一段是课外的。
有些同学认为课内的题容易对付,课外的题难以把握。
其实,中考卷里的课外古文难度都不大,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是课内古文的迁移和延伸,只要课内古文落实得好,答对课外古文题不成问题。
4. 写作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都是中考作文命题的常见方式。
经过复习,必须要清楚区分这三种命题方式的各自特点:命题作文写作时不能另起题目,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都要自己根据材料或话题另起题目。
材料作文的主题基本上已由材料定下,话题作文的主题则要自己确定。
考场作文的得分点主要有四条:①字数充足,字迹清楚,一般以所要求的字数范围为准,不能不够也不要超出;②结构美观,可以考虑引进题记或小标题,每段不能太长,并列的各段字数要均衡;③感情真挚,眼界开阔,尽量让历史文化入文,让山川河流入文,让社会人生入文;④语言优美,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方法。
写作是中考语文板块的重中之重。
数学准备要点
考前一月是复习冲刺的最后阶段,摼稣綌前的规划部署至关重要。
1. 回归基础,查漏补缺
学科的总复习,要紧扣《考纲》,做到由厚到薄。
要做到考前的这个薄,总的原则是回归基础,查漏补缺,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
最后这30
天应收缩到教材和考试条目上,命题老师在命制考题时必备的资料也正是教材与《考试说明》。
但并不是简单地去看课本,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教材,注意
知识交汇处的知识,甚至有必要再去做做书后练习,发现生疏的考点及时重点地补习一下,已经熟练的内容可以。
对于复习资料保管较好或建有的同学,重温错题也是一个高效的梳理方法。
2. 抓主干,重点知识要烂熟于心
主干知识有四大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
其中函数与图形变换是最核心的主干知识,统计与概率尽管内容不多,但由于其知识较易生活化,值得重点关注。
同时,成为撊鹊銛的重点知识年年必考,但试题重现不是机械重复,而是常考常新,只要基础知识打扎实了,万变不离其宗,各种问题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3. 树立信心不放弃
中考毕竟不是高考,它的主要功能是了解同学们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基本水平,所以,同学们大可不必因为不会解部分数学题(特别是那些难题、怪题)而怀疑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水平。
只要自己努力了,进步了,就应该有足够的自信。
物理准备要点
1 . 回归课本,知识归类,抓好基础,不留漏洞。
可以先列出要掌握的知识点,构建起知识框架,然后对照并熟记,重温课本后的相关习题。
这样即对初中物理要掌握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也练习了物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回顾物理课本中著名的科学家及其重要的物理实验、需要记忆的物理常数、常用的换算关系、常见的需估测的物理量等。
2 . 重视实验,掌握原理,研究方法,关注评价。
对于演示实验的复习一定要逐个回顾,知道这个实验探究的什么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有的实验还要知道其简单应用。
对于重要的学生实验,要全面掌握,特别要关注实验过程。
可以重温这些实验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得出的结论。
选用的实验器材,要知道其在实验中的作用;有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要求的,要回顾表格的设计方法;有评价要求的实验要会对实验结论作出正确评价(如:测固体、液体密度的实验、测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等);对实验的可行性,会从测量仪器的量程、最小分度值上加以辨别(主要是量筒、弹簧测力计、电压表、电流表等仪器)。
对研究物理问题方法的考查,是中考中的较高要求,不要死背常用的九种研究方法,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尽可能把思想方法相同的实验归类比较,便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 . 重温错题,注意规范,仔细审题,应对变式。
克服思维定式导致的错误,较好的方法是整理出已做习题中的错题,将其归类,找出错误原因。
(主要是找涉及什么知识点、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
)把容易混淆的问题排列组合在一起,进行比较后再通过变式练习,可以去伪存真,排除干扰,使思路更加清晰。
4 . 关注热点,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物理是一门与社会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最后的复习中,可以适当关注当前热点,比如与火车提速有关的动车组题材、与2008 年奥运会有关的题材等;适当注意生活中涉及具有教育功能、培养人文素养的相关物理知识。
另外,在冲刺阶段适当选择模拟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达到热身、模拟、调整状态的目的,查出在知识、思维、解题规范上的漏洞,也是后一阶段复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切忌不加选择地大量做题,要量身裁衣。
英语准备要点
1. 听力:多掌握听力词汇;结合语境理解听力材料。
听力词汇量掌握的训练, 当然着重于。
与此同时,注意积累与生活贴近的、与社会相关常用词语和新词语的出现。
光凭听单词不能理解句子、段落和文章,重要的是根据意群和常用对话习惯的理解。
但中考在即,掌握正确应考的解题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2. 完型填空:强化训练,一天一篇;要遵循摯什焕刖洌洳焕胛臄的整体理解原则,同时归纳总结做题经验,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做题方法如下:先浏览一遍,了解文章大意;根据上下文进行选择;再扫一遍全文,检查是否通顺。
3. 阅读:
多做经典阅读,掌握阅读技巧。
近年来,阅读在整张考卷中的分量已经越来越重,难度也逐渐加深,所以阅读是比听力更需要积累的东西。
它考的内容不仅是同学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在考查考生的主观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多做阅读分析才能形成这样一套思维体系。
4. 写作:
勤练习,多积累。
写作时应注意:书面表达是一项能够充分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题型,也是中考中失分较多的一题。
因此,写作前要认真审题,抓住要点,写作中要确定体裁,注意格式,同时要草拟提纲,理清思路。
化学准备要点
1. 以课本为根本,以不变应万变。
将书上的重要概念、活动与探究、情景素材、演示实验与家庭小实验、书上的插图、表格、讨论、资料等内容结合笔记再看一遍。
2. 网络知识,提升能力。
在梳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认真思考,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并根据知识体系将所学知识整理归纳,使其条理化、网络化、规律化。
3. 重视实验,注意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题中科学探究(含实验题)比例约占25% ,所以在考试前,书上的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及家庭小实验都要认真看一遍,熟悉重要实验探究的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并会书写实验报告。
注意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重视错题,寻找增长点。
一定要把过去做错的题认真看一遍,真正理清错误的原因并订正。
因为错误的印象往往是根深蒂固的,
你以为早已纠正过的问题很可能并没有真正理解、掌握。
5. 关注学科特点,关注社会热点。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化学试题多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于社会热点,所以要特别关注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如空气、水的污染、污染源及防治;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金属资源与环境;能源的使用与环境;化学物质与健康;化肥农药与环境;有机高分子材料与环境等等。
可以从有关报纸、广播中获取一些相关资料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6. 仔细审题、完整答题。
很多中考学生都觉得化学试题并不很难可就是难得高分,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些失分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化学试题好做“文字游戏”,同一题中有时“符号”、“名称”交替要求,只要认真读题、审题,把一道题读完再答题,定能避免出错。
叙述性题一定要按试题要求尽量答完整、答到位。
对于综合性的试题,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按题述理出分析过程,设置台阶,以便顺利解题,取得理想的成绩。
考前自我调整心态7 法
第一招机械调节法:听音乐、看漫画放松:音乐可使人们被压抑的欲望释放出来,取得心理平衡,消除紧张焦虑。
可翻翻夸张、逗趣的漫画作品,促使心情开朗,情绪高涨,重新恢复优越感和自信心。
第二招自我放松训练:可靠坐在沙发上,以随意舒服的姿势,先紧握双拳,全身肌肉绷紧,然后全身放松,体验紧张放松的主观感觉,然后开始放松训练,由前臂开始,依次放松面部、颈、肩、背、胸腹、四肢,每次10 ~20 分钟,对抗焦虑有良好的效果。
第三招深呼吸训练:练习几次深呼吸,会使加速的心跳变得平稳。
深呼吸法:考前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站立,眼微闭,全身放松,深呼吸,同时默念“1、2、3……”,心想:放松、放松。
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减慢,心神安定下来,全身有一种轻松感。
第四招闭目养神法:闭目,舌抵上腭,用鼻吸气,安定神情。
可以设想一个人走在幽静的森林里,怡然自得。
第五招结束即弃法:考完一门放下一门。
开头的考试顺利与否,会影响以后的考试。
考完一门,就急于与别人对答案。
其实这样做法有弊无利,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会感到追悔莫及,直接影响到以后各门考试的信心。
正确的做法是考完一门,马上把心思转移到下一门功课上去,集中精力迎接新的考验。
第六招临场活动法:由于正常的紧张情绪也会使体内产生大量的热能,所以可以在考试前稍稍活动活动,使热量散发。
可走动、小跑、摇摆、踢腿;可双手握紧再放开,让全身肌肉缩紧再放松;可在考试过程中用力拧一下身体的某一部位。
这样紧张情绪会渐渐消失。
第七招心理催眠法:自我冥想放松,这是一种浅度催眠,首先对全身肌肉、关节、脏腑等部位进行彻底放松,并反射到心理状态,使紧张情绪逐渐缓解、消失。
自我放松做得越多,不仅能帮助临考学生迅速进入高质量的复习状态,还会使他的放松能力越来越强,考试前,也许只需做几次深呼吸、做几个扩胸等舒展运动,就能使情绪稳定下来,从而使理智、思考、分析、判断、归纳能力都得到提升。
应对考试中记忆堵塞现象的技巧
第一,是保持镇静。
记忆堵塞在非常紧张的环境里似乎更严重,更容易发生。
这时,你要保持镇静,并注意调节自己的呼吸率。
先慢吸气,当对自己说“放松”时缓缓呼气,在你完成缓慢呼吸时,你再考虑你正在努力回忆的问题,如果你仍不能回想起来,就暂时搁下这道题,开始做别的题,过段时间再回过头来做这道题。
第二,联想。
克服记忆堵塞的另一个办法是联想。
你不妨回忆老师在讲课时的情景或自己的复习笔记,并努力回忆与发生记忆堵塞问题有关的论据和概念,把回忆起的内容迅速记下来,然后,看你能否从中挑出一些有用的材料或线索。
如果你费尽心机,结果仍没能从中找出任何联系,那么,你就要试着把自己想象成出考试题的主考人,在自己的大脑中“看”(即想象)试题和答案;即使仅仅写出几个似乎与答题没多大关系的字,你也要仔细分析并捕捉其中是否能为你正在发生记忆堵塞的问题提供一些线索或启发。
第三,利用其它试题。
克服记忆堵塞的最后一个办法是利用试卷上的其它试题。
后面的试题也许会给你提供某些线索,你可不要轻易放过有心的搜索。
当然,需要提醒的是,你在头脑中要始终记住发生记忆堵塞的试题,如果在后面恰巧遇到了一个与之相关或有些联系的,就要仔细看其中是否有哪些东西能够给你提供线索或启发。
调整最佳生物钟
考试前30 天
把自己的生物种调到和考试一致。
要重点关注三个时段
第一个时段:
08 :00--11 :00---- 复习语文、数学、英语。
15 :00--17 :00---- 复习物理、化学。
第二个时段:
12 :00--13 :00
21 :00--22 :00
这两个时段练习:
1. 冥想
2. 闭目养神法
3. 自我放松法
第三个时段:
1. 在晚上复习课本,梳理知识。
尤其要注意知识的联系性和条件性
2. 不要做过难的题
3. 对自己以往考试中的错题进行思考与反思,一定要再做一遍
4. 尽量在22 :00 上床睡觉(睡前可用热水泡脚)
考试前7 天
第一个时段:
08 :00--11 :00---- 做一套语文、数学、英语模拟试题
15 :00--17 :00---- 做一套物理、化学模拟试题
中考模拟试题最好是预测性较强的试题,做完后对答案进行更正体会,不要再做其他试题,只把这份试卷搞清楚即可。
第二个时段:
12 :00--13 :00
( 一定要平躺,不能打盹;让大脑充分休息,午睡时间不超过30 分钟。
)
第三个时段:
1. 制作各科知识检查表,也可以是知识网络图,最后时刻让自己的知识记忆更牢
2. 尽量在22 :00 上床睡觉(睡前可用热水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