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与文化考试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行为与文化考试答案
第一篇:心理、行为与文化考试答案
陕西科技大学网络通识课考试(心理、行为与文化)
选择题(70分)
1、美国人爱打官司主要体现出:(2.00分)A.美国人际关系重视人情 B.美国人自私
C.美国人重视条文规定 D.美国人相信律师
2、六年一次的圣水沐浴节是下面哪一个国家的宗教节日:()
(2.00分)A.伊拉克 B.印度 C.印尼 D.伊朗
3、伦人主义价值观不包括:(2.00分)A.孝、悌
B.敬、忠、仁 C.义、礼、信 D.伪、虚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传统中国人的婚姻均不以爱情为基础 B.爱情的强调会折射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C.爱情是至高无上的神圣的情感 D.夫妻关系有一种性爱属性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中国僧侣地位高于欧美等国
B.印度种族制度下有种不可接触制
C.禁欲主义制约人的欲望的规范较为严格 D.纵欲主义制约人的欲望的规范较为宽松
6、中国人的亲属关系形状是:(2.00分)A.球状B.放射状C.网状 D.直线状
7、交易型交换模式具有的特点不包括下面哪一项:()(2.00分)A.同时性 B.等价性 C.利益性 D.非等价性
8、主要次级集团的条件不包括:(2.00分)A.必须有一定的代表性,即社会上必须有相当多的人参加这种集团B.必须在历史上呈现短暂性 C.构成个人生活的重要内容
D.集团缔结的原则能够解释社会上其他集团的缔结以及人际关系的特点
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任何一种既定的亲属体系
都有一种居支配地位的“轴” B.主轴的属性决定不了个体的行为模式C.主轴的属性决定个体的态度D.“主轴”的属性影响到亲属体系以外的关系
10、霍曼斯指出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是下面哪一项:()(2.00分)A.个人主义、趋利避害B.集体主义、趋利避害C.利他主义、趋利避害 D.利己主义、趋利避害
11、下面哪一项不是心理人类学主要研究的内容:()(2.00分)A.知觉和认知 B.生理健康 C.儿童社会化 D.文化与人格
1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第二大基本人际状态是以强调人的另一属性“相互性”为特点B.第二大基本人际状态是人之常态、但是不与其他领域进行相互关联的人际系统
C.第一种基本人际状态可称为“个人” D.第二种基本人际状态可称为“间人”
13、价值转换的三个方面不包括:(2.00分)A.交换价值和情感价值的转换 B.眼前价值与未来价值的转换 C.物理价值与非物理价值的转换 D.现实价值与非现实价值之间的转换
14、比较方法的重要性是由下面哪一项决定的:()(2.00分)A.研究对象的特点 B.人类生存特点 C.环境特点
D.社会科学自身的特点
15、关于传统家庭理想状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2.00分)A.不分你我 B.没有隐私
C.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D.夫妻关系明显
1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主要次级集团的缔结原理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B.中国历史上非亲属自然性团体缺乏活力C.中国人脱离宗族集团跟其他次级集团接触时就不再受原宗族集团的缔结原理影响 D.“桃园结义”体现的是拟亲属集团
17、需要是一般的、抽象的,而欲望则指向下面哪一项:()(2.00分)A.特殊的 B.非抽象的 C.具体物 D.现实
18、关于“极致个人”四个维度,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亲属体系—父子关系主轴,主要次级集团—结社B.交易型交
换占优势 C.压抑型控制机制 D.独立型自我
19、交往的对象具有下面哪两个属性:()(2.00分)A.单一性和差异性 B.广泛性和多样性 C.广泛性和差异性 D.差异性和多义性
20、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基本人际状态的四个维度里的内容:()(2.00分)A.思想控制 B.集团 C.交换
D.自我认知
21、按照亲属原理连接起来的家庭和宗族,成为人的亲密圈子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下面哪一集团层面的特点:()(2.00分)A.极致个人 B.伦人 C.阶序人 D.缘人
22、关于“自然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包括心理的生理机制和心理的认知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等内容B.主要通过生物进化而形成 C.具有较大的普同性
D.不同文化里的人的心理多具有相异的自然机制
23、关于社会交换的定义,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狭义的交换是指:物,在人与人之间除掠夺以外的流动过程B.广义的交换是指:人与人之间物质的流动或者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C.交换是构成基本人际状态的一个维度
D.从心理学层面理解,交换是心理、社会均衡的一个重要内容
24、PSH原理的主要内容共有几点:()(2.00分)A.3 B.4 C.5 D.6
25、《论馈赠》作者是:(2.00分)A.霍曼斯
B.马塞尔·莫斯 C.泰勒 D.韦伯
26、关于交易型交换,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交易型交换比较适合个人社会 B.要求双方是自由、平等的 C.交易性交换具有利益性特点
D.交易型交换人情负担最多,带价值转换的交换
27、“古希腊型、古以色列型”属于人的基本人际状态中的哪一类:()(2.00分)A.强调人的独立性为特点B.强调人的相互性为特点 C.强调人的个体性为特点 D.强调人的整体性为特点
28、关于“生育主题”,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中国人婚
姻体现了“生育主题” B.“生育主题”主张多生孩子 C.“生育主题”主张多生男孩 D.“生育主题”主张多生有出息的女孩子
29、下面哪一项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2.00分)A.环境B.宗教C.知识 D.文化 30、“自由结社”的特点不包括:(2.00分)A.自愿性 B.排他性 C.竞争性 D.平等性
3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基本人际状态是人存在的社会文化属性的最大单位B.概括伦人社会的价值观体系,我们称为伦人主义
C.人伦关系指以几组亲属关系为核心的向外辐射的一种人际关系D.“伦” 的基本含义有同类或同辈,条理、秩序的意思
32、以下哪项印度、佛教概念不足以为单惠型交换关系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解释:(2.00分)A.“法” B.“解脱” C.“神明” D.“轮回”
33、“人与人之间物质与信息的流动或者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是下面哪一项的定义:()(2.00分)A.广义的交换B.广义的交易 C.广义的交流 D.狭义的交易
34、安全需要不包括下面哪一项:()(2.00分)A.生物性安全B.社会性安全 C.情感性安全 D.文化性安全
3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在阶序人社会占优势的交换模式是单惠型交换。

B.印度教徒之间占优势地位的交换关系是信用借贷型交换C.单惠型交换是不要求回报的付出D.单惠型交换是可以不考虑还报的接受判断题(30分)
1、中国的企业、单位仍受中国宗族连带原理的影响。

(1.00分)是否
2、日本人的额交换模式是“好意优先型”交换,其与“缘人”基本人际状态相联系。

(1.00分)是否
3、外部世界层的特点是一般了解很少,无知或存在诸多错误。

(1.00分)是否
4、在多种次级集团中,必有一种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它对个人生活十分重要。

(1.00分)是否
5、文明和文化都是复合体,它们是完全一致没有分别的。

(1.00分)是否
6、印度人用手吃饭比美国用刀叉吃饭显得落后。

(1.00分)是否
7、人际交往不遵循平衡原则,因此卑鄙的人总是占便宜。

(1.00分)是否
8、埃里希·弗罗姆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1.00分)是否
9、需要与本能是不同的,需要是人的身体产生的一种缺乏状态,本能是人的身体和外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状态,但未必是真正的缺乏状态。

(1.00分)是否
10、中国宗族所缔结的原理以及在这种原理下人们的行为方式轻易地发生了变化。

(1.00分)是否
11、基准系即规范和标准。

(1.00分)是否
12、伦人主义价值观包括孝、悌、仁、义、礼、敬、忠等。

(1.00分)是否
13、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光宗耀祖是其追求功名的重要动力。

(1.00分)是否
14、中国宗族集团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性。

(1.00分)是

15、家庭规模的表达公式:(n^2-n)/2(1.00分)是否
16、人的情感性需要是需要的最低层次。

(1.00分)是否
17、台湾学者杨懋春在《中国的家庭与社会》中认为中国传统家庭有十大特点。

(1.00分)是否
18、“极致个人”通过缔结各种各样的俱乐部组织、控制他人或解救他人、追随他人或获得追随者、帮助他人或超越他人等方式,在非亲属关系中以寻求替代物。

(1.00分)是否
19、父子关系的“连续性”、“权威性”,可以解释孝亲意识、祖先崇拜等特点。

(1.00分)是否 20、平等的意识是倡导独立自由的个
体在缔结联系时的一个共识,是人们之间相互受约束的最小公约数。

(1.00分)是否
21、PSH均衡模式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

(1.00分)是否
22、在信用借贷型模式下,交换的结果是确定的。

(1.00分)是否
23、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社会性格”的概念。

(1.00分)是否
24、认干亲现象是乡村人际关系里的非亲属关系中的其他关系的体现。

(1.00分)是否
25、夫妻关系占优势地位,亲子关系受削弱、出现代沟或“俄狄浦斯情结”。

(1.00分)是否
26、中国人的人际交往圈:亲人、自己、熟人、生人四个圆圈依次由外而内逐渐递减。

(1.00分)是否
27、欲望是隐性的。

(1.00分)是否
28、我们应该用技术论的、进化论的观点看待文化,比如牛车比航天飞机落后。

(1.00分)是否
29、与欧美人一样,中国人身上有着沉重的人情负担。

(1.00分)是否
30、托克维尔认为在专制制度下,公民永远相差无几,自然感到相互接近随时都有可能融为一体。

(1.00分)是否
第二篇:2015尔雅_心理、行为与文化作业答案
作业标题:交换:人与人的关系模式
(七)1 关于美国慈善事业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定是很有钱的人才做慈善
B、有钱人一般拿出很大一部分钱来办慈善事业
C、富人办慈善事业,从社会得到的现实利益回报是丰厚的
D、办慈善事业能提高知名度,获得高尚的名声,对事业发展有利正确答案: B 2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益性是指不带任何情感、有明确的利益诉求
B、极致个人的人际关系有明显交易化倾向
C、现代交换理论完善于英国社会
D、交易型交换模式在美国社会占优势地位正确答案:C 3 关于
交易型交换,说法不正确的是:A、交易型交换比较适合个人社会B、要求双方是自由、平等的 C、交易性交换具有利益性特点
D、交易型交换人情负担最多,带价值转换的交换正确答案:D 4办慈善事业是富人进入上等人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

正确答案:√5美国社会亲人之间的关系几乎不受交易型交换的影响。

正确答案:×
6利益性,是指不带任何情感、有明确的利益诉求。

正确答案:√7交易性交换是人情负担最多的交换形式,极致个人的人际关系有明显的交易化倾向。

正确答案:× 8 在美国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交换模式是下面哪一项:()A、好意优先型交换 B、交易型交换 C、雇佣型交换
D、信用借贷型交换正确答案:B 9 现代交换理论完善于下面哪一项:()A、英国社会 B、中国社会 C、美国社会 D、法国社会正确答案: C 10 美国慈善事业的特点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能提高知名度 B、获得高尚的名声
C、是富人进入上等人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
D、提高家庭收入正确答案: D
作业标题:交换:人与人的关系模式
(八)1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极致人社会主要交换模式是单惠型交换
B、印度提倡施舍,这也是印度乞丐较多的原因之一
C、极致个人社会的主要交换模式是交易型交换
D、超自然的“法”会平衡交换正确答案:A 2 以下哪项印度、佛教概念不足以为单惠型交换关系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解释:A、“法” B、“解脱” C、“神明” D、“轮回” 正确答案: C 3单惠型关系是一种交换价值完全对等的关系.正确答案:×
4印度每125人中有一个乞丐。

正确答案:√ 5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阶序人社会占优势的交换模式是单惠型交换。

B、印度教徒之间占优势地位的交换关系是信用借贷型交换
C、单
D、单惠型交换是可以不考虑还报的接受正确答案:B 6 关于印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印度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索要东西是正常现象
B、印度低层官员腐败现象教高层严重
C、印度行贿成功不代表肯定为其办事
D、印度同样存在很多人情腐败现象正确答案: D 7 印度的乞丐现象体现在每多少人就有一个乞丐:()A、120.0 B、135.0 C、125.0 D、130.0 正确答案:C 8 “一方面不要求回报的付出,另一方面可以不考虑还报的接受”是下面哪一类型交换的特点:()
A、好意优先型交换
B、单惠型交换
C、雇佣型交换
D、信用借贷型交换正确答案:B 9单惠型交换模式影响着印度社会的很多方面。

正确答案:√
10伊斯兰教的“法”“解脱”“轮回”“祷告”等概念为单惠型交换关系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解释。

正确答案:× 11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极致人社会主要交换模式是单惠型交换
B、印度提倡施舍,这也是印度乞丐较多的原因之一
C、极致个人社会的主要交换模式是交易型交换
D、超自然的“法”会平衡交换正确答案: A 12 在阶序人社会占优势的交换模式是下面哪一项:()A、单惠型交换B、交易型交换C、好意优先型交换D、信用借贷型交换正确答案: A 13 以下哪项印度、佛教概念不足以为单惠型交换关系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A、“法” B、“解脱” C、“神明” D、“轮回” 正确答案: C 14 单惠型交换最典型的表现是在下面哪一项:()A、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B、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D 15单惠型关系是一种交换价值完全对等的关系.正确答案:×
16印度每125人中有一个乞丐。

正确答案:√ 17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阶序人社会占优势的交换模式是单惠型交换。

B、印度教徒之间占优势地位的交换关系是信用借贷型交换
C、单
D、单惠型交换是可以不考虑还报的接受正确答案: B 18 关于印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印度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索要东西是正常现象
B、印度低层官员腐败现象教高层严重
C、印度行贿成功不代表肯定为其办事
D、印度同样存在很多人情腐败现象正确答案:D 19 印度的乞丐现象体现在每多少人就有一个乞丐:()A、120.0 B、135.0 C、125.0 D、130.0 正确答案:C 20 “一方面不要求回报的付出,另一方面可以不考虑还报的接受”是下面哪一类型交换的特点:()
A、好意优先型交换
B、单惠型交换
C、雇佣型交换
D、信用借贷型交换正确答案: B 21单惠型交换模式影响着印度社会的很多方面。

正确答案:√
22伊斯兰教的“法”“解脱”“轮回”“祷告”等概念为单惠型交换关系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解释。

正确答案:× 23 在阶序人社会占优势的交换模式是下面哪一项:()A、单惠型交换 B、交易型交换 C、好意优先型交换D、信用借贷型交换正确答案:A 24 单惠型交换最典型的表现是在下面哪一项:()A、物与物之间的关系B、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 D 第三篇:尔雅通识课《心理、行为与文化》考试答案
天津大学网络考试(90.0分)
绿色字体的为正确答案
选择题(50分)
1、(1.00分)
•••• A.非连续性 B.排他性
C.平等 D.竞争
2、(1.00分)
•••• A.信奉排他性的宗教 B.心理分析或心理治疗
C.有时候会借助于药物产生的幻觉 D.推崇高尚品格
3、(1.00分)
•••• A.种族主义
B.资本主义 C.个人主义 D.集体主义
4、(1.00分)
•••• A.非等价性 B.宜增量还报
C.非限定性 D.限制性
5、(1.00分)
•••• A.是“人的系统”,是对人与人互相认知和交流系统的统称
B.基本人际状态可以分为间人和个人两大类C.间人强调人的互相性为特点 D.个人强调人的相同性为特点
正确答案: D、6、(1.00分)
•••• A.权威性 B.包容性 C.非性爱性
D.连续性
7、(1.00分)
•• A.家族学 B.谱牒学•• C.牒谱学 D.家谱学
8、(1.00分)
•••• A.分析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文化规范之间的关系 B.分析人与“亲密的社会关系与文化”层的动态均衡C.分析不同文化中生命包类型及其均衡模式
D.分析个体的生命包类型
9、(1.00分)
•••• A.韦伯 B.弗洛伊德
C.马林诺夫斯基 D.卢梭
10、(1.00分)
•••• A.生活习惯 B.传统习俗 C.心理原因 D.生理原因
11、(1.00分)
••A.狭义的交换是指:物,在人与人之间除掠夺以外的流动过程
B.广义的交换是指:人与人之间物质的流动或者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 C.交换是构成基本人际状态的一个维度D.从心理学层面理解,交换是心理、社会均衡的一个重要内容
12、• A.同辈• B.道德,修养
• C.同类• D.条理,秩序
13、(1.00分)
• A.生物学需要• B.社会性需要• C.独立性需要
• D.情感性需要
14、• A.自动性• B.血缘或拟血缘性• C.差序性• D.选择性
15、(1.00分)
• A.自愿性• B.排他性
(1.00分)
(1.00分)
•• C.竞争性 D.平等性
正确答案: D、16、(1.00分)
•••• A.亲属原理 B.缘-约原理
C.契约原理 D.阶序原理
17、(1.00分)
•••• A.习俗 B.法律 C.道德 D.宗教
18、(1.00分)
•••• A.超大的规模
B.共同的祭祖仪式、场所和共同财产 C.共同的行为规范 D.拥有较小的向心力、凝聚力
19、(1.00分)•••• A.投射
B.直接 C.部分 D.较不深入
正确答案: B、20、(1.00分)
•••• A.输出输入系统 B.反馈系统 C.统计系统
D.反馈控制系统
21、(1.00分)
••A.双方在开始的时候并不一定有从交换中获得好处的想法,但双方都会有预期B.对方在接收了自己的好意之后,会做出某种还报,此种模式下交换价值一般不相等
•• C.交换过程一般是同时完成,没有一个持续的过程
D.交换行为一般不重复出现,只在特定人群中发生
22、(1.00分)
•••• A.中国型 B.日本型 C.现代美欧型
D.印度型
23、(1.00分)
•••• A.由于林冲和柴进是好朋友,柴进和军官是好朋友,军官将正在通缉的林冲放行 B.三顾茅庐
C.由于朱仝认识晁盖,晁盖认识刘唐,朱仝放了被追捕的刘唐D.宋江写反诗,朱仝在追捕过程中由于认识宋江,将其释放
24、(1.00分)
•••• A.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关系 B.全球变暖
C.国家利益竞争 D.暴力问题
25、(1.00分)
•••• A.最稳定、最长久
B.个人有一种更不稳定、更靠不住的内心世界C.人们生活的重心必须转到以个体为中心 D.倾向于发展出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
26、(1.00分)
•••• A.作用的社会与文化 B.远离的社会与文化
C.可表意识
D.亲密的社会关系与文化
27、(1.00分)
•••• A.生理需要 B.成就需要
C.从属和爱的需要 D.安全需要
28、(1.00分)
•••• A.不分你我
B.没有隐私
C.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D.夫妻关系明显
正确答案: D、29、(1.00分)
•••• A.从夫居 B.从叔居
C.独立居 D.双方居
•••• A.交换者在交换之处一定有获得好处的企图
B.交换价值未必等价
C.交换不会在任何人之间重复发生
D.交换者之间的关系不因为交换过程的完结而完结
31、(1.00分)
•A.人的存在是一个由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文化规范、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互影响的“场”
••B.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亲密的社会关系与文化”层,即人的“生命包” C.人与“亲密的社会关系与文化”层的关系大体处于一种动态均衡中,不均衡会带来某种心里紧张并力图恢复均衡
• D.PSH模型有个体的差异,分析个体的生命包类型和均衡模式,可以调节和矫正人的行为
正确答案: B、32、(1.00分)
•••• A.美国社团和公司内部部门均千奇百怪 B.表面上都显得卑微琐碎 C.都在契约原理下自愿缔结的
D.都以赢利为目的
33、(1.00分)
•••• A.交易型交换
B.好意优先型交换 C.雇佣型交换 D.单惠型交换
34、(1.00分)
•• A.减量的方式还礼 B.适当的增量还礼•• C.等价的方式还礼 D.远超量的方式还礼
35、(1.00分)
•••• A.伊拉克 B.印度
C.印尼 D.伊朗
36、(1.00分)
•••• A.好意优先型交换 B.交易型交换
C.雇佣型交换 D.信用借贷型交换
•••• A.近亲、熟人、朋友是“生命包”的永久居民 B.亲属关系至高无上 C.人的系统是“个人”
D.人的系统是一种“关系体
38、(1.00分)
•• A.文化 B.人•• C.物 D.行为
39、(1.00分)
•••• A.人类学倾向 B.社会学倾向 C.文化学倾向 D.统计学倾向
正确答案: C、40、(1.00分)
•••• A.高级集团和中级集团 B.初级集团和次级集团
C.高级集团和低级集团 D.初级集团和中级集团
41、(1.00分)
•••• A.刺激命题 B.成功命题 C.攻击与欲望命题
D.价值命题
42、(1.00分)
• A.在阶序人社会占优势的交换模式是单惠型交换。

••• B.印度教徒之间占优势地位的交换关系是信用借贷型交换
C.单惠型交换是不要求回报的付出 D.单惠型交换是可以不考虑还报的接受
43、(1.00分)
•••• A.规模小
B.拥有共同的行为规范
C.有关于成员的详细记录(族谱)D.拥有共同的祭祖仪式和祭祀祖先的场所
44、(1.00分)
•••• A.短暂性 B.对个体束缚力大
C.离心性
D.对个体提供的保护少
45、(1.00分)
•••• A.遗传基因
B.器官 C.形态结构 D.染色体
46、(1.00分)
• A.雇佣型交换••• B.交易型交换 C.信用借贷型交换
D.单惠型交换
47、(1.00分)
• A.心智• B.社会• C.精神• D.物质
48、(1.00分)
• A.物质造物• B.社会造物• C.精神造物
• D.观念造物
49、(1.00分)
• A.基本人际状态是人存在的社会文化属性的最大单位
• B.概括伦人社会的价值观体系,我们称为伦人主义
•C.人伦关系指以几组亲属关系为核心的向外辐射的一种人际关系• D.“伦” 的基本含义有同类或同辈,条理、秩序的意思
50、• A.人际关系的亲密性
(1.00分)
••• B.人际关系的功能性 C.人际关系的手段化
D.人际关系的人情化
判断题(50分)
1、是否
(1.00分)
2、是否
(1.00分)
3、是
4、否
(1.00分)
(1.00分)
是否
5、是
6、否
(1.00分) (1.00分)
是否
7、是
8、否
(1.00分) (1.00分)是否9、是否(1.00分)
10、是
11、否(1.00分) (1.00分)
是否
12、(1.00分) 是
13、否(1.00分)
是否
14、是否(1.00分) 15、是否(1.00分) 16、是否(1.00分) 17、是否(1.00分) 18、(1.00分) 是否
(1.00分) 20、是否(1.00分)
21、是
22、否(1.00分) (1.00分)
是否
23、(1.00分) 是否
24、是否(1.00分) 25、是否(1.00分) 26、是否(1.00分) 27、(1.00分) 是否
28、是
29、否(1.00分) (1.00分)
是否
30、是否(1.00分) 31、分)
是否
(1.0032、是否(1.00分)
(1.00分)
34、是否
(1.00分)
35、是否
(1.00分)
36、(1.00分)是否
37、是否(1.00分)
38、是否
(1.00分)
39、是否
(1.00分)
40、是否
(1.00分)
41、(1.00分)

42、否
(1.00分)
是否
43、(1.00分)
是否
44、是
45、否
(1.00分)
(1.00分)
是否
46、是否
(1.00分)
47、是否
(1.00分)
(1.00分)
49、是否
(1.00分)
50、(1.00分)
是否
第四篇:心理、行为与文化论文
关于行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行为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几个层面之一,行为文化是通过人的日常行为体现出来的有形文化,既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即习惯性定势的风俗构成的文化层。

它包括活动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体现在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中,比如在社会生产劳动、政治活动、宗教活动、婚丧仪式、家庭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

这些重复出现的、相似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就是社会风俗。

当人们按照社会风俗践行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某种自然而然的行文倾向。

一个时代的文化集中表现在该时代的思想理论体系中,但更广泛地活跃在各种社会风尚之中。

只有人的行为层面表现出约定俗成的特点之后,文化建设才能体现出它的意义。

一、行为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
按照文化的形态结构,在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建设中,文化由内向外分为精神意识文化、制度管理文化、行为习俗文化、物质生活文化等四个层面。

各个文化层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文化体系。

在实施文化建设过程当中,也是按照这四个层面展开的,其中精神意识文化建设时核心,制度管理文化建设是保证,物质生活文化建设是依托,行为习俗文化建设是最终落脚点。

首先,行为是活的、有形的、具体的、可评价的,人的思想观念正是通过行为得以呈现。

个体在生产活动、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文娱体育等各种活动中,受到整体显性的或潜在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从而表现出种种不同的行为,它是精神文化的动态体现。

如果没有行为文化,文化就无法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