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24: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时训练
题组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2019·晋阳高一检测)下面漫画《我们将阻止并且严格惩罚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反映了当时俄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余粮收集制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
『答案』 B
『解析』1918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当时,为了保证劳动力的供给,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2.(2019·赣州高一检测)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

结果,这一尝试()
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B.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
C.导致了新经济政策被废止
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A
『解析』“直接过渡”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尝试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故A项正确。

3.(2018·宣城高一期末)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产品”是指()
A.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目中“共产主义原则”,得出考查的是1918—1922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

题组2新经济政策
4.(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

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

”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答案』 C
『解析』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材料中的现象即是反映,针对这种情况,1921年苏俄推行了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经济形势,B项错误,C项正确。

D项是斯大林推广的,错误。

5.(2018·新疆学业水平测试)1921年,列宁结合俄国国情,“创造性地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

材料中的“实践”是指()
A.“自由放任”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斯大林模式
『答案』 B
『解析』结合材料中“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可知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故选B项。

6.(2019·滨州高一检测)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B.建立巩固的工农政策
C.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答案』 A
『解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商品和市场货币关系来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选A项。

7.(2019·临沂高一检测)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

”“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

”为此他()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B.允许自由贸易
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
『答案』 B
『解析』材料体现了列宁重视商业,主张由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掌握”“指导”“控制”商业,为此列宁主持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贸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向社会主义过渡。

题组3“斯大林模式”
8.(2018·海南学业水平测试)斯大林执政时期,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优先发展()
A.农业B.商业C.重工业D.轻工业
『答案』 C
『解析』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故选C 项。

9.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答案』 D
『解析』斯大林经济模式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轻工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对农民和农村索取太多。

10.(2019·宣城高一检测)“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多种所有制并存
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答案』 D
『解析』通过题干可知,斯大林时期没有实行市场经济,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多种所有制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国有企业的问题,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表述可知在斯大林统治时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

11.(2019·邢台高一期末,20)现代某一时期,苏俄实行实物配给制,食物与商品集中计划配给;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小工业企业则实行监督;国家经营所有的外贸活动;对工人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禁止罢工。

这一政策出现的背景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答案』 B
『解析』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新生的政权面临困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

12.(2018·张家口高一期末)下图为1922年与1925年苏联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对比图,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程度的提高
D.斯大林模式的实施
『答案』 B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18年—1920年实行,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在1921年—1928年,故B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的实施是在1927年,故D项错误。

13.(2018·龙岩高一期末)1921年至1926年,苏俄(苏联)与外国资本共签订135个租让合同,所有承租人的投资额为4 800万金卢布;租给私人和合作社的企业,到1922年底达3 874个。

其实质是()
A.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B.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C.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D.实行多种所有制经营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制存在,其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发展,故B项正确。

14.(2019·临沂高一检测)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曾实行义务交售制: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

这一制度() A.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B.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兼顾了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家通过这种剪刀差从农民身上获取了工业化初期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故B项正确。

15.(2019·郑州高一检测)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高尔基汽车厂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援建,哈尔科夫拖拉机厂设备是德国和美国制造的,并由美国人担任建设总工程师。

这表明() A.苏联工业化得到西方国家支持
B.苏联利用西方资源推进工业化
C.西方与苏联双方意识形态趋同
D.苏联的经济体制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高尔基汽车厂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援建,哈尔科夫拖拉机厂设备是德国和美国制造的,并由美国人担任建设总工程师”可知,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充分的利用了西方的技术、管理和人才等资源,故B项正确。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

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列宁全集》
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

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

”“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

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
源日益匮乏。

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

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粮食税)。

(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

积极作用:经济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强国);为粉碎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3)因素: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计划经济的弊端;国民经济比例不协调(片面发展重工业);忽略市场需求。

认识:重视工业化;工农业协调发展。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分析即可。

第(2)问根据材料二、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积极作用”从促进经济发展和为日后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等方面回答。

第(3)问,“因素”根据材料四信息归纳即可,“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