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第一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课时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第八单元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S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膜上载体
D.Na+、HPO2-4、葡萄糖、氨基酸
解析: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膜上载体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

答案:D
2.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只有这个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蛋白质大量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
B.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C.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均是在内环境中合成的D.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解析:血浆中的蛋白质大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使血浆中的水过多地扩散到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水肿。

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都会进入内环境,但它们均是在细胞内合成的。

答案:C
3.(2017·宁夏银川统考)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直接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B.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解析: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就是个体,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A正确;尿液不属于内环境,膀胱上皮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B错误;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内环境是细胞外液,C错误;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也会遭到破坏,D错误。

答案:A
4.(2017·辽宁沈阳期中)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
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
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
解析: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是淋巴,⑤是血浆,⑥是血细胞。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发生改变,A 正确;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错误;机体出现的水泡,其中的成分是组织液,D正确。

答案:C
5.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关系为①→②→③→④
B.若③为肝细胞,饭后1 h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C.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
解析:若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关系为:,A错误;饭后一小时血糖浓度上升,通过调节,血液流经肝细胞,更多血糖进入肝细胞合成糖原,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B错误;若③为脑细胞,通过组织液从血浆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到血浆,因此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C错误;饭后半小时血糖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加,血液流经胰岛B细胞,胰岛素进入血液,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D正确。

答案:D
6.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代谢产物都通过途径②排出体外
B.甲中所有的成分都通过途径①补充
C.当甲中乳酸增多时,主要通过缓冲物质调节,④过程一定加强
D.当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③过程一定加强
解析:细胞代谢的产物除了通过途径②泌尿系统之外,部分水和无机盐通过皮肤排汗而排出体外,部分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出,A错误;甲为循环系统,甲中的气体通过呼吸系统交换,B错误;乳酸增多时,通过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进行调节,维持pH的相对稳定,④过程不一定加强,C错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由下丘脑产生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D正确。

答案:D
7.(2017·湖南株洲质检)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
C.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
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
解析: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正确;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B正确;①血浆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水、无机盐等,神经递质存在于组织液中,C错误;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D正确。

答案:C
8.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
C.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解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产生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正确。

无论在什么样的温度条件下,为维持体温恒定,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与30 ℃相比,处于0 ℃环境中的人散热量和产热量均较多,即b1>b2,B错误。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通过促进细胞代谢来增加产热;在低温环境中,通过皮肤排水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C正确。

低温下起鸡皮疙瘩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答案:B
9.雪后有些同学在草地上打雪仗。

他们把雪团放在手里,过了一会,发现手比未放雪之前要热乎一点,有关此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
B.整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C.此过程中,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代谢增强
D.握雪后,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使其产生冷觉
解析:握雪后,手部的冷觉感受器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以维持体温恒定;兴奋进一步传至大脑皮层,在该处产生冷觉,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不能产生冷觉,D错误。

答案:D
10.(2017·北京东城区统考)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所吃食物过咸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会减少
B.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参与调节
C.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
D.当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动态平衡时,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解析:当所吃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A错误;血糖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存在反馈调节,若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则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正确;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动态平衡,D正确。

答案:A
11.下列对寒冷环境中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加强
B.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使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导致代谢加快,产热增加C.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人体散失的热量大于产热量
D.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热
解析: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具体表现在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骨骼肌战栗、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又因为汗液分泌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答案:D
1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解析:冬泳时,受寒冷刺激,机体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

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体温调节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

同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代谢提高,产热增多。

所以A、B、C正确,D 错误。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分析两图,回答问题:
(1)据图1写出以下各种结构的名称:a.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发生过敏反应时,图1中[ ]________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 ]________,使它的渗透压__________;过度疲劳时,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导致[ ]__________渗透压________;严重营养不良使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__________的渗透压________,因而水分向___________________;
淋巴循环[ ]受阻。

以上原因都可能使组织液的量________而出现________现象。

(3)根据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填标号)________。

图中的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填标号)____________。

CO2浓度最高的内环境成分是标号
________。

解析:营养不良导致体内蛋白质减少,主要影响血浆的渗透压,因为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是最高的,所以营养不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增多。

答案:(1)毛细血管细胞膜毛细淋巴管(2)a 毛细血管 B 组织液升高 B 组织液升高 A 血浆降低组
织液渗透 D 增加组织水肿(3)①和③、③和②③、④③
14.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_______,继而促进_______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________。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________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________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________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解析:(1)在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产热大量增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皮肤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舒张,加快散热,同时汗腺分泌增强,使散热加快。

(2)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出来,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

(3)血糖的去向包括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长跑比赛中,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氧化分解;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
糖素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

(4)比赛结束后,肌肉酸痛是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造成的。

答案:(1)毛细血管舒张下丘脑(2)抗利尿激素(或:ADH)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3)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 ATP(或:三磷酸腺苷) 肾上腺素(4)细胞外液乳酸
15.下图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局部示意图,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激素,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所吃食物过咸或体内失水过多时,下丘脑中的________会感知渗透压的变化,此时下丘脑合成,由垂体后叶释放的________激素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进而使机体渗透压恢复正常。

(2)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会将感知到的信号传到下丘脑的________中枢,促使下丘脑分泌激素a,该激素能促使垂体分泌b,b能促使甲状腺分泌c,此过程体现出c的分泌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c分泌增多后,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此过程称为________调节。

图示d除具有促进骨骼肌和内脏代谢增强的作用外,在血糖调节中也发挥作用,该激素能够使血糖
________。

(3)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属于______________反射,请写出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当所吃食物过咸或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会感知渗透压的变化,此时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进而使机体渗透压恢复正常。

(2)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兴奋,将感知到的信号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该激素能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b能促使甲状腺分泌c,此过程体现出c的分泌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c分泌增多后,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此过程称为反馈调节。

图示d(肾上腺素)除具有促进骨骼肌和内脏代谢增强的作用外,在血糖调节中也发挥作用,该激素能够使血糖升高。

(3)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皮肤立毛肌。

答案:(1)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2)体温调节分级调节反馈升高(3)非条件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皮肤立毛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