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珠丝杠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滚珠丝杠篇
一、滚珠丝杠知名品牌:
韩国:SBC(太敬)
日本:NSK、 THK、IKO
瑞典:SKF、schneeberger施尼博格
台湾:HIWIN(上银)、TBI、ABBA、LSK、PMI银泰
德国:亿孚、Rexroth力士乐
二、滚珠丝杠的结构特点:
滚珠丝杠主要由丝杠轴、螺母(单螺母和双螺母,一般选用单螺母)以及一些防尘件、密封件和滚珠组成。
滚珠丝杠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1)启动转矩小,因运动阻力极小,驱动扭矩仅为螺纹丝杠机构的1/3以下,只需要很小的驱动功率;
2)精度高;
3)运动可逆,因此丝杠在竖直方向使用时应增加制动装置。
4)可实现微进给。
因滚珠丝杠中的滚珠为滚动运动方式,启动扭矩极小,不会出现如滑动运动中容易出现的低速蠕动或爬行现象,所以能实现高精度微量进给,最小进给量可达0.1μm。
5)高刚性。
通过对滚珠丝杠机构施加预压,可使轴向间隙为零或零以下(负间隙),从而获得高刚性,提高机构在负载状态下的运动精度。
6)能高速进给。
大导程的滚珠丝杆副可以实现100m/min甚至更高的进给速度。
7)传动效率高。
螺纹丝杠机构仅能达到20%~40%的机械传动效率,滚珠丝杠可获得92%~98%的机械传动效率。
8)使用寿命长。
螺母和丝杠的硬度均达到HRC58~HRC62,滚珠硬度达到HRC62~HRC66,而且采用滚动的相对运动方式,几乎在没有磨损的状态下运行,因而可以达到很长的使用寿命。
三、滚珠丝杆的分类:
按制造方法分
根据加工制造方法及精度的区别,一般分为磨制滚珠丝杠和轧制滚珠丝杠两种类型。
磨制滚珠丝杠是用精密磨削方法加工出来的,精度更高,但制造成本较高,因而价格更贵。
轧制滚珠丝杠(又称为转造滚珠丝杠)是指用精密滚轧成形方法加工制造出来的,精度稍低,但制造成本较低,因而价格也更便宜。
四、滚珠丝杆的选型步骤:
螺纹部的长度:
螺纹部的长度=行程+螺帽长度+余量
余量为超行程允许量,一般设定为导程的1.5~2倍(计算总长时需注意,余量两端都要留,因此还要乘以2)。
五、滚珠丝杠的主要性能参数:
滚珠丝杠的主要性能参数包括:精度等级、轴向间隙、额定负载、导程、丝杠轴外径和长度等。
1)精度等级(一般所说的精度时导程精度,要求不高时一般选7、8级):
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滚珠丝杠可分为压轧制滚珠丝杠(转造级滚珠丝杠)和精密滚珠丝杠(研磨级滚珠丝杠)。
压轧制滚珠丝杠主要用于传送,用于位置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常用经济精度有C7、C10。
精密滚珠丝杠主要用于定位精度要求高的场合,精度等级为(C0~C5级),常用精度等级为C3、C5、C7。
注:该精度为导程精度,字母C后面的数字越小表示定位精度越高。
2)轴方向间隙:
滚珠丝杠的螺母与丝杠轴轴向的间隙值,一般在0~0.12mm左右,轴向间隙影响物体移动的重复精度(一般在0~+/-0.02mm)。
3)容许轴向负载
容许轴向负载时指相对于可能使丝杠轴发生屈曲的负载,确保其
安全性的负载。
施加于丝杠轴的最大轴向负载须小于容许轴向负载。
4)容许转速
滚珠丝杠的转速取决于必要的进给速度和滚珠丝杠的导程,且须小于容许转速。
滚珠丝杠的容许转速小于与丝杠轴固有振动一致的危险速度的80%。
5)寿命
滚珠丝杠的寿命是指滚珠滚动面或任一滚珠因交变应力而产生疲劳,直至开始产生剥落现象时的总旋转次数、时间、距离。
注:一般以下面所示的使用寿命为标准时间
机床:20000小时;自动控制设备:15000小时;
工业机械:10000小时;计量装置:15000小时。
6)导程
导程为滚珠螺母相对滚珠丝杠旋转一周(2π弧度,即360°)时的行程。
常见丝杠导程有:4、5、6、8、10、12、16、20、32、40、50、60、80、100
7)丝杆外径主要有:12、15、16、20、25、31、32、38、40、
48、50、61、63、77、80、96
六、几个参数:
1)伺服电机从0到3000r/min一般需要几十毫秒,因此,滚珠丝杆加减速时间计算时可设定为0.15s。
2)滚珠丝杠的效率一般取0.9。
八、滚珠丝杠机构的典型安装方式
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滚珠丝杠机构两端的支撑结构有4种不同的安装方式:
1)一端固定一端支承
2)两端固定
3)两端支承
4)一端固定一端自由
“固定”支承是指采用一对角接触球轴承支承,使丝杠端部在轴向、径向均受约束。
“支承”也称为简支支承,就是采用深沟球轴承,只在径向提供约束,在轴向则是自由的而不施加限制,当丝杠因为热变形而有微量伸长时,丝杠端部可以作微量的轴向浮动。
“自由”支承是指丝杠端部没有支承结构,呈悬空状态。
(1)一端固定一端支承结构(最典型、最常用的安装方式)
应用场合:
适用于中等速度、刚度及精度都较高的场合,也适用于长丝杠、卧式丝杠。
(2)两端固定
该种安装方式是在丝杠的两端均采用两只角接触球轴承支承,使丝杠在轴向、径向均受约束,分别用锁紧螺母和轴承端盖将轴承内环和外环压紧。
特点:
丝杠和轴承间无轴向间隙,两端轴承都能够施加预紧,径预压调整后,丝杠的轴向刚度比一端固定一端支承安装方式约高4倍,且无压杆稳定性问题,固有频率也比一端固定一端支承安装方式高,因而丝杠的临界转速大幅提高。
但这种安装方式也有缺点,如结构复杂、对丝杠的热变形伸长较为敏感等。
应用场合:
适用于高速回转、高精度而且丝杠长度较大的场合。
(3)两端支承
该种安装方式是在丝杠两端均采用深沟球轴承支承,两端轴承均只在径向对丝杠施加限制,轴向未限制。
应用场合:
该方式结构简单,属于一般的简单安装方式,适用于中等速度、刚度与精度都要求不高的一般场合。
(4)一端固定一端自由
丝杠的一端采用固定端支撑单元,另一端则让其悬空,处于自由
状态。
这种安装方式在固定端同样采用两只角接触球轴承,使丝杠在轴向、径向均受约束,分别用锁紧螺母和轴承端盖将轴承内环和外环压紧。
丝杠另一端是完全自由的,不施加任何支承结构。
应用场合:
该方式结构简单,轴向刚度与临界转速低,丝杠稳定性差,一般只用于丝杠长度较短、转速较低的场合,如垂直布置的丝杠。
如果采用这种支承方式,为了保证机构的工作精度,设计时应尽可能使丝杠在拉伸状态下工作,也就是使丝杠自由端在下方、固定端在上方,依靠丝杠及负载的重量使丝杠处于拉伸状态。
通常情况下尽可能采用“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支承”的安装方式,支承轴承选大接触角(60°)的高刚度专用角接触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