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人物形象分析(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青人物形象分析(3)
燕青人物形象分析
燕青不仅拥有漂亮的外表,并且这风流俊俏的仪表非常招人喜欢,例如《水浒传》第74回,燕青在泰安州打擂时,惹得台上台下“如搅海翻江相似,迭头价喝彩”。
由是,燕青漂亮的容貌不必细说,他更拥有“更兼吹的,弹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水浒传》第61回)”的才艺。
燕青的才艺不仅体现在音律方面,还体现在“说的诸路乡谈,省的诸行百艺的市语”上。
在古时候,虽然有韵书统一文字发音,但识音韵的只是少数人。
燕青在交际时却没有这些隔阂,他和谁都有共同语言,都能说到一块。
如在东京万寿门,燕青“打着乡谈“学着公人口吻虚张声势,顺利混进城去,这时戴宗只能一声不响跟在后面(《水浒传》第81回)。
”
再论及武功,燕青的看家本领是“相扑”和使“川弩”。
所谓的相扑并不是现在日本的相扑,而是一种类似现在柔道、空手道之类的摔打功夫。
他自幼跟卢员外学得相扑,江湖上不曾逢着对手。
或因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恐怕卢员外也未必是燕青的对手,燕青擅长相扑,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其一,黑旋风李逵在梁山上天不怕地不怕,翻了脸宋江也敢骂,唯独怕燕青。
“李逵若不随他,燕青小厮扑,手到一交。
李逵多曾着他手脚,以次怕他,只得随顺”;其二,擎天柱任原身长一丈,貌若金刚,有千百斤力气,在泰安摆擂两年未遇对手,结果被燕青“头在下,脚在上,直撺下献台来”。
而另外,燕青拿着一张川弩,只用三枝短箭,百步穿杨,箭到物落的功夫,在梁山泊上,几乎是只有小李广花荣堪比的。
据说,现今流传在沧州地区的燕青拳也是燕青所创。
二.效主与效忠得两全
在大名府时,燕青是卢俊义的家奴,只忠于卢一人。
而他俩虽名为主仆,实则恩义如父子兄弟。
到梁山后他们之间的主仆身份也是没有变的,燕青自始至终保持了对卢俊义的忠诚,可谓效主。
而宋江是梁山的首脑,燕青是他的部下,因此,燕青在梁山除了要处理好与卢俊义的主仆关系,还得处理好与宋江的上下级关系。
卢俊义在梁山上处境非常尴尬。
卢俊义才上山,宋江就要让位于他,被李逵、武松等一顿吵闹,只得作罢。
打下曾头市后,宋江又要让位,结果吴用、李逵、刘唐、鲁智深等人,有的唱红脸,有的唱白脸,又给搅和了。
后来卢俊义坐了第二把交椅,和这些兄弟的关系是尴尬至极的。
以燕青的身份很容易两头受气,可他却智义双修,和梁山兄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反对卢俊义当一把手的急先锋李逵,和燕青几乎成了最好的朋友,左一个“小乙哥”,右一个“小乙哥”。
燕青到泰安打擂要跟着去,燕青进城看灯也要跟着去。
柴进、戴宗与宋江是生死之交,梁山上的资深头领,都与燕青十分友好。
燕青下山去办招安事,戴宗主动要“帮他去走一遭”;打方腊时,柴进欲入虎穴,到方腊身边当卧底,对宋江提要求:“只是得燕青为伴同行最好”;宋江特地行文从卢俊义处调来了燕青,使与柴进一同前往。
从时间上看,燕青与这些人实在交浅,但他们都视燕青为生死之交。
燕青上山不久,即取得了宋江的高度信任,成为宋江最主要的心腹,又可谓效主。
而效主与效忠得两全,燕青为人的锦口绣心亦可见一斑。
三.天涯浪子的委婉多情
燕青在汴京名妓李师师处,投其所好,吹箫唱曲,“端的是声清韵美,字正腔真(《水浒传》第81回)”,哄得李师师满心欢喜。
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母亲早逝,由父亲煮浆代乳,抚养成人。
李师师四岁那年,她父亲以罪入狱,病死狱中,从此由邻居抚养,渐渐长得眉目如画,通体雪艳,又善解人意,经营妓院的李媪将她收养,并延师教读,又训练歌舞,十三岁那年就以青倌人的姿态,挂牌应客,不久名满汴京。
朝廷命官、文人雅士、王孙公子之流、三山五岳之辈,以一登其门为荣耀。
李师师当时名声日高,寻常人难得一见。
一日,宋徽宗在高俅、杨戬的怂恿下出宫寻乐,带至名妓李师师之处。
李师师原就与高俅相识,见高俅在另一人面前居然还卑躬媚笑,心灵性巧的她自然明了此人来头不小,于是百般奉承,使得宋徽宗欢娱无比,一心惦记。
燕青与李师师的良缘是建立在共同的爱好之上的,可李师师既是宋徽宗赵佶的宠妓,自然可观不可亲。
后来两人结拜成姐弟,这则多情浪子与美人的故事,迄今还广为流传。
四.高超的外交手段
燕青在与徽宗皇帝的宠姬李师师互生情愫、结拜姐弟之后,运用这点恰到好处的暧昧“中间里好干大事”,顺利见到徽宗,并进而凭一唱一哭打动了他,将宋江欲受招安的意思和盘托出,使徽宗了解了童贯、高俅等人兵败梁山的实情,下定了招安梁山好汉的决心,圆满完成梁山的重任。
接下来的问题,是要解决谁去招安。
朝廷第一次招安不成,就是用人不当。
宋江等在山寨就议定,非宿太尉出马不能成功。
燕青面见天颜后,和戴宗去见太尉。
但太尉“是今上心爱的近侍官员,早晚与天子寸步不离,归早归晚,难以指定”,燕青当机立断,在街上跪下挡驾,用一封旧友书信和金珠宝物,将宿太尉打动。
招安的准备工作,至此被燕青做得滴水不漏。
梁山好汉接受招安,已是水到渠成。
宋江人生中的头件大事,就是招安,而招安的关键人物就是燕青。
在整个事件中,其察言观色的明-慧、八面玲珑的机巧、见风使舵的急智、当机立断的果敢、操控大局的魄力,叫人击碎唾壶。
可以说,无燕青则无梁山的招安。
而至于招安的对错,本不是燕青的责任。
以他的身份,并不能影响梁山的决策。
作为战略,也许接受朝廷招安是错误的;但在战术层面,燕青的通身才胆的确巨显无遗了。
在宋末元初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里提到燕青时就已说到,“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说明在明代《水浒传》成书之前,燕青的故事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且“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著”。
这个可亲可爱足智多谋的浪子形象,深深刻画在百姓脑子里,刻画在中华的脊梁里,成为梁山文化的一个承载者,在他身上演练着的生生不息的道义精神与反抗精神,将引领我们并使得我们不至于丧失、迷乱在任何时代洪流的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