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图形变魔术教案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图形变魔术教案反思1、大班数学图形变魔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学会从相交的图形中寻找几何图形,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包含关系。

观察和分类能力得到了发展。

培养孩子识别数字的能力。

培养初步观察、比较、反应的能力。

活动准备:
画有各种图形的纸正方形纸、圆形纸人手一张。

各种形状、颜色、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1、“变魔术”游戏。

让孩子们做小魔术师,用一张圆形的纸做半圆形或扇形。

孩子们可以自己探索不同的折叠方法来变魔术。

幼儿探索正方形(或长方形)纸可变成的图形。

2、“捉迷藏”游戏。

依次出示图一:谁躲在三角形里?有几个三角形?还有什么形状?
图二:谁躲在长方形里?有几个图形?
图三:谁躲在圆形里?有几个圆形?几个半圆形?
人物图形:引导孩子用几何图形拼贴各种物体,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鼓励孩子向同龄人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后感:这节课上下来,孩子很感兴趣,我利用了游戏的形式学习了分成不同的分法,孩子们很容易掌握。

但有部分孩子比较困难。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掌握了不同平面图形的特点,并能说出相应图形的名称,找出不同图案的不同图形,学会数数。

然后自己动手做拼图,进一步掌握图形的特点。

活动中,老师先展示不同的图形,让孩子们识别和总结不同的图形特征,然后集中展示。

它还对机器人的图案进行识别和统计,最终通过拼图进一步掌握图案的特征。

整个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但还有太多的不足之处:1、ppt课件的制作不熟悉,方法老套。

2、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

3、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

4、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

5、启发幼儿动手操作练习之间没有衔接的语言。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图形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认识图形,不但是为了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更重要的是使他们通过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圆、椭圆、三角形、矩形和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练习孩子的视觉辨别能力。

3.激发孩子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孩子的比较判断能力。

5.引导孩子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关键是他们可以给图形命名。

困难在于识别不同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一、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

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

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

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

4.有些是相关联的。

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

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

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4.用绘图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

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孩子把相似的小图形贴在相应的大图形上。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

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

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3、大班数学我会变魔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清楚地口述10以内的数字顺序,知道它们是逆序的。

2.让孩子体验10以内的自然数中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

3.引导幼儿对数字感兴趣。

4.培养孩子识别数字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变魔术箱子一个。

2.儿童邮票创意和邮票两种形式。

3、1-10的数字卡片与幼儿书本。

活动过程:
1、歌曲《变变变》导入,吸引幼儿,从而直达主题我会变魔术。

教学反思:
与其他活动相比,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

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年龄小,逻辑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在这次活动中,我用丰富的素材,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可操作的环境,一个可选择可操作的空间。

使孩子能够独立操作材料,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体目标的预设要求。

4、大班数学图形变魔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学习从交叉的图形中找出几何图形,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包含关系。

观察和分类能力得到了发展。

培养孩子识别数字的能力。

培养初步观察、比较、反应的能力。

活动准备:
画有各种图形的纸正方形纸、圆形纸人手一张。

几种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几何图形。

活动过程:
1、“变魔术”游戏。

让孩子们做小魔术师,用一张圆形的纸做半圆形或扇形。

孩子们可以探索不同的折叠方法来变魔术。

探索儿童正方形(或长方形)纸可以变成的形状。

2、“捉迷藏”游戏。

依次出示图一:谁躲在三角形里?有几个三角形?还有什么形状?
图二:谁躲在长方形里?有几个图形?
图三:谁躲在圆形里?有几个圆形?几个半圆形?
拼图形:引导幼儿用几何图形拼贴各种物体,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后感:这节课上下来,孩子很感兴趣,我利用了游戏的形式学习了分成不同的分法,孩子们很容易掌握。

但有部分孩子比较困难。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掌握了不同平面图形的特点,并能说出相应图形的名称,找出不同图案的不同图形,学会数数。

然后自己动手做拼图,进一步掌握图形的特点。

活动过程中,老师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小结不同的图形特征,再集中展示。

又在机器人的图案中辨认计数,最后又通过拼图来进一步掌握图形的特征。

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但还有太多的不足之处:1、ppt课件的制作不熟悉,方法老套。

2、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

3、幼儿动手操作粘
贴时间较长。

4、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

5、启发幼儿动手操作练习之间没有衔接的语言。

5、大班美术想象活动图形变魔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想象各种图形,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2、鼓励幼儿能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表现、大胆创作。

3.培养孩子的审美感受,增强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图形王国”画展的场景布置(夹子、绳子、及“图形王国”大字)
2、投影仪,录音机及背景音乐
3、各种剪好的图形(卡纸)、彩笔、画纸和胶水人手一份、抹布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舞蹈进入活动场地。

2、手形游戏导入课题,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二、引导幼儿想象并进行添画。

1、游戏“魔术”激发幼儿想像力和创造力,想象出与圆形相象的物体。

2、提问:圆形还能变出什么物体来?
3、教师用投影添画
4、幼儿添画并展示作品。

5、引导幼儿举一反三,进行其它几何图形变通思维,构画出与其相象的物体,激发幼儿绘画欲望。

6、进行绘画作业。

三、展示幼儿作品,布置图形王国画展
1.孩子们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介绍它们。

2、布置“图形王国画展”幼儿相互欣赏、评价交流。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是数学活动的延伸。

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导,做游戏,大胆想象,大胆绘画。

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准备不充分,第二环节语言指导不够细化。

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语言引导要精炼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