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末 —查漏补缺·提能增分
[单元线索梳理]
线索 1: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力量发展“两弹一星”,以打破美苏 等国的核垄断和巩固国防。同时在农业科技和生物技术方面亦取 得世界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新时期,载人航天、计算机、基因 技术等高新技术迅速发展,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线索 2:建国以来文艺事业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
教育方针
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时期
(3)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高涨,有力地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三、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
阶段
方针政策
成就
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中国
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
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
成立初期
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
全面建设
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 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
1956 年,“双百”方针提出,科学与文艺工作出现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随着“左” 倾错误发展,“双百”方针未能贯彻下去;“文化大革命”结束 后,清算“左”倾错误,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及“二为” 方针,文艺工作迎来又一个春天。
线索 3: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比较完 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文化大革 命”使中国的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党和人民政府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 育的持续发展。
3.1977~1979 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恢复时期。十年动乱结 束后,中共中央很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的轨 道上来,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 口号,并为此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中国科学技术事业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1980 年至今,是新中国科技全面发展时期。 (1)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科研机构发展,在完善科
[单元精要盘点]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的重要发展历程 1.1949~1965 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起步时期。新中国成立
后不久,全国相继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国务院也成立了科 学规划委员会,从此,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走上由国家 统一领导的大规模发展的道路。在中国科技发展起步时期, 中国部分领域和科学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而且已初步具备 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2.1966~1976 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文 化大革命”以来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国的科研事业受 到重创,但还是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选育出了 杂交水稻新品种。
时期。 2.主要原因 (1)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开展。党中央提
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 观规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促进了文学艺 术创作的繁荣。
(2)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改革 开放,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 方向,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 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
技体制方面不断向前迈进。 (2)从 1986 年起,国家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 计划、火炬计
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及重点成果推广计划(六大 计划),形成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新格局。
二、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的两个高峰及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1.两个高峰:一个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另一个是改革开放新
[单元线索梳理]
线索 1: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力量发展“两弹一星”,以打破美苏 等国的核垄断和巩固国防。同时在农业科技和生物技术方面亦取 得世界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新时期,载人航天、计算机、基因 技术等高新技术迅速发展,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线索 2:建国以来文艺事业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
教育方针
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时期
(3)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高涨,有力地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三、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
阶段
方针政策
成就
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中国
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
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
成立初期
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
全面建设
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 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
1956 年,“双百”方针提出,科学与文艺工作出现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随着“左” 倾错误发展,“双百”方针未能贯彻下去;“文化大革命”结束 后,清算“左”倾错误,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及“二为” 方针,文艺工作迎来又一个春天。
线索 3: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比较完 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文化大革 命”使中国的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党和人民政府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 育的持续发展。
3.1977~1979 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恢复时期。十年动乱结 束后,中共中央很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的轨 道上来,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 口号,并为此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中国科学技术事业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1980 年至今,是新中国科技全面发展时期。 (1)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科研机构发展,在完善科
[单元精要盘点]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的重要发展历程 1.1949~1965 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起步时期。新中国成立
后不久,全国相继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国务院也成立了科 学规划委员会,从此,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走上由国家 统一领导的大规模发展的道路。在中国科技发展起步时期, 中国部分领域和科学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而且已初步具备 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2.1966~1976 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文 化大革命”以来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国的科研事业受 到重创,但还是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选育出了 杂交水稻新品种。
时期。 2.主要原因 (1)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开展。党中央提
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 观规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促进了文学艺 术创作的繁荣。
(2)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改革 开放,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 方向,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 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
技体制方面不断向前迈进。 (2)从 1986 年起,国家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 计划、火炬计
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及重点成果推广计划(六大 计划),形成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新格局。
二、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的两个高峰及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1.两个高峰:一个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另一个是改革开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