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科学奥秘,探究磁铁性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会科学奥秘,探究磁铁性质
发布时间:2021-06-22T10:11:25.40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下)作者:员建江[导读] 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如火如荼的渗透背景下,
员建江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1小学 830000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如火如荼的渗透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和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摒弃了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的课堂知识为主的教学习惯,而是更加关注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

特别是在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利用生活中学生随处可见的案例内容开展教学实践,创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活了小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好奇心和热情,为小学科学教学有效开展提供了更好的指导。

因此,本文将以体会科学奥妙,探究磁铁性质为例,针对小学科学创新的具体实施策略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奥妙;小学科学;实验探究;磁铁;创新教学
一、创设情境,拓宽交流方式
在新的一轮课程任务要求下,需要小学科学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于基础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还要引导学生透过基础科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交流,使学生能够在参与小学科学实验和实践的过程中大胆探究并敢于发表自身的见解和建议,从而真正达到对于小学生良好核心素养以及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

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便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有效拓宽学生的交流方式,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的体会科学的奥妙所在。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创设情景,通过“表演小魔术”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在不知不觉中带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

教师通过实验“打捞大头针”这样一个情景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才能将大头针打捞出来呢?”,以此为着力点,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不仅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也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探究和实践中,让学生在交流与沟通中不断探索科学的奥妙,为进一步探究磁铁的性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设计,优化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动手能力。

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索科学奥妙、探究磁铁性质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对于小学科学学科这一优势特点的发挥,通过创新课堂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和主导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自主探究模块,让学生在探索与游戏中自主的发现此贴有哪些性质。

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考量小学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科学水平以及实际学习状况,在教学的初期阶段,首先对于磁铁的名称和形状以及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对于磁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

如小车、各种形状的磁铁等材料,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磁铁的试验。

此时,教师为学生设置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开放的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磁铁性质的探究中来,学生也在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真切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创新的小学科学实验课堂设计,不仅增强了磁铁部分内容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够带动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得到自我认知上的升华,以及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上的提高。

三、及时总结,强化学生认知
在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探究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良好科学素养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培育的重要性,可以说,探究活动不仅仅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阵地,更是整体课堂教学以及实验教学开展的主线和灵魂所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关注探究活动开展的整体性,通过在探究活动即将结束时及时地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良好的架构科学思维。

例如,在经过自主探究环节学生充分动手之后,有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惊喜发现和相对于课本学习更深层次的问题提出,而这些提出的问题和发现的内容,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对其进行总结和解答,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内涵的热情。

因此,教师就要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进行一一的解答和总结,可以通过勾画适合小学学生最近发展区接受程度的思维导图和思维框架,帮助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

首先,针对学生提出的“为什么红和红的碰在一起会弹开,红和白的碰在一起却吸在一起了?”“小铁钉为什么能吸起另外的一枚铁钉”……问题进行解答。

其次,通过问题的解答引申出磁铁的性质。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和问题解答,在对于磁铁的相关性质进行梳理,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认知,还能够更进一步地拉近学生同科学探索之间的距离,不断激活小学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助力小学生良好科学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面向当前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任务下,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也要通过创新有效的科学实验方法,带领学生真正参与到科学实践研究和问题探索中。

特别是在像磁铁的性质这一类课程研究中,其中既蕴藏着科学的奥妙,也连接着学生的生活实际,更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科学认知水平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验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优化,充分发挥小学生在这一时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搭建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体会到科学的奥妙,在自我探究中总结出磁铁的有关性质。

参考文献:
[1]马燕.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探究[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
[2]李小海.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94.
[3]吴秋影,高翔.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创新教学设计策略[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9,35(04):53-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