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猪场的生产工艺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万头猪场的生产工艺设计
养猪生产的工艺设计是实现猪群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的关键措施。
生物安全体系能否建立,能否有安全的生产效果,决定工艺设计实施。
在规模化养殖中, 必须考虑养殖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饲养管理方面就必须考虑它的连续性、方便性, 应该采取工厂化的流水作业程序, 一环扣一环有条不紊地进行系统的生产。
这样就必须根据当地品种资源、饲料资源、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 把猪群科学地分成若干阶段, 再根据不同生产阶段的营养、防疫、对环境的要求制定日常管理程序, 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饲料、人力、水电设备和建筑成本, 使猪只在最适宜的环境下发挥良好的繁育性能、饲料转化性能、生长性能, 以提高肉质, 增加效益。
1 万头猪场的品种选择
万头猪场的品种选择方面可参考几千头规模猪场,三元杂交生产商品猪目前还是使用最多的, 使用固定的杂交系也是很好的选择。
常用的杂交系有迪卡杂交系、斯格杂交系等。
用于繁殖更新母猪的大约克猪群尽量来自同一个品系, 长白父本也要基本一致, 以免生产母猪群杂乱, 终端父本杜洛克要求也来自同一个品系, 同时注意对个体的选择。
其周转模式同几千头规模养猪生产一样, 必须采用分阶段实行“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 采用同期发情措施, 批量定期配种, 批量生产, 以每周为一个生产周期, 保持每一生产阶段的固定性, 每周产仔24 窝, 产仔在200 头以上, 每周出栏200 头。
2 生产工艺的组织方法
猪场的生产工艺合理与否决定着生产效率的高低, 确定生产工艺首先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2.1 确定生产节拍
生产节拍也称为繁殖节律, 是指相邻两群哺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
在一定时间内对一群母猪进行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 使其受胎后及时组成一定规模的生产群, 以保证分娩后形成确定规模的哺乳母猪群, 并获得规定数量的仔猪。
合理的生产节拍是全进全出工艺的前提, 是有计划利用猪舍和合理组织劳动管理、均衡生产商品肉猪的基础。
生产节拍一般采用 1 天、2 天、 3 天、4 天、7 天或10 天制,一般一个年产1万~3万头商品猪的企业多实行7天制。
2.2 确定工艺参数
为了准确计算猪群结构即各类猪群的存栏、猪舍及各猪舍所需的栏位数、饲料用量, 必须根据养猪的品种、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环境设施等, 来确定生产工艺参数。
2.2.1 繁殖周期
繁殖周期决定母猪的年产窝数, 关系到养猪生产水平的高低, 其计算公式如下:
繁殖周期=母猪妊娠期( 114) +仔猪哺乳期(35)+母猪断奶至受胎时间(7~10)
其中仔猪哺乳期一般可采用35 天, 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7~10 天, 所以繁殖周期一般为157.5天。
2.2.2 母猪年产窝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 母猪年产窝=( 365 /繁殖周期)×分娩率
母猪年产窝数与情期受胎率、仔猪哺乳期的关系见表
1、当分娩率95%、仔猪哺乳期为21 天、28 天和35 天时,母猪年产窝数与情期受胎率
的关系。
由表1 可知情期受胎率每增加5%, 母猪年产窝数增加0.01~0.02 窝/年。
仔猪哺乳期为35 天时, 母猪年产窝数很难达到 2.2 窝/年; 仔猪28 天断奶, 母猪年产窝数很容易达到2.2 窝/年。
可见, 仔猪早期断奶、妊娠母猪的饲养是提高母猪生产力水平的关键。
2.2.3 猪群的结构
根据猪场的规模、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条件, 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 不同阶段组成不同类型的猪群, 计算出每一类猪群的存栏数量就形成了猪群结构。
饲养阶段划分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猪群, 以一个万头猪场为例:
2.2.
3.1 年产总窝数
按窝产仔数10 头计, 年产总窝数=计划年出栏头数/(窝产仔数×从出生至出栏的成活率) =10000 /( 10×0.9×0.95×0.98) =1193(窝/年)
2.2.
3.2 每个节拍转群头数(以7 为一个节拍)
产仔窝数=1193 /52≈23 窝( 一年52 周) 即每周分娩哺乳母猪数为23 头。
妊娠母猪数=23 /0.95≈24 头, 分娩率95%。
配种母猪=24 /0.80=30 头。
情期受胎率80%。
哺乳仔猪数=23×10×0.9=207 头, 成活率90%。
保育仔猪=207×0.95=196 头, 成活率95%。
生长肥育猪数=196×0.98=192 头, 成活率98%。
2.2.
3.3 各类猪群组数
生产以7 为节拍, 故猪群组数等于饲养周期。
2.2.
3.4 猪群的结构
各猪群存栏数=每组猪群头数×猪群组数, 猪群的结构见表2
生产母猪的头数为576 头, 公猪、后备猪群的计算方法为: 公猪数= 576 /25≈23 头( 公母比例1: 25)。
后备公猪数23 /3≈8 头, 3 个月更新一次; 若半年一更新, 实际养4 头即可。
后备母猪数576 /3 /52 /0.45≈8 头/周, 饲养周期52选种率45%。
2.2.4 猪栏配备
现代化养猪生产能否按照工艺流程进行, 关键是猪舍和栏位配置是否合理。
猪舍的类型一般是根据猪场规模按猪群种类划分的, 而栏位数量需要准确计算。
各饲养群猪栏分组数=猪群组数+消毒空舍时间(天) /生产节拍( 7 天)
每组栏位数=每组猪群头数/每栏饲养量+机动栏位数
各饲养群猪栏总数=每组栏位数×猪栏组数
如果采用空怀待配母猪和妊娠母猪小群饲养、哺乳母猪网上饲养, 消毒空舍时间为7 天, 则万头猪场的栏位数
见表3。
3万头猪场生产工艺流程
万头猪场的生产工艺有很多种, 大部分猪场采用“全进全出”式的三阶段育肥法,是按7天为一个繁殖节律,将全年生产量,均匀分布于每周内,每个饲养单元只接纳一周内的猪只,每个单元独立封闭,饲养结束后猪只转出空栏,然后清洗消毒,做到全进全出;也有少部分猪场采用四阶段肥育法等。
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 各有自己的优越性。
3.1 三阶段肥育法
三阶段肥育工艺流程是目前采用最多的工艺, 特别是大中型规模性养猪场采用更广泛。
它确实体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分段流水作业, 各阶段猪栏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也节约了不少建筑面积。
配合猪的转群, 在固定的时间进行防疫、驱虫和更换饲料, 不会使疫苗漏打或者早打,也避免了在同一个猪舍使用两种或更多种类饲料的麻烦,或投错饲料而影响猪的生长或浪费价格比较高的仔猪阶段饲料而增加饲养成本。
采用三阶段肥育工艺的转群方法, 在不同的猪场采用不同的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 仔猪哺乳28~35 天体重达7千克断奶, 母猪离开分娩猪舍(现在多数猪场都焊制有分娩床) , 仔猪再停留一周后(主要是减少应激)转入保育舍,在保育猪舍保育50~60 天, 仔猪体重达35 千克, 转入肥育猪舍饲养80 天出栏。
在这种形式下, 保育猪舍可以是高床网上式, 也可以是地面平养半漏缝式。
第二种形式是, 哺乳20 天, 母猪和仔猪一并转入保育猪舍, 母猪在保育舍待1~2 周转回种猪舍, 仔猪继续在这里保育50~60 天, 体重达35 千克左右转入肥育舍, 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造价比较高的产床的利用率, 产床的使用次数在12 次以上。
采用平养半漏缝式保育舍的养猪场, 需要在猪栏内增加一个仔猪补饲区。
母猪哺乳时间为28~35 天, 整群母猪每头平均产 2.2 胎, 平均提供合格活仔可达20 头以上。
商品猪160~170 日龄上市, 体重可达到90 千克以上。
三阶段育肥工艺流程如图1。
3.2 四阶段肥育法
部分规模化养猪场采用四阶段饲养的工艺流程, 这种工艺不及三阶段肥育工艺用的广泛。
这种工艺是在三阶段肥育工艺的基础上, 在保育猪和肥育猪之间增加了一个育肥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从肥育阶段分出来的, 其主要目的是节约建筑面积, 肥育猪平均每头占用猪栏 1.2 平方米以上, 而肥育阶段占0.7 平方米以下就可以了; 另外随着第二次和第三次转群, 及时做好驱虫工作, 清理消毒猪圈,使寄生虫病造成的损失大为降低, 在每阶段当中只用一种饲料, 避免了分发饲料上的人为失误。
四阶段肥育的工艺流程如图2 所示。
3.3 五段式肥育法
五段饲养四次转群与四段饲养工艺流程相比, 是把空怀待配母猪和妊娠母猪分开, 单独组群, 有利于配种, 提高繁殖率。
空怀母猪配种后观察21 天, 确认后转入妊娠舍饲养至产前7 天转入分娩哺乳舍。
这种工艺能使断奶母猪复膘快、发情集中、便于发情鉴定, 容易把握适时配种。
生产工艺流程如图3。
以上几种工艺流程的全进全出方式可以采用猪舍局部若干栏位为单位转群, 转群后进行清洗消毒, 这种方式因其舍内空气和排水共用, 严格防疫比较困难; 因此, 一些猪场将猪舍按照转群的数量分隔成单元, 以单元全进全出, 虽然有利于防疫, 但是使夏季通风防暑困难, 需要经过进一步完善; 例如, 规模 1 万~ 5 万头的猪场, 可以按每个生产节拍的猪群设计猪舍, 全场以舍为单位全进全出; 或者部分以舍为单位实行全进全出, 结果是比较理想的。
4 结语
集约化养猪的目的是要摆脱分散的、传统的季节性的生产方式, 建立工厂化、程序化、常年均衡的养猪生产体系, 从而达到生产的高水平和经营的高效益。
因此, 工厂化养猪场工艺流程、生产周期的设计, 必须使各生产阶段有计划、有节奏地按流水作业进行, 还要考虑到自己的销售渠道。
在出售商品猪时, 要保持群体的整齐度, 个体间体重不能相差10 千克, 依此来设计 1 周为一个生产周期。
一般年产10000 头的猪场宜采用 1 周为一个生产周期, 实行常年均衡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