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中考物理试题探究

合集下载

中考初中物理跨学科试题专题复习例题解析

中考初中物理跨学科试题专题复习例题解析

初中物理跨学科试题专题复习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要我们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让同学们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近几年,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已成为中考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物理教学,常受到学科界域的限制,当遇到学科渗透问题时,往往只从单一物理角度去处理问题,这无形中就增大了解题的难度;而忽视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家思维的发展。

所以,加强物理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既有利于大家构建学科间完整的知识框架,改变单一学科教学所带来的一些弊端;又有利于大家对物理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

下面,从中考试题中常见的物理与其它学科进行渗透进行归类例析,供同学们在中考复习中借鉴学习。

一、物理与数学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使同学们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关注物理学与数学科之间的联系,重视培养大家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发挥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在物理试题中,经常渗透的数学知识如函数图象、列方程组解决电学计算题、勾股定律的应用等。

对于同学们来说,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实际是一个思维创新过程,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例1如图甲所示电路中,R为滑动变阻器,R0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R的滑片位置,电压表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线画在图乙的坐标系中,则根据以上条件可知R0的阻值为______Ω,电源电压为______V。

解析由甲图可知,R与R0串联,电压表测量R两端电压。

由乙图可知,当加在R两端电压为9V时,加在R0两端电压为U-9V,电流表示数为1A;当加在R两端电压为1V时,加在R0两端电压为U-1V,电流表示数为9A。

有,得U=10V,R0的阻值为。

答案110点评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能用简单的图象描述实验结果。

本题以跨学科综合的形式,考查了学生是否具有从简单的数学图象中获取信息,再与物理知识相结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析中考跨学科综合题

例析中考跨学科综合题

例析中考跨学科综合题作者:王竞进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2008年第08期跨学科综合题是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类新颖试题,它考查的重点是数学知识,也附带考查了其他学科的背景知识.解答时,需要我们灵活地将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数学知识综合运用.现以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为例,加以说明,供同学们参考.一、与物理相结合的题例1(2006年江苏泰州)在物理实验课上,小明用弹簧秤将铁块A悬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匀速向上提起,直至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则下图能反映弹簧秤的读数y(单位N)与铁块被提起的高度x(单位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分析:根据物理浮力知识可以知道,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随着它被小明用弹簧秤匀速向上提起至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则可以知道它排开水的体积在逐步减小,直至完全露出水面,因而弹簧秤显示的数值先保持不变,再变大,等完全露出水面后又保持不变.因此,图象中正确的只有C.解答:本题应选C.例2(2007年广东梅州)近视眼镜的度数y(度)与镜片焦距x(米)成反比例,已知400度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5米,则眼镜度数y与镜片焦距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分析:由于近视眼镜的度数y(度)与镜片焦距x(米)成反比例,则可以设其函数关系式为y=,再根据所给的条件即可求得系数k的值为400×0.25=100.解答:本题应填:y=.例3(2006年江苏苏州)如图,电路图上有四个开关A、B、C、D和一个小灯泡,闭合开关D或同时闭合开关A、B、C都可使小灯泡发光.(1)任意闭合其中一个开关,则小灯泡发光的概率等于;(2)任意闭合其中两个开关,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出小灯泡发光的概率.分析:由于电路图上有四个开关A、B、C、D,任意闭合其中一个开关的可能性都是相同的,而使小灯泡发光的只有闭合开关D,因此,任意闭合其中一个开关,则小灯泡发光的概率等于;可以画出树状图或运用列表法,列举闭合其中两个开关时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再确定其概率.解答:(1);(2)画出树状图为:因此,任意闭合其中两个开关的情况共有12种,其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情况有6种,小灯泡发光的概率是.二、与化学相结合的题例4(2005年浙江丽水)下列是三种化合物的结构式及分子式,请按其规律,写出第四种化合物的分子式.分析:观察这三种化合物的结构式及分子式,我们不难发现:第1种化合物中含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第2种化合物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第3种化合物中含有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则第n种化合物中含有n个碳原子、2n+2个氢原子,且它的分子式为CnH2n+2.所以,第4种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H10 .解答:本题应填:C4H10 .三、与生物相结合的题例5生物学指出:生态系统中,每输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大约只有10%的能量能够流动到下一个营养级,在 H1H2 H3H4H5H6这条生物链中(Hn表示第n营养级,n=1,2,3,4,5,6)要使H6获得10千焦的能量,那么需要H1提供的能量约为().A.104千焦B.105千焦C.106千焦D.107千焦分析:由条件可以知道:生态系统中,每输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大约只有10%的能量能够流动到下一个营养级,也就是说H1中的能量是H2中能量的10倍,H2中的能量是H3中能量的10倍,依此类推H1中的能量是H6中能量的105倍,因此,要使H6获得10千焦的能量,那么需要H1提供的能量约为106千焦.解答:本题应选C.四、与地理相结合的题例6(2007年四川巴中)赵明暑假到光雾山旅游,从地理课上知道山区气温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沿途他利用随身所带的登山表,测得以下数据:(1)现以海拔高度为x轴,气温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7-1),根据上表中提供的数据描出各点;(2)已知y与x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求出这个关系式;(3)若赵明到达光雾山山巅时,测得当时气温为19.4℃,请求出这里的海拔高度.分析:把海拔高度、气温度数分别看成是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即可描得各点的坐标;再运用待定系数法可以求得一次函数关系式.要求气温为19.4℃的海拔高度,也就是求函数值为19.4时自变量的值.解答:(1)如图7-2.(2)设y=kx+b,依题意,得:400k+b=32,500k+b=31.4,解得k=-,b=34.4.所以,y=-x+34.4.验证:当x=600时,y=-×600+34.4=30.8.所以,y与x之间的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x+34.4.(3)当y=19.4时,-x+34.4=19.4,解得x=2500.所以,这里的海拔高度为2500米.。

中考物理总复习《跨学科试题》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跨学科试题》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跨学科试题》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全国视野河北、浙江(温州、杭州等)、江苏常州等省市考查]《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意见》中明确指出:“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1.如图所示,一密闭容器内放着一盆新鲜的绿色植物,它的右边放着一个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溶液内悬浮着一塑料球.现将该容器放在一黑暗处,问数天后小球将处于什么状态()第1题图A. 漂浮B. 沉底C. 悬浮D. 无法判断2.7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奔向火星;至次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四),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在火星着陆,我国成为首个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绕、落、巡”三项目标的国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第2题图A. 图甲中箭头所指的行星是火星B. 次年5月15日,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下弦月C. 陨石撞击火星可以形成撞击坑D. “天问一号”拍摄的照片信息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回地球的3. 2021年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外观设计正式对外发布,火炬的名称叫做“飞扬”.该火炬外壳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而成,能够保证火炬外壳在高于800 ℃的氢气燃烧环境中正常使用,说明这种材料具有________的特点;它的燃料是氢气,氢气燃烧时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其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因此氢气是________(选填“清洁”或“非清洁”)能源.4.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能是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过一会儿太阳出来后露珠又消失了,“露珠又消失了”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草叶看起来呈绿色,是因为它可以________绿色光.5.硫酸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但直接用浓硫酸具有危险性,所以经常需要将浓硫酸进行稀释后使用.实验室现有一瓶体积为500 mL、溶质质量分数(硫酸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该瓶浓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________g;取该浓硫酸100 g稀释成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需水________mL.(ρ水=1 g/cm3)6.如图是某科技小组设计并制作的一只喷气船.船浮在水面上,打开漏斗的活塞,流下的液体与碳酸钠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塑料罐内气压迅速增大,气体从左边罐底的小孔喷出使船前进,这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以金属盒为参照物,塑料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气体从罐底小孔喷出时小船在前进中受到水的浮力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6题图7.小铭在切圆葱时眼睛被刺激而流泪.小铭想:为什么圆葱会释放出催泪的物质?这种“催人泪下”的物质有什么性质?小铭查阅资料得知:①圆葱被切开时因破坏了细胞组织,生成了多种挥发性的能刺激眼睛的物质(其中含有少量SO3),这些挥发性物质是“催人泪下”的元凶.②SO3跟CO的化学性质相似.(1)被切开的圆葱未接触眼睛却能刺激眼睛流泪,是因为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要避免切圆葱时眼睛流泪,请你给出两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如图甲),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图乙是其阶段Ⅲ着陆过程中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8题图(1)火星大气密度是地球的1%,大气中氧气含量为0.15%且没有液态水,表面平均温度为-55 ℃,绕日公转周期为687天.下列关于火星的说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_.A. 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低B. 公转周期比地球长C. 大气中氧气含量比地球低D. 雨、雪天数比地球多(2)图乙中t 1~t 2时段,着陆巡视器在竖直向上推力作用下,竖直下落的速度减小,该过程中推力F 与重力G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不计大气阻力)(3)着陆巡视器在火星上总重为4 888 N ,其重力在t 2~t 4时段做功________J.9. 疫情期间,伊朗一度流传“甲醇可治新冠”的谣言,导致多人中毒,本着国际主义精神,我国支援伊朗乙醇(即酒精)等大量医疗物资,并外派专家指导民众科学抗疫.甲醇、乙醇是不同物质,属性如表格所示.物质属性毒性 可燃性 密度 (kg/m 3)甲醇毒性大 易燃 0.8×103 乙醇毒性低 易燃 0.8×103物质属性沸点 (℃) 比热容 [J/(kg·℃)] 热值 (J/kg) 甲醇64.7 2.5×103 2.3×107 乙醇 78 2.4×103 3×107 实验室两个相同容器内分别装有甲醇、乙醇,但标签污损,为准确鉴别,同学们对这两种液体分别用字母A 、B 标识;并设计如图所示的三种实验方案,展开可行性、安全性论证.(1)方案甲可测量A 、B 液体的______,但无法鉴别.(2)方案乙可根据A 、B 液体的________不同进行鉴别,当把两同规格烧杯内的水由常温都加热至90 ℃,同规格燃料瓶内剩余较多的液体是______.(3)方案丙: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同规格烧杯内初温相等的A 、B 液体,一段时间后(液体都未沸腾)温度较高的液体是________; 继续加热,直至两烧杯内液体都沸腾,温度较高的液体是________.从安全性考虑,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方案被明令禁止.方案甲方案乙 方案丙第9题图10.学校组织春游,小科准备了一份“自热火锅”(图甲),他撕开包装看到了内部结构(图乙),并了解到相关信息(图丙).第10题图小科按食用方法进行如下操作:①加热盒中倒入适量冷水,将发热包放入冷水中;②放上食盒,加入食材并倒入适量的饮用水,扣紧盒盖.在等待食物煮熟过程中,小科发现加热盒逐渐变烫,盒内传出“嘶嘶”的声音、盒盖小孔的上方有水汽.请结合火锅“自热”过程解释盒盖上小孔的作用.参考答案1.A2.B3.耐高温化学内清洁4.可再生汽化反射5.901.69006.相互静止变小7.(1)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菜刀蘸水后再切圆葱圆葱放在冰箱中冷却后再切8.(1)D(2)推力F大于重力G(3)4.888×105 9.(1)密度(2)热值乙醇(3)乙醇乙醇甲醇、乙醇都极易汽化燃烧,且甲醇毒性大10.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产生大量的热.铝粉在碱性热水中能反应产生氢气,缓慢放热.氢气和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使盒内气压变大.盒内的空气、氢气、水蒸气在受热后,体积膨胀,也使盒内气压变大.盒盖上的小孔便于气体排出,避免盒内气压过大造成危险.(合理即可)。

部编物理八年级下册专题04跨学科学实践与学科渗透类问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下册专题04跨学科学实践与学科渗透类问题(解析版)含答案

用22个创新专题精练让2023人教版物理8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百分百(全国通用)专题04 跨学科学实践与学科渗透类问题1. (2022浙江杭州)照相机成像应用了一个重要原理,用公式()111v f f u v=+¹表示,其中f 表示照相机镜头的焦距,u 表示物体到镜头的距离,v 表示胶片(像)到镜头的距离.已知f ,v ,则u =( )A. fvf v - B. f vfv - C. fvv f - D. v ffv-【答案】C【解析】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等式()111v f f u v =+¹恒等变形,用含f 、v 的代数式表示u .∵()111v f f u v=+¹,∴111f u n =+,即111u f n=-,∴1f u f n n-=,∴f u f n n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加、减法运算,关键是异分母通分,掌握通分法则.2. (2022湖南邵阳)某天,“生物”和“物理”两位大师在一起进行体育锻炼。

“生物”大师伸出健硕手臂对“物理”大师说:“看,我能提起很重的物体哦(如图)!"“物理”大师竖起大拇指说:“真厉害!其实,你的前臂就是物理学中的一根杠杆。

”以下对于这根杠轩在提起重物的过程中,分析合理的是( )A. 前臂杠杆的支点O 在肘关节处B. 肱二头肌给桡骨的力F 1是阻力的C. 重物给前臂的力F 2是动力D. 前臂是一根省力杠杆【答案】A 【解析】A .前臂将物体拿起时,肘关节处保持不动,肘关节处为前臂杠杆的支点O ,故A 符合题意;B .肱二头肌给桡骨的力F 1是将物体拿起的动力,故B 不符合题意;C .重物给前臂的力F 2是阻碍前臂上升的阻力,故C 不符合题意;D .如图所示,动力F 1是力臂是肘关节到肱二头肌拉力作用线的距离,距离较小,阻力F 2的力臂是肘关节到重物对手压力作用线的距离,距离较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1122F L F L =12L L <则12F F >是费力杠杆,故D 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真题-专题13 电路、电流、电压、电阻

中考物理真题-专题13  电路、电流、电压、电阻

中考物理真题-专题13 电路、电流、电压、电阻【跨学科实践】1.(2024·青海)在火箭与导弹领域,手工制造固体燃料依然十分重要,火药雕刻技术也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武器装备的国防实力。

首先它对精度的要求极高,又因为固体燃料极其敏感,静电、不合理的摩擦,甚至刀具触碰到金属壳等都能导致其燃爆。

以徐立平为代表的“大国工匠”以精湛的火药雕刻技术让一件件大国重器华丽绽放。

结合以上材料,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防止静电的是()①刀具触碰到金属壳①佩戴防静电腕带①触摸导静电棒释放静电①必须穿防静电服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结合生活实际】2.(2024·山东潍坊)共享电动助力单车极大方便人们的出行。

如图为某助力单车,使用前先摇晃车把检查电量,此时开关1S闭合,只有电量指示灯1L亮起;确认电量充足后扫码开锁,此时开关2S闭合,日间行车灯2L亮起,电动机M启动,且日间行车灯2L损坏时电动机M可正常工作;助力单车在规定区域内,开关3S始终处于闭合状态,如果驶离规定区域,开关3S自动断开,电动机M、行车灯2L均无法工作,指示灯1L可正常工作。

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A.B.C.D.考点1 两种电荷1.(2024·江苏常州)壁画所处的环境相对封闭、幽暗、潮湿,易滋生微生物,导致壁画受损。

为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出机器人,机器人高速喷射带负电的粒子杀灭微生物,从而保护壁画。

该粒子可能是()A.电子B.原子核C.质子D.中子2.(2024·北京)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陶瓷杯B.橡皮C.钢尺D.塑料水瓶3.(2024·江苏常州)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弹性好、韧性好(不易断裂)、绝缘性好、隔热性好、耐高温.这种材料不宜用来制作()A.沙发垫B.电工手套C.消防服D.炒菜锅4.(2024·山东济宁)在学习交流活动中,小明收集了一些观点:①人站在平面镜前,当走近平面镜时,他的像变大;①重力为5N的水能浮起重力为10N的物体;①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①海拔高度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强越大;①两物体相互摩擦,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①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探究第十九讲跨学科实践(二)物理学与工程实践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探究第十九讲跨学科实践(二)物理学与工程实践

第十九讲跨学科实践(二) 物理学与工程实践课标内容要求:1.了解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案例,体会我国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

例1 了解我国古代“龙骨水车”的工作原理,尝试设计相关装置。

2.调查物理学应用于工程技术的案例,体会物理学对工程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例2 调查物理学在桥梁建筑技术方面的应用案例,体会物理学对桥梁发展的促进作用。

3.了解物理学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例3 了解物理学在信息记录或传播中的应用。

典例分析类型一实际工程类例1 “3·12”植树节,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农场参加植树劳动。

由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导航可知,剩余24公里,约40分钟到达,那么剩余路段汽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A.60 km/hB.10 km/hC.10 m/sD.6 m/s【解析】选C。

剩余路段的路程s=24 km,需要的时间t=40 min,剩余路段汽车的平均速度v=st =24 km40min=24 km23h=36 km/h=10 m/s例2 如图为小华制作的斜拉索大桥模型,他用长30 cm,重5 N的质地均匀分布的木条OA做桥面,立柱GH做桥塔,OA可绕O点转动,A端用细线与GH上的B点相连,桥面OA实质是一种__________(填简单机械名称),保持桥面水平,细线对OA的拉力F=__________N;将细线一端的固定点由B点改至C点,拉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由此小华初步了解到大桥建造很高的桥塔的好处。

【解析】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OA可绕O点转动,所以桥面OA实质是杠杆。

OA保持与桥面水平时,此时拉力F为杠杆OA的动力,由于拉力方向与OA 成30°角,所以动力臂为OA长的二分之一,阻力为杠杆OA的重力,阻力臂为OA长的二分之一,为等臂杠杆,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知,细线对OA的拉力F为5 N。

将细线一端的固定点由B点改至C点,动力臂将变大,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拉力F的大小将变小。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练习专题七跨学科实践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练习专题七跨学科实践

专题七跨学科实践类型1 物理学与日常生活1.童谣《小蜜蜂》的歌词与乐谱如图,在小萍唱到“大家一齐”这四个字的期间,声波的音调逐渐升高,主要是因为()A.1 s内的振动次数变多B.声波的频率逐渐变低C.声波的振幅逐渐增加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好2.鸟儿白天会将玻璃幕墙看成蓝天白云,黄昏会透过玻璃看到明亮室内的绿色植物,导致其贸然飞往撞击受伤。

鸟儿在如图所示位置所见情景,是因为在玻璃与空气分界面处分别发生()A.光的反射,光的折射B.光的折射,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3.初中各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生物学中也有物理知识的广泛运用,下列描述或说法中错误的是()甲:制备蒸馏水的简易装置乙: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丙:手托起苹果丁:鱼在水中游A.甲图中,蒸馏水的制备是利用水的汽化及水蒸气的液化B.乙图中,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是利用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性质C.丙图中,桡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肘关节转动,可视为一种杠杆模型D.丁图中,鱼主要是利用了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与水的相互作用在水中游泳4.小明在做俯卧撑和引体向上的锻炼场景如图。

(1)图甲中,小明静止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为F1;图乙中,小明静止悬挂在单杠上时,单杠对他的作用力为F2,则F1(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2。

(2)重为600 N的小明按图乙所示做一个引体向上,需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J。

(3)运动时,人体产热增加,散热也加快,使体温维持稳定。

写出此时散热的一种方式:。

类型2 物理学与工程实践5.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原理:用电低谷时,电站利用电网多余的电能把水抽到高处蓄水库(上水库)中;用电高峰时,再利用蓄水库中的水发电。

某地拟建一座抽水蓄能电站,该项工程所在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如图。

图1:抽水蓄能电站等高线示意图图2: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图(1)专家们经过研究,决定将蓄水库建在图1中左边的高地上,原因是。

中考物理题型4 跨学科综合题

中考物理题型4 跨学科综合题

题型4跨学科综合题编者按:《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提到“……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跨学科综合题是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过程中出现的一类新颖试题,不单纯考查物理知识,而是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多学科基础背景知识来答题.考生需掌握好初中阶段大纲要求的各科基础知识,以此来拓宽知识面,从而看懂物理表达的多学科知识内容.分析全国中考真题,涉及跨学科综合题的地市有:长沙、烟台、温州、宁夏、甘肃省卷、绵阳等.这类试题对综合能力要求高,是以后全国中考命题的新趋势,考生应多加关注.1. (2019 烟台)“万物生长靠太阳”,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A. 红光B. 黄光C. 绿光D. 紫光2. (2020温州)科学中常用数学方法来表示某些量的关系.下列图像中能用阴影面积表示相应的量是()3. (2020甘肃省卷)《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让我们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对于诗词中物理知识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水浅”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C.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到客船”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4. (2019舟山)建立结构与层次的观念,有利于我们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下列各项中的内容,依次与图中a、b、c、d四圈所表示的结构与层次对应的是()第4题图A. 系统→器官→组织→细胞B. 质子→原子核→原子→分子C.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D. 动能→势能→机械能→能量5. (2020宁夏)有些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联系紧密.对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笛声是由笛管振动产生的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具有能量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中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6. (2020绍兴)科学研究常采用转换、模型、分类和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下列采用转换的是()7. (2020长沙)我国很多的民间谚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谚语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A. 小小秤砣压千斤——等臂杠杆B. 摘不到的镜中花——光的折射C. 墙内开花墙外香——扩散现象D. 下雪不冷化雪冷——凝固放热8. (2019舟山)归纳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观察和研究无法穷尽所有事实.因此通过归纳得出的结论常会出错.下列归纳所得结论正确的是()9. (2020 宁波)如图为一种自热火锅的构件图.该自热火锅的发热包内有铁粉、铝粉、炭粉、生石灰等物质,将发热包放到水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有关该自热火锅的说法不合理...的是()第9题图A. 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B. 设计出气孔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使用时盒内气压过高C. 遇水能放出热量的物质都能作为发热包的内容物D. 使用过的发热包即使干燥后也不能重复使用10. (2020丹东)学校音乐课上,同学们齐声合唱《歌唱祖国》.同学们的歌声是声带________产生的,歌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音乐老师的耳朵里的.11. (2020扬州)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看到“绿树”是树叶________(选填“反射”“折射”或“吸收”)绿光;“倒影”是正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__像.12. (2020湖州)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水体进行水分交换的过程.通过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1)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2)水体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输送的环节主要是水汽输送和____________.13. (2020绵阳)宽握距引体向上要求:两手用宽握距正握(掌心向前)单杠,略宽于肩,两脚离地,两臂自然下垂伸直;用力将身体往上拉起,下巴超过单杠时稍作停顿,然后恢复完全下垂,即为完成1次.小明同学体重600 N,正握单杠且两臂自然下垂伸直时,下巴与单杠的高度差是0.4 m,他在某次测试中,1 min内完成了10次引体向上,则他完成1次引体向上至少做功______J,整个测试过程中做功的平均功率最小是________W.14. (2020台州)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的历史是一部测绘科技进步史.每次测量都体现了测绘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彰显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真与探索精神.第14题图(1)在19世纪,人类首次用三角测量法对珠峰的高度进行测量.如图甲,由于光从数千米高的峰顶到300千米外观测点,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________(选填“折射”“反射”或“直线传播”),使测量结果偏大.(2)2020年5月,中国高程测量队在珠峰顶首次开展重力测量,直接测得g.已知g与海拔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测量队员随身携带的重物从珠峰脚到珠峰顶,重物受到的重力大小将会怎么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测量,珠峰的高度仍在以每年约0.3厘米的速度上升.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珠峰的高度上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________(选填“碰撞”或“张裂”).15. (2020嘉兴)(9分)新冠疫情期间,ECMO(体外肺膜氧合)技术的使用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ECMO技术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的静脉或动脉,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其主要设备包括氧合器、氧气泵、动力泵、监测系统、医用物理升温仪等.第15题图(1)ECMO 技术主要设备中的氧合器替代的是人体________(填器官名称)的功能.(2)ECMO 技术常被用于挽救肺功能丧失或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其中被用于挽救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是图______所示模式,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热交换器管道内血流量为5 L/min ,为了维持病人正常体温,需对流入人体血液进行加热.若要将血液的温度从33 ℃提高到37 ℃,则血液每分钟需要从热交换器吸收多少热量?[Q 吸=cm (t -t 0),血液的比热容为0.85×103 J/(kg·℃),密度为1.05×103 kg/m 3]题型4 跨学科综合题1. C2. B3. D4. B5. D6. D7. C8. B9. C 10. 振动 空气11. 反射 等大 虚 12. (1)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2)径流(或“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13. 240 40 【解析】完成1次引体向上至少做功为W =Gh =600 N×0.4 m =240 J ;则1 min最少做功为W 总=10W =10×240 J =2 400 J ,所以测试过程中做功的平均功率最小是P =W t=2 400 J 60 s=40 W. 14. (1)折射 (2)变小 (3)碰撞15. (1)肺(2)乙 氧合后的血液直接进入主动脉,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解:(3)血液的体积V =1 min×5 L/min =5 L =5×10-3 m 3血液的质量m =ρV =1.05×103 kg/m 3×5×10-3 m 3=5.25 kg血液每分钟需要从热交换器吸收的热量Q 吸=cm (t -t 0)=0.85×103 J/(kg·℃)×5.25 kg×(37 ℃-33 ℃)=17 850 J。

初中物理跨学科综合题几例

初中物理跨学科综合题几例

初中物理跨学科综合题几例初中物理跨学科综合题是将不同学科中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察的题目。

下面列举几个例子:1.以机械原理和化学反应为基础的题目:如果有一个以热水制冷的小型制冷机,需要用它来制冷,但你需要用到冷水,如何制造冷水?请考虑该如何使用化学反应和机械原理来制造冷水。

2.以电学、数学和化学为基础的题目:一个实验室里有一个装有500mL氧气的气瓶,压力为2.5 atm,需要将氧气转移到另一个实验室,转移过程中需要减少压力,且要避免氧气的泄漏。

请你说明如何通过电学、数学和化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3.以生物学和物理学为基础的题目:某个学校想要利用太阳能来供电,但在学校的位置,太阳能的收集效率很低。

请你提出一些使用植物的生理和物理特性的方案,以提高太阳能的收集效率。

4.以地理和物理为基础的题目:假设你是一名生态保护者,你需要设计一种太阳能水泵系统,以帮助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的动物获得清洁的水源。

请你考虑当地地理和物理条件,以设计出最合适的系统。

5.以化学和数学为基础的题目:假设你是一名环保工程师,你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将酸性废水中的酸性物质转化为中性的系统,同时需要考虑到如何控制处理系统的流量。

请你利用化学和数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6.一块石头从山顶滚落,最后落到水中,假设石头的质量为10kg,从山顶滚落的高度为500m,求石头最终停留在水中的深度。

7.有一个长20cm、宽10cm、厚5cm的铁块,温度为100℃,放置在一个温度为20℃的房间内,假设铁块的比热容为0.45J/(g·℃),铁的密度为7.8g/cm³,求铁块在2小时后的温度。

九年级跨学科命题试卷物理【含答案】

九年级跨学科命题试卷物理【含答案】

九年级跨学科命题试卷物理【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标量?A. 速度B. 力C. 位移D. 加速度2.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折射?A. 镜子中的倒影B. 钢笔错位C. 彩虹D. 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秒后的速度是多少?A. 2 m/sB. 4 m/sC. 8 m/sD. 10 m/s4. 下列哪种能量转化过程是可能的?A. 电能转化为势能B. 动能转化为电能C. 热能转化为电能D. 所有选项都正确5. 在电路中,下列哪种元件是消耗电能的?A. 电源B. 电阻C. 电感D. 电容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2. 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

()3. 一个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和加速度都是不变的。

()4. 能量守恒定律说明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5. 在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向负电荷流动的。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______的作用。

2.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______m/s。

3.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______有关。

4. 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______或对其做了______。

5. 电路中的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公式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

2. 什么是光的干涉?3. 简述能量守恒定律。

4. 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有什么区别?5. 简述热力学第二定律。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 m/s,加速度为4 m/s²,求3秒后的速度和位移。

2.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3. 一个物体从高度h自由落下,求落地时的速度。

跨学科实践类试题

跨学科实践类试题
第7题图
大气压
【原理分析】使用消防水枪吸水时,主要是利用了________;【方案设计】如图丙和丁是小丽设计的消防水枪进水口的两种结构,合理的是_______;
解:喷水时对水做的功: ,对水做功的功率: .
【尝试实践】为了解消防水枪的使用效果,小丽和小科仿制了消防水枪并进行演示,用 将 水喷到 高处,求他们对水做功的功率.

减小

第5题图
6.(2022福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方便老年人剪指甲,在指甲剪的上方加装了一个小凸透镜,如图所示.请用物理知识说明:
第6题图
(1)指甲剪上加装凸透镜的作用;
答:凸透镜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指甲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磨指甲的金属磨甲片表面粗糙条纹的作用.
第8题图
(1)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简要分析筒车的工作原理;
(2)求该筒车旋转一周对进入接水槽的水所做的功;
(3)若水流冲击筒车的功率为 ,求筒车旋转一周取水的机械效率.
(1)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简要分析筒车的工作原理;
解:工作原理是水流冲击筒车做功,使筒车获得转动的动能,筒车转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损失的机械能由水流补充,所以筒车会不停地旋转下去;
第3题图
A. 鼎盖厚实自重较大B. 鼎盖与鼎体结合处平整,密封性好C. 锁扣给鼎盖施加向下的压力D. 鼎内所装水的质量较大

4.(2022台州)将铝箔卷成筒状,上端封闭并装入一截火柴头,下端开口并装上尾翼,制成“铝箔小火箭”.将小火箭套在发射架上,加热其上端,如图所示.稍后小火箭就会射到空中.
第4题图
(3)为了有效控制浮空艇,要求锚泊车的重力是缆绳拉力的三倍,则锚泊车的质量是多少?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三部分新中考题型推荐题型一 跨学科实践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三部分新中考题型推荐题型一 跨学科实践
到导管架接口上.工程船满载时的排水量为
5.35 × 107 kg ,所安装的平台组块质量为
1.55 × 107 kg. ( 取 10 N/kg)
题型一 跨学科实践
(1)工程船满载航行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解:工程船漂浮,所以
浮 = 排 = 排 = . × × / = . ×

部的运动,长时间低头会对颈椎和颈部肌肉群造成损伤.人在低
第3题图
头时,头部和颈椎可看作一个杠杆,分析以下问题:
增大
(1)人在低头过程中,头部重力的力臂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增大
颈部肌肉群对后颅向下的拉力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若将拉力
费力
看作动力,这是一个______杠杆;头部向下弯曲角度增大,颈椎所受的
向上做功为多少?
解:工程船对平台组块施加的力等于平台组块的重力,即
= = . ×
移动的距离 = . + . =
工程船对平台组块竖直向上做功
= = . × × = . ×
题型一 跨学科实践

B.图中瓶口向下,此时瓶内液体上方气体的气压一定大于瓶外环境的气压
C.图中瓶口向下,若瓶外环境的气压突然增加则瓶内液体会自动流出
D.图中瓶口向下,若在瓶底外部放一个冰块降温则瓶内液体会自动流出
题型一 跨学科实践
3.(2023宁夏节选)10月16日为“世界脊柱日”.如图,人的颈椎起
着支撑头部的作用,颈部肌肉群连接颈部和头部,并控制着头
题型一 跨学科实践
类型 3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8.(2023益阳)2022年中国科学院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历经74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学科中考物理试题探究刘德春(巫山县实验中学,重庆巫山 404700)近年来,全国大多数省市中考物理试题中出现一类新型的综合能力测试题.解答这类题目,必须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进行周密充分的分析判断,才能予以正确解答,因此,对学生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都比较高.下面就此作一些探究.1 物理与政治的综合这类题主要是将一些物理现象与政治观点结合起来,考查用政治观点(特别是法律知识)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图1例 1.(2000年河南省中考题)如图1所示为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法定的市场用案秤.某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商贩使用的案秤进行检查时,发现两个商贩在案秤上做了手脚:一个在案秤的砝码盘(铁质材料,下同)底部钻了小孔并注入铅粒,另一个在案秤的砝码盘底部钻了孔并注入铝粒.根据上述事实,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对这两商贩进行了处罚.(1)在案秤砝码盘底部钻孔并注入铅粒时,称量结果将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在案秤砝码盘底部钻孔并注入铝粒时,称量结果将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填大或小)(2)简要说明两商贩违反了法律规定的经济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原则或规则?为什么?本题的编制与立意均比较新颖.一是题目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二是将物理学科与政治学科结合起来;三是考查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考查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和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应有的权益的能力.案秤的结构实际上是一个杠杆,当案秤无任何问题、不称物时,调零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M 秤盘gL 1=M 砝码盘gL 2.称物时,(M 物+M 秤盘)g L 1=(M 砝码+M 砝码盘)g L 2.当在砝码盘底部钻孔并注入铅粒时,由于Q 铅>Q 铁,因而此时的砝码盘质量M 砝码盘(铅)大于M 砝码盘,所以称量的结果将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小;当在砝码盘底部钻孔并注入铝粒,由于Q 铝<Q 铁,因而此时的砝码盘质量M 砝码盘(铝)小于M 砝码盘,所以称量将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大.当不法商贩收购东西时,在砝码盘底部钻孔并注入铅粒,使称量的结果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小;当不法商贩卖东西时,在砝码盘底部钻孔并注入铝粒,使称量的结果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大.这些做法违背了公平合理和公平交易权的基本原则或规则.答案是:(1)小;大.(2)¹公平合理.5民法通则6和5反不正当竞争法6等法律都规定了必须遵守公平的原则.公平合理主要指买卖公平,竞争公平.º公平交易权.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6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证、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2 物理与生物的综合这类题主要是从生物学科中生物体的形态结构、运动原理,以及排泄、视觉、听觉等有关知识,与物理学科的有关知识相结合.例2.(2000年河南省中考题)天气炎热时,人体皮肤内的分泌汗液增多,靠汗液蒸发保持体温不致升高.从物理学角度讲,这一现象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生物学科中的人体分泌汗液的机理、作用,物理学科中有关热学知识解释/汗液蒸发保持体温不致升高0的现象.汗液的产生与蒸发是学科知识的结合点.答案是:汗腺;蒸发吸热.3 物理与化学的综合这类题是将物理概念、规律的知识与化学概念、规律的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的能力.例3.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铝球和铁球,这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在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如图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球一定是空心的.B.左边烧杯中的溶液质量减少了.)56)Vol.24No.1 物 理 教 师 第24卷第1期 (2003) P HYSICS TE AC HER 2003年C.去掉两烧杯后杠杆仍平衡.D.右边铁球上出现红色.图2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物理学中的杠杆平衡条件、质量与密度及体积的关系;化学中的铝与稀硫酸的置换反应、铁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等.4个备选项提出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我们来逐个加以分析.由于m 铝=m 铁,Q 铝<Q 铁,所以,若两球均为实心的,则由m =Q V 可知,应是V 铝>V 铁,而如今已知V 铝=V 铁,可见,铁球一定是空心的,而铝球则不一定是空心,选项A 不正确.左边烧杯中,铝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Al +3H 2SO 4=Al 2(SO 4)3+3H 2{.对于溶液来讲,虽然所含氢元素的质量减少了,但增加了铝元素,而且增加的铝元素的质量比减少的氢元素的质量大,所以溶液的总质量是增大了,而不是减少了,故选项B 不正确.由题意可知,此杠杆是等臂杠杆.左边铝球由于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使其质量减少了;右边的铁球也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为:Fe +CuSO 4=FeSO 4+Cu,但生成的铜比反应掉的铁质量大,而且,生成的铜是附着在铁球表面上的,因此,铁球的总质量是增大的.所以,去掉两烧杯后,左边的铝球质量小于右边附着铜的铁球质量.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杠杆将不能平衡,右边下降,故选项C 也不正确.由上面的分析可知,铁球表面由于附着了反应生成的铜而出现了红色,故选项D 正确.4 物理与生物、化学的综合这类题是将物理知识与生物知识、化学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与化学知识、生物知识的能力.例4.如图3所示,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密闭的、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容器内.玻璃导管一端插入密闭容器,另一端经胶皮管与U 型管相连,U 型管中装有一定量的水.将此装置放在黑暗中24小时后,(1)U 型管中侧液面上升.(2)放置在黑暗中的目的是.(3)U 型管中两侧液面上升或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3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物理学中的气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化学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物学中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等.(1)将此装置放在黑暗中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了,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要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作用可用式子表示为:C 6H 12O 6+6O 2酶6CO 2+6H 2O+能量),而放出的二氧化碳又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被消耗.(反应方程式为:CO 2+2NaOH=Na 2CO 3+H 2O).所以,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将越来越少,气体压强也就逐渐减小.容器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小了,U 型管中右侧液面就逐渐下降,左测液面逐渐上升.(2)由上面的分析可知,装置放在黑暗中的目的是阻止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之只进行呼吸作用.(3)由上面的分析可知,U 型管中两侧液面上升或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与NaOH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使容器内气体逐渐减少,气压降低.5 物理与多学科的综合主要是指物理学科与其他三个以上的学科综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5.(1999年浙江台州市中考题)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生物的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对以下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水分子可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到;B.天然降水洁净、清澈,应提倡将其直接作为饮用水;C.水的比热比砂石、干泥土大得多,这是沿海地区气温差比内陆地区小的主要原因;D.水能灭火,但把少量水洒到烧旺的煤炉中,火焰反而更猛烈,此时水起催化作用;E.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57)第24卷第1期 物 理 教 师 Vol.24No.1 2003年 PHYSICS TE AC HE R (2003)F.白天,植物吸收大量的水,主要用来满足光合作用;G.向自来水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盛开水的热水瓶底常沉一层水垢,这些都说明地表水不是纯净物;H./水能载舟0是因为水有浮力;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I.用化学方法能使水变成燃油(有机物),/水变燃油0为人类提供了获取能源的新途径.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的水作为题设情境,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学科,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初中所学的这些学科中有关水的知识内容进行了全面考查,各学科相互渗透,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点比较多.A 考查对分子大小的观察,涉及到化学中水分子的大小与使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水分子,涉及到生物中显微镜的观察范围;B 考查天然水的组成;C 考查解释沿海地区气温差比内陆地区小的主要原因,涉及到物理中比热的知识;D 考查产生水煤气的原因、催化剂的有关知识,涉及到化学中的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物理中的汽化知识:当少量水洒到烧旺的煤炉中时,水温急剧升高,水迅速汽化变成水蒸气,并发生化学反应:C+H 2O高温CO+H 2.所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能燃烧,因而使火焰反而更猛,而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是不变的,所以水不是起催化作用;E 考查化学中的蒸馏法分离水和盐;F 考查生物中的光合作用与所需水量的关系,白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吸收的水会蒸发掉很大的一部分,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G 考查辨析地表水不是纯净物的原因,涉及到硝酸银溶液中的Ag +跟自来水中的Cl -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 沉淀,热水瓶底沉积的水垢中含有CaCO 3;H 考查水对物体的浮力的认识,根据物理中阿基米德原理:F 浮=Q 水gV 排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V 排、Q 水都不变,因而F 浮也不变,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I 考查用化学知识分析/水变燃油0这种违背科学规律的做法,前几年曾有人用/水变燃油0到处行骗,事实上燃油中含有碳元素,水分子中没有碳元素,但化学反应是不能改变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的,所以是不能用化学的方法使水变成燃油的.所以正确答案应是:C 、E 、G.由上可知,这类题目涉及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学生只要不熟悉其中的任何一个知识点,或者缺乏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就很难得出正确答案.从初中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是很有益处的.(收稿日期:2002-04-15)(上接第55页)(2.83写成2.38)、写错单位(m/s 2写成m/s)、漏掉正、负号等.笔误反映出学生平时训练的不规范,也反映出了学生答卷时精力不够集中.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经常出现上述失分的学生,在学习所花费的时间上,在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掌握上不一定比优等生差,甚至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物理综合题,他们也同样能很好地去分析解决,正是由于上述这类失分影响了他们的考试成绩,从而使一些学生思想苦恼,情绪低落,信心受阻,影响了学习水平的正常发挥.为此,笔者对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要善于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时常提醒自己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对每次考试中出现失分情况作出详细的统计和分析,促使自己引起重视,最大限度地减少失分.(2)一定要养成认真细致阅读试题的良好习惯,首先要读懂题意,要看清题目中的已知和所求,然后再分析其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选准物理规律,找出正确、合理的解题思路和方法.(3)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勤于动手,不要只分析物理过程或只列出解题方程,要严格按解题规范化要求,认真地完成解题的每一步骤,并对解题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具体分析,对自己容易犯的错误要保持警惕.(4)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在物理学习上的能力,要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树立信心,消除失分带来的负面影响.综上所述,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去及时寻找和发现问题,并总结、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找出可行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失误消灭在萌芽状态.(收稿日期:2002-09-20))58)Vol.24No.1 物 理 教 师 第24卷第1期 (2003) P HYSICS TE AC HER 200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