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望》教案
一、教材分析
《春望》集国优、家愁、人衰之情于一体,读后让人百感交集。
诗人借景抒情,言为心声,真切动人的玑珠般的词句,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因此,在教学这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古诗阅读与鉴赏能力了,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诗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朗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词。
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促教。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相应的生字生词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整体含义。
2.过程与方法:读出诗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及诗人忧国忧民悲己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及诗人忧国忧民悲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读出诗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千年以前,生活在安史之乱之际的杜甫就是这样一位眼睛里常含泪水的爱国诗人。
2.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诗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
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3.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
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
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4.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5.全诗赏析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6.文本解读
(1)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示例一:“破”字用得好。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他好在哪里?
①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惜别”之悲。
②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人产生共鸣。
(4)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请问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形象?
塑造了一位面对国都残败景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念亲人,老泪纵横,白发稀短,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
八、本课总结
全诗围绕“望”字展开,用春城破败的感収,书写战乱离愁中思念亲人,融情于景,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九、板书设计
春望
杜甫
首联:破深
颈联:思亲
尾联: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