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负债的确认、列报
n 负债的确认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n 与该业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 流出企业。 n 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 可靠的计量。
n 符合负债定义和确认条件的项目列 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 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列入资 产负债表。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所有者权益定义、来源构成 n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收入的定义
n 收入是指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会 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 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n 收入定义包含三个含义: n 是指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不 是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不 能确认为收入,应作为利得。 n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具 体体现在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 减少。 n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收入的确认
n 收入确认一般情况下应同时满足以下 三个条件: n 与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 企业。 n 必须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n 经济利益流入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 量。
n 会导致企业实现收入的活动包括:销 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 等等。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费用的定义
n 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会 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 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n 费用定义包含三个含义: n 费用是日常活动形成,应同非日 常活动的损失的相区别。 n 费用发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 少,体现在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 增加。 n 经济利益的流出与向企业所有者 分配利润无关。
n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 化。
n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 者分配利润无关。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n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取决或依 赖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n 所有者权益的计量必须严格所有者 权益和负债的区别。前者是指所有 者对企业扣除负债后的剩余资产的 索取权,负债则享有资产的优先索 取权,是指企业现实或可确定日期 承担的义务,也就是说企业必须首 先偿还负债。
n 立足国情体现了准则的实用性,我国属发展中国家, 市场不完善,同时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不能完全同国际一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n 关联交易的披露。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不作为 关联交易披露。 n 部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我国规定长期资 产减值准备不能转回。
n 国际趋同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是参与国际贸易与 交流的基础,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制定坚持充分 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会计的基本假设
n 会计主体:定义会计管理的空间范畴。 n 持续经营:定义会计管理基本前提。包
括企业从设立到清算的全过程。 n 会计分期:定义会计管理分期披露财务
报告,便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 果和现金流量。 n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n 货币计量:定义会计计量、确认和报告 必须使用共同的价值尺度。 n 各国均规定本国的会计计量、确认和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基本准则规范内容
n 财务报告的目标 n 列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 现金流量。 n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 情况。 n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 决策。
n 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包括:企业投资者 (包括潜在投资者)、政府及相关部 门、债权人、社会公共等。
n 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观念:资产负债 表核心观,体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观念。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2020/11/4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学习背景
n 财政部令第 [2014] 76号 n 2014年7月29日,财政部作出
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 则》的修改决定,本决定自发 布之日起施行。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企业会计准则》修订的历史背景 n 根据我国国内企业和资本市场发展的
实际需要,在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的基础之上,要求我国必须有一套与 国际相同或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 n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需要。 n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n 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 n 加强政府监管的需要。 n 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 n 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需要。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n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 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 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 益增减变动,但与所有者 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 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 入和流出。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n 定义包含的内容:
n 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 同日常活动无关。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利润的定义和来源
n 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 的经营成果,具体体现盈余 或亏损。
n 利润来源包括以下两部分: n 收入扣除费用后余额。 n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和损失。指营业外收支、 政府补贴收益等等。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利润的确认及恒等公式
n 利润的确认主要取决于收入 和费用的确认,其金额也主 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及损失 和利得的金额。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基本准则规范内容
n 会计准则的精髓是通过财务报告 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n 基本准则的作用:一是统驭具体 准则的制定,即具体准则的制定 必须依据基本准则;二是对具体 准则没有规定的会计事项的会计 处理提供处理原则。
n 基本准则规范的内容:财务报告 的目标、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信 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确认、计 量和报告原则等。
报告的基本货币,称为记账本位币。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会计要素
n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 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 素分为6大类。 n 资产: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 权益的统一。 n 负债:债权人权益。 n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 n 收入: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n 费用: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n 利润:经营成果。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权责发生制
n 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计 量和报告的基础
n 权责发生制的定义:凡应于 当期确认的收入或支出,无 论款项是否收支,均应确认 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凡不 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和支出, 无论款项是否收支均不能确 认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权责发生制
n 权责发生制的重要意义: n 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 n 是企业所有交易或事项确认 的基础。 n 与配比性原则的和谐统一。 配比包括收入与费用因果关 系配比。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我国会计法规体系
n 会计法:会计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所有的 会计行为必须遵守会计法。会计法对会计核 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及人员、会计管理 机构及法律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
n 基本准则:各项会计活动的基本准则,其他 准则的制定必须依据基本准则,同时又为具 体准则以外的会计事项的规范提供依据。基 本准则确定会计的四个基本假设、会计基础、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定义及确认、 计量的标准、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等内容。
n 具体准则:具体准则是明确对具体的会计交 易或事项如何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准则,共 有41项具体准则。
n 应用指南:应用指南是对基本准则和具体准 则如何应用进行具体的明确,主要是明确如 何进行会计记录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会计法规体系
n 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特点。 n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制定坚持立足我国实际,又 充分同国际准则趋同的原则。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企业会计准则》定义
n 会计准则是约束会计活动的行为规范。即规范 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它既是一种行为的公共约定,又是一种技术手 段。在我国又属于一种法规体系。 n 会计确认是解决经济事项的定性问题,实 际上就是确定企业发生经济交易或事项应 该归属到哪一会计要素,是属于资产增加, 还是负债增加等等。 n 会计计量是解决经济交易或事项的定量问 题,实际上是利用通用、公共的计量工具 (货币)对经济事项进行计量。 n 会计报告是解决会计主体经济信息的对外 公布的问题,实际上是解决会计信息社会 化及会计信息有用性的问题。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
n 《企业会计准则》即规范了会计记录, 也规范了会计报告,但是以会计报告为 主。
n 《企业会计准则》涵盖所有企业,施行 企业的会计活动的集中统一,且突出金 融的核心地位。
n 《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主体全范围的 规范,是会计主体整个管理活动的基础。 也就是实施会计准则后,会计决不再是 简单的核算和管理,而是需要会计主体 所有领导、机构、部门参与的管理活动。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负债的定义
n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 业务。
n 负债定义包含三方面含义: n 企业过去交易和事项形成的,未来 交易和事项形成的不能确认为负债。 n 企业的现实义务,不属于现实义务 的不能确认为负债。 n 履行该业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 出企业。
n 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应用 n 应付利息计算,实行逐笔计 提。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般性原则)
n 首要质量要求 n 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 n 相关性(有用性) n 可理解性(清晰性) n 可比性(一贯性、可比性):横、纵向可比。
n 次级质量要求 n 实质重于形式:必须交易和事项的实质作为 确认的标准,不能仅依据法律形式。如信用 社抵债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n 重要性 n 谨慎性:体现不能高估资产、收入,低估费 用和支出。 n 及时性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资产的定义
n 企业拥有该资源的所有权, 或不拥有该资源的所有权, 但该资源能够被企业所控制。
n 未来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未来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 益的不能形成资产。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资产的分类
n 新会计准则将资产分为流动性资产和非流动 性资产。
n 流动性资产包括:货币性资金、存货等资产。 n 是指在一个正常的会计期间内变现、出 售或耗用的资产。 n 以交易为持有目的的资产。 n 预计在一年(含)内(资产负债表日起) 变现的或能够随时交换资产或偿还债务 的资产。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记账方法
n 单式记账法 n 复式记账法
n 借贷记账法。准则规定企业 必须使用。
n 增减记账法。已经被淘汰。 n 收付记账法。不再使用。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资产的定义
n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 形成的、企业拥有和控制的, 未来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 资源。
n 资产定义包含三方面内容: n 是指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未来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不定 义为资产。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
n 《企业会计准则》是反映会计主体 的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 收益分配等会计活动的技术标准和 规范,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依 据,是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基础。
n 《企业会计准则》是市场经济的一 种重要游戏规则,特别是资本市场。
n 在我国会计准则是由国家强制力保 证实施的,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规范经济秩序和从事国际经济交往 等的重要手段。
n 非流动性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 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 资产。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资产的确认及列报
n 资产确认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n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 能流入企业。 n 与该资源有关的价值或成本能 够可靠的计量。体现会计事项 的可计量性。
n 资产的列报:符合资产定义和确 认条件的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项 目。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 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列入资产负 债表。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费用的确认
n 费用的确认条件框架同收入确认的 框架相同,一般应满足三个条件: n 与费用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 出企业,收入是经济利益很可能 流入企业。 n 直接结果是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 增加,收入的直接结果是资产的 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n 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金额能够可 靠的计量,与收入一致。
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 剩余权益。 n 计算公式(会计恒等式): n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n或 n 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会计基本准则讲义
所有者权益定义、来源构成
n 所有者权益来源: n 投资者直接投资,应在实收资本和 资本公积中反映。 n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如可供交易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的变动等等。 n 留存收益:是指企业形成利润留存 于企业部分,包括盈余公积、未分 配利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