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可爱的西沙群岛》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可爱的西沙群岛》是⼀篇写景抒情⽂章,⽂中介绍了西沙群岛海⽔、海底、海滩、海岛四个部分,中⼼点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可爱的西沙群岛》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语⽂《可爱的西沙群岛》教案
教与学的过程
⼀、激趣导⼊
1、教师:同学们,你们到过西沙群岛吗?
学⽣回答:没有,师同时板书课题“西沙群岛”。

2、教师:今天⽼师当⼀回导游,带领⼤家去游览⼀下可爱的西沙群岛。

(媒体显⽰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3、教师: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呢?⽼师带领⼤家去看⼀看。

(播放录像)
4、教师:游览完了,谁来说说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
[有的学⽣回答:西沙群岛是个美丽的地⽅;有的学⽣回答: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的地⽅(师板书出“风景优美”);有的学⽣回答:西沙群岛是个物产丰富的地⽅(师同时板书出“物产丰富”);师补充说明:西沙群岛还是个可爱的地⽅(补充课题“可爱的”)]
5、教师:课⽂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起来学习。

6、学⽣齐读第1⾃然段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初步体会了描绘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现在请同学们具体感受⼀下课⽂是怎样描绘可爱的西沙群岛。

⼆、精读课⽂,合作探究
(⼀)学⽣⾃由朗读课⽂
(⼆)精讲课⽂内容
1、师提问:课⽂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风景和物产?
2、学⽣分组讨论
3、交流后指名代表回答:介绍了海⽔的颜⾊;海底有⽯头;海底有珊瑚、⼤龙虾、鱼;海滩上有贝壳、海龟;岛上有鸟。

4、师同时根据学⽣回答板书
海⽔
海底:珊瑚、海参、⼤龙虾、鱼
海滩:贝壳、海龟
海岛:鸟
(三)学习第2节,理解内容
1、教师:请你们再仔细读读课⽂第⼆节,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甲⽣:海⽔有各种颜⾊;⼄⽣:海⽔是深蓝⾊的
丙⽣:海⽔是淡青的;丁⽣:海⽔是绿的、淡绿的。

2、教师:海⽔到底有哪些颜⾊呢?我们⼀起来读读表⽰颜⾊的词句。

3、师引读。

4、教师:可以⽤哪些词来形容这些颜⾊
甲⽣:美丽;⼄⽣:漂亮
丙⽣:五颜六⾊;丁⽣:⾊彩各异
5、教师:课⽂中⽤了“五光⼗⾊”⼀词,请你们讨论⼀下,哪个词⽤来形容西沙群岛的海⽔最确切?
6、⼩组合作交流。

7、汇报交流结果
甲⽣:海⽔颜⾊多,可以⽤漂亮;⼄⽣:五光⼗⾊是什么意思?
丙⽣:⽤五光⼗⾊更加确切。

板书,五光⼗⾊
8、理解“五光⼗⾊”。

(媒体演⽰海⽔景⾊,体会颜⾊多,有光泽,⽽且各种颜⾊交错在⼀起,同时理解“交错”⼀词。


9、体会朗读。

10、海⽔为什么是五光⼗⾊的呢?读读课⽂。

(四)学习第3节
1、媒体演⽰海底物产:珊瑚、海参、⼤龙虾、鱼。

2、同桌协作学习,要求⼀边看画⾯,⼀边学习课⽂中的语⾔,挑选⾃⼰喜爱的物产可以加上动作把它的特点介绍出来。

3、组织交流
珊瑚:通过做动作理解“绽开”⼀词。

⽤赞美的语⽓读⼀读。

海参:通过动作帮助理解“蠕动”⼀词,读出海参“懒洋洋”的语⽓。

⼤龙虾:练习读出⼤龙虾“威武”的语⽓。

理解“威武”⼀词。

4、听录⾳,练习第3节朗读
(五)学习第4节
1、学⽣朗读第四节。

2、教师:课⽂介绍了好⼏种鱼,能不能根据课⽂内容,⽤⼿中的笔画出⾃⼰喜欢的鱼。

3、在投影上展⽰学⽣的作品,要求学⽣联系课⽂内容点评,理解关键词“周⾝”、“长满刺”、“⼀蔟红缨。


4、师⽣合作朗读这段话。

5、照样⼦说⼏句话,拓展课⽂内容。

要求:各种各样的多得数不清。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三、教师⼩结,概括内容
教师:今天我们游览了西沙群岛,体会了描写西沙群岛海⽔、海底的优美语⾔。

下⼀节课我们再来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的海滩、海岛的。

最后我给⼤家布置⼀个课外作业: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图⽚资料或⽤⾃⼰⼿中的笔描绘出“可爱的西沙群岛”。

2.⼩学⼆年级语⽂《可爱的西沙群岛》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培养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15个⽣字,⽤查字典和联系上下⽂的⽅法理解本课词语。

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词准确,⽣动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

背诵第4⾃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连接成⾃然段的。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挂图、课⽂挂图,幻灯⽚。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课⽂共⼏个⾃然段,分⼏个⽅⾯介绍西沙群岛的?
⼆、指名学⽣按三段朗读课⽂
三、学习课⽂第⼀段
(⼀)默读第1⾃然段。

有⼏句话?你能根据两句话的内容各提⼀个问题吗?
第1⾃然段共有两句话。

第⼀句讲西沙群岛在什么地⽅。

第⼆句讲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

(⼆)齐读第1⾃然段。

四、学习课⽂第⼆段
(⼀)指名学⽣朗读第2~6⾃然段。

(⼆)默读第2⾃然段、思考:
1、西沙群岛⼀带的海⽔都有哪些颜⾊?为什么会有这些颜⾊?
2、⽤查字典和联系上下⽂的⽅法理解“五光⼗⾊”、“瑰丽”的意思。

3、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2⾃然段讲西沙群岛海⾯的景⾊,共有三句话。

第⼀、⼆两句讲海⽔有各种⾊彩:深蓝、淡青、绿的、杏黄,相互交错。

五光⼗⾊:形容⾊彩鲜艳,颜⾊繁多。

瑰丽:⾮常美丽。

第三句讲海⽔五光⼗⾊的原因是海底地形⾼低不平。

这三句话,前两句讲结果,后⼀句讲原因是因果关系。

(三)学习第3、4、5⾃然段。

思考:西沙群岛⼀带的海⾥有些什么?海滩上有些什么?海岛上⼜有些什么?
1、第3⾃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

三句话分别介绍了珊瑚、海参、⼤龙虾。

——从课⽂中各找⼀个词、准确地描绘它们的样⼦。

(在书上画下来。


珊瑚——各种各样。

海参——蠕动。

⼤龙虾——威武。

2、第4⾃然段共有⼏句话,讲了⼏层意思?
第4⾃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共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

先讲鱼多(成群结队),然后讲鱼的品种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最后讲鱼多的程度(⼀半是⽔,⼀半是鱼。

)先层意思是总述,分述,总结的关系。

——读下⾯的句⼦,说说带点部分的意思。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半是⽔,⼀半是鱼。

这是讲西沙群岛海⾥的鱼⾮常多,并⾮真的是⽔和鱼各占⼀半。

⽤“⼀半是⽔,⼀半是鱼”来讲鱼多,显得很恰当,也很形象。

3、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有什么?各⽤⼀个词准确地描绘它的样⼦。

(在书上画下来。


贝壳——千奇百怪。

海龟——庞⼤。

4、第6⾃然段共有⼏句话,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句话是怎么连起来的?
第6⾃然讲西沙群岛上的鸟类。

共四句话,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

⼏句话的思路是从总述到分述,使⼈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具体思路是:鸟的天下——→树多(这是成为鸟的天下的原因)——→鸟多(树多必然鸟多)——→鸟蛋多(鸟多必然鸟蛋也多)——→鸟粪多。

——“鸟的天下”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下”是⽤夸张的⼿法,说鸟特别多,整个西沙群岛被鸟占据着。

——查字典讲讲“栖息”的意思。

栖息:本课指鸟类停留、休息。

五、学习课⽂第三段
分别朗读第⼀和第7⾃然段,理解“岛上的英雄⼉⼥⽇夜守卫着祖国南⼤门”这句话的意思。

体会第7⾃然段与第⼀⾃然段相呼应。

因为西沙群岛在祖国的南端,是“海防前哨”,所以把它⽐作祖国的“南⼤门”。

岛上的军民⽇夜守卫着西沙群岛,不让敌⼈侵犯,保卫着祖国的安全。

六、朗读全⽂,进⼀步体会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3.⼩学⼆年级语⽂《可爱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可爱的西沙群岛》是⼀篇写景抒情⽂章,⽂中介绍了西沙群岛海⽔、海底、海滩、海岛四个部分,中⼼点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感情升华点在: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整篇⽂章需要找出⼀个线索,在试教之前,我就⼀直在寻找⼀个线索,很多前辈的可都是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我感觉不够新颖,不够提纲挈领。

同时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在想要让这节课上得有⼼意,于是在这个⽅⾯我不断地摸索、尝试,但是最后敲定的线索还是地点的转换。

⽂章的第⼀⾃然段的⼋个字: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西沙群岛的总印象。

⽂章就是围绕这两个⽅⾯展开叙述的,但是脉络并不清晰,我在备课时也想过按照这样⼀个思路去讲,但是⼜⼀想实际上物产也是风景优美的⼀部分,他俩是很难分割的。

对于本次课的新意,我尝试了以下⼏个点:
1、打印了⼏幅海鱼和海鸟的图⽚,想讲课时粘贴在⿊板上。

2、将整个西沙群岛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在⿊板上(试教的时候使⽤过,但是因为耗时间没有被采⽤)
此外,板书设计得新颖、凝练是我追求的⽬标,⼀直在想怎样让这个板书⾼效呢?起初尝试⽤简笔画将西沙群岛的各种景物勾画出来,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浪费时间、没有突出主题,后来我就采⽤了⽴体式板书,即将西沙群岛的海⽔、海滩、海岛画在⿊板上,提纲挈领的各个部分的特点写在板书上。

副板书的。

内容是课⽂的第⼆⾃然段介绍海⽔之所以五光⼗⾊的原因,将⾼低不平的海底⽤线条勾勒出来,并且⽤彩⾊笔将海⽔五光⼗⾊、不同颜⾊的变化表现出来。

效果不错,
本课的亮点:
1、⽂中的⼀个重要知识点:总分总句式。

其中包含四个“有的”,让学⽣学会使⽤这样的句式。

在备课时,我在想:怎样让学⽣切实地掌握这个知识点?⽽且显得不⽣硬、学⽣乐意接受,同时⼜能愈知识点于⽆形的教学中呢?于是我就想在讲解海底各种各样的鱼⼉时,先出⽰这四种鱼⼉的图⽚,让学⽣说喜欢哪⼀种,并且说出他的样⼦,这样就抓住了⽂中对这类鱼描述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句法。

学⽣喜欢说、⽽且能说好。

2、板书⽴体、新颖。

本课的不⾜之处:
1、线索在运⾏中有些散,感觉像牵着学⽣在⾛。

2、“风景优美”成了主要内容,偏离了“物产丰富”这⼀主题。

> / d i v > s c r i p t b d s f i d = " 2 3 7 " > a ( " s h o w _ c o n t e n 1 " ) ; / s c r i p t > d i v s t y l e = " m a r g i n : 0 a u t o ; w i d t h : 1 0 0 % ; m a r g i n - b o t t o m : 1 0 p x ; m a r g i n - t o p : 1 5 p x ; " b d s f i d = " 2 3 8 " > s c r i p t s r c = " / / j s . 5 1 t e s t . n e t / j s _ n e w / s h o w _ c o n t e n t _ v i p _ p r o . j s " b d s f i d = " 2 3 9 " > / s c r i p t > s t y l e b d s f i d = " 2 4 0 " > . v i p _ p r o { h e i g h t : 5 5 p x ; p a d d i n g : 0 5 p x 1 0 p x ; f l o a t : l e f t ; } . v i p _ p r o a { f o n t - s i z e : 1 6 p x ; l i n e - h e i g h t : 1 8 p x ; f o n t - w e i g h t : b o l d ; h e i g h t : 1 0 0 % ; d i s p l a y : - m s - f l e x b o x ; d i s p l a y : f l e x ; - m s - f l e x -p a c k : c e n t e r ; j u s t i f y - c o n t e n t : c e n t e r ; - m s - f l e x - a l i g n : c e n t e r ; a l i g n - i t e m s : c e n t e r ; c o l o r : # f f f f f f ; - w e b k i t - t r a n s i t i o n : a l l 0 . 3 s ; - o - t r a n s i t i o n : a l l 0 . 3 s ; t r a n s i t i o n : a l l 0 . 3 s ; t e x t - a l i g n : c e n t e r ; } . v i p _ d e s c { o v e r f l o w : h i d d e n ; h e i g h t : 1 0 0 % ; } . v i p _ p r o : h o v e r a { - w e b k i t - t r a n s f o r m : s c a l e ( 1 . 0 5 ) ; - m s - t r a n s f o r m : s c a l e ( 1 . 0 5 ) ; t r a n s f o r m : s c a l e ( 1 . 0 5 ) ; } . v i p _ p r o : n t h - c h i l
d ( 1 n ) a { b a c k g r o u n d : # 2 6 6 2 d 0 ; b a c k g r o u n d : - w
e b k i t - l i n e a r - g r a d i e n t ( 3 1 5 d e g , # 2 6 6 2 d 0
0 % , # 3 1 7 f e 8 5 0 % , # 3 5 a 5 e c 1 0 0 % ) ; b a c k g r o u n d : - o - l i n e a r - g r a d i e n t ( 3 1 5 d e g , # 2 6 6 2 d 0 0 % , # 3 1 7 f e 8 5 0 % , # 3 5 a 5 e c 1 0 0 % ) ; b a c k g r o u n d : l i n e a r - g r a d i e n t ( 1 3 5 d e g , # 2 6 6 2 d 0 0 % , # 3 1 7
f e 8 5 0 % , # 3 5 a 5 e c 1 0 0 % ) ; } . v i p _ p r o : n t h - c h i l d ( 2 n ) a { b a c k
g r o u n d : l i n e a r - g r a d i e n t ( - 9 0 d e
g , # d e a 9 6 5 , # e d c 3 6 9 ) ; } . v i p _ s p l i t { w i d t h : 4 8 % ; } v i p _ c s s { m a r g i n : 0 - 5 p x ; o v e r f l o w : h i d d e n ; } / s t y l e > d i v c l a s s = " v i p _ c s s " b d s f i d = " 2 4 1 " > d i v c l a s s = " v i p _ r o w v i p _ s p l i t v i p _ p r o " b d s f i d = " 2 4 2 " > d i v c l a s s = " v i p _ d e s c " b d s f i d = " 2 4 3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