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I)卷(测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8题;共36分)
1. (2分) (2018高二上·兰州期中) 常温下,Ka(HCOOH)=1.77×10−4 ,Ka(CH3COOH)=1.75×10−5 ,Kb(NH3·H2O) =1.75×10−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相同体积 pH 均为 3 的 HCOOH 和 CH3COOH 溶液,中和 NaOH 的能力相同
B . 0.2 mol·L-1 HCOOH 与0.1 mol·L-1 NaOH 等体积混合后:c(HCOO-)+c(OH-)>c(Na+)+c(H+)
C . 均为0.1 mol·L-1 的 HCOOH 和NH3·H2O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 . 0.1 mol·L-1 CH3COOH 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HCl,溶液中不变。

2. (2分)对于可逆反应A(g)+2B(g) 2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3. (2分) (2016高二上·长安期末)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Fe2O3(s)+3CO(g)=2Fe(s)+3CO2(g)△H=﹣2
4.8kJ•mol﹣1
3Fe2O3(s)+CO(g)=2Fe3O4(s)+CO2(g)△H=﹣47.2kJ•mol﹣1
Fe3O4(s)+CO(g)=3FeO(s)+CO2(g)△H=+640.5kJ•mol﹣1
则14g CO气体与足量FeO充分反应得到Fe单质和CO2气体时的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为()
A . 放出218 KJ
B . 放出109kJ
C . 吸收218 kJ
D . 吸收109 kJ
4. (2分) (2017高一下·南充期末)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符合题意)()
A . 2H2O(g)=2H2(g)+O2(g) △H=-483.6kJ/mol(△H 代表反应热)
B . C(s)+O2(g)=CO2(g)(△H=+393.5kJ/mol(△H代表反应热)
C . 2HNO3(aq)+Ba(OH)2(aq)=2NaNO3(aq)+2H2O(l)△H=+114.6kJ/mol(△H代表反应热)
D . HCl(aq)+NaOH(aq)=NaCl(aq)+H2O(l) △H=-57.3kJ/mol(△H代表中和热)
5. (2分) (2019高一下·珠海期中)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合成氨气:N2(g)+3H2(g)
2NH3(g) 。

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0~10 min内,以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5 mol • L-1• min-1
B . 10~20 min内,NH3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或缩小容器体积
C . 该反应在20 min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 N2的平衡转化率与H2平衡转化率相等
6. (2分) (2016高二上·成都期中) 在一定条件下,S8(s)和O2(g)发生反应依次转化为SO2(g)和SO3(g)(已知:2SO2+O2⇌2SO3),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可用如图简单表示(图中的△H 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S8的燃烧热△H=﹣a kJ•mol﹣1
B . 1 mol SO2和过量 O2反应可释放出 b kJ 的热量
C . 已知1个S8分子中有8个S﹣S,S=O的键能为d kJ•mol﹣1 , O=O的键能为e kJ•mol﹣1 ,则S8分子中S﹣S的键能为(2d﹣a﹣e)kJ•mol﹣1
D . 若使用V2O5作催化剂,当SO2(g)转化生成1mol SO3(g)时,释放的热量小于b kJ
7. (2分) (2018高二上·雅安期末) 25℃和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 △H=+56.7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 . 是吸热反应
B . 是放热反应
C . 是熵减少的反应
D . 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8. (2分) (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用药匙取用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B . 蒸馏实验中忘记加沸石,应先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加入沸石,继续蒸馏
C .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84消毒液(主成分NaClO),点滴到干的pH试纸上测pH
D . 油脂制肥皂实验中加乙醇的目的是增大油脂的溶解度,从而增大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油脂皂化反应速率
9. (2分) (2016高一下·淮安期中) 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下图,则曲线a所对应的实验组别是()
组别c(HCl)(mol•L﹣1)温度(℃)状态
A 2.025块状
B 2.530块状
C 2.550粉末状
D 2.550块状
A . A
B . B
C . C
D . D
10. (2分) (2017高二上·新疆期末)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
B . 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C . 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D . 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11. (2分) (2019高二下·杭州月考) 对于反应mA(s) + nB(g) eC(g) + f D(g),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化学方程式中n<e +f
B . 达到平衡后,若升温,v正减小,v逆增大
C . 达到平衡后,增加B的量,B的转化率增大
D . 若B为有色物质,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平衡后与原平衡比较气体颜色变浅
12. (2分)(2018·石家庄模拟)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22g3H2O中所含中子的数目为12NA
B . 1LpH=1 H3PO4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为0.1NA
C . 叠氮化铵(NH4N3)发生爆炸反应:NH4N3=2N2↑+2H2↑,当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
D . 1mol乙酸与3molC2H5OH充分反应生成CH3COOC2H5分子的数目为NA
13. (2分) (2016高二下·东至月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凡是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 . 自发反应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熵一定减小或不变
C . 要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必须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和熵变
D . 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14. (2分)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 v(A)=0.15 mol•L﹣1•min﹣1
B . v(B)=0.01 mol•L﹣1•s﹣1
C . v(C)=0.40 mol•L﹣1•min﹣1
D . v(D)=0.0075 mol•L﹣1•s﹣1
15. (2分) (2018高二上·滦县期中) 实验室用锌粒与2 mol·L-1硫酸溶液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 向该硫酸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
B . 改用6 mol·L-1盐酸
C . 改用热的2 mol·L-1硫酸溶液
D . 用锌粉代替锌粒
16. (2分)已知反应①:CO(g)+CuO(s)⇌CO2(g)+Cu(s)和反应②:H2(g)+CuO(s)⇌Cu(s)+H2O (g)在相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 ,该温度下反应③: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为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
B . 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
C . 对于反应③,恒容时,若温度升高,H2的浓度减小,则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D . 对于反应②,恒温恒容时,若加入CuO,平衡向正向移动,H2的浓度减小
17. (2分) (2017高二下·南阳期末)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 mol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g) +Y (g) 2Z (g) △H<0。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t/min2479
n(Y)/mol0.120.110.100.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反应前2 min的平均速率v(Z) =2.0×10=3mol.L-1·min-1
B .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
C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32 mol气体X和0.32 moI气体Y,到达平衡时,C (Z) =0.24 mol·L-1
D .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 44
18. (2分)在N2+3H2═2NH3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6mol/L,在此时间内,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L•S).所经过的时间是()
A . 0.44s
B . 1s
C . 7.33s
D . 2s
二、填空题 (共2题;共15分)
19. (10分)在某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在T℃时按图1所示发生反应:
mA(g)+nB(g)⇌pD(g)+qE(s)H<0(m、n、p、q为最简比例的整数).
(1)根据图1所示,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用D表示该反应速率为________ mol/(L•min);
方程式中m:n:p:q=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为________(保留至一位小数);
(3)下列措施能增大B的转化率的是________;
A.升高温度B.保持体积不变通入1molB
C.保持体积不变移出部分物质D(g)D.将容器的容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
E.保持体积不变通入1mol A
(4)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恒容恒温时容器中气体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中D浓度不变
C.v(A)正=v(A)逆D.恒容时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变
(5)反应达到平衡后,第7min时,改变条件,在第9min达到新的平衡,在图2上作出第7min至第15min 下列情况下,D浓度变化图象
①若降低温度且平衡时D物质的量变化了0.4mol (用虚线)
②若将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一半(用实线)
20. (5分)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 bM(g),M、N的物质的量随时
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________。

(2) 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 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 .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 . 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 mol N,同时生成b mol M
E .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三、实验题 (共1题;共5分)
21. (5分)某实验小组设计用50mL 1.0mol/L盐酸跟50mL 1.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在大烧杯底部垫碎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还缺少一个仪器,其名称是________.在大小烧杯中填充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
(2)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下原始数据(见表).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cm3,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为:c=4.18×10﹣3kJ/(g•℃),则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________ (△H值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3)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会比(2)测出的△H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存在用水洗涤温度计上的盐酸后再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温度的步骤,若无此操作步骤,则测得的中和热△H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 (共1题;共8分)
22. (8分)(2017·江西模拟) H2O2是绿色氧化剂,且酸性介质下由更强的氧化性,易溶于水显弱酸性,常温下K1=1×10﹣12 ,K2=1×10﹣25 ,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水的电离平衡的常数K约为________,K、K1、K2从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
(2)在硫酸亚铁存在条件下,H2O2溶液可以把苯(C6H6)氧化为苯酚(C6H5OH),反应后的混合物经过________、蒸馏得到苯酚,理论上制取1mol苯酚需要消耗H2O2________mol,实际消耗大于理论用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 K4[Fe(CN)6](黄色溶液)、K3[Fe(CN)6](黄绿色溶液)与一定量H2O2组成的混合物,用酸或碱调节混合溶液的pH,会出现黄色、黄绿色交替变化,按照从酸性至碱性的顺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4)工业用H2O2除去废水中的Cl2,氧化产物是________;与SO2除Cl2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8题;共3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二、填空题 (共2题;共15分) 19-1、
19-2、
19-3、
19-4、
19-5、
20-1、
20-2、
20-3、
三、实验题 (共1题;共5分) 21-1、
21-2、
21-3、
21-4、
四、计算题 (共1题;共8分) 22-1、
22-2、
22-3、
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