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产权无偿划转后对企业影响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企产权无偿划转后对企业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新游
来源:《审计与理财》2024年第01期
【摘要】为落实国资委决策部署,央企重组整合步伐加快,在大型集团央企重组整合过程中,产权无偿划转的情形较为常见,这势必对参与其中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经营指标等造成重大影响。
2023年国资委针对部分央企存在的回报水平不优、盈利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短板,确定考核体系从“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
本文主要站在被无偿划出下属子企业的集团企业立场,重点分析无偿划出子企业后,对相关经营指标以及“一利五率”的影响,并对适应重组后的财务管理重心进行展望。
【关键词】无偿划转;经营指标;“一利五率”;重组影响
一、相关概念介绍
1.无偿划转
国资委印发的《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发产权〔2005〕239号)第二条中明确了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的定义,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是指企业国有产权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之间的无偿转移。
无偿划转的主要特点在于无偿性,无偿划转的主要目的为方便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的重组整合,能有效降低相关的重组成本。
无偿划转应遵循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则。
2.“一利五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国务院国资委将中央企业2023年主要经营指标由原来的“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保留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四个指标,用净资产收益率替换净利润指标、营业现金比率替换营业收入利润率;提出了“一增一稳四提升”的年度经营目标,“一增”即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一稳”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即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二、K企业背景介绍
1.K企业无偿划转背景介绍
K企业于2016年成立,作为某大型能源综合服务集团的下属企业,至2022年共投资有10家下属子公司,经过多年经营基本建成了集团层面电力试验和发电生产运营的实体平台。
包含五家主营电力试验及发电生产运营的子企业(公司规模相近且主业相同);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下文简称D公司),是集团内部电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全品类电商采购平台;一家以地热核心技术为支撑的公司(下文简称R公司),为集团可再生能源开发平台。
除此之外,还设有三家海外子公司(公司规模相近且成立时间较短)。
为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市场资源,布局数字经济新赛道,2022年集团从整体战略出发,成立S集团公司,将D公司和R公司无偿划转至S集团公司,同时将K公司整体并入S集团公司旗下。
2.K企业无偿划转前经营数据分析
本文选取K企业合并前近四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主要数据。
由下表可见,K企业2019年至2020年整体发展较为平缓,2021年K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收入、利润均有大幅上升,这主要得益于D公司业务增长,2021年K企业收入、利润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于D公司。
前文已介绍,D公司属于集团采购电商平台,其90%以上客户来自于集团内部,受全球经济下行、近年疫情蔓延、火电行业转型等多种宏观影响,各产业链上下游资金紧张,伴随收入上升而来的是应收账款的大幅上升,作为贸易型企业,款项难以及时回收,应付贸易款项的管理与应收账款存在强联动关系,导致D公司应付账款同样伴随业务量水涨船高,同时D公司的合同负债(主要为预收款项)以及其他应付款(主要为收到的各类保证金)也大幅上升,进而导致K企业整体应收账款和负债总量大幅上升。
R公司作为主营地热业务的工程建设企业,存在大额合同资产(主要为已完工未结算收入),2021年占K企业合同资产总量的近50%,且根据R公司未来发展规划,投资建设项目的数量还将继续增加,合同资产总量预计会大幅上升。
此外,由历年经营现金净流量数据可以看出,D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对K企业整体现金流贡献极大,若剔除D公司影响,K企业近年来整体现金流将呈现负数。
3.K企业无偿划转后经营数据分析
出于国有企业控“两金”、降负债、降成本、治亏损、快周转的管控要求,对K企业无偿划转后关键报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金”中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均大幅下降;资产规模、负债规模大幅下降,均下降约10亿元;收入、利润规模大幅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由2021年的3.09提升至2022年的3.67;总资产周转率由2021年的1.39下降至2022年的1.34,变化幅度较小。
随着K企业对现金流整体管控的逐步加强,2022年无偿划转后K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实现扭负转正。
K企业成立时间较短,前期属于投入期,近年未分配利润持续为负数,2022年未分配利润本可扭亏为盈,但结合会计师事务所意见以及集团公司内部处理要求,K企业2022年将无偿划转子公司产生的账面损失调减了未分配利润,导致未分配利润的账面亏损进一步加大,使报表数据隐藏了K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效。
三、无偿划转前后“一利五率”指标对比
由上表可以看出,伴隨无偿划转后,K企业整体利润规模减半,对于正处于发展上升期的企业来说,利润规模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企业发展的好坏,利润规模下降对企业的外部声誉存在影响,且划出D公司、R公司后,母公司将失去原本长期股权投资带来的投资收益,对母公司经营目标的达成带来压力。
虽然无偿划转后资产负债率下降,账面指标被优化,但也是以牺牲资产规模为代价,资产规模对企业同样重要,K企业资产减少约10亿元后,将对资信评级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受D公司、R公司无偿划出影响,全员劳动生产率下降,净资产收益率下降,虽然无偿划转后营业现金比率由负转正,前文已述D公司经营净现金流对K企业重大影响,故无偿划转对营业现金比率的影响其实也是劣化。
综上,基于“一利五率”角度判断,此次无偿划转整体对K企业指标造成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四、重组后财务管理问题及展望
K企业无偿划转子公司后,整体形势为指标管控压力加大,主要体现在经营净现金流不足,盈利能力下降,虽然“两金”总量下降,但未来势必随着收入增长而上升。
这无疑给K企业经营管理提出挑战。
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无偿划转做为一把双刃剑,使原先被掩盖的企业管理薄弱问题曝光,有利于促使K企业加速发展进程,K企业应针对新形势,落实新举措,争取做大现有产业,同时开辟新赛道,在做大企业规模的同时,重点关注持续上涨的“两金”问题和现金流紧张问题,针对企业间发展不均衡,存在亏损情况,应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在降本控费方面持续发力,提质增效,在企业全级次加强全面预算细化管理,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源元.国企改制重组中产权无偿划转业务相关财税问题探讨[J].上海商业,2019,(1):66-70.
(作者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