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再塑生命》说课稿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塑生命》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
【说教材】
1、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以人物故事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叙事性作品的特点,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品格,进行情感教育。
本文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的故事。
此文与这一单元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在于当事人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人,学习中要注意从这个特殊的地方入手。
同时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描写细腻,形象鲜明,故事感人,也可以用来学习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2、地位和作用:
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
总的来说,从八年级的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中已有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经验,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
但对文章的理解易浮于表面,品味语言也较为粗糙,不易体会出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感情。
4、教学目标及确定的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者的要求,即:“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到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我初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朗读体会朴实感人的语言。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自合作探究的方式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⑴教学重点:
①理解人物形象,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
式。
(解决办法:扣住文本,设身体验。
)
②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解决办法:诵读感悟)
⑵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解决办法:深入浅出,重在“再塑”二字的理解)
【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初中学生思维行为特点,设计以下教学法,力求做到灵活应用:
1、对话式教学法:
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读出自己或读出问题:
读出自己:相似的思想、情感、熟悉的生活、时代……
读出问题:不明白的地方,不同意的观点
读出自己:是欣赏,是共鸣,是联想,是审美
读出问题:是质疑,是追问,是研究,是批判
本方法是一种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法,能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阅读态度的方法。
2、直观教学法:
展示有关画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朗读品味法:
着眼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说学法】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教材学情特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个性学习和小组讨论为主,这节课继续重点训练学生勾画点评的学习方法,继续训练通过朗读感悟思想感情的方法。
【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词。
2、朗读课文1~2遍,能复述主要内容。
3、提出1~2个有价值的问题。
4、知识荟萃: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搜集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体现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目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瞎子猜字”这个游戏导入,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名同学按照幻灯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一个字,计算成功率;做完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这样设计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试着走进聋哑人的世界,更深刻的体会到残疾人学习的不易,亲身感受到老师帮助的重要性。
游戏过后,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对于他们来
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让我们共同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这样设计导语的目的:用文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迅速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激发兴趣。
三、交流分享,培养习惯
1、学生交流自己所查找的资料(学生将资料进行整理,用投影仪或幻灯片进行演示)
整理资料要求:语言简明扼要,按照姓名、国籍、成就、生平、他人评价,带给我们的启发等要点归纳。
不重复不罗嗦,适合多媒体演示。
2、教师展示图文课件材料,进行相应补充
⑵教师准备图文课件材料:(进行相应补充)
幻灯片1: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幻灯片2: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
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
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
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
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
幻灯片3: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
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
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
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
幻灯片4: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
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
幻灯片5:安妮·莎利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
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教育方法,20岁开始教海伦。
她的教授方法是:将字母按入海伦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称。
幻灯片6: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主线十分清晰。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问题设计:读完本文后,你有何发现或感受?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能谈到文章独特的空行的结构方式,或从文章的内容、感情、人物等方面谈感受,只要合理,教师都予以肯定。
在交流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给文中的三部分分别拟一个小标题,并说说这样拟题的理由。
学生可能拟出的标题有“认识文字”、“亲近自然”、“理解爱”或“认识具体事物”、“认识大自然”、“爱的认识”等等。
这一做法既让学生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筛选、整理概括信息的能力。
五、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问题设计:你更欣赏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实际上这里隐含了两个小问题:①你认为沙莉文老师是个怎样的人?②海伦·凯勒又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为了避免学生架空分析,我给学生这样一个友情提示:
圈点批注
读出自己换位思考
联系经历
朗读想象
学生先自主独立阅读,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师生共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适时指导“贴着课文”分析,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
读。
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使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模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
六、品读语言,吟诵感悟
思维点拨:课文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读一读,品一品:
可以是最感人的句子
可以是最抒情的段落
可以是描写最细腻的一处
可以是用词最恰当的一句
教师先示范如何对文中优美语句作点评: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示了海伦坠入黑暗而沉寂的世界中的痛苦与无助)
师生共同总结:品味语言要抓关键词语和有关修辞方法
学生品读,教师适时点评,言之成理即可。
此环节设计的意图: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艺术性,通过品析、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七、读出问题,质疑讨论
教师启发诱导:读出问题,就是研究,质疑,追问,批判。
没有
读进去的人,是提不出问题的。
假如我看一本关于基因的书,一个问题都提不出来,这并不说明我读懂了。
提不出任何问题,恰恰证明我根本看不懂。
问题越多,恰恰证明你读懂了,因为你在用研究的眼光去读课文。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怎样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
2、语句的理解如:
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⑵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⑶文中关于“爱”的讨论,你觉得有道理么?你又是如何理解“爱的定义”的
如果学生没有提到这些问题,教师将拿出来跟学生交流探讨。
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平等中的首席”的地位。
例如对第一个问题的处理意见:先引导学生思考在沙利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是什么状况?到来后海伦又有哪些变化?让学生有感情的读出海伦对老师的感激敬爱之情,从而归纳出海轮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安妮·莎莉文:教育讲究艺术方法海伦·凯勒:好学的心
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坚毅的心
喜爱海伦情感丰富的心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要求学生能提出自己的
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也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中的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特征。
八、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海伦是个高度残疾的儿童,在沙利文的引领下却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从他们身上,你得到人生的那些启示呢?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也可以先说说自己从沙利文老师身上学到了要关心学生,讲究教育方法的体会等。
学生从沙利文身上,可以谈到要学一种爱心,并结合自身感受,仿写几句话:
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海伦·凯勒身上,学生可以谈到顽强的意志,强烈的求知欲望等。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的情感真正受到洗礼。
九、课堂小结
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
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
希望同学们也能关爱他人,让生命得到升华。
哑语“我爱你”结束。
十、布置作业
1、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更多关于残疾人成才的事迹,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2、莎莉文小姐认为:“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
”你也有许多关于爱的经历吧?写写看你心中的爱是怎样的呢?
十一、板书设计
用心爱心专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