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垄上双行种植技术模式及高产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作为进口量最多的作物之一,近5年进口依赖度为87.88%,大豆大量进口将带来产业安全风险。

受大环境的影响,当前大豆产业安全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大豆生产保供也受到前
所未有的重视。

大豆单产量低,农民种植大豆的收入不如其他的作物,导致我国大豆总产量少,东北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基地,栽培技术是取得高产的关键,本文主要研究大豆垄上种植技术模式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致力于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一、大豆垄上双行种植技术模式
大豆垄上种植技术是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中重要的栽培技术,农机农艺结合可增产10%~20%。

应用大豆双行播种机精量播种,在60~65cm垄上种植2小行大豆,小行间距10~12cm 的种植方式,穴距一般在18~20cm。

播种深度以镇压后3~5cm 为宜,播种、镇压要连续作业。

此项技术可使大豆植株在垄上均匀分布,便于田间管理,确保对水分、肥料吸收比较平衡,光照与通风环境比较均衡,创造一个高产的大豆田间群体结构。

二、大豆的生长习性
大豆属典型的高温短日照作物,对温度和日照长短反应敏感,同一种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生育期可能相差很大,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提早开花,生育期缩短;在低温长日照条件下,生育期延长。

种子在10~12℃开始发芽,以15~20℃最适,生长适温
20~25℃,开花结荚期适温20~28℃,低温下结荚延迟,低于14℃不能开花,温度过高植株则提前结束生长。

种子发芽要求较多成分,开花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在70%~80%。

大豆在开花前吸肥量不到总量15%,而开花结荚期占总吸肥量的80%以上。

三、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产量的高低,是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应考虑良种、良地、良法,三者需紧密结合,良种是基础,良地是条件,良法是调控的技术手段。

并从整地播种到最后的收获,中间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加强技术管理,为高产稳产提供有效保障。

1、播前准备
(1)选地和整地
选地:要求地块平整,保水保肥的地块。

避免重茬和迎茬地;也不宜选前茬是其它豆科作物的地块,与非豆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科学合理轮作,实行土地用养结合,促进各作物均衡增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整地:播种之前要进行整地。

整地前要对秸秆进行处理,秸秆主要是玉米秸秆,在东北地区,整地依季节分为秋整地和春整地2种方式。

有条件的可采取玉米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切实有效保护好东北黑土地。

延边地区结合区域及年际气候条件、耕作机具、规模化作业程度,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宜采取深翻与粉耙相结合培肥地力,也可将部分秸杆离田加工利用。

①秸秆深翻还田: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秸秆粉碎,长度10cm以下,利用大马力拖拉机(150kW以上)牵引栅栏式翻转犁将秸秆深翻入土,耕翻深度30~35cm,将秸秆深翻至20~30cm土层,通过耕翻,土壤熟化加速,有利于养分的充分利用,创造一定深度的疏松耕层。

然后进行旋耕耙地、起垄,使土壤达到待播状态。

②秸秆粉耙还田:收获后,对秸秆进行粉碎,均匀抛散在地面,重耙和轻耙各一次,将秸秆均匀耙入0~
15cm土层内,使土壤达到待播状态。

③非秸杆还田整地:灭茬、深松起垄,深度25cm,垄向直,垄体规范,深度均匀。

提倡秋整地,秋整地要完成翻、耙、耢等作业,并一次完成起垄(垄距60~65cm)、施肥及镇压作业,达到待播状态。

春整地要在第2年春天土壤冻融交替时,顶浆作业,完成深松、耙茬、旋耕等作业,并一次完成起垄(垄距60~65cm)、施肥、镇压,做到耙碎颗粒,平整细碎,上下虚实,达到播种状态。

顶浆期适耕情况下越早越好,顶浆打垄在4月20日前结束。

(2)品种选择及处理
①选用品种
优质品种是大豆高产的基础,整个延边州的小气候是多样的,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市场等条件,选择通过国审或省审定且丰产性好、抗性强的高蛋白或高油品种,避免跨区种植,不能以粮代种。

在吉林省大豆主推品种中成熟期适宜延边地区的品种如下:
早熟、极早熟品种(积温2000-2400℃):吉育259、吉农45、吉育202、吉育203、黑农48、雁育豆8号;中早熟品种(积温2400-2600℃):长密豆30、吉农38、吉育308、吉育47、吉育
303、吉育69、吉农71、九农43B、长农17、长农26、吉农35;中熟品种(积温2600-2800℃):长农39、吉农28、吉育86、长农35、吉育407、吉育441、吉农43、吉育403、长农45、九农26、吉大豆19号。

②种子处理
精选种子: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挑选粒大饱满、纯净优质的种子,去除病杂粒和破损粒等,纯度、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

大豆垄上双行种植技术模式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朴敬淑
3
--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播种前晒种2~3天,或播种前一周内对种子进行等离子处理。

种子包衣:种子包衣是防止病虫害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

依据前茬地块病虫害发生情况,播种前5~7天选取国家农药登记的大豆种衣剂进行规范包衣,阴干后装袋,防止阳光暴晒,杜绝白籽下地。

增强种子的生理机能和防治地下害虫和根腐病等病虫害的能力,提高保苗率。

2、适时播种
一般耕层5~10cm地温稳定通过10℃,抢墒播种,在延边地区,大豆播种最佳时期在4月末到5月初,应及时抢墒播种,先种易失墒的地块,后种墒情好的地块。

采用机械精量播种,做到播种、施肥、镇压等作业一次性完成,做到播种均匀、深浅一致,播种深度以镇压后3~5cm为宜。

种植过密,田间通风性、透光性低,并不利于大豆的生长;而播种过稀,株数没有那么多,产量也不会最大化。

本着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分枝多的品种宜稀、反之则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的原则,因地力、品种确定合理密植,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保齐苗、保匀苗,为夺取丰产奠定基础。

公顷适宜密度为25~30万株。

3、科学施肥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每生产相同数量的大豆籽粒,吸收的养分量与大豆品种特性、土壤肥力高低以及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

大豆通过根瘤固氮,一般可从大气中获取5~7.5kg∕亩,约为大豆需氮的40%~60%。

因此,每生产100kg大豆,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8.1~10.1kg,磷1.8~3.0kg,钾2.9~6.3kg。

大豆生长所需要的磷钾,土壤是无法完全提供的。

前茬种植玉米,施肥量均较大,大豆施肥可适量减少。

化肥的施用原则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要做到氮、磷、钾合理搭配,并补充硼钼等微肥,采用分层施肥法施入。

垄下分层深施肥,避免了同位烧苗,又可延缓化肥转化速度,显著提高化肥利用率。

即底肥施入化肥或专用肥量70%,施肥深度要达种下10~15cm,结合翻整地施入;播种时种肥施入剩余30%的化肥或专用肥量,施肥深度达种下4-5cm 处。

尿素50kg/公顷,磷酸二铵100~150kg/公顷,硫酸钾80~120kg/公顷。

如播种时种肥不能施入,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

4、田间管理
(1)封闭除草:提倡播后苗前化学除草。

墒情较好的地块提倡封闭除草,播种镇压后3~5天,选择晴朗无风天气的早晨或傍晚进行喷药。

公顷用90%乙草胺(禾耐斯)乳油1.5~2.2L+48%异噁草松(广灭灵)乳油0.8~1L,兑水300~500kg进行土壤喷雾;或公顷用90%乙草胺乳油2L+72%2.4D丁酯乳油0.7L+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500g,进行土壤喷雾;或公顷用24%烯草酮
0.53L+25%氟磺胺草醚1.05L+48%异噁草松0.38L进行土壤喷雾。

(2)苗后除草:土壤墒情差,或封闭除草效果不好时,可在大豆苗后2~3叶期,杂草2~4叶期,进行茎叶除草。

公顷用48%苯达松1.5~2.0L+5%精喹禾灵1.5~2.0L或48%苯达松1.5~2.0L+
10.8%高效盖草能1.2~1.5L进行茎叶喷雾。

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适当增加精喹禾灵或高效盖草能用量;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适当增加苯达松用量。

(3)缺苗补种:发现缺苗大豆80%拱土时,进行田间苗情调查,调查田间出苗率。

发现25cm以上长度内无拱土苗应扒土检查,缺苗严重及时补种。

(4)中耕除草:大豆植株封垄前做好三铲三趟。

搞好除草和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

第一遍铲趟,在幼苗长出一对单叶至第一片复叶展开时进行,不伤苗,松表土;第二遍铲趟,苗高
10cm左右进行,中耕深度12cm;第三遍铲趟,封垄前进行,要深铲深趟,培土达到第一复叶节,雨前拿起大垄。

(5)灌溉排水:大豆在生育期中,如果田间出现了干旱情况,要注意灌溉浇水,尤其是从开花到鼓粒阶段大豆需水量比较大,遇干旱,要及时灌溉,保证大豆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大豆耐涝性差,灌水渗湿田为原则,不要漫灌,遇到水涝,必须排水。

(6)促控调节:如大豆长势不好,在始花期每公顷用尿素
7kg+硼钼微复肥0.2kg+磷酸二氢钾1.5kg,兑水500kg叶面喷施;在始荚期,每公顷用尿素7kg,兑水500kg,叶面喷施,增花保荚;大豆生长过程中,防止大豆徒长现象,大豆营养只提供叶、茎生长,而结不出种子,降低大豆产量,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烯效唑、多效唑、丰收宝、矮壮素等药剂,叶面喷洒,以壮秆矮化、防止倒伏,为农民增加效益。

需要注意的是,见花了才能打控旺的,如果有些大豆虽然很高,但是还没开花不能打。

(7)防倒伏:大豆生育后期,遇风雨天气极易产生倒伏现象。

如倒伏严重,就及时采取人工绑扶的方法进行扶正。

倒伏3天内扶直效果最好,6~7天以后,由于扶直会造成根系二次伤害加剧,产量将有所降低,倒伏一周后不宜进行扶直。

5、病虫害防控
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多种病虫草害的影响,对它们的防治成效显著影响大豆的产量。

苗期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的植保方针,做到成本低、防效好。

化学防治务必把握好药量,以免用药过多发生药害。

同时注意对环境的污染。

(1)大豆蚜虫
症状: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使豆叶被害处叶绿素消失,形成鲜黄色的不规则的黄斑,而后黄斑逐渐扩大,并变成为褐色。

受害严重的植株,茎叶卷缩、发黄、植株变小,分支和结荚减少,从而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蚜虫的发生时期一般为6月中旬~7月中旬,当田间点片发生蚜虫并有5%~10%植株卷叶或百株蚜量达1500
4
--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头以上时应立即施药防治。

每公顷用5%来福灵乳油0.3L,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或10%吡虫啉300g,兑水400kg喷雾防治。

(2)大豆食心虫
症状:主要以幼虫蛀入豆荚内进行取食,被害豆粒形成虫孔、破瓣,严重时整个豆粒被吃光,致使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防治方法:药剂熏蒸法,8月初至中旬及时防治大豆食心虫。

公顷用80%敌敌畏乳油1.85~2.25kg,制成约600根毒棍,在田间每隔5条垅插一趟,棍约插在大豆植株的1/3处进行防治;如果错过了最佳时期还可以在卵孵化后,幼虫蛀荚前用药剂防治。

幼虫防治可以在成虫高峰期后5~7天内,用20%氯氰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

(3)大豆霜霉病
症状:危害幼苗、叶片和籽粒。

当幼苗第一对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后扩大半个叶片,有时整个发病变黄,多雨潮湿天气时,叶背面密生白色霉层,病斑常汇合成大的斑块,病叶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严格清除病粒,实行轮作。

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

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胶悬剂
5000倍液防治。

(4)大豆菌核病
症状:受病组织的内部和表面白色菌丝集结成团,以后造成茎秆腐烂,病部苍白色,内中空,并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易折断。

叶片被害时呈暗青色水渍状,腐烂,有时有絮状菌丝。

防治方法:实行3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秋季深翻,大豆封垄前及时中耕培土,注意排淤治涝;发病初期可用50%速克灵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但在发病后喷洒植株表面效果较差。

(5)大豆根腐病
症状:是主要的根部病害,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严重时干枯而死,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期由于根部病害,影响根瘤的生长和数量,造成地上部生育不良,病苗矮瘦,叶小而色淡,根部红褐色或黑褐色,严重时腐烂,造成秃根。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轮作;用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种子重量的1.5%剂量拌种。

苗期发病初期可选用恶霉灵、多菌灵、福美双及其复配药剂,比如甲霜灵+恶霉灵、福美双+恶霉灵等,灌根。

同时,应及时喷施如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促进病株新根的形成,增强植株的再生长能力;加强田间铲趟,提高地温,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以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根部发病部位的恢复生长。

(6)大豆胞囊线虫病
症状:被害植株发育不良,矮小,子叶和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植株矮化和黄萎,结荚少或不结荚,严重者全株死亡干枯而造成绝产的后果。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用10%的克百威种衣剂进行包衣防治;药剂防治选用5%涕灭威颗粒剂每公顷45~
60kg,播种时撒在沟内。

(7)大豆花叶病毒病
症状:主要症状为叶片驳花叶、粗糙皱缩、畸形卷缩、植株矮化。

顶端叶片变小,黄花后枯死,下部叶片浓绿,厚而脆。

防治方法:种衣剂包衣;发病初期用20%病毒A,500倍液喷雾防治或5%菌毒清400倍液,连续使用2次喷施,隔10天一次。

(8)大豆紫斑病
症状:主要侵害叶部,初始时产生紫斑色圆形小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至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茎秆染病形成长条状或梭形红褐色斑,严重的整个茎秆变成黑紫色;豆粒则形成紫色斑。

防治方法:选育抗病品种,收获及时深翻。

开花后期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

6、机械收获
机械化收获化收割时间要求严格,收获的过早,籽粒尚未成熟,百粒重下降,产量降低;收获过晚,大豆失水过多,会在田间炸荚掉粒。

最佳时期为完熟期进行,叶片全部落净、豆荚变色、豆粒归圆,不仅呈现出现品种固有光泽,而且很硬。

生产上一般收获较晚,损失很大。

机械收获时,损失率≤1%,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

尽量选择在晴天时进行收割,收获后及时晾晒,
防霉变,并注意防治鼠害。

(作者单位:133001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5
--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