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
【摘要】目的探析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
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70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检查与治疗,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
结果经超声内镜检查后,有68例被诊断为直肠内分泌肿瘤,诊断准确率是97.14% ;与病理诊断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
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三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住院时间方面,三组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
结论超声内镜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其有助于诊断准确率提高,而且根据检查结果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能够尽可能的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超声
中图分类号:R735.37 文献标识码:A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异质性肿瘤,其来自神经内分泌细胞与肽能神经元,该肿瘤生长速度较慢,且可能发生病变,对于全身任意系统均可能发生,发生率较高的位置是胃肠道。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大部分发生在直肠,所以均被称为类癌[1]。
2010年,重新命名为神经内分泌肿瘤。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初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以往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方法。
在消化内镜技术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提高。
因而,本次研究针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采取内镜诊断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抽选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70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中有37 例男,33 例;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28 岁与76 岁(46.52±3.14)岁。
70 例患者中,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27 例,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20 例,采取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物剥离术18 例,其他5 例未采取手术治疗。
1.2 方法
1.2.1 超声内镜检查
超声内镜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频率,其可以将病变来源和管墙壁的层次清楚的显示出来,而且能够对黏膜下病变的性质、周围状况、浸润深度和大小等状况进行判断。
1.2.2 内镜下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首先,了解病变范围,同时采用电刀标记病灶边缘,向黏膜下注射亚甲蓝注射液,沿着标记电切,将瘤体慢慢依次切除,直至全部切除瘤体,利用钛夹夹闭创面。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首先,了解病变位置,然后将盐水注入到病变根部,发现抬举证后,利用圈套器慢慢切除,必要时,利用钛夹夹闭创面。
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物剥离术(STER):首先,通过高频电凝刀标记病变,然后向黏膜下注射亚+加蓝注射液,抬举病灶,在病灶患病位置的侧方作切口,长度约0.5cm,黏膜切开后,由切口位置采用电刀分离黏膜下层,使其呈隧道,然后依次分离到瘤体位置,并将瘤体与周围组织分开,然后全面切除。
瘤体
分离和切除期间,结合电凝止血,并对隧道进行清理,术后,采用金属钛夹将隧道全部封闭,并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分析诊断结果并对比治疗指标,治疗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花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均应用SPSS20.0 软件,(x s )表示计量资料,以t 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 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经超声内镜检查后,有68 例被诊断为直肠内分泌肿瘤,诊断准确率是97.14% ;与病理诊断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
2.2 治疗指标比较
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三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住院时间方面,三组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低恶性病变疾病,对于全身任意位置均可能发病,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特别是男性,主要发生在中低位直肠段,由于大部分无显著临床症状,使得患者并未关注
该病[2]。
特别是出现便血和肛周不适的患者,极易被诊断为痔疮或者混合痔,使得治疗最佳时间被延误。
近年,在影像学、消化内镜、病理诊断等检查技术日益提高的背景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检出率越来越高。
临床上,无症状患者往往是在体检时被发现,其次是腹痛腹胀、大便习惯变化者。
但是便血和肛周不适也具有一定比例,所以在出现疑似症状后,首先需要实施肠镜检查,尽可能的降低外科手术率。
到现在为止,电子结肠镜和直肠指检等是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筛查常用方法。
经过常规内镜检查,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往往表现为色黄、表面光滑、黄白或者微黄的黏膜下隆起病变。
据有关资料显示[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超声内镜检查后,有68 例被诊断为直肠内分泌肿瘤,诊断准确率是97.14% ;与病理诊断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
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三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住院时间方面,三组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
总之,超声内镜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其有助于诊断准确率提高,而且根据检查结果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能够尽可能的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玛丽热·依玛木, 古丽巴哈尔·司马义, 张志强, 等 .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J]. 中国内镜杂志, 2020, v.26(3):37-43.
[2] 张昱, 郭强 .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诊治进展[J]. 世界华人
消化杂志, 2018, 26(16):957-963.
[3] 吴子健, 周明瑶, 郑朝旭, 等 .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治
疗研究进展[J]. 中华肿瘤杂志, 2020, 42(6):438-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