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课文主题思想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6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解析+随堂练习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6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解析+随堂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31c2c0ce2bd960591c67714.png)
多音字
[称]辨读:chèn(匀称)chēnɡ(称号)
运用:班长很称( chèn)职,得到了同学们 的一致称( chēnɡ )赞。
[闷]辨读:mèn(烦闷)mēn(闷热)
运用:这闷(mēn )热的天气,让我心里十分 烦闷( mèn )。
猝然(cù rán):突然;出乎意料。 容光焕发(rónɡ ɡuānɡ huàn fā):脸上光彩四射。 致意(zhì yì):表示问候之意。 无与伦比(wú yǔ lún bǐ):没有能比得上的。 深思熟虑(shēn sī shú lǜ):深入细致地考虑。 有朝一日(yǒu zhāo yí rì):将来有一天。 继往开来(jì wǎnɡ kāi lái):继承前人的事业,并 为将来开辟道路。
本文分为3层: 第一层(1—2段)赞美体育的力和美; 第二层(3—6段)赞美体育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第三层(7—9段)赞颂体育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
课文结构
颂:力与美 正义 勇气
体育 颂
颂:精神内涵正义
荣誉 乐趣
精神 伟大
颂: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熟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本文以昂扬的笔调,从体育的力与美 、精神内涵以及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 促进作用方面,饱含深情地歌颂了体育 所蕴含的伟大精神。刚毅—— 蛮干——尊重—— 侮辱致意
致敬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传达某种心意”的意思。不 同的是 ,“致意”表示问候之意 ;“ 致敬”表示敬意或表示 向人敬礼。 例: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群众挥手( 致意 )。
我们应该向抗震救灾的英雄子弟兵( 致敬 )。
整体感知
本文可以分为几层?写出每层的段落并概 括大意。
字词整合
bǐ
鄙
yù
字义:①粗俗,低下;②边远的地方;③轻视 ,看不起;④谦辞,用于自称。 组词:(鄙薄)(鄙视)(鄙弃) 辨字:部(部分)(部队)(部门) 造句:我非常鄙视那些道德败坏的人。 字义:①名誉;②称赞。 组词:(名誉)(声誉)(荣誉)(誉满中外) 辨字:誊(誊写)(誊清)(誊录) 造句:“中国石”赢得了“最美宝石”的盛誉。
2021小学语文六年级全册(上下册)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归纳汇总(含课文目录)
![2021小学语文六年级全册(上下册)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归纳汇总(含课文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fd0d38f1ff00bed5b8f31dc4.png)
小学语文六年级全册(上下册)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归纳汇总上册目录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各课中心思想总结第一单元1《草原》1. 《草原》这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龙须沟》、《猫》、《四世同堂》等,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2. 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围绕一个“美”字,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们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2《丁香结》1. 《丁香结》一文的作者是宗璞,代表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这篇散文分别从视觉和嗅觉描写了丁香花生长环境、开放态势、形状、颜色、气味五个方面的特点。
2. “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化解不了的烦恼、愁怨。
文章告诉我们生活中总有许多烦恼,要学会用乐观、豁达的态度生活。
3.“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
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从容、豁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1. 《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多写田园山水,世称孟襄阳,和王维并称为“王孟”。
“宿”的意思是住宿,“宿建德江”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事由,描写了诗人旅途中夜泊江上所见的江边夜景,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移舟:划动小船。
烟渚:烟雾中水中的陆地。
诗意: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黄昏时分新愁又涌上我的心头。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原野。
旷:空旷。
诗意: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沉。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ec6e929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0.png)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一、课文原文秋霜多恨雁南飞,破屋无人见夜灯。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二、课文译文秋天的初霜使北飞的大雁感到不愉快,破旧的房屋里没有人,夜晚的灯光也无法传递。
我住在长江的上游,你住在下游。
日复一日地想念你,却总是无法相见,只有喝着长江的清水寄托思念。
这条江水何时才能流完?这份思念又何时才能了结?我只希望你的心与我的心一样,不会辜负彼此的思念之情。
三、生词注释1.雁南飞:南方飞向北方的大雁。
2.破屋:残缺不全的房屋。
3.夜灯:夜晚照明的灯光。
4.长江:中国第一大河,流经东、中、西部地区。
5.相思:情人间思念之情。
四、课文分析1. 词语解析1.“南飞”中的“南”表示方向,与“北方”相对,后面的“飞”表示行动。
2.“破屋”中的“破”表示残旧、损坏。
3.“长江”中的“长”表示河流的长大或指整个流域,与将河水连成一片之意。
4.“相思”中的“思”表示思念,表示情人之间的思念之情。
2. 主旨思考本课文主题为爱情,表现了作者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述雁南飞和破屋无人的景象,体现情感的孤独和失望;通过描绘长江的壮丽和流水的永恒,展现永恒之爱和长久的怀念。
最后劝慰恋人要有共同思念之情,希望恋人们的心灵相通,朝着共同目标前进。
五、课堂练习1.“秋霜多恨雁南飞,破屋无人见夜灯”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绪?表达了孤独和失望之情。
2.在课文中,“长江头”是指哪里?长江上游。
3.“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中,“定”字的意思是什么?不会。
六、课后作业1.阅读其他的词文作品,思考它们的主题和情感表现。
2.写一篇与课文相关的作文,表述个人感受与理解。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91ce48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7.png)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教材内容涵盖了语文知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常用的汉字,具备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内容包括课文、语文天地、附录三个部分。
课文是主要教学内容,共分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选编课文。
语文天地包括字词句、阅读、表达、综合活动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词语表等辅助学习资料。
四、教材结构与特点1.结构清晰:本册教材结构清晰,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有明确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2.内容丰富:教材内容涵盖了语文知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注重实践:教材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写作训练、口语交际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4.引导探究: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5.兼顾多种文体:教材选编了多种文体的课文,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五、教材重难点1.重点:本册教材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难点:本册教材的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6258b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d.png)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精选了一系列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的课文。
教材内容涵盖了文学作品、文言文、非连续性文本等多个领域,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听说、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
具体要求包括: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听说读写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主要放在课文的深入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上,包括对文本的分析、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有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深入体会文本内涵,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四、课文分析与解读教材中的课文篇目丰富多样,既有经典名篇,也有反映当代社会的新作。
在课文分析与解读方面,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练习设计与指导教材中的练习设计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有效的练习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拓展资源与链接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拓展资源和链接,包括相关的文学作品推荐、文化背景介绍、作者生平事迹等。
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探究,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七、教学评价与建议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建议教师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成绩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教材特点与反思本册教材具有选文精美、编排合理、注重实践等特点。
同时,教材也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39e9f72f195f312b3069a5eb.png)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设计宛城区瓦店镇荀营小学翟明珠教材分析:《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决心完成父亲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电影中见过.学习本篇课文,要让学生真正体会本课的主旨--和平的意义,教师必须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翔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让学生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进而从内心深处发出和平的呼唤。
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
3。
深入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把握文中雷棣成长经历中的五件事,体会雷棣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企盼世界和平的愿望;难点是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
生搜集有关和平的资料,预习课文.2.师制作课件。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战争带来灾害的画面。
2.学生谈观后的感受.3。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看一个孩子为世界的和平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板书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课之始,我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的语言,借助情景视频,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二、读题质疑,读文感知1。
“企盼”是什么意思?读题,自主质疑。
2。
梳理归纳问题:为何要企盼世界和平?怎样用具体行动实现这一夙愿?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出示课件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4.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中心思想归纳总结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中心思想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727cb0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b.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中心思想归纳总结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中心思想总结1、《北京的春节》作者是XXX,原名XXX,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再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隆重、温馨和美好,反映了老百姓过年高兴的心情。
展示了中国节日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2、《腊八粥》作者XXX,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原名XXX。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
其中重点写了八儿等待母亲熬粥的情景,通过八儿和母亲的对话,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以及喝粥时的满足。
字里行间展现出作者对于普通百姓的无比热爱,对于家庭亲情的无比眷恋。
3、《寒食》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翊,诗的前两句写寒食节长安城的白天之景,后两句写入夜时分宫廷寒食节的景象,讽刺了封建统治者滥用特权现象。
迢迢牵牛星》作者是宋朝诗人XXX。
这首诗描述了XXX 与XXX被XXX隔断而不能相见的民间故事。
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气息,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人间别离之苦。
《十五夜望月》作者是唐朝诗人XXX。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中秋月色的美景,后两句写望月怀人的心情,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表达了诗人中秋望月而思念亲人的情感。
4《藏戏》作者是XXX。
这篇文章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和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藏戏独特的魅力以及藏戏带给人们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艺术享受。
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作者是英国作家XXX。
本文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
“梗概”按照时间顺序写了XXX“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等情节。
“节选”写的是XXX来到荒岛的生活情况和面对现实的思索。
这两部分表现了XXX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不怕困难、机智坚强、乐观向上、充满智慧的特点。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主要内容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c00497c55270722192ef774.png)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背诵资料单元内容简析1、第一单元《美猴王》写了群猴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美猴王勇敢、机智、快乐以及他集天地精气于一身的灵气。
《爸爸带我去爬树》课文开门见山,详细描写两次爬树的经历,情感轨迹由向往到猜测,由紧张到舒畅,带动读者与作者一同亲历一次亲近自然的快乐之旅。
古诗《四时田园杂兴》第二首诗写“蜻蜓蛱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
本诗色彩明快,动静结合,画面感强烈。
“童孙未解供耕织”一句的“解”是“懂得”的意思,又比如,“惟有蜻蜓蛱蝶飞”中“惟”是竖心旁的,它所渲染的气氛是宁静的。
《养花》老舍先生借记叙养花的小事,抒发自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其趣在于感受花草成长之乐,获得培育知识之乐,享受脑体结合的身体之乐,沉浸“秉烛夜游”的分享之乐。
这些乐趣中蕴含着与生命同在的快乐。
冰心的《山中杂记》,作者以女性娴静的笔触,表现博爱境界。
重点写小鸟一家相亲相爱。
2、第二单元《长城赞》是一幅对联。
《索桥的故事》是巴金的一篇散文。
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作者对“更好、更美”的东西的赞美,表达了他对“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的敬意。
顾工的现代诗歌《我站在铁索桥上》结合时代背景,表现红军战士大无畏精神。
作者站在铁索桥上,想到红军飞夺泸定桥。
《白鹤梁的沉浮》文章语言精练生动,成语(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相提并论、夜以继日、生生不息)特别多,勾画积累。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一篇小标题式的简洁的说明文。
3、第三单元《可爱的中国》写了方志敏同志强烈的赤子情怀和远大抱负从文中我们感受到了祖国母亲的悲哀,体会到了作者内心的愧疚以及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渴望与信心,因而作者要强烈号召全国民众为祖国的独立解放而斗争。
《古诗二首》(《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一个豪迈,一个细腻,同是七言绝句,都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珍重朋友的深厚感情。
同是描述友人依依惜别的场面,前一首侧重“我”对朋友的劝慰和激励,而后一首则侧重作者内心对朋友的不舍与担忧。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76677db192e45361166f53e.png)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中心思想1。
《养花》:本文作者通过写自己的养花经历,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2。
《山中杂记》:本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的生活情景,写出了他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乐趣,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长城赞》:本文通过描绘长城起伏奔腾、气势磅礴的雄姿,赞美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抒发了作者浓厚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4.《索桥的故事》:本文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了对民间百姓善良、淳朴的爱心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造福百姓的人的敬意。
5.《我站在铁索桥上》:本诗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从而激起我们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6。
《你,浪花的一滴水》:本文以歌颂雷锋为主题,抒发了作者对雷锋的怀念和敬仰之情.7.《金色的鱼钩》:本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8.《白衣天使》:本文是一篇介绍南丁格尔的人物传记,通过讲述南丁格尔为护理学一生创下的伟大功绩,表达了作者对执着坚毅、无私无畏、用爱心和恒心为伤者带去福音的白衣天使的敬佩之情。
9.《野草》:本文通过写植物种子神奇的力量,赞颂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比喻人们要有顽强的意志,鼓励人们克服阻力,奋发向上、勇于斗争.10。
《琥珀》: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也是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他在科学上的价值。
11. 《矛与盾》: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为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告诉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12. 《鹬蚌相争》:本文讲述了鹬蚌互相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翁从中得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的互相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7592f7ba0d4a7302763a9f.png)
第一单元高尚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共五篇课文,其中有两篇是拓展阅读课文。
这五篇课文中,有伟人的故事,有凡人的故事;有渔夫的故事;有现代人的故事,还有古人的故事,即包容了中外的无限地域,又涉及了古今的广袤空间,这些人所处的时间不同,身份有别,但是他们身上的美德却同样令人感动。
本单元所设的这五篇课文,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诠释“品德修养“和高尚情怀”的深邃内涵。
三篇讲读课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们不了解建国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的情况,穷人的生活背景,看林人的生活境况,自然也就很难深刻理解总理的高尚;深刻体味桑娜、渔夫作为穷人的典型,穷人的善良;看林人奉献精神的伟大以及高尚以及在今天要树立八荣八耻道德观的时代意义。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在知识上: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
并通过人物形象地描写理解高尚的含义。
(不分地位、身份、职业、条件、环境等所表现的道德水平高的情操;有意义的,不是低级趣味的)。
在能力上: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在写作中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进行细节描写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学习选择小事例以小见大突出人物形象。
在情感上:激发学生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学习、尊重并成为善良诚实的劳动者。
三、本单元重难点能用简练的语言正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
四、本单元在教学中应注意1.课前要学生充分了解时代背景,以使学生对文章深入了解,同时教师要充分为学生理解文章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从而建构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升华学生做人的情感。
2.课外资料的使用: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可以出示总理一天的工作日程的安排;柯岩赞美总理的诗《周总理,你在哪里?》;老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些对于学生建构人物的高尚都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最好在学生谈感受时使用,而不要成为一个单独的环节,以影响整体文章的理解,课外资料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六年级语文下册各课中心思想总结
![六年级语文下册各课中心思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edeb38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7.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各课中心思想总结六年级语文下册包含了多个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中心思想。
下面将对六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
《杨红樱的梦》是一篇以励志为主题的课文。
主人公杨红樱是一个立志成为科学家的女孩,通过她的努力和毅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课文通过杨红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梦想,有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航天员刘伯仁》是一篇以航天精神为主题的课文。
课文讲述了刘伯仁航天员的事迹,通过他的奋斗和坚持,我们了解到航天员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明白到只有通过不断锻炼和努力,才能够成为一名航天员。
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奋斗和坚持不懈,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祝福》是一篇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的课文。
在课文中,作者通过对自己的妈妈的描写和祝福,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的感激和爱。
课文中的中心思想是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温床,我们应该珍惜和感恩家人的关爱。
《孩子们的夏天》是一篇以友情为主题的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暑假里的邻里友情故事,在孩子们的相互帮助下,解决了各种问题,并度过了一个充实而快乐的暑假。
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友情的重要性,只要我们真心对待朋友,相互帮助,我们就能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妈妈的心声》是一篇以母爱为主题的课文。
通过课文中妈妈的思考和对孩子们的期待,我们了解到母爱是无私奉献的,是伟大而高贵的。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母亲的爱是伟大而无私的,我们应该珍惜和感激妈妈的爱。
《智慧的源泉》是一篇以智慧为主题的课文。
通过课文中鲁迅对庄子故事的解读,告诉我们智慧来自于对真理的追求和思考。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智慧是我们通过思考和体验而获得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智慧。
《苗钟山的奇遇》是一篇以探险冒险精神为主题的课文。
通过课文中苗钟山对解救同伴的勇敢行动,我们了解到冒险精神需要有胆识和勇气,并且只有在面对困难时,我们才能真正展现出自己的勇敢和坚强。
六年级上册语文各课主旨
![六年级上册语文各课主旨](https://img.taocdn.com/s3/m/fae7899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8.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各课主旨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了对丁香的喜爱,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
诗人通过描写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的孤寂、愁闷之情。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展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描绘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图,表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本文借花写出了一种神韵和品格,表面上是写花,实际上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鲁迅先生和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六年级语文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六年级语文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657c10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b.png)
六年级语文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在六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众多丰富多彩的课文,每一篇都蕴含着独特而深刻的主题思想。
这些主题思想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还能够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我们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首先,许多课文强调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
比如《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老支书在洪水肆虐时,为了让村民们安全撤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老支书在生死关头展现出的无私奉献和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这种善良和勇敢的品质,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追求和传承的。
其次,不少课文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
像《穷人》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桑娜和渔夫在自己生活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仍然毫不犹豫地收养了邻居家的两个孩子,展现了穷人之间的互助友爱,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也让我们懂得要关心他人,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再有,一些课文传递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例如《草原》一文,生动地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也让我们意识到要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
同时,还有课文激励我们要有梦想和追求。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少年周恩来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这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为实现它们而努力奋斗。
另外,部分课文教导我们要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
《桂花雨》中,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与家人一起摇桂花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它让我们明白亲情的珍贵,要懂得珍惜身边的亲人。
此外,一些课文还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比如《文言文二则》,让我们了解了古代名人的智慧和精神,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促使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将其发扬光大。
总之,六年级语文课文的主题思想涵盖了人性、社会、自然、梦想、情感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六年级上册语文主题概括
![六年级上册语文主题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0ea9c67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e.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主题概括
六年级上册语文主题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这个主题主要通过文学作品、课文和
阅读材料来探讨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和价值。
学生将了解中
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如孝道、礼仪、节日等,并思考如何将传
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2. 文学鉴赏与阅读能力,这个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
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学生将学会分析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并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语言文字表达,这个主题主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的培养。
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正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包括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和写作结构等方面的训练。
4. 科学知识与阅读,这个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和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科普文章和科学实验,学生将了解一些基础
的科学原理和现象,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5. 社会生活与人际关系,这个主题主要关注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人际关系。
通过课文和阅读材料,学生将了解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六年级上册语文主题涵盖了传统文化、文学鉴赏、语言文字表达、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9364b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f.png)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编排特点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材编排体现了科学性与系统性的结合。
教材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安排内容。
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进行编排,有助于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
同时,教材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层次性,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巩固和拓展知识。
二、单元主题词该套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词,如“家国情怀”、“自然之美”等。
这些主题词不仅概括了单元的核心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教师可以围绕这些主题词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课文内容与特点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经典文学作品,也有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文章。
这些课文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教材中的课文还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四、思考与练习题教材在每篇课文后都设计了一系列思考与练习题。
这些题目既有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与理解,也有对语言运用的实践与探究。
通过完成这些题目,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小资料与拓展教材中穿插了一些小资料和拓展内容,如作者介绍、背景知识、文学常识等。
这些小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小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综合活动设计教材在每个单元末尾都设计了综合活动,包括口语交际、写作练习、阅读分享等。
这些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七、语文素养培养该套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通过丰富的课文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计划(3篇)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计划(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4fe71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9.png)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____人,其中男生____人。
学生多为外地生,来源广,素质不一,基础参差不齐。
总体上看,学生上学期期末成绩有所上升。
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压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一个积极端正的心态来面对。
三、教材分析1、内容和编排: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____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2、教材的主要特点:(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六)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3、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改革中要求重视课堂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
在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
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奉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夜的工作》作者何其芳,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
《穷人》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有《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而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穷人的高尚品质。
文章中运用多种形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直接描写法、幻觉描写法、景物衬托法,表现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白桦林的低语》刘心武,当代作家。
白桦林是守林人的象征。
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经年累月,默默奉献,甘做牺牲的伟大精神。
《杨震暮夜却金》范晔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高度赞扬呢他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
《丑石》贾平凹当代作家。
抒发作者对那种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东施效颦》选自《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庄子》收入庄周及其弟子的作品。
通过东施盲目效仿西施病态,反增丑态的故事,告诉人们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楚王好细腰》选自《墨子》,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子学派的创始人。
通过达官显贵们束腰以求楚王宠信的丑陋举止,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耻下场。
官居高位的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对下面的影响很大,如果提倡不健康的东西,就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做一个最好的你》本文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自信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并告诉我们如何树立自信心,从容面对生活。
《长江之歌》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
真切的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三峡之秋》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
《体育颂》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顾拜旦于1912年第5届奥运会在瑞典斯德歌尔摩举行时,用笔名发表的一篇优美动听的散文诗。
讴歌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高度评价了奥林匹克运动在现代社会文明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也讽刺和批判了奥林匹克运动中的种种弊端,其主导思想是“体育就是和平”。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记叙了女排队长孙晋芳的事迹,赞美了她刻苦训练,勇于拼搏的精神及率直、聪慧、胸怀宽广的个性。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故事,运用对比的手法,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如果三心二意就会学无所成的道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生于浙江绍兴著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多部作品,都收在《鲁迅全集》。
本文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无比热爱与敬仰之情。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
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
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花脸》作家冯骥才,当代作家、学者。
著有《神鞭》《雕花烟斗》等小说,对美术、音乐、民俗也很有研究。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记叙了中国男孩雷棣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决心完成父亲为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
《黑孩子罗伯特》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体现出了罗伯特纯真善良、宽容豁达、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心灵,表达了渴望种族平等的良好愿望。
《别挤啦》作者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以及中、短篇小说和诗歌等。
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力,劝戒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
《瑞恩的井》瑞恩的爱心、决心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个人。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出塞》的体裁是边塞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
《夜莺之歌》写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夜莺”把一股德寇引进游击队的埋伏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前苏联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狼牙山五壮士》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
2、岁寒三友是指竹、松、梅。
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扬州八怪是指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鲜、汪士慎。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
《墨竹图题诗》作者郑燮,自克柔,号板桥,清朝诗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已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体裁是古体诗,作者李方膺,清朝诗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善画梅。
这首诗作者借苍松与怪石,表达了自己不屈不挠耿直廉洁的铮铮男儿的品格。
《墨梅图题诗》作者王冕,元朝的诗人、画家、书法家。
这首诗作者借物言志,表现出诗人卓而不群的坚强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