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长丰县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长丰县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蹊跷(qiāo)婀娜(nuó)憎恶(zènɡ)
B . 熟稔(rěn)希冀(jì)擅自(shàn)
C . 晨曦(xī)涅槃(bán)东隅(yú)
D . 坎坷(kě)鸟瞰(kǎn)抖擞(sǒu)
2. (2分)理解句中划线词语,完成题目。

(1)下列与“顾野有麦场”中的“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B .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 . 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2)下列与“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句中“止”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B . 技止此耳
C .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下列与“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中的“顷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少时,一狼径去
B . 俄而百千人大呼
C . 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3. (2分) (2017七上·浦东期中) 阅读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 首联点明了作者被贬之地,以及遭贬的时间。

B . 颔联用向秀和王质的典故表达遭贬二十三年人事全非的感慨。

C . 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尽显惆怅沉郁之情。

D . 尾联点明酬答题意,表现出作者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
4. (5分) (2020七上·文水期末)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篆书、隶书、楷书、草
书、行书等不同字体。

请赏读下面的这幅书法作品,说出其字体,并将上联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9分)
5. (9分) (2016九下·荣成期中) 根据提示填写句子
①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

③_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

④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

⑤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⑥气蒸云梦泽,________。

⑦柳永《蝶恋花》中表达了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坚毅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3分)
6. (3分)(2020·九台模拟)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

闻名xiá迩的绝妙诗词,交汇成中国古典文化的美妙乐章。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诗词相伴,再枯燥的风景也会清风徐徐,。

读《渔家傲·秋思》,仿佛看到了层峦叠zhàng,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城紧闭;读《江城子·密州出猎》,眼前呈现出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词人一身猎装,气宇轩扬;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随词人在这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追忆沙场生涯【A】读《满江红》,感慨词人突破家庭束缚,立志挽救国家民族危亡,追求妇女独立与解放的革命精神。

让我们一起诵读古诗词吧,jí取古代思想与文化的精髓,弘扬民族文化。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闻名xiá________迩层峦叠zhàng________ jí________取
(2)文中【A】处的标点符号应为:________
(3) .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

再枯燥的风景也会清风徐徐,________。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
7. (5分) (2019九上·兴平月考) 名著导读: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是出自________(作者)的诗歌《________》,你还读过他的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2分)
8. (6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底线原本是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

如今,“底线”一词开始在媒体上频频露面,如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人格底线、职业底线等等。

可见,这里所谓“底线”是一个伦理学术语,是指人无论何种原因处于怎样的境遇中,都需要遵守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②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

③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

帮别人垫钱买彩票,中大奖后分文不取的赵书兵;抱起血泊中的小悦悦,向周围人呼救的陈贤妹;哥哥遭遇车祸身亡,作为弟弟仍不忘把工资发给工人兄弟们的孙东林……他们是普通人,也只是做了一些“很普通”的事,然而,依靠最基本的道德良心作出的选择却使他们于平凡中彰显了人格的光辉,这光辉来自于他们的那种对于做人底线的坚守。

④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

【甲】对于宁赴清流、投身汨罗江的屈原而言,以身殉国是他至死捍卫的心灵底线;【乙】对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而言,保持自身操守是他心灵的底线;【丙】对于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而言,捍卫民族尊严是他心中至死不变的底线。

因为有着这份坚守,他们才做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即使生命逝去,也为后人所敬仰。

⑤相反,没有了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官员就会贪赃枉法,警察就会刑讯逼供,法官就会草菅人命……这种“恶的蔓延”,会侵蚀社会的道德良知,甚至颠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⑥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卖朋友,不丧天良。

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中华文明却得以延续。

只要每个公民、每个行业都坚守底线、为善去恶,我们的社会就能构筑起更为坚实的道德基础,焕发出更有底气的道德自信。

(1)阅读文章②-⑤段,梳理论证过程并填空。

提出中心论点:① ②
正面论证: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
反面论证:③
(2)请选出第④段中使用不恰当的论据并说明原因?
答:不恰当的论据是,(填序号即可)原因
9. (10分)(2016·靖江模拟) 阅读木铃的《冬夜里来一碗汤牛肉》,完成下列各题。

①堂妹小樱和我一起下夜班回家,她一直嚷嚷太冷了,都被冻成核桃了。

二叔洗了几根蒜,细细密密地切成了碎末,打开砂锅,把蒜碎撒进去,牛肉汤的浓香被蒜的清香一拨,边上的俩“核桃”胃口全醒了。

②二叔是我们农场的土厨子,当年还是大集体的时候也曾风光过。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农场还没完全实现机械化,耕作主要依靠水牛。

在那个边搞运动边生产且产量极低的时代,农场除了完成上交国家的粮食指标,还要填饱场里百余口人的肚子,牛是我们的大功臣。

③牛跟人一样,会老。

老牛跟老人一样,寒冷的冬天是它们的一道坎。

牛在熬不过去的日子里是悲苦的,人却是兴奋的。

场长让人在牛咽气之前将它宰杀掉,顿时,农场跟过节似的,争相传说宰牛的喜讯。

农场最大的一口锅被吊在晒谷场上,周围早有人用砖垒砌了一个大灶台,有人搬炭有人生火,二叔把牛肉块丢进大锅中,还有半盆一劈为二的姜块。

巨大的锅盖将一锅美食遮挡起来,但是它盖不住喜悦,人们使劲嗅着鼻子,笑容像花儿一样盛开着。

④白天人们要干活,牛肉都是晚上做。

二叔说,得熬四个小时以上。

在这等待的四个多小时里,二叔可没闲着,他细细密密地切着青蒜,拿出大袋的盐和胡椒粉出来备用。

灶台边上是各家的盆、碗、瓷缸子,二叔抓起青蒜碎,挨个器皿撒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二叔的手上,那样的夜晚,二叔是一个明星。

⑤记得童年时有好几次半夜里被叫醒,窗外北风呼号,有树枝折断的声音,有飞沙打在玻璃上的声音。

我迷迷糊糊半睁着眼睛,母亲飞快地拉我坐起来,给我披上棉袄,然后端起碗,夹一块牛肉塞进我的嘴巴里,那个香啊,这边还没来得及细细回味,一勺汤又灌进嘴巴里。

寒冷的冬夜里,一碗汤牛肉的味道美好到让人沉醉。

⑥堂妹小樱比我小一岁,奇怪的是,她每次都能精气神十足地等到牛肉熟了。

还有一件事情让她比我更开心,那就是给我们带来巨大喜悦的汤牛肉是她爹做的。

小樱说,大人都不吃牛肉。

我大惊,为什么?小樱巨智慧地说,牛帮大人们干活,他们不忍心吃。

⑦后来,农场里的拖拉机不断增多,牛渐渐退出了农耕的舞台。

到了九十年代,农场里一头牛都没有了,听说全卖了。

⑧后来的农场日渐富裕,时不时换来山东的牛肉分给各家各户。

在分牛肉的日子里,农场到处弥漫着汤牛肉的味道,那味道像是祭祀一样深刻在人们虔诚的味觉里。

大人们也可以敞开肚皮享受汤牛肉的美味了,除了二叔。

⑨农场搞大锅饭,需要一个不贪嘴的人做厨子。

那时人们大都实诚,对比一下良心,觉得不大能管得住嘴巴的人不敢要求做厨子。

二叔见没有人肯当,便自告奋勇站出来,在众人面前保证自己不贪吃。

既然做过保证了,说到就要做到,时间久了,粗茶淡饭竟成习惯,这就是二叔对职业的交代。

⑩二叔这辈人,活得太累了。

⑪后来我一个人背井离乡在异地工作,冬天是最难熬的季节,一挨冻就想家。

一年后小樱来投奔我,不久二叔来照顾我和小樱,我父母在家照顾年迈的奶奶。

跟我们不一样的是,二叔越冷越精神,买二三斤牛腩肉回家慢慢炖着,等我和小樱冻得上牙磕着下牙回到家,空气里都是牛肉汤锅的温暖味道。

⑫二叔盛出两碗汤牛肉,浓白的汤上漂着青绿的蒜碎,特别诱人。

他坐在一边看着我们吃,好像比我们更幸福。

我希望二叔也能品尝到我们的幸福滋味,再说现在都退休了,不吃不喝证明给谁看呢?二叔羞赧地说,那么,我喝口汤吧。

⑬这个冬季,好像不那么冷了。

(2015年12月02日《北京青年报》,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第②﹣⑩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第①段中运用动作描写,细致地描写了二叔为我和堂妹精心地制作牛肉汤的场景。

B . 第⑧段中“大人们也可以敞开肚皮享受汤牛肉的美味了,除了二叔。

”二叔没有敞开肚皮享受牛肉的美味,是因为二叔喜欢粗茶淡饭,不习惯吃牛肉。

C . 第⑩段中,“二叔这辈人,活得太累了。

”“累”字表现出二叔对自己承诺的坚守。

D . 第⑫段“他坐在一边看着我们吃,好像比我们更幸福。

我希望二叔也能品尝到我们的幸福滋味”,句中的两个“幸福”的含义并不相同。

(3)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①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的理解。

跟我们不一样的是,二叔越冷越精神。

②简要分析第⑬段中划线句的含义。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吴敬梓《范进中举》
请简要分析本文第③段中的划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在写法、内容及其作用上的异同。

顿时,农场跟过节似的,争相传说宰牛的喜讯。

农场最大的一口锅被吊在晒谷场上,周围早有人用砖垒砌了一个大灶台,有人搬炭有人生火。

10. (6分) (2017八上·莒县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③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④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⑤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⑦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句②与句①形成鲜明对比。

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________”;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________”一词和两个“________”字,行文很严谨。

(2)从句④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

这种感情是()
A . 藐视敌人的豪情
B . 胜利的自豪感
C . 必胜的信念
D . 对敌人的嘲讽
(3)句⑤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
(4)前几句中与句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的内容应是哪句?
(5)句⑥、⑦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________。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11. (6分) (2019八下·兴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③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④ ,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

②益:增加、加深。

③数:技法、技巧。

④为人作曲的人。

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虽有佳肴(________)
②不知其旨也(________)
③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
④孔子学琴于师襄子(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 . 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B . 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C . 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D . 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②师襄子辟席再拜。

(4)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 . 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

本文出自《礼记》,《礼记》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 . 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融入曲子的过程。

D . 乙文中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容易学的曲子。

(5)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内容具体分析。

八、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遇见,是一个十分神奇的词语。

古往今来,无数次遇见,带来无限美好的故事。

宗璞因为遇见盛开的紫藤萝花,于是重新唤起对生活的信心;海伦·凯勒因为遇见安妮·莎莉文老师,她的生命才创造了奇迹;牛汉因为遇见人生第一本书,他那没有幽默的童年才感应到了生命的快乐和梦幻。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2-2、
2-3、
3-1、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
4-1、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9分)
5-1、
四、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3分)
6-1、
6-2、
6-3、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
7-1、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2分)
8-1、
8-2、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10-4、
10-5、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11-1、
11-2、
11-3、
11-4、
11-5、
八、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