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编花篮(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感受歌曲鲜明的河南地方
戏曲音调和唱腔,激起学生对地方民歌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过程与方法:
(1)情境导入法——教师通过戏曲《花木兰》的演唱,带领学生走进河南,感受河南豫剧戏曲音调及甩腔风格。

(2)聆听法——通过静静的聆听,感受河南民歌的地域特色。

(3)示范、对比、体验法——体验河南地方方言“字正腔圆”的特点。

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劳动场面。

体会河南人爽朗、耿直、硬朗朗、火辣辣的个性。

(4)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法——营造一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小组
合作进行唱奏演的热烈场面。

加入简易打ft乐器,烘托歌曲气氛。

3、知识与技能:(1)掌握前倚音的歌唱特点。

“编”字要唱的短促、灵巧,表现姑娘们劳动时灵巧的双手。

(2)掌握河南豫剧歌唱的甩腔特点。


现劳动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1、附点音符节奏及八度大跳的音准。

2、歌唱的演唱技巧:咬
字吐字,倚音滑音,及甩腔特点表现河南民歌的地方韵味美。

教学难点:
通过表演唱,感受地方方言与旋律音调的关系,借助各种技能技巧的
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祖国地大物博,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传统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课件、简易打ft乐器(双响筒、手鼓等或自制打ft乐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地方特色,揭示本课课题。

1、【教师表演唱《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1)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我们快乐的音乐课堂。

最近,老师迷上了戏曲,今天特别想唱给咱班同学,同学们想不想听?(生:想)
仔细听,它属于哪个剧种?
(2)揭示课题。

河南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师:那,它属于哪个地方的戏曲剧种?生:河南豫剧
师:豫剧是河南的特色音乐文化之一。

今天,就让我一起来学习这首充满浓郁的河南地方风格的歌曲《编花篮》。

仔细听,歌曲中最有戏曲特色的是哪一句?
二、感受歌曲,聆听、观赏河南特色。

1、初听河南民歌,聆听最具有河南戏曲音调的那一句。

师:最具有戏曲特色的是哪一句?你来说(生:哪哈咿呀嗨)
师:(师范唱此句并加入表演动作——我们称这叫“甩腔”)你能来试着唱一唱吗?(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唱一唱吧)
2、复听歌曲。

师:有了这么多的戏迷小伙伴,老师真开心。

古有诗云:“洛阳牡丹甲天下”。

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那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去赏花吧师:通过观赏你有没有好听的诗句来赞美它。

(生:)
3、教师范唱,学生简易打ft乐伴奏。

师:牡丹雍容华贵,娇艳多姿,在我们的传统意识中,象征着繁荣昌盛,幸福和平。

河南的豫剧,河南的民歌,还有那美丽娇艳的洛阳的牡丹。

又一次激起了老师歌唱的欲望。

在这里,我想让大家参与到我的个厂址中,
用你自制的打ft乐器跟随音乐的节拍给老师轻轻伴奏。

三、学唱歌曲
(一)学唱第一段歌词
1、【播放方言版歌词】诵读歌词,体会方言。

师:感谢同学们的精彩配合。

同学们,老师唱的还中不啊?(生:中)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环境会出现风格迥异的
地方方言和风俗习惯。

现在,让我们赶快来学一两句地道的河南方言吧。

(编,编,编花篮....... )
师:河南人说话郑重其事,讲求“字正腔圆”,歌词也写得特别押韵。

衬次的加入更凸显了河南的地方特色。

2、【学生lan 音自学歌曲旋律】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试着用“l a n”音轻声唱一唱这首歌曲的旋律吧。

3、【学生试着填词歌唱第一段歌词,并简单指导】
师:同学们的歌声仿佛把我带进了河南美丽的牡丹园,赶快让我们填上歌词来唱一唱吧。

边唱边找一找,除了富有戏曲唱腔韵味的那一句,你还喜欢哪一句?
师:谁来说一说,你还喜欢哪一句?生:
师:让我们也来唱一唱这一句。

3、【分析曲谱,重点指导】
(1)借助聆听和刚才的演唱,你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乐句中的相同旋律”)生:
(2)重点指导:引导学生演唱第一乐句。

配合前倚音讲解,编花篮时动作的灵巧,表现声音的轻快。

(3)配合图片,展示牡丹花的娇艳美丽,用歌声强调姑娘们爱花的喜悦心情。

解决附点与大跳。

(4)师生接唱,有感情的对比表现第一段歌词。

4、学生完整演唱第一段。

(二)学唱第二段歌词
1、学生自己试着填词演唱。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2、生生接唱,比一比那边同学的声音最能表现姑娘们摘牡丹时的高兴心情。

3、学生再次完整演唱第二段歌词,并重点强调结束句稍慢速度的甩腔韵味美。

指导学生用歌声表现河南人的豪爽,耿直性格及当地淳厚质朴的
乡土风情。

(三)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四、开创思维,启发学生用更多的表演形式强化歌曲。

1、指生台前展示。

其余生点评。

(或加入表演动作或加入简易打ft乐器)
2、创设情境,师生游戏,点名接唱。

(规则:教室为牡丹园,学生为牡丹花,边唱边摘牡丹,点到谁,谁来接唱下一句。


五、拓展:对比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格的不同。

对比聆听江苏民歌《茉莉花》感受旋律的优美,含蓄特点。

河南民歌《编花篮》歌曲的欢快,质朴风情。

六、总结:
1、学生谈对本节课的收获并。

2、小结:
各地都有各地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学到的这首河南地方民歌《编花篮》只是我国千万首民歌中的一首,希望我们以后主动的去了解更多的地方民歌,传承和发扬更多的民族音乐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