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年月日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新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年、月、日 年、月、日-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年、月、日 年、月、日-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197d512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2.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年、月、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年、月、日的基本概念,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1. 年、月、日的基本概念。
2. 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 如何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本、教学课件。
2. 时钟、日历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时钟、日历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一个星期有多少天?二、新课(15分钟)1. 讲解年、月、日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年、月、日的定义。
2. 讲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3.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强调年、月、日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课后作业:1. 完成《同步练习》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家中的日历,记录下一个月的日期,了解每个月的天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观察、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练习”环节。
这个环节不仅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而且是教师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发现和解决学生问题的重要时机。
以下是对“练习”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6.《年月日》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6.《年月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e7d2c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e.png)
举例:设计一个年月日卡片游戏,学生通过卡片游戏掌握月份天数的特点,以及平年、闰年的概念。
3.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举例: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一年的日历,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部分月份,共同完成整个日历。
(4)一年的最后一天是12月31日。
举例:解释为什么12月31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
2.教学难点:
(1)月份天数的特点:学生容易混淆大月和小月,以及2月在平年和闰年的天数。
举例:通过实际例子,如出生月份是2月,引导学生理解闰年2月有29天,平年2月有28天。
(2)平年、闰年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闰年是怎么回事,以及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
举例:通过设计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如计算年龄、规划旅行时间等,引导学生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年月日的概念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举例:设计一个生日派对的情境,让学生计算参加派对的朋友的年龄,以及规划派对的时间。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年月日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年月日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如PPT、视频等,生动展示年月日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年月日》(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年月日》(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ea5c4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3.png)
《年月日》(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记住各月天数,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会判断平年、闰年,会计算全年的天数及两个日期之间经过的天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年、月、日的时间单位。
2. 记住各月天数,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3. 会判断平年、闰年,会计算全年的天数及两个日期之间经过的天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记住各月天数,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会判断平年、闰年,会计算全年的天数及两个日期之间经过的天数。
2. 教学难点:记住各月天数,判断平年、闰年,计算全年的天数及两个日期之间经过的天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年历、卡片等。
2. 学具:年历、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认识年、月、日的时间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记住各月天数,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3)学会判断平年、闰年,计算全年的天数及两个日期之间经过的天数。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年历、计算日期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年、月、日的关系2. 各月天数及大小月、平年、闰年3. 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4. 计算全年的天数及两个日期之间经过的天数七、作业设计1. 判断平年、闰年的练习题2. 计算全年的天数及两个日期之间经过的天数的练习题3. 制作年历的实践作业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年、月、日的关系,记住各月天数,学会判断平年、闰年,计算全年的天数及两个日期之间经过的天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1年月日-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1年月日-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06fd8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e.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1年月日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1年月日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基本平面图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命名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认识和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难点在于让同学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我已经准备好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模型,以及一些练习题。
同学们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以便进行观察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2. 讲解与演示:我会逐一讲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和特点,并通过模型演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识别和命名出给定的平面图形。
4.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同学们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我会引导同学们思考,并给出解答。
5.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我将会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并在旁边标注它们的特征和定义。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2. 请同学们找出身边的物品,试着用它们来拼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于那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的同学,我会给予表扬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
对于那些在课堂上有些迷茫的同学,我会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知识。
总的来说,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感到满意。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fe6b6d360cba1aa911da42.png)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和有关的数据材料.因此.教材注意选取了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首先选取让学生从年历卡中找特殊日子为切入点.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用具。
设计的学习活动有观察整理、填表分析.涂色记忆、计算交流等.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教材介绍了义拳头点数法和记忆大小月的歌谣.24 时记时法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24时记时法.主动探索24 时记时法的规律.发现并理解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联系与区别.学会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普通记时法的表示的时间进行相互转换.教科书中的例题利用线条上的0至24时教学两种记忆法的相互转换.先分别讲了上午8时、中午12时与晚上8时转换成用24时记时法表示.然后让学生试着把16:00和18:00改写成用普通记时法的表示的时间.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联系.中午掌握它们之间的转换方法.最后教科书还激励学生找出一些生活中用24时记时法来表示时间的例子.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加深理解。
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正确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3.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经过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解答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4. 使学生在发现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特点.以及认识24 时记时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数学三下6.4《年、月 、日》(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6.4《年、月 、日》(整理与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a39a3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8.png)
人教版数学三下6.4《年、月、日》(整理与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年、月、日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年、月、日的概念。
2.熟练掌握年、月、日的表示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熟练计算日期间的天数。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用具等。
2.学生准备:教案、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知识,复习与年、月、日相关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步:讲解
1.讲解年、月、日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举例说明年、月、日的运用。
3.指导学生掌握日期之间的计算方法。
第三步:练习
1.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
2.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步: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年、月、日的重要性及灵活运用。
六、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练习相结合,使学生对年、月、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知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6666b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1.png)
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90页例4,教科书P92“练习十九”第6、7题。
▶教学目标1.学会用小数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运用不同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解决小数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用不同的策略、多样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课件呈现教科书P89情境图。
师:同学们,今天小丽要到新华文具店买些文具。
她想买一个文具盒、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了10元钱,够吗?如果把那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换成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的钱还够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帮小丽解决她遇到的问题吧。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阅读与理解。
师:我们先帮小丽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大家仔细观察情境图和小丽遇到的问题,把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收集信息并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收集了哪些信息?【学情预设】学生要想找出有用信息,就要学会观察,认真审题。
大部分学生能找出以下信息:小丽想买一个文具盒、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了10元钱,她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
一个文具盒6.8元,一个笔记本2.5元,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0.6元。
【设计意图】提出探究问题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学生独立计算并解决问题。
2.分析与解答。
师:大家有答案了吗?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看看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教学提示】探究新知中,阅读与理解提议是关键。
◎教学笔记◎教学笔记。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六单元《年、月、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六单元《年、月、日》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bef96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2.png)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六单元《年、月、日》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年、月、日》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大月、小月的概念,以及会计算日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时、分、秒》,对时间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年、月、日的关系,以及大月、小月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实例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大月、小月的概念。
3.培养学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大月、小月的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闰年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认识年、月、日,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采用实物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月、小月的概念。
3.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发现闰年的规律。
4.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实物模型,用于引导学生认识年、月、日,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准备大月、小月的挂图,用于直观地展示大月、小月的概念。
3.准备闰年的相关资料,用于讲解闰年的概念。
4.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生日、节日等,引导学生回顾时间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年、月、日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讲解大月、小月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年月日第4课时简单时间的计算授课课件新人教版202207161115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年月日第4课时简单时间的计算授课课件新人教版202207161115](https://img.taocdn.com/s3/m/e5892e0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d.png)
9:00=21:00,晚上21时到凌晨24时为3个小时, 到早上6:30一共就是9个半小时。
2.从A市开往B市的客车,计划每天最早一班6:15开 出,然后每隔2小时发出一班,最晚一班晚上8:15开 出。 (1)每天共有几个班次?
晚上8:15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20:15 20时15分-6时15分=14小时 14÷2=7(个) 7+1=8(个) 答:每天共有8个班次。
方法4:计算
下午6时是18:00 18-9=9(时) 经过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交流:你是用的哪种办法,哪种方法最好?
归纳总结: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 分段法:把经过时间分成几段计算。 2. 24时计时法:终止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开始时刻和终止时刻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
小试牛刀 1.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易错辨析 5.小明看一场电影,从19:40开始到21:10结束。小
明看的这场电影一共放映了多长时间?下面的答案
错误的是( B )
A.1小时30分钟
Hale Waihona Puke B.1:30C.90分钟
D.一个半小时
辨析:混淆经过的时间与时刻表示方法的区
别。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我知道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可以 用分段法,把经过时间分成几段计算。 我还学会了用24时计时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 间:终止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开 始时刻和终止时刻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
3.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 (1)丽丽22:00睡觉,早上6:00起床,她睡了9小时。
(×) (2)从上午7时到晚上7时,经过了12小时。 ( √ ) (3)6时15分比8时30分早2小时15分。 ( ×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6单元 年、月、日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6单元 年、月、日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7445ad80eb6294dd886ce1.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6单元年、月、日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别时间与时刻。
难点: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上午8时是()时下午3时是()时二、探究新知1、创设谈话情景。
(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火车票和汽车票。
(3)观察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
(1)观察情景,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2)说明: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表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引导学生回答。
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
18-9=9(小时)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
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
车次始发站开点终点站到点运行时间711 北京10:22 沈阳北当天19:29721 北京18:00 上海第二天8:00T42 西安17:48 北京第二天7:234、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年、月、日》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年、月、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ee1155bd64783e09122bcd.png)
《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大月、小月的知识。
(2)掌握大月和小月各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2、过程与方法:(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3、情感与态度:通过描述与时间有关的事件,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情分析“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时间生活经验。
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掌握知识内容。
重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大月、小月各有多少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今天是我们在录播室里上课,高兴吗?我要把这个有意义的日子记录下来,现在是x年x月x日xx时xx分xx秒(板书),上面有哪些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时分秒)这里还藏着几个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板书课题:年、月、日)师: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什么?生:1年有12个月。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介绍一年、一月、一日的由来你想知道一年、一月、一日的由来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动画,一起来欣赏吧。
课件播放介绍“年、月、日”的含义地球绕太阳一圈是一年,月球绕地球一圈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圈是一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探究一:初步认识大月、小月师:想要探究年月日的奥秘,离不开年历表的帮助,这是2019年的年历表。
(课件出示2019年年历表)师:生活中有很多有意义的节日,仔细观察图片,你能在日历上找到它吗?师:孩子们,我们今天请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他是谁?光头强没有精神,食欲不振,去找医生,发现缺钙了,护士叮嘱:每次一片,每日一次,一瓶是30片。
光头强不知道够不够吃一个月?师: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师:到底哪些月够吃?哪些月不够吃呢?师:请借助年历表来探究,仔细观察、并把你的发现在探究单上写一写。
《年月日》(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年月日》(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a3fe4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5.png)
《年月日》(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年月日,学会计算年月日之间的转换。
3. 培养学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年月日的读写方法。
3. 年月日之间的转换计算。
4. 年月日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年月日的读写方法,年月日之间的转换计算。
2. 教学难点:年月日之间的转换计算,特别是闰年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等。
2. 学具:年月日学习卡片、计算器、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讲解、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年月日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详细讲解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年月日的读写方法,以及年月日之间的转换计算。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练习巩固: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年月日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年月日的读写方法。
3. 年月日之间的转换计算。
4. 年月日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巩固年月日知识。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研究年月日知识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特别是对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学习,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年、月、日-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年、月、日-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3d73ba9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e.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年、月、日-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年、月、日的基本概念2. 年、月、日之间的关系3. 日期的表示方法4. 时间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日期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时间的计算,特别是闰年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时间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年、月、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年、月、日的概念(1)让学生观察年历,了解年的概念。
(2)让学生观察月历,了解月的概念。
(3)让学生观察日历,了解日的概念。
3. 讲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1)一年有12个月。
(2)一个月有28、29、30或31天。
(3)一天有24小时。
4. 学习日期的表示方法(1)公元年份的表示方法:四位数字,如2021年。
(2)月份的表示方法:阿拉伯数字,1-12。
(3)日期的表示方法:阿拉伯数字,1-31。
5. 时间的计算(1)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
(2)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周数。
(3)判断闰年: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为闰年;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也为闰年。
6.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年、月、日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同步练习》中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
2. 观察生活中与年、月、日相关的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年、月、日的基本概念2. 年、月、日之间的关系3. 日期的表示方法4. 时间的计算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数学下册6年月日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6年月日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b651ae8e9951e79a892798.png)
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84例3及“做一做”,教科书P85~86“练习十八”第3~5题。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
▶教学过程一、复习已学知识1.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回答。
【学情预设】分别是:8:00,15:00,11:00,17:00,12:00,22:00。
2.课件出示习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复习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为后面解决经过时间的计算问题作准备。
二、探究新知师:放暑假了,小红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望奶奶,请看情境图。
课件出示教科书P84例3。
◎教学笔记1.阅读与理解。
师:通过观察情境图,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学情预设】火车上午9:00出发,下午6:00到站。
要求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师:会解决吗?先自己想一想,想好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分析与解答。
(1)学生独立解答后,展示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情预设】可以借助钟表来数一数,一共是9个小时。
学生拿出钟面边拨边数。
师:这个同学用的是拨钟面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学情预设】预设1:9-6=3(时)。
预设2:用到达的时间减去火车开动的时间。
先算上午坐了几个小时,12-9=3(小时),然后再加上下午坐的6小时,就是一共坐了9个小时的火车。
师:第二位同学说得很好,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分段计算法。
分段计算法可表示为:上午9时→中午12时→下午6时。
师:你们发现了分段计算法是从哪个时间分的段吗?会完整解答吗?【学情预设】在中午12时处分段的,列式为:12-9=3(时),3+6=9(时)。
2021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 教案教学设计(4课时,含教学反思)
![2021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 教案教学设计(4课时,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a4a360850e2524de4187e22.png)
6 年、月、日第1课时认识年、月、日 (1)第2课时平年和闰年 (4)第3课时24时计时法 (7)第4课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9)第1课时认识年、月、日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年历卡和交流,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掌握大小月的知识,较熟练地记住每月的天数。
3.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通过学习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掌握年、月、日的关系,能分清大月和小月。
2.能正确说出每个月的天数。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值得纪念或庆贺的日子。
你知道哪些这样的日子?老师也有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就是2001年7月13日22时15分26秒(出示申奥图片),我们赢得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终于实现了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奥运梦想。
请你说说这里面所包含的时间单位。
(时、分、秒)时、分、秒是我们已经认识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还要认识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二、创景激趣1.师:你知道年、月、日是怎么形成的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观看“三球运动”FLASH)总结: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
2.师: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三、探究新知(一)探索大、小月。
1.观察年历卡,开展讨论。
师:你想更详细地了解年、月、日吗?观察你手中的两张年历卡,看看是哪一年的年历?这有两张年历,分别是2020年和2021年的,现在请大家观察年历,将每个月的天数填入下表,思考以下问题:(1)一年有几个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每月各有多少天?哪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0天?(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只有29天或28天的是哪个月?(是2月)小结:一年有12个月,其中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30天的叫做小月,2月很特殊,它只有28天或29天,所以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2024年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4课时 年月日 解决问题》单元整体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4课时 年月日 解决问题》单元整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07ede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01.png)
3+6=9(时)
分析与解答 方法 三 用24时计时法计算。
9时
上午9时
下午6时
18时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18-9=9(时)
回顾与反思
怎样知道你解答得对不对呢?
上午9时发车 经过9小时
9时发车
下午6时到站 18时到站
答:小红要坐9小时的火车。
环节三
1. (教材P77 做一做)
睡觉 晚上8时30分
答:汽车一共行驶了201千米。
拓展 性作业
5.某小学上午8:20上第一节课,11:40放学,一共上4节课, 第二节课下课后是大课间活动,休息20分钟,其他课间 休息10分钟。每节课多长时间?
解析:第一节课 10分钟 第二节课 20分钟 第三节课 10分钟 第四节课
11时40分-8时20分=3时20分 3时20分=200分
义务教育(2024年)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年、月、日 单元整体课件
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6 年、月、日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环节一
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间。
上午8时 8时
下午4时 16时
上午11时 11时
下午3时
中午12时
晚上8时
15时
12时
20时
环节二
3
发车
上午9时
到站 下午6时
小红坐火车去奶奶家当天能到达,小红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阅读与理解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求小红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就是求从上午 9时到下午6时经过了多长时间。
分析与解答 方法 一 在钟面上数一数。
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经过了9小时。
Hale Waihona Puke 分析与解答 方法 二 分段计算。
三年级数学下册6年月日第4课时解决问题课件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6年月日第4课时解决问题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e76f5584868762cbaed579.png)
问题1:知道开始的时间和经过的时间,求 结束的时间。
开始时间 + 经过时间 = 结束时间 问题2:知道经过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求 开始的时间。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 开始时间
三、巩固练习
1. 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12时 - 9时=3时 3时 + 6时30分 = 9时30分
2.这是一个新设的邮筒,每天取 3 次信,早上 8 时 30 分第一次取 信,以后每隔 4 小时取一次信。 请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
下午 6:00 24 时计时法计算
6 时 30 分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 并解答吗?
4. ( 503- 458 )×32 = 1440 24×3×86 = 6192
910- 17 ×35 = 315
368÷2÷4 = 46
16 ×( 57÷ 3 )= 304 85÷ 5 + 988 = 1005
四、课堂小结
上午 9:00 分段计算法
复习课件
三年级数学下册6年月日第4课时解决问题课件新人教版
1
R· 三 年 级 下 册
解决问题
一、复习已学知识
1. 说说用 24 时计时法怎样表示下面的时间。
上午 8 时 08:00
下午 5 时 17:00
下午 3 时 15:00
中午 12 时 12:00
上午 11 时 11:00
晚上 10 时 22:00
下午6点了, 终于到站了!
哦!今天就能见 到奶奶喽!
一共经过的时间
Hale Waihona Puke 上午9时下午6时分析与解答
要求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拨钟面
分段计算
24 时计时法计算
区分时刻和时间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六单元窗口二《年月日》(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六单元窗口二《年月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30441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3.png)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六单元窗口二《年月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2. 时间的计算方法。
3. 时间的推算和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时间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时间的推算和换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时间单位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年。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 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个月。
一年有12个月。
- 日: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天。
一天有24小时。
- 关系:1年 = 12个月,1个月 = 30或31天(2月除外),1天 = 24小时。
(2)时间的计算方法- 年的计算:以2023年为例,2023年是平年,全年有365天。
- 月的计算: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有4、6、9、11月;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 日的计算:以24小时为一天的周期,分为上午(12小时)和下午(12小时)。
(3)时间的推算和换算- 推算:已知一个日期,推算出该日期前后的年、月、日。
- 换算:将一个时间单位换算成另一个时间单位,如小时换算成分钟,天换算成小时等。
3. 实例讲解与练习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知识。
同时,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时间的推算和换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教材P67-68页的练习题。
2. 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年月日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
第4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别时间与时刻。
难点: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
(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
上午8时是()时下午3时是()时
二、探究新知
1、创设谈话情景。
(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火车票和汽车票。
(3)观察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
(1)观察情景,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
(2)说明: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表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
引导学生回答。
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
18-9=9(小时)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
(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
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提问:怎样看着155分钟?(要先把经过时间155分钟改写成2时35分)
(4)学生独立解答。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4题。
(1)课件演示,出示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
(2)提问:营业牌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3)小组交流解题策略。
(4)集体交流,课件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