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要下雨了》教案(含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要下雨了》教案(含反思) 14要下雨了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介绍了下雨前动物的不同表现,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根据教材知识螺旋上升的这一特性,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低年级研究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综合文本内容,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在教学时采用图文对照法组织阅读活动,从图入手,先引导学生看图,认识图意,再随图逐段学文。
学文是为了认识事物、获取表达才能,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
2.本课生字小卡片。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目
1.朗读儿歌:“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森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
”从这些自然征象,你们知道了什么?
2.观看动画。
出示课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电交加的动画情景。
3.学生自由地说说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4.揭示课文题目,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动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惯,同时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再读课文,读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自学生字,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同桌相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声音嘹亮。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的小白兔碰到了几个好朋友?都是谁?分别是在哪几个自然段碰到的?
5.师:朗读了课文,谁愿意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小白兔遇到了三个好朋友,分别是:XXX、小鱼和蚂蚁。
遇
见XXX是在第2、3自然段,遇见小鱼是在第4~6自然段,遇到蚂蚁是在第7自然段。
)
6.再读课文,思考:小白兔看到了哪些征象?听到其他小植物说了什么?他都干了什么?边读边画,读完后在小组内会商。
7.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初步感知课文,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
在这里,教师布置的问题也是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多种活动,识记生字
1.指名认读黑板上的生字。
2.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以开火车的形式熟读词语。
4.“识字交流会”——说说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5.生与师玩“你说我猜”的游戏,巩固生字。
6.可以通过做动作识记生字“伸、搬”,理解字义。
7.研究多音字“空”。
设计意图:“识字交流会”可以掀起课堂的,可以让学生们积极地分享他们的识字经验。
学生们不但可以各抒己见,加深识字印象,而且可以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更多的识字办法。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以开火车的形式熟读词组。
2.全班齐读词组。
设计意图:根据XXX遗忘曲线,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学生学的常识不在一天后抓紧复,就会遗忘。
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记忆得到巩固。
二、品读课文,分析课文1.回忆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种小动物。
2.教学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
①小白兔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呢?
②小白兔割草的时分感觉天气有什么不一样?
③小白兔知道天为什么阴沉沉的吗?
(2)同桌间进行角色对话演练。
(3)师生分脚色进行表演对话。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XXX低飞的原因。
3.教学第4~6自然段。
(1)指名读第4~6自然段。
(2)师指点朗读课文。
(3)思考问题:
①小白兔信赖XXX的话吗?小白兔现在心里是怎么想的?
②这时小白兔看见小鱼在干什么?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小鱼要到水面上来透气。
(5)师生进行角色扮演。
(6)师报告要下雨前,水里空气变闷的原因。
(7)这个时候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齐读第7自然段。
(1)小白兔回家的时候又遇见了谁?
(2)同桌进行对话练。
(3)指名进行情景表演。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何蚂蚁要搬迁。
设计意图:多次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训练说话,让学生们了解到各种动物的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因,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用一种句式去表达不同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