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合集5套]拉萨市2018年中考预测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棉花灼烧产生烧纸的气味,产生的灰呈白色;,羊毛灼烧有烧焦的羽毛味,产生的灰呈黑色,灼烧闻气味,灼烧观察产物都能区分棉花和羊毛。两种方法都是正确,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碳酸钾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降温观察,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钙溶液,出现浑浊的是饱和碳酸钾溶液;碳酸钾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盐酸能反应但无明显的实验现象,两种溶液,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钾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钙溶液。两种方法都是正确,不符合题意;
点睛:比较溶质质量的大小要指明溶液的质量和状态。
1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C.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
D.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故选B。
5.银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银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为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47C.元素符号为AgD.中子数为44
【答案】D
【解析】A、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银原子质子数是47,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银元素元素符号是Ag,该选项说法正确;
考点:催化剂的性质质量守恒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
C.风能发电
D.蒸发蔗糖水溶液得到蔗糖晶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碘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铝放置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风能发电是能量的转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蒸发蔗糖水溶液得到蔗糖晶体,是使水与蔗糖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B
2.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中部分正确的是( )
选项
需要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氯化钠和蔗糖
取样,分别加入到饱和食盐水中
分别加水溶解,加入硝酸银溶液
B
棉花和羊毛
灼烧闻气味
灼烧观察产物
C
饱和碳酸钾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降温观察
加入稀盐酸
D
稀盐酸和稀硫酸
加水后测温度变化
加入氯化钡溶液
A.AB.BC.CD.D
D、稀盐酸和稀硫酸,加水后测温度变化,两溶液均无明显的变化,不能区分;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盐酸与氯化钡不能反应,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盐酸。两种方法中部分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在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然后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根据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鉴别。
则根据钠元素守恒和氯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为
a=23.4g
b=14.6g
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4.6%而非7.3%
故选D。
11.盐场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SO4的溶解度始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t1℃时,KCl和MgSO4两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所用的方法或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或试剂
A
鉴别铁粉和木炭粉
硫酸铜溶液
B
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
加水
C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碳酸钠粉末
D
除去CO2气体中的CO
氢氧化钠溶液
A.AB.BC.CD.D
【答案】A
【解析】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碳粉,单质碳与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用硫酸铜溶液可以鉴别铁粉和碳粉,A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②做饭过程中,小红把捡来的树枝架空,使其燃烧更旺,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野炊食谱如下:米饭,红烧肉,豆腐汤,凉拌黄瓜,高钙牛奶....其中所含的营养素有蛋白质,___________,油脂,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其中高钙牛奶中的钙元素属于人体中的_____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答案】D
【解析】A、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跟某些化合物里的氧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例如,H2与CuO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其中H2与CuO中O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故错误;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可能是离子构成,故错;
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
10.室温时,向盛有18.6g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的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14.2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下列判不正确的是( )
A.生成CO2为4.4g
B.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为9.2g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3.4g
D.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二、填空题
13.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化学密不可分。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
故选B。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塞紧胶塞B. 贮存氧气C. 过滤D. 吹灭酒精灯
【答案】B
【解析】A、向试管中塞紧胶塞,试管不应接触桌面,故A错误;B、集气瓶口是磨砂的,毛玻璃片粗糙面向下,封闭较好,故B正确;C、过滤漏斗下端应紧贴烧杯内壁,应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应用嘴吹灭,以免失火,故D错误。
【答案】D
【解析】A、饱和食盐水不能再溶解氯化钠,能溶解蔗糖,取样,分别加入到饱和食盐水中能溶解是是蔗糖,不能再溶解的是氯化钠;氯化钠能与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蔗糖不能与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别加水溶解,加入硝酸银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钠,无明显变化的是蔗糖。两种方法都是正确,不符合题意;
B、鉴别羊毛与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羊毛,反之为合成纤维,选项正确;
C、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2,如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所得溶液为氯化亚铁溶液,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的一氧化碳点燃,选项错误。
D、银原子中子数为108-47=6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6.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 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向一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要和氧气接触,故错;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对.
答案:D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此题说明物质不同,性质不同,不能用类推法来学习化学,要熟记相关基础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如表实验中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④洗洁精可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______功能。
【答案】NC2H5OHAl3+I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糖类常量乳化
【解析】(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最多的元素是:N;
点睛∶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实验操作是顺利完成实验的重要保证。
8.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A
B
C
D
向盛有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引燃密闭集气瓶中的木炭
向盛有一定量碳酸钙粉末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A.AB.BC.CD.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向盛有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应会一直进行,不会停止,所以A错误,引燃密闭集气瓶中的木炭质量不会改变,因为质量守恒定律,所以B错误,向盛有一定量碳酸钙粉末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反应结束,但是其中的水不会变少,所以氧元素还一定含有,不会到零,所以C错误。故选D.
【答案】C
【解析】A、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中和酸性土壤,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x=10.6g
z=11.7g
则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8.6g﹣10.6g=8g
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为 ×10.6g+ ×8g=9.2g
生成氯化钠的总质量为a。消耗的HCl的总质量为b
【答案】B
【解析】A、由于氧化钙会与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溶剂水反应,溶液中的溶剂减少,溶质的质量会减少,选项错误;
B、等质量的铁和锌分别与稀盐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更多,选项正确;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的是铁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逐渐的减少且不会减少到0,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选项错误;
D、稀硫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随即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图像的起点应该是0,选项错误;
④人体若缺少______________元素,则可能易患甲状腺肿大。
(2)桐桐和几个同学相约中考结束后,一起去野炊放松一下,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帮同学们解决野炊时涉及到的下列问题:
A 纯棉毛巾
B 玻璃杯
C 塑料袋
D 铁锅
①野炊所带的上述物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____ (填标号);
选择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检验某天然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pH试纸
B
鉴别羊毛与合成纤维
点燃,闻气味
C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2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通氧气,点燃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检验某天然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应该用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pH试纸用来测溶液的酸碱度,选项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石灰石与水不反应且不溶于水,加水不能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B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二者的现象一样,不能用碳酸钠粉末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C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CO,D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C.t2℃时,100g 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g MgCl2
D.将t2℃时的MgSO4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变化是:饱和→不饱和→饱和
【答案】D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错误;B、t1℃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即等质量的KCl和MgSO4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错误;C、t2℃时,MgCl2的为ag,即该温度时ag氯化镁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100g 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氯化镁小于ag,错误;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且t2℃时的溶解度大于t1℃时的溶解度,那么将t2℃时的MgSO4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变化是:饱和→不饱和→饱和,正确。故选D。
C、碳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碳酸钾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降温观察,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钙溶液,出现浑浊的是饱和碳酸钾溶液;碳酸钾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盐酸能反应但无明显的实验现象,两种溶液,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钾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钙溶液。两种方法都是正确,不符合题意;
点睛:比较溶质质量的大小要指明溶液的质量和状态。
1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C.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
D.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故选B。
5.银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银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为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47C.元素符号为AgD.中子数为44
【答案】D
【解析】A、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银原子质子数是47,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银元素元素符号是Ag,该选项说法正确;
考点:催化剂的性质质量守恒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
C.风能发电
D.蒸发蔗糖水溶液得到蔗糖晶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碘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铝放置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风能发电是能量的转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蒸发蔗糖水溶液得到蔗糖晶体,是使水与蔗糖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B
2.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中部分正确的是( )
选项
需要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氯化钠和蔗糖
取样,分别加入到饱和食盐水中
分别加水溶解,加入硝酸银溶液
B
棉花和羊毛
灼烧闻气味
灼烧观察产物
C
饱和碳酸钾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降温观察
加入稀盐酸
D
稀盐酸和稀硫酸
加水后测温度变化
加入氯化钡溶液
A.AB.BC.CD.D
D、稀盐酸和稀硫酸,加水后测温度变化,两溶液均无明显的变化,不能区分;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盐酸与氯化钡不能反应,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盐酸。两种方法中部分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在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然后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根据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鉴别。
则根据钠元素守恒和氯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为
a=23.4g
b=14.6g
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4.6%而非7.3%
故选D。
11.盐场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SO4的溶解度始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t1℃时,KCl和MgSO4两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所用的方法或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或试剂
A
鉴别铁粉和木炭粉
硫酸铜溶液
B
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
加水
C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碳酸钠粉末
D
除去CO2气体中的CO
氢氧化钠溶液
A.AB.BC.CD.D
【答案】A
【解析】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碳粉,单质碳与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用硫酸铜溶液可以鉴别铁粉和碳粉,A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②做饭过程中,小红把捡来的树枝架空,使其燃烧更旺,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野炊食谱如下:米饭,红烧肉,豆腐汤,凉拌黄瓜,高钙牛奶....其中所含的营养素有蛋白质,___________,油脂,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其中高钙牛奶中的钙元素属于人体中的_____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答案】D
【解析】A、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跟某些化合物里的氧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例如,H2与CuO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其中H2与CuO中O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故错误;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可能是离子构成,故错;
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
10.室温时,向盛有18.6g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的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14.2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下列判不正确的是( )
A.生成CO2为4.4g
B.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为9.2g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3.4g
D.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二、填空题
13.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化学密不可分。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
故选B。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塞紧胶塞B. 贮存氧气C. 过滤D. 吹灭酒精灯
【答案】B
【解析】A、向试管中塞紧胶塞,试管不应接触桌面,故A错误;B、集气瓶口是磨砂的,毛玻璃片粗糙面向下,封闭较好,故B正确;C、过滤漏斗下端应紧贴烧杯内壁,应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应用嘴吹灭,以免失火,故D错误。
【答案】D
【解析】A、饱和食盐水不能再溶解氯化钠,能溶解蔗糖,取样,分别加入到饱和食盐水中能溶解是是蔗糖,不能再溶解的是氯化钠;氯化钠能与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蔗糖不能与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别加水溶解,加入硝酸银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钠,无明显变化的是蔗糖。两种方法都是正确,不符合题意;
B、鉴别羊毛与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羊毛,反之为合成纤维,选项正确;
C、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2,如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所得溶液为氯化亚铁溶液,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的一氧化碳点燃,选项错误。
D、银原子中子数为108-47=6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6.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 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向一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要和氧气接触,故错;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对.
答案:D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此题说明物质不同,性质不同,不能用类推法来学习化学,要熟记相关基础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如表实验中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④洗洁精可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______功能。
【答案】NC2H5OHAl3+I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糖类常量乳化
【解析】(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最多的元素是:N;
点睛∶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实验操作是顺利完成实验的重要保证。
8.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A
B
C
D
向盛有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引燃密闭集气瓶中的木炭
向盛有一定量碳酸钙粉末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A.AB.BC.CD.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向盛有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应会一直进行,不会停止,所以A错误,引燃密闭集气瓶中的木炭质量不会改变,因为质量守恒定律,所以B错误,向盛有一定量碳酸钙粉末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反应结束,但是其中的水不会变少,所以氧元素还一定含有,不会到零,所以C错误。故选D.
【答案】C
【解析】A、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中和酸性土壤,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x=10.6g
z=11.7g
则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8.6g﹣10.6g=8g
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为 ×10.6g+ ×8g=9.2g
生成氯化钠的总质量为a。消耗的HCl的总质量为b
【答案】B
【解析】A、由于氧化钙会与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溶剂水反应,溶液中的溶剂减少,溶质的质量会减少,选项错误;
B、等质量的铁和锌分别与稀盐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更多,选项正确;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的是铁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逐渐的减少且不会减少到0,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选项错误;
D、稀硫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随即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图像的起点应该是0,选项错误;
④人体若缺少______________元素,则可能易患甲状腺肿大。
(2)桐桐和几个同学相约中考结束后,一起去野炊放松一下,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帮同学们解决野炊时涉及到的下列问题:
A 纯棉毛巾
B 玻璃杯
C 塑料袋
D 铁锅
①野炊所带的上述物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____ (填标号);
选择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检验某天然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pH试纸
B
鉴别羊毛与合成纤维
点燃,闻气味
C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2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通氧气,点燃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检验某天然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应该用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pH试纸用来测溶液的酸碱度,选项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石灰石与水不反应且不溶于水,加水不能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B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二者的现象一样,不能用碳酸钠粉末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C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CO,D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C.t2℃时,100g 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g MgCl2
D.将t2℃时的MgSO4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变化是:饱和→不饱和→饱和
【答案】D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错误;B、t1℃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即等质量的KCl和MgSO4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错误;C、t2℃时,MgCl2的为ag,即该温度时ag氯化镁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100g 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氯化镁小于ag,错误;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且t2℃时的溶解度大于t1℃时的溶解度,那么将t2℃时的MgSO4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变化是:饱和→不饱和→饱和,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