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容量损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扣式电池电化学测试
对于电化学工作者来说,这是最熟悉的方式:
1.全电池的阻抗测试,半电池的阻抗测试,不同SOC的阻抗测试
电池的满电态和放电态都是极端情况,不能代表电池的性能,因此 一般建议不测试这两个状态下的阻抗;
一般选择20%、50%、80%SOC,对比测试循环前后的电池阻抗
没有具体要求的话,50%SOC是个不错的选择 2.半电池的CV测试 利用相同的扫描速度对循环前后的半电池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可以 查看峰型有没有变化,起峰位置有没有偏移,可逆性如何,和电池
阻抗数据对应;
….
谢谢!
10s/个; 利用采集到的电压数据,把取样时间*电流转换为容量,作图: 得到充电曲线或者放电曲线图,利用Origin微分,得到dV/dQ曲线; 对比新鲜电池和循环后电池,利用峰间距和峰位移直接判断活性物
质损失以及活性锂的损失;
1.峰间距的变化对应活性物质的损失 2.峰位移对应活性锂的损失
其他测试方法 除以以上把容量损失分类以外,需要其他测试方法验证
再乘以电极的重量估算电池的活性物质容量损失Q1 (c)电荷平衡估算活性锂的损失
简单的计算方法:Q2=Q-Q1-Q3
分析方法dV/dQ 另外一种简单的的分析方法,微分容量曲线dV/dQ
利用0.04C小电流充放电,对新鲜电池和循环后电池充放电,同时用
安捷伦或者欧姆龙数据采集器,采集正负极的电压数据,采样间隔
分析步骤
(a)对新鲜电池以及循环后或者存储后电池倍率充放电 1C充放电 计算电池的容量损失Q
0.1C充放电 估算电池的极化容量损失Q3
(b)手套箱中放电态解剖电池,分别取样,清洗,裁片,称量, 制作扣式电池; 分别制作正负极的扣式半电池,利用CC-CV充放电,尽可能详细估 算电极的容量
容量损失=(新鲜电极-循环后的电极)
锂离子电池容量分类 Q=Q1+Q2+Q3 锂离子电池的容量损失按照来源不同一般分为三类: Q1 次级活性物质损失---(活性物质的固有容量) Q2 初级活性物质损失---(活性锂离子) Q3 倍率性能损失----- (极化损失)
测试方法: 1.利用正负极活性材料的容量测量估算活性物质的固有 容量损失 2.电荷平衡测算活性锂离子的损失 3.利用倍率充放电估算极化损失
一般是放电态正负极片,取样,清洗,裁片,送测试 根据实验条件选择送样: SEM:观察极片表面形貌 TEM:观察颗粒形状变化
ICP:各种金属离子的含量
XRD:物质结构变化 FTIR:各种官能. 同过以上极片分析,可以直观的看出循环前后的电池极片结果和 形貌的不同,具体发生了何种变化,相互印证;
锂离子电池容量损失分析
基本的分析步骤和测试方法
锂离子电池容量损失 锂离子电池的容量损失是时间和温度的函数!
锂离子的容量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循环或者存储后,容量会有 降低的现象,这减少的部分就是容量损失; 损失的容量分为几类? Q=Q1+Q2+Q3 损失的容量到哪里去了?电池为什么会有容量损失? 结构相变、副反应,SEI膜重组、通道阻塞、导电剂脱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