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09T07:55:58.373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9期作者:杨瑞峰
[导读] 地铁作为承载力很强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居民出行方式的首要选择,但是,该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巨大的系统,由于其封闭的运营环境、大量客流的聚集容易对运营产生影响,地铁运营事故一旦发生,会给乘客、地区、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恐慌心理,当运营事故不严重时,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混乱,乘客滞留地铁站或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延误事件,当运营事故十分严重时,将会给我们的国家造成巨大财产损失,致使交通设施乃至地铁运行线路瘫痪。

因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风险管理和评估方法研究是十分迫切的。

杨瑞峰
呼和浩特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地铁作为承载力很强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居民出行方式的首要选择,但是,该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巨大的系统,由于其封闭的运营环境、大量客流的聚集容易对运营产生影响,地铁运营事故一旦发生,会给乘客、地区、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恐慌心理,当运营事故不严重时,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混乱,乘客滞留地铁站或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延误事件,当运营事故十分严重时,将会给我们的国家造成巨大财产损失,致使交通设施乃至地铁运行线路瘫痪。

因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风险管理和评估方法研究是十分迫切的。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估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运营事故的总结分析,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四个致因因素: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管理展开风险因素的分析与指标的筛选。

(1)环境因素。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中,环境因素的影响至关重要。

虽然环境因素使人们难以掌控,但是我们可以严格把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内部环境因素,从而使得内部环境能够很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降低运营事故的发生。

1)自然环境:主要包含地质条件、强风、暴雨、雷电、大雪、大雾等。

由于这些自然环境的影响经常会导致地面公交的客流涌入地铁站从而产生大客流的冲击,对地铁的客流组织造成一定的困扰。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指受政治、经济、技术和法律影响的外部风气。

在国内外事故统计中,由于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所以有很多跳轨事故的发生,这类事故的发生将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中断。

(2)设备因素。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重大安全事故中,电气火灾、机械故障占比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地铁内使用设备电缆、电气系统的区块较多,电缆线路老化、使用不符合规定、电气设备故障短路以及内部排风机、灯光照明、空调机长期超负荷运转等问题,均易导致地铁隧道内部事故。

(3)人员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人员风险因素涉及乘客、工作人员两个方面。

一方面,目前多数地铁站地形构造复杂度较高,若乘客没有遵守乘车规则,就极易导致意外事故。

另一方面,地铁站工作人员没有履行自身职责,易直接或间接导致运营事故。

例如,维修人员没有深入、全面排查车辆故障,间接引发列车无牵引、无制动等事故。

(4)管理因素。

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消防安全管理内容缺乏针对性、内容不够健全、无法真正落实等问题。

运营单位虽然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没有配备足够的高业务水平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也没有充分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安全应急操作技能培训,安全检查巡查长期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无法保证安全隐患的彻底整改。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估
2.1评估方法的选择
对于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分为:定量方法、定性方法、定量与定性结合方法。

(1)定性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是借助专家对事物的认知、变化以及发展规律的了解,通过科学的分析、判断,从而达到对系统或者事物的评价。

对于定性评价方法,由于不同人的观点不一致,因此在最终处理数据时会遇到一定的困扰。

优点是操作简单。

常见的方法有:专家评判法、安全检查表法。

(2)定量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一般是指采用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对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探讨被评价对象在数量上的发展规律,并对事物进行分析和判断的一类方法的统称。

定量评估方法使用的前提是已经具有一定数量的评估对象的历史数据,通过历史数据进行模型的建立,所以建立的模型受人为主观影响较小,评价的结果会更加准确、客观。

因此,该类方法的缺点是当历史数据不容易统计或者获取不足时,产生的误差偏大。

常见的方法为:概率风险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

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如何将这两种方法进行结合使用,形成了相结合的评估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2.2风险衡量标准
当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完成评价后,需要一个衡量的标准来确定风险的等级,管理决策者可以依据衡量标准来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参照《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GBT50438-2007中的风险接受准则来制定相应的风险水平等级。

如果风险等级为极高,则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风险的等级,并指定相应风险的预案;当风险等级为高时,处于不愿意接受的程度,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减低风险的等级,并加强检测,指定风险的处置措施;当风险为中等时,处于可接受程度,宜开展日常的管理与检测;当风险为低时,处于可忽略阶段,可对风险开展日常的审视工作;风险如果风险等级为极低,即使不采取任何措施也不会对运营造成威胁。

依据上述风险接受准则中对
风险的划分,最终将地铁运营的安全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即安全、较安全、一般、较不安全和危险,并设计调查问卷对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定量化赋值。

2.3风险因素权重的确定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中获取的评价指标而言,每个指标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风险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

按照数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权重确定方法分为以下三大类。

(1)主观赋权法。

该类方法多采用定性的标准,指标的权重是由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根据多年的学习与工作经验进行主观判断得到的,该方法的缺点是人为主观判断作为获得权重的依据并不是完全合理。

比较常见的主观赋权评价法有:层次分析法、二项系数法等。

(2)客观赋权法。

该方法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实际的数据,指标的权重值主要是依据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确定的。

虽然该方法能够得到客观的权重值,但是指标权值的获取过分依赖数据,将会不稳定。

常见的客观赋权法为: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

(3)组合赋权法。

该类方法一般结合定量与定性的优点,达到以上主、客观赋权法相互弥补的作用。

常见的组合赋权计算方法有:线性加权法和乘法合成。

2.4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评价结果
模糊综合评价是对边界不明确,难以量化的一些因素进行定量,并从多个因素对被评价物的从属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该方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将定性评价转化成定量评价,即采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个影响因素制约的对象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价。

运算方法简单,且易于操作,可以检验权重的搭建与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使得到的评价结果具备清晰、有效、系统性强等优点,能较好地解决难以量化的、模糊的问题。

综上,该方法能够很好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不易量化、模糊不清的问题,从而提高运营的安全性与效率。

该方法的具体评价流程如下所示:(1)确定评价因素集。

(2)构建评语集。

(3)构造模糊判断矩阵。

(4)进行综合评价。

(5)计算综合评估结果。

3结束语
在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中,地铁具有噪声少、土地利用率高、污染小、能源损耗低等优点。

但由于地铁安全结构复杂度较高,且涉及较多的机械装置、人力资源,一旦出现不可控安全风险,就会危及乘客、工作人员及周边人员的生命安全。

而评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因素是提升地铁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因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建平.张凌翔.张宁.目标导向的多层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J].都市快轨交通.2018.31(2):135-136.
[2]宁善平.熊津.江伟.大客流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安全风险评估[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20.28(3):34-36.
[3]刘福泽.李娟.城市交通系统安全运营状态风险评估—以北京市轨道交通为例[J].管理评论.2020.32(7):220-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