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统计过程控制SPC(2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过程控制SPC
课程背景:
统计过程控制(SPC)主要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科学的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

早期的质量检验主要是在产品制造出来后才进行的,即事后把关。

而在大量生产的情况下,由于事后检验信息反馈不及时所导致的生产损失很大,故又萌发出“预防”的思想,从而导致质量控制理论的诞生。

休哈特博士出于对西方电气公司所制造的产品变异或波动的关注和对抽样结果的研究,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在1924年首创过程控制的工具——控制图。

在控制图应用和发展的90多年中,它对产品的质量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欧美和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1978年全面推行质量管理科学方法以来,已制定出控制图的多项国家标准。

这些标准已在有关工业部门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课程重点关注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实际应用。

通过学习学员能够了解该工具的作用、应用目的及方法,了解常用控制图的应用场合,运用控制图和过程能力分析对生产过程进行持续改进。

课程收益:
1、了解持续改进和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
2、掌握控制图的使用方法;
3、掌握计量型数据的过程能力和过程性能的应用;
4、熟练运用控制图和过程能力分析对现有产品和过程实施评估和持续改进。

课程对象:
有一定的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

课程特色:
课程基点:基于成年学员习惯设计
课程定位:实战,实效
课程构成:理念+方法+工具
授课方式:50%理论+40%案例演练+10%点评总结
课程时间:
2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第一讲、持续改进和统计过程控制
1、预防与探测
2、过程控制系统
3、变差的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
案例:认识变差
4、局部措施和对系统采取的措施
5、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
实战演练:如何对四类过程进行改进
6、过程改进循环与过程控制
7、控制图:过程控制和改进的工具
8、控制图的有效使用和益处
第二讲、控制图
1、控制图介绍
1.1什么是控制图
1.2控制图的来源
1.3控制图的原理
1.4控制图的要素
1.5控制图的分类
实战演练:选择合适的控制图
2、控制图过程
2.1准备策划阶段
案例:如何确定合理子组
2.2分析阶段
2.3控制阶段
3、定义“不受控”信号
3.1点超出控制限
3.2控制限内的模式或趋势
3.3特殊原因识别准则
实战演练:用MINITAB软件进行控制图异常识图
4、控制图公式
4.1计量型控制图(Xbar-R、Xbar-S、I-MR)
实战演练:计算控制限
实战演练:用MINITAB软件进行计量型控制图的制作与分析4.2计数型控制图(P图、NP图、C图、U图)
实战演练:用MINITAB软件进行计数型控制图的制作与分析
第三讲、其他类型的控制图
1、基于概率的控制图(红灯控制图、预控制图)
实战演练:确定预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和后续处理措施
2、短期控制图
3、探测小变化的控制图
4、非正态控制图
实战演练:用MINITAB软件进行其他类型控制图的制作与分析
第四讲、认识计量型数据的过程能力和过程性能
1、过程术语的定义
2、可预测过程的过程测量
2.1指数——双边公差
案例:Cp、Cpk的理解
实战演练:计算Cp、Cpk、Pp、Ppk
2.2指数——单边公差
实战演练:用MINITAB软件进行Cpk和Ppk的计算
实战演练:根据Cp、Cpk、Pp、Ppk的分析结果进行改进
3、指数和不合格品率的关系
4、使用转换的非正态分布
实战演练:用MINITAB软件进行非正态分布的Cpk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