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武汉光谷足球俱乐部悍然宣布退出中国超级联赛,狠狠地掴了中国足协一记耳光,同时也将自己送上了不归之路。

这样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的出现,恰恰说明了中国职业足球的虚假和中国足球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足协掩耳盗铃,在搞政绩足球,一切都为了“出线”;俱乐部自我膨胀,在搞成绩足球,一切为了名次;球员得心应手,在搞金钱足球,一切都为了挣钱……中国足球发生的一切问题,中国足协或多或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A . 悍然
B . 掩耳盗铃
C . 得心应手
D . 发生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而今,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已经越来越明晰。

对此,我们可以期待,到本届政府任期届满,一个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将会初步成型。

B . 循环经济突破了环保事业用不起、投不起、还不起的传统瓶颈。

闭路循环、变废为宝,是欠发达地区后来者居上、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之路。

C . 据《东方新报》报道,一篇题为“跨越新记录”的新闻特写,被收入上海市小学教材,“刘翔进教材”的事例折射反映出社会榜样观的进步。

D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表明中央高层从制度上、组织上加强预防工矿企业重特大事故不再发生的决心。

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
A . 惊悉家父仙逝,足下不胜哀伤,特致沉痛哀悼。

B . 我在这个问题上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叶先生请教。

C . 护士对孩子说:“孩子,别哭,再哭,我就会把你扎出血来了!”
D . 阁下能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我感到十分荣幸。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4. (6分) (2016高三上·双峰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燕赵区域以燕山、太行山、渤海、黄河为四面分界,主体为次生黄土的平原地带。

虽然这一区域具有“地边胡,数被寇”的特点,但燕赵文化仍属于华北平原上以汉族为主的旱地农耕文化。

燕文化与赵文化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各自的特征,但又大体接近而趋同。

相对于其他周边区域而言,“慷慨悲歌”是燕赵文化的共同基调。

燕赵区域的文化特征就是“慷慨悲歌”,也只有“慷慨悲歌”才是燕赵区域的文化特色。

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

在全国各个地域中,燕赵区域是极少数真正形成了文化特征的地域之一。

燕赵文化得以形成“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为古今所共认,历代所称道,其内涵鲜明,无可否认。

这是燕赵区域的优越之处,值得骄傲。

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是“燕赵悲歌”的产生机制。

燕丹的精诚与荆轲的侠士志向契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慷慨悲歌”。

慷慨悲歌是一个情结,是由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政治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一个情结。

这个情结经过一种壮烈的撞击,发生逆转,出现升华,于是就化育成为慷慨悲歌的性格。

而这也正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

荆轲刺秦王,与燕太子丹在易水告别,高渐离击筑,荆轲作歌,这是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特征的第一次概括。

汉末曹魏时,曹操等人以邺都为活动中心,诗风雄峻古朴,慷慨悲凉,燕赵文化第二次被称作慷慨悲歌。

唐代,高适等人以气质自高,慷慨悲歌,临风怀古,燕赵文化第三次被人称为慷慨悲歌。

燕太子丹、荆轲的谋刺秦王,标志了燕地文化的形成和成熟。

从此以后燕文化就永久性地定格于此,成为燕赵文化所独有的固定不变的意象。

这一特征不仅在当时存在,在后世也存在,如明清之际,燕赵文化的慷慨悲歌特征也有鲜明的体现。

“慷慨悲歌”的实质,乃是一种生命价值观,是一种贯穿人生的精神力量。

燕赵侠士的轻生尚义,表面上看是不重视生命,实质上却是更加重视、更加珍爱生命的体现。

“燕赵悲歌”体现为一种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燕赵文化精神在此具有最为突出的表现。

了解到人的生命除了肉体的存在,还有精神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教导人们,突破对自我的一己关怀,寻求更高的价值。

燕赵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命价值观。

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

在“慷慨悲歌”激扬人性的同时,也包含了不少世俗的、物欲和肉欲的不良内容。

这些
流弊在民间、在当今,也都有不同轻重的表现。

其救治方法,则莫过于以风俗治风俗,以文化治文化,以精神治精神,如古人所谓“风教”,由低而高,由杂而纯,由俗而雅,由外在而内在。

(摘编自张京华《“燕赵文化”概念界定的要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燕赵区域虽然毗邻少数民族地区,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但其区域文化还是保持以汉族为主体,以旱地农耕文化为主流的特点。

B . 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燕赵文化具有无可否认的“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因此燕赵文化是一种优越的文化。

C . 对“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这三次所概括出的内容各不相同,使“慷慨悲歌”这一燕赵文化的特征逐次清晰丰富起来。

D . “慷慨悲歌”所体现的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是燕赵文化精神的突出表现和重要内涵,具有人生方面的教导意义。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受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政治地位等的影响,燕赵区域逐渐形成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表现出“慷慨悲歌”的文化特色。

B . 燕太子丹与荆轲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正是“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产生的主因。

C . 汉末曹魏时的曹操和唐代的高适等人之所以能成为燕赵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诗或雄峻古朴,或慷慨悲歌。

D . “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在数世纪后的明清之际仍然存在,已成为燕赵区域重要、悠久、稳定的文化符号。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燕文化和赵文化来源不同而且各具特征,但二者的文化内涵大体接近而趋同,具有共同的文化基调,故被人合称为“燕赵文化”。

B . “慷慨悲歌”是一个由现实生活的落后而产生的情结,是历经碰撞、冲击、转变以至升华,最终才形成的有地域特征的文化性格。

C . 燕赵文化是北方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其表现可以了解到北方地区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部分特点。

D . 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其内容良莠不齐,如今在民间流行的,大多是世俗的、物欲的不良内容,有待人们采取恰当的方法来救治。

5. (12分) (2017高三上·寻乌期末)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沈从文
女孩子岳珉年纪约十四岁左右,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穿着新上身不久长可齐膝的蓝布袍子,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与北生倚在朽烂发霉摇摇欲堕的栏杆旁,数天上的大小风筝。

晒楼后面是一道小河,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

河对面有一块碧绿的大坪,上面还绣得有各样颜色的花朵。

大坪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庙。

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

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着远处。

小孩子快乐得如痴,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

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

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

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

他们要去的地方被围困了,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

他们不能前行但又不能再回去,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

爸爸是一个军部的军事代表。

大哥也是个军官。

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到此一月来各处还无回信,路费剩下来的已有限得很,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

想着母亲的病和一直没有消息的爸爸,岳珉的眼神落在了外面的河上。

河中有一只渡船,懒懒的搁在滩上。

常常半天还不见一个人过渡。

守渡船的人,这时正躺在大坪中大石块上睡觉。

那船在太阳下,灰白憔悴,也如十分无聊十分倦怠的样子,浮在水面上,慢慢的在微风里滑动。

“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

这时节,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庞庞的声音。

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鼓的声音。

声音不断的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却反而使人觉得更加分外寂静。

岳珉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

母亲像是已醒过一会儿了,一听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睁开了眼睛。

岳珉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同那个小小的鼻子,女孩岳珉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开了。


病人不说什么,微微的笑着。

“你咳嗽不好一点吗?”
“好了好了,不要紧的,人不吃亏。

早上吃鱼,喉头稍稍有点火,不要紧的。


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

病人忙说:“珉珉你站着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
女孩岳珉害羞似的笑着,“我不象竹子罢,妈妈。

我担心得很,人太高了,要笑人的!”
静了一会。

母亲记起什么了。

“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不成样子。


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因为记忆力乱乱的,故第二次又来说着。

女孩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

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我们算算看,今天爸爸会不会有信来。


“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
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口上虽那么说着,女孩岳珉心里却那么想着:“妈妈的病怎么办?”
病人自己也心里想着:“这样病下去真糟。


姐姐同嫂嫂,从城北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的说着话。

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

女孩岳珉在天井中看了一会日影,走到病人房门口望望。

只见到
大嫂正在裁纸,大姐坐在床边,想检察那小痰盂,母亲先是不允许,用手拦阻,后来大姐仍然见到了,只是摇头。

女孩岳珉不知为什么,心里尽是酸酸的,站在天井里,同谁生气似的,红了眼睛,咬着嘴唇。

她上了晒楼,仍然在栏杆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

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

女孩岳珉心里很希奇的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罢?”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二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就一定是远处来的人了。

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

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

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

一九三二年三月作(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A . 天上的风筝和小河周围的景色共同表现出盎然的春意,这与小说内在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

B . 作者对渡船和守船人的描写意在表现河上环境的安静,岳珉也受到这种景象的感染,心绪平静。

C . 之所以不让大姐和岳珉看痰盂,主要是因为母亲深陷自己沉重病情带来的痛苦和焦虑之中。

D . 岳珉听到隔壁有人说话时后的心理和动作,表现他急切盼望父亲和哥哥回来的心情。

(2)小说末尾写到,这里的影子恰如爸爸坟上的旗帜,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以“静”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9分)(2018·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进入了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工作经历、能力、情商,比你的学历重要多了。

这个说法对不对?对的。

但前提是,进入职场后,而且是一个好的职场。

可以说在接近100%的情况下,学历低的人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华的学生进入同一个职场,因为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他们就被筛选掉了。

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的大企业,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是在进入他们的单位后。

进入单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

不信的话,你只要上985高校和三流院校的学生就业网站上看一下就知道了,到985高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

或者看看每年国家电网、人民日报、央视这些
单位公示的录用名单,看看这些被拟录用的人的学校,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几乎清一色都是985高校,而且频率最高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

(摘编自人民日报《学历不重要吗?高学历能否带来高工资?》)
材料二:
人均月薪万元以上的行业
材料三:
“做研究工作,主要靠成果说话,并不只看学历有多高。

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

”不过在工作中庞浩也看到了自己在发展前景上的学历短板,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很多专利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基础。

如今我国每年毕业的研究生已超过60万人,20年间,研究生扩招疯涨了11倍,甚至超过了本科生。

研究生如此扩招,研究生就业势必遭遇“高学历泛滥”困境,造成很多岗位的学历要求超过岗位本身的需求。

研究生数量的增加造成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使得买方市场处于优势地位。

而买方市场的优势又加大了用人单位挑选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摘编自中国民生网《学历提升了,就业收入是否有增加?》)
材料四:
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

这包括,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显著高于农民工,也包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要明显高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

实际上,我们的大学中既然设置了这么多的专业,定然来自社会的客观需求,都有其合理的依据。

而且,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所有的专业就业率都超过了86%。

而且,半年之后所有的专业的就业率都超过了91.8%。

这意味着,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都会在茫茫社会与复杂的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岗位。

将目光放长远,很难说未来什么样的专业能吃香。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商品迭代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一些看似强大无比、能吃一辈子的专业,很可能因为技术的创新而倏然落伍。

正如诺基亚、雅虎、柯达等巨无霸的倒塌,许多专业很可能在几年之内就失去社会土壤。

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十年之后,谁也无法想象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能消灭哪些专业和工作。

此语境下,能否拥有持续
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才是让每一位个体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本领。

(摘编自中国网《在“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寻找人生方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很多大企业更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而不是学历,这与庞浩的“做研究工作,主要看成果,并不只看学历”的观点是一致的。

B . 根据材料二,就整体学历水平而言,银行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和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综合占比最高。

C . 若干年后,一些专业可能会失去社会土壤,我们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

D . 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大学所有的专业在毕业时就业率都能超过八成,半年后就业率超过九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985高校毕业生都选择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等就职,尤其是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的毕业生。

B . 我国高校研究生扩招,高学历人才大量增加,用人单位又加大了选人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C . 大学设置的专业都有其合理的依据,我们无论学什么专业,都会在社会和职场中会找到自己的岗位。

D . 从人均月薪万元以上的行业来看,非银金融和银行的人均月薪较高,因此,学生报考专业会首选与这两个行业相关的专业。

E .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商品的快速迭代,作者认为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说,大学所学的专业将不再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3)有些高三毕业生在填报大学专业时,顾虑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根据材料四的内容,请你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议。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7高二上·湖北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剧,才藻相类。

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

”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

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
文。

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

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

事发,当诛,会赦除名。

时勃父福畴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

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

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

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王勃等四人,必当显贵。

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二)
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

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话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

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议者谓然。

(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三)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都督阎公不之信。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

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第一报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公曰:“是亦老生常谈。

”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公闻之,沉吟不言。

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选自《唐摭言》卷五)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据此,是交构之渐渐:兆头
B .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物:事物
C . 事发,当诛,会赦除名当:应当
D . 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器:器物
(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

A . 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本想嘱托女婿孟学士来写这篇文章,已经在头天晚上就构思好了。

等到(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巡视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

B . 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本想让女婿孟学士来写这篇文章,已经预先构思好了。

等到(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来回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

C . 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本想嘱托女婿孟学士来写这篇文章,已经预先构思好了。

等到(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巡视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

D . 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本想让女婿孟学士来写这篇文章,已经在头天晚上就构思好了。

等到(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来回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剧才华相当。

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

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 . 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倒非常偏远的交趾。

王勃前往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参与了盛会并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C . 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是万幸。

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D .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②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 (7分) (2017高三上·桂林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汧阳县阁①
【唐】韦庄
汧水悠悠去似絣② ,远山如画翠眉横。

僧寻野渡归吴岳,雁带斜阳入渭城。

边静不收蕃帐马,地贫惟卖陇山鹦。

牧童何处吹羌笛,一曲梅花出塞声。

【注】①汧(qiān)阳:今陕西千阳县,县内有发源于汧山南麓的汧水流经全境。

唐时为吐蕃与内地交界之处。

本诗写诗人登阁见闻。

②(bēng):彩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首联运用比喻手法,以彩带喻水、翠眉喻山,描绘出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展现了汧阳优美的自然风光。

B . 颔联点面结合,诗人选取僧寻野渡、雁带斜阳两个典型景物,一人一物,一空间一时间,突出环境的清幽。

C . 颈联顺势而下,描绘边地局势,用“边静”“地贫”写出汧阳人民的寂寥与清苦,暗示了民族尖锐的矛盾。

D . 尾联以动衬静,写羌笛的响声意在与前面六句营造的静谧形成反差,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令人回味。

E . 全诗通过层层铺叙的方法,写汧阳的风土人情,并且视听结合,使读者在时空上加强了对汧阳的整体印象。

(2)试比较本诗中“僧寻野渡归吴岳”与韦应物《滁州西润》中“野渡无人舟自横”所表现的意趣的异同。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9. (3分)(2019·齐齐哈尔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他为人比较鲁莽,经常是有话就说,有问就答,不管三七二十一,对弟子的这种草率的性格,孔子有时规劝他,要他在生活中一定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求知原则。

(2)刘禹镉《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绿、青颜色点明自己恬淡中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10. (1分) (2019高二上·汪清期中)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