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2017年9月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论 .................................................................................... - 9 - §1.1 项目背景................................................................................. - 9 - §1.1.1 项目名称..................................................................... - 9 -
§1.1.2 承办单位概况 ............................................................ - 9 -
§1.1.3 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及研究范围................ - 10 -
§1.1.4 项目提出的理由及过程......................................... - 11 - §1.2 项目概况.............................................................................. - 12 - §1.2.1 拟建地点.................................................................. - 12 -
§1.2.2 建设规模与目标 ..................................................... - 12 -
§1.2.3 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 - 12 -
§1.2.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12 - §1.3 问题及建议 ......................................................................... - 13 - §1.3.1 项目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 - 13 -
§1.3.2 项目进一步研究建议............................................. - 13 - 第二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 - 14 - §2.1 需求分析.............................................................................. - 14 - §2.1.1 国内外卫生发展现状............................................. - 14 -
§2.1.2 县卫生资源状况 ..................................................... - 16 - §2.2 建设规模.............................................................................. - 17 - §2.2.1 建设规模方案比选................................................. - 17 -
§2.2.2 推荐规模方案 ......................................................... - 18 -
第三章场址选择................................................................................ 20§3.1 场址现状................................................................................. 20§3.1.1 地点及地理位置 ........................................................ 20
§3.1.2 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 20
§3.1.3 现有场址利用情况.................................................... 20§3.2 场址条件................................................................................. 20§3.2.1 地形、地貌条件 ........................................................ 20
§3.2.2 项目工程地质 ............................................................ 21
§3.2.3 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21
§3.2.4 交通条件..................................................................... 21
§3.2.5 社会环境条件 ............................................................ 21
§3.2.6 公共设施条件 ............................................................ 21
§3.2.7 征地拆迁条件 ............................................................ 22
§3.2.8 施工条件..................................................................... 22第四章建筑工程方案选择................................................................ 23§4.1 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 23§4.2 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23§4.2.1 总平面布置和功能要求............................................ 23
§4.2.2 规划设计方案描述.................................................... 24
§4.2.3 规划设计主要参数.................................................... 24§4.3 建筑方案................................................................................. 24§4.3.1 建筑方案描述 ............................................................ 24
§4.3.2 主体工程设计 ............................................................ 26
§4.3.3 建筑设备系统 ............................................................ 28
§4.3.4 装饰装修设计 ............................................................ 28
§4.3.5 配套设施..................................................................... 29§4.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0第五章节能节水措施........................................................................ 31§5.1 节能措施及能耗指标分析 ................................................... 31§5.1.1 设计依据..................................................................... 31
§5.1.2 节能措施..................................................................... 31
§5.1.3 能耗指标分析 ............................................................ 32§5.2 节水措施及水耗指标分析 ................................................... 32§5.2.1 节水措施..................................................................... 32
§5.2.2 水耗指标分析 ............................................................ 32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33§6.1 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33§6.1.1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33§6.2 项目建设与营运对环境的影响........................................... 33§6.2.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33
§6.2.2 项目营运对环境的影响............................................ 34§6.3 环境保护措施 ........................................................................ 34§6.3.1 污水治理方案 ............................................................ 34
§6.3.2 固体废物治理方案.................................................... 34
§6.3.3 绿化措施..................................................................... 34§6.4 环境保护设施与投入............................................................ 35§6.5 环境影响评价 ........................................................................ 35第七章安全卫生消防........................................................................ 36§7.1 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 36§7.1.1 建设期的危害要素.................................................... 36
§7.1.2 运营期危害要素 ........................................................ 36§7.2 安全措施................................................................................. 36§7.2.1 施工安全措施 ............................................................ 36
§7.2.2 运营安全措施 ............................................................ 37§7.3 卫生措施................................................................................. 37§7.4 消防设施................................................................................. 38§7.4.1 消防建筑设计 ............................................................ 38
§7.4.2 消防给排水设计 ........................................................ 38第八章工程招标投标........................................................................ 39§8.1 招标范围................................................................................. 39§8.2 招标组织形式 ........................................................................ 39§8.3 招标工作流程 ........................................................................ 39§8.4 招标方式................................................................................. 39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41§9.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41§9.1.1 项目建设阶段组织机构设置 ................................... 41
§9.1.2 建后运行管理 ............................................................ 41§9.2 人力资源配置 ........................................................................ 41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43§10.1 建设工期.............................................................................. 43§10.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 43§10.3 项目实施进度表.................................................................. 43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等措 ........................................................... 45§11.1 投资估算.............................................................................. 45§11.1.1 投资估算依据.......................................................... 45
§11.1.2 建设投资估算.......................................................... 45
§11.1.3 投资估算表.............................................................. 47§11.2 资金筹措方式与来源 ......................................................... 47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48§12.1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选择..................................................... 48§12.2 财务收入支出预测 ............................................................. 48§12.2.1 服务收入估算.......................................................... 48
§12.2.2 服务成本估算.......................................................... 48§12.3 财务评价指标...................................................................... 48§12.3.1 单位功能投资.......................................................... 48
§12.3.2 单位功能运营成本.................................................. 48第十三章社会评价................................................................................ 49§13.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49
§13.1.1 项目建设将有效缓解当地看病难问题 ................ 49
§13.1.2 项目建设有效拉动区域内需................................. 49§13.2 项目对所在地区互适性分析............................................. 49§13.2.1 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及参与程度............ 49
§13.2.2 各级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 49
§13.2.3 地方文化状况对项目的适应程度......................... 49§13.3 社会评价结论...................................................................... 50第十四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51§14.1 推荐方案的总体描述 ......................................................... 51§14.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1
§14.1.2 项目建设规模.......................................................... 51
§14.1.3 场址选择方案.......................................................... 51
§14.1.4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51
§14.1.5 环境保护 .................................................................. 52
§14.1.6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2
§14.1.7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52§14.2 结论与建议.......................................................................... 52
1、附件://附件无,作为提交参考
(1)医院组织机构代码证
(2)医院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3)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4)医院土地使用证
(5)法定代表人任命书、公民身份证复印件(6)项目建议书的立项批复文件
(7)环保部门对项目环境影响的审批文件(8)项目资金来源的承诺证明
2、附表:
(1)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方案表
(2)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投资估算汇总表3、附图:
(1)医院鸟瞰图
(2)医院平面图效果图
(3)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效果图
(4)医院总平面图
(5)医院门诊综合楼正立面图
(6)医院门诊综合楼背立面图
(7)医院门诊综合楼左侧立面图
(8)医院门诊综合楼右侧立面图
(9)医院门诊综合楼剖面图
(10)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1~7层平面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1.1.2承办单位概况
1、医院基本情况
医院始建于1950年,是全县唯一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科研教学、社区服务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

有住院楼1栋,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有门诊(急诊)综合楼1栋,建筑面积3198.61平方米;有行政(医技)综合楼1栋,建筑面积2250平方米。

拥有固定资产5000万元,有德国西门子CT、意大利百胜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500MAX光机、胃镜、麻醉机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30余台(件)。

2008年底,实际开放床位332张,全院在岗职工349人,其中医护人员245人,医护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39人,中级技术职称103人,有执业医师(含助理执业医师)98人,注册执业护士143人。

2008年医院业务收入4200万元,全年门诊(急诊)20余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2000余人次,平均住院天数11.2天,病床使用率91%。

医院是全州唯一的“以病人为中心,文明优质服务”二级示范医院和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连续6届12年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02年、2004年荣获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2005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2、项目负责人简介及医院技术支持和人才状况
此处根据实际编写。

3、医院运行管理
医院管理实行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医院医疗康复服务实行专
家委员会指导下的专家负责制。

医院管理全面实施下列原则:分工明确,责权清晰;专家负责,层层把关;病人至上,热情周到;竞争上岗,择优聘任。

医院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注重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又注重医院积累发展。

§1.1.3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及研究范围
1、编制依据
(1)《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 某某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鄂政发…2007‟73号);
(3) 省发改委、省卫生厅关于编报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13年建设项目中央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紧急通知;
(4)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5) 《县“十一五”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6)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关于批准发布《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8]164号);
(7)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计办投资[2002]15号);
(8)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1325号);
(9) 项目业主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10) 项目研究人员现场了解的其他资料。

2、编制原则
应坚持以人为本、方便患者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需要的同时,注意改善患者的就医条件和员工的工作条件,做到功能合理、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适用。

应合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按照立足当前、考虑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根据当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和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编制工
作。

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充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贯彻节能方针,保护环境,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及过程
1、项目提出的理由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卫生投入不足,资源配臵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政府以拉动内需为重拳出击的拯救经济阻击战正在进行,惠及13亿百姓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也即将出台。

此次医改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出台一个确保政府主导的公益性长久性医疗保障制度,而核心是如何增加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以及改善管理体系。

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房屋、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减少医院经营风险,缓解医院发展困难,改善医务人员待遇,而且可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这种对医疗等重要民生设施的优先投入其见效程度要远比在其他领域的投入来得快、受欢迎。

2、项目提出的过程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现《决定》所提出的奋斗目标,某某省人民政府制订了《某某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要求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能力建设。

规划了49所县级综合医院的房屋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被纳入规划。

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县的卫生事业,并组织编制了《县“十一五”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县政府多次医院门诊综合楼改
扩建工程建设方案,组建了工作专班,加紧落实建设工程的各项工作。

§1.2项目概况
§1.2.1拟建地点
项目拟建地区为某某省县。

建设地点为县高乐山镇,位于县城中心。

§1.2.2建设规模与目标
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建设规模为:总建筑面积为8407m2,其中,改建原门诊楼1栋,建筑面积2985m2;扩建门诊综合楼1栋,建筑面积5422m2,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内设急诊部、门诊部、医技科室、预防保健室及健康体检中心。

§1.2.3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项目总投资1968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163万元,建筑设备费493万元,安装工程费81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92万元,预备费139万元。

该项目完成后,年医治门(急)诊病人、医技检查20万人次,年门诊、医技服务收入为1700万元,将有效缓解当地看病难问题。

§1.2.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全院病床编制数:300张;
2、床均建筑面积:80平方米/床;
3、急诊部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3%;
4、门诊部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15%;
5、医技科室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27%;
6、预防保健用房指标: 20平方米/人;
7、绿地覆盖率:30.0%;
8、占地面积:1541.25平方米,其中,原门诊楼占地面积645.94平方米,扩建综合楼占地面积895.31平方米;
9、门诊综合楼总建筑面积8407平方米,其中,原门诊楼改建面积
2985平方米,扩建综合楼面积5422平方米;
10、项目总投资1968万元;
11、年门诊服务、医技检查收入为1700万元;
12、单位功能投资98.40元/人次;
13、单位运营成本59.5元/人次。

§1.3问题及建议
§1.3.1项目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
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建设门诊综合楼项目给县的卫生事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但是在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也带来挑战,本研究报告尚未对建后管理工作深入研究。

§1.3.2项目进一步研究建议
建议项目业主组织专班对同类地区成熟的门诊综合楼进行深入考察,并结合实际制订建后运行管理模式。

第二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2.1需求分析
§2.1.1国内外卫生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分析
中国为世界人口大国,医疗卫生市场潜在规模无疑为世界数一、数二。

到2002年底,中国总人口接近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4,综合国力排世界前十名。

我国医疗总体规模达到43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5%左右,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这一数字将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因此,从人口角度看我国医疗卫生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巨大。

但我国人均公共卫生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中央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的“世界卫生报告”中,中国在191个国家的卫生系统中排名188位,在世界上属于最低一档。

研究表明,非洲最穷的一些国家都要比中国的人均卫生支出水平高出一倍。

我国年人均医疗消费只有40美元,与发达国家的人均医疗费平均2619美元相比,相差65倍;在医疗产业发达的美国,年人均医疗消费达4271美元,为我国的130倍。

发达国家平均医疗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而我国医疗消费总额仅占国民生产总值5.1%,比我国高出三倍。

我国2000年卫生占中央财政支出11% ,与发达国家也存在相当大差距。

总之,无论是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医疗消费总额占GDP 的比重、中央公共财政支出都表明我国医疗投入与中国的综合国力世界前10名的排名位臵严重不相称。

这表明中国医疗卫生市场投资的潜力较大。

2、需求增长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将有更多更高的要求。

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
龄化进程加快,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卫生问题日益加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

一些传染病、地方病仍危害着人民健康,有些新的传染病对人民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2001年,全国医院、卫生院总诊疗人次数为20.87亿次,2002年为21.5亿次,上升0.63亿次;2001年,全国医院、卫生院入院人数5464万人,2002年为5991万人,上升527万。

这一切要求我国卫生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与提高。

3、国家医疗支付能力分析
我国卫生服务弹性系数趋于合理,医疗费用支付能力进一步增强。

卫生服务弹性系数是指卫生总费用增长率同GDP增长率之间的比值。

据国际资料,加拿大为1.36,日本为1.45,法国为1.68,英国为1.80,意大利为1.85,德国为1.91,美国为1.95,荷兰为1.99,瑞典为2.07,西班牙为2.32。

这表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都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我国1978—2000年间,卫生服务弹性系数平均为1.2,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卫生总费用相应增长1.2%。

卫生服务弹性系数由1995年的2.5降到2001年的1.11。

这说明,近20年来我国卫生总投入的增长速度略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是比较合理的。

未来10到20年我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8%增长速度,国家共公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保持在5%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国的医疗支付能力将能保持持续的增长。

2、个人医疗支付能力分析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于人均医疗费用增长速度。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7.95上升到2002年的17.98,同期人均医疗费用增长速度由13.80减速到8.01。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医疗费用的弹性系数由1.74降低到0.45。

这说明居民用于医疗的支出能力增强。

以健康观念为主导的新型生活方式已经替代了温饱型的生活方式,人们不仅关注从调整膳食结构入手提高健康水平,而且更舍得在保健卫生上加大
投资。

据卫生部门统计,与90年代初期相比,2000年我国人均卫生总费用增加3.9倍,社会卫生支出增加2.4倍,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增加7.36倍。

§2.1.2县卫生资源状况
县的卫生总体水平在全省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县按36万户籍人口县级城市的级别配臵医疗资源,总体水平不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对高水平医疗的需求。

1、卫生机构
至2008年底,全县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有45家,其中二级甲等医院1家,中医院1家,县妇幼保健院1家;乡镇卫生院11家,村卫生室15家,诊所14家。

全县设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局各1家。

2、床位及卫生技术人员
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病床752张,其中县级综合医院321张,县级中医院80张,县级妇幼保健院28张,乡镇医疗机构323张。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2.035张。

现有卫生技术人员911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执业医师)39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师1.08人;注册执业护士33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护士0.94人。

3、医疗设备和卫生服务状况
截止2008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固定资产5611万元,县级医院拥有全身螺旋CT、大型X光机、彩色B超、高压氧舱等大型先进医疗设备,能开展二甲医院各类业务,一般疾病均可在县内得到有效治疗。

乡镇卫生院拥有B超(部分拥有彩超)、X光线、生化仪、血尿分析仪等医疗设备,能开展一甲医院各科业务,并承担农村公共卫生监督、村卫生室管理等职能。

2008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总业务收入5903万元,全年门诊 53万人次,住院2万人次,平均住院天数8.15天,病床使用率 71.39%。

4、卫生费用
全县卫生事业费2008年为1116万元,占当年全县财政预算支出的8%,人均卫生经费31元,财政预算支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说明政府财政支出不能跟上社会发展对卫生资源的需求。

5、初级卫生保健
基层卫生组织健全,全县有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医疗点317个,社区卫生(健康)服务机构 5个,形成布局较合理功能基本齐全的城乡医疗保健机构,能获得基本卫生保健服务。

6、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合作医疗。

“十五”期间市、乡镇对公费医疗、劳保医疗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推广实施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

目前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为1万多人。

至2008年底,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3%。

§2.2建设规模
§2.2.1建设规模方案比选
1、建设规模确定的依据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八年九月五日批准发布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 年修订版)和省发改委、省卫生厅关于编报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13年建设项目中央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紧急通知要求确定建设规模。

七项设施的床均建筑面积指标按80平方米/床计算(300床), 其中,急诊部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按3%;门诊部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按15%;医技科室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按27%。

预防保健用房的建筑面积,应按编制内每位预防保健工作人员20平方米配臵。

2、床位数的确定
县2007年户籍总人口36.95万人,根据省发改委、省卫生厅关于编报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13年建设项目中央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紧急通知规定:30—50万人县医院床位数不超过300张的要求,本项目床位编制数按300床计算。

3、建筑面积计算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 年修订版)规定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等七项设施的床均建筑面积指标=床位数×80m2/床 =300床×80m2/床=24000 m2。

急诊部建筑面积=七项设施建筑面积×3%
=24000 m2×3%=720m2
门诊部建筑面积=七项设施建筑面积×15%
=24000 m2×15%=3600m2
医技科室建筑面积=七项设施建筑面积×27%
=24000 m2×27%=6480m2
院内预防保健用房建筑面积=20平方米/人×2人=40m2
健康体检中心。

根据县实际, 需增加建筑面积200m2。

§2.2.2推荐规模方案
项目各类用房建设规模推荐方案
根据医院实际需要和现有基础, 本项目推荐建设规模方案为:改造现有五层门诊(急诊) 楼1栋,改造后建筑面积2985m2;连接现有门诊(急诊) 楼扩建七层门诊综合楼5430m2。

项目实际建设总规模为8407m2,其中,改建面积2985 m2,扩建面积5422m2。

第三章场址选择
§3.1场址现状
§3.1.1地点及地理位臵
项目地点为县。

县位于某某省西南部,地处武陵山区中部,属云贵高原东延部分,毗邻渝、川、湘、黔四省市。

县东部与恩施市、宣恩县接壤,东南与来凤县交界,西部与南部同重庆市黔江区毗邻,北部与利川市相连。

地理座标为东经108°37′08″至109°20′08″,北纬29°19′28″至30°2′54″。

东西宽68.95公里,南北长80.375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2550平方公里。

全县辖10个乡镇1个区工委,288个村,总人口36.58万人。

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建设场址位于医院内,场地平坦,土石方开挖量小;场区地下无文物及矿产压覆;根据相邻地质资料和地区经验,场区内无不良地质,在现状条件下,地耐力和承载力稳定性良好。

§3.1.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该建设场址为国有土地,占地面积6亩。

§3.1.3现有场址利用情况
现有场址共4000平方米,原门诊楼占地1615平方米,其余为停车场及绿化用地。

§3.2场址条件
§3.2.1地形、地貌条件
县地处鄂西南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溪流密布,平槽洼地交错。

坡钭度30°-65°占30%。

地形地貌复杂,呈东北向西南倾钭。

属云贵高源武陵山脉的构造侵蚀中低山区。

院区地处鄂西南褶皱山区,山体位于北东—南西向条状山岭鳍脊,呈
单斜坡,地形坡面角一般8°-10°,地形坡向与山体倾向基本一致,院区海拔750m,地貌类型属构造剥蚀岩地貌,新生代以来,场址及附近区域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间歇性隆起。

历史上在黔江曾发生较大震级地震,表明断裂(—黔江断裂)有活动表现。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一2001),所选场址所在区域的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05g,地震地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g。

场址抗震设施烈度为6度区。

§3.2.2项目工程地质
区域内工程地质为三叠系上统沙镇溪组次坚硬砂岩工程地质岩组(T S3)。

岩性为粗砂岩,呈中厚—厚层状产出,遍布全区,岩性次坚硬,力学强度较高,其稳定性较好。

§3.2.3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场址东邻县卫生局,南邻东门路,北靠药检所,西面依山,卫生条件较好,周边无污染。

场区周边环境较好,安静、安全、卫生,有利于开展门诊业务。

§3.2.4交通条件
场址区域交通通畅便利,区位条件较好,有东门路与外界相连,道路均已硬面化。

§3.2.5社会环境条件
区域周边民风纯朴,社区环境较好。

§3.2.6公共设施条件
本项目用水水源为县城自来水公司专供自来水,县城已建有日产2.4万吨的自来水厂,新建日产2.5万吨的二水厂工程已开始动工建设。

完全能够满足该校区用水需要,供水系统已通至场区。

厂区内地势较平坦,不易积水,排水十分方便。

§3.2.7征地拆迁条件
项目建设为就地改扩建,该土地为国有存量地,土地上无附着物,无建筑物,因而无拆迁任务。

§3.2.8施工条件
1、对外交通
工程对外交通为公路运输,工地紧靠县城街道,工程场内外交通均已形成,运输有保证。

2、施工供电、供水
本项目施工供电、供水接自区域现有供电、供水设施。

工程区域施工供电、供水有保证。

3、建筑材料
工程所需建筑材料为水泥、钢材、砂石骨料等。

工程用水泥由当地水泥厂供给,钢材由厂商提供,砂石当地购买。

第四章建筑工程方案选择
§4.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根据现有条件,建设地点选择在原门诊楼基础上改建和扩建,符合交通便利、通水通电、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择址要求,管理成本低、资源浪费少。

2、规模适度,功能齐全
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完成后,能基本满足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区域建设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防灾应急预案的各项要求,并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功能科学、调度快捷、安全方便、经济合理,便于组织调配,形成合理的紧急救援网络。

3、条块结合,讲求适用
该项目建设坚持选址正确、经济适用和安全的原则,注重建筑整体形象,同时考虑到交通便利,用水方便,保证电力供应,确保建筑物防火、抗震、节能、保温、防潮、隔热。

§4.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4.2.1总平面布臵和功能要求
1、建筑布局合理、节约用地。

2、满足基本功能需要,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

3、功能分区明确,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4、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建筑物的朝向、间距、自然通风、采光和院区绿化应达到相关标准,提供良好的医疗和工作环境。

5、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和满足安全卫生要求的前提下,医院建筑可适当集中布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