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学考规定教材篇目巩固14六国论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贪欲之害,小则害己,大则误国。苏洵曾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 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被秦各个击破,赂秦可谓一大忌。但看古之兴衰,我 认为六国灭亡恰恰是因为人性的贪欲。就如苏洵所说“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 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就 是因为贪欲使合纵人心不齐,各国君主心怀私欲和猜忌。也是因为贪欲,在秦 的离间计前,赵国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最终六国破灭。“贪如火,不遏则燎原; 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⑧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 ) ⑨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事:名词作动词,侍奉。礼:名词作动词, 礼遇,以礼相待 ) ⑩并力西.向( 名词作状语,向西 ) ⑪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名词作动词,吞下 ) ⑫日.削月.割(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一月月 )
六、文言句式| 特殊句式多留意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判断句 ) 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判断句 ) 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判断句 ) ④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判断句 ) ⑤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判断句 ) ⑥赵尝五战于秦( 状语后置句 ) ⑦其势弱于秦( 状语后置句 )
知 识 梳 理
达
标
演
14 六国论
练
写
作
卡
片
一、重点实词、虚词| 文言实词、虚词要记住 1.实词:弊、率、固、厥、举、判、与、迁、速、再、殆、使、当 2.虚词:而、之、也、以、则、其、于、者 二、识记通假| 奥妙无穷方块字 ①暴.霜露( 同“曝”,pù,冒着 ) ②暴秦之欲无厌.( 同“餍”,满足 ) ③当.与秦相较( 同“倘”,如果 )
④聚精会神,相得.益彰( 中意,适合 ) ⑤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得意,满足 ) ⑥戒之在得.(贪得 ) ⑦诚不得.已( 能够,可以 )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能够,可以 ) 未得.与项羽相见( 能够,可以 )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能够,可以 ) ⑧吾得.兄事之( 应该,应当 ) ⑨此言得.之( 适宜,得当,对的 ) ⑩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德”,恩惠,感恩 ) ⑪尚得.推贤不失序( 同“德”,道德,有德之人 )
一、“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什么叫“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用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 比,从而发现不同之处,优化思维。
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林冲当时为什么要戴着枷锁?林冲、洪教头是什么关系?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五、词类活用| 词性变化含义迥
①不能独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②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 ③以地事.秦( 名词作动词,侍奉 ) 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名词作状语,按道理 ) ⑤义.不赂秦( 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 ⑥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 ⑦李牧连却.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
三、一词多义| 看我七十二变
①得到,获得 ②具备→③心得,收获→④中意,适合 得⑤得意,满足→⑥贪得 ⑦能够,可以→⑧应该,应当→⑨适宜,得当,对的 ⑩恩惠,感恩→⑪道德,有德之人
例:①小则得邑,大则得.城( 得到,获得 )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得到,获得 ) 较秦之所得.( 得到,获得 )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③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心得,收获 )
尖子生好方法:听课时应该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猜想老师还会讲什么,会怎样讲, 怎样讲会更好,如果让我来讲,我会怎样讲。这种方法适合于听课容易分心的同学。
2019/11/1k
you!
2019/11/11
⑧洎牧以谗诛( 被动句 ) ⑨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所,被动句 ) ⑩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被动句) ⑪至丹以荆卿为计(以……为,固定句) ⑫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定语后置句 ) ⑬较秦(受赂)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省略句 ) ⑭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斩荆棘( 省略句 ) ⑮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人( 省略句 ) ⑯(诸侯)奉之弥繁,(秦国)侵之愈急( 省略句 )
编后语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 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 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识 的“隐患”。
四、古今异义| 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①其.实.百倍( 其实:它的实际数量 ) ②思厥先祖.父.( 祖父:祖辈和父辈 ) ③然.后.得一夕安寝( 然后:这样以后 ) ④至.于.颠覆( 至于:以致,以至于 ) ⑤可谓智.力.孤危( 智力:智谋和力量 ) ⑥刺客不.行.(不行:不前往 ) ⑦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可以:可以凭借 ) 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旧事,前例 )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2